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马铃薯病害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2-01
开本: 24cm 页数: 94页
本类榜单:农业/林业销量榜
中 图 价:¥44.3(7.5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马铃薯病害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629098
  • 条形码:9787030629098 ; 978-7-03-062909-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马铃薯病害 内容简介

《马铃薯病害》是云南省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马铃薯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建设成果,主要介绍目前马铃薯生产上发生和危害较重的病害。《马铃薯病害》共分五章,**章马铃薯真菌及卵菌病害,介绍了马铃薯晚疫病、粉痂病、早疫病、黑痣病和茎溃疡病、枯萎病和干腐病、炭疽病;第二章马铃薯原核生物病害,介绍了马铃薯青枯病、环腐病、黑胫病、疮痂病和马铃薯植原体病害;第三章马铃薯病毒病害;第四章马铃薯线虫病害,主要介绍了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和根结线虫病害;第五章马铃薯缺素病害,介绍了缺乏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导致的病害。

马铃薯病害 目录

目录
前言
导言 1
**章 马铃薯真菌及卵菌病害 2
**节 马铃薯晚疫病 2
一、症状 3
二、病原 3
三、发病条件 10
四、防治措施 12
第二节 马铃薯粉痂病 14
一、症状 15
二、病原 15
三、侵染循环 15
四、发病条件 18
五、防治措施 18
第三节 马铃薯早疫病 19
一、症状 20
二、病原 20
三、流行规律 22
四、防治措施 22
第四节 马铃薯黑痣病和茎溃疡病 23
一、症状 24
二、病原 24
三、流行规律 27
四、防控措施 28
第五节 马铃薯枯萎病和干腐病 29
一、马铃薯枯萎病 29
二、马铃薯干腐病 31
第六节 马铃薯炭疽病 36
一、症状 36
二、病原 36
三、流行规律 37
四、防控措施 38
第二章 马铃薯原核生物病害 43
**节 马铃薯细菌性病害 43
一、马铃薯青枯病 43
二、马铃薯环腐病 47
三、马铃薯黑胫病 51
第二节 马铃薯放线菌病害 54
一、症状 55
二、病原 55
三、发病因子 58
四、防治措施 59
第三节 马铃薯植原体病害 60
一、症状 60
二、病原 61
三、发病因子 62
四、防控措施 63
第三章 马铃薯病毒病害 66
一、症状 66
二、主要病毒及类病毒种类 66
三、马铃薯病毒病的流行特点 71
四、防控措施 71
第四章 马铃薯线虫病害 73
一、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 74
二、马铃薯根结线虫病 76
第五章 马铃薯缺素病害 80
一、缺氮 81
二、缺磷 81
三、缺钾 83
四、缺钙 85
第六节 马铃薯炭疽病 36
一、症状 36
二、病原 36
三、流行规律 37
四、防控措施 38
第二章 马铃薯原核生物病害 43
**节 马铃薯细菌性病害 43
一、马铃薯青枯病 43
二、马铃薯环腐病 47
三、马铃薯黑胫病 51
第二节 马铃薯放线菌病害 54
一、症状 55
二、病原 55
三、发病因子 58
四、防治措施 59
第三节 马铃薯植原体病害 60
一、症状 60
二、病原 61
三、发病因子 62
四、防控措施 63
第三章 马铃薯病毒病害 66
一、症状 66
二、主要病毒及类病毒种类 66
三、马铃薯病毒病的流行特点 71
四、防控措施 71
第四章 马铃薯线虫病害 73
一、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 74
二、马铃薯根结线虫病 76
第五章 马铃薯缺素病害 80
一、缺氮 81
二、缺磷 81
三、缺钾 83
四、缺钙 85
五、缺镁 86
六、缺硫 86
七、缺锰 87
八、缺锌 87
九、缺硼 88
十、缺铁 89
十一、缺铜 90
十二、缺钼 92
十三、缺钴 92
十四、缺氯 93
展开全部

马铃薯病害 节选

导言   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生物的影响和袭击,超过了植物的忍受限度,而不能保持正常生长,植物的局部或整体的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出现异常,称为植物病害。植物病害发生受植物自身遗传因子异常、不良环境条件、病原生物和人为因子的影响,常将植物病害划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由生物病原物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按病原生物种类不同,还可以进一步分为: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如马铃薯早疫病;由原核生物侵染引起的细菌病害,如马铃薯青枯病;由病毒侵染引起的病毒病害,如马铃薯花叶病;由寄生性种子植物侵染引起的寄生植物病害,如菟丝子;由线虫侵染引起的线虫病害,如马铃薯根结线虫病;由原生动物侵染引起的原生动物病害,如椰子心腐病等。由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按病因不同,还可分为:①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或生理病害;②物理因素恶化所致病害,如大气温度的过高或过低引起的灼伤与冻害;大气物理现象造成的伤害,如风、雨、雷电、雹害等;大气与土壤水分和温度的过多与过少,如旱、涝、渍害等。③化学因素恶化所致病害,肥料元素供应的过多或不足,如缺素症;大气或土壤中有毒物质的污染与毒害;农药及化学制品使用不当造成的药害等。   马铃薯是重要的栽培作物,其生长过程中常常遭到有害生物的危害导致病害发生,对马铃薯生产影响较大的病原菌主要有卵菌及真菌、病毒、细菌和线虫。全世界报道的马铃薯病害有近100种,在我国危害较重,造成损失较大的有15种,主要有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粉痂病、马铃薯枯萎病、马铃薯黑痣病、马铃薯X病毒病、马铃薯Y病毒病、马铃薯卷叶病毒病、马铃薯S病毒病、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马铃薯青枯病、马铃薯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根结线虫病等。近年来由植原体引起的马铃薯病害在一些产区有所发生,造成危害;营养元素的缺失和过多也影响到了马铃薯生产。   本书以下章节将分门别类对马铃薯常见主要病害加以介绍。   **章 马铃薯真菌及卵菌病害   由植物病原真菌(含卵菌)引起的病害,约占植物病害的70%~80%。一种作物上可发生几种甚至几十种真菌(含卵菌)病害。马铃薯真菌及卵菌病病害主要有晚疫病、粉痂病、早疫病、黄萎病、枯萎病、干腐病、黑痣病、炭疽病、灰霉病、叶斑病等10余种。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几种。   **节 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由卵菌纲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引起。1845年Montogne首次在世界上描述了马铃薯晚疫病。1876年De Bary将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物定名为[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晚疫病是马铃薯的毁灭性病害,一般年份可减产10%~20%,发病重的年份可减产50%~70%,甚至绝收。19世纪中叶,马铃薯晚疫病的大流行造成“爱尔兰大饥荒”,因饥饿死亡的爱尔兰人有一百多万,还有一百多万人移民他乡。1950年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国的大爆发使得“晋、察、绥”主要产区薯块损失达50%,随后几年在黑龙江、内蒙古、甘肃等省流行。20世纪90年代后,晚疫病在我国马铃薯主产区普遍发生,危害呈上升趋势。1997年仅重庆万州移民开发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病面积就达6.87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1.5亿人民币。据全球晚疫病协作网(Global Initiative On Late Blight,GILB)2004年统计,仅在发展中国家晚疫病所造成的马铃薯的经济损失高达32.5亿美元,并且种植过程中使用的杀菌剂的花费亦高达7.5亿美元。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黄冲和刘万才2016年报道,2008~2014年间我国马铃薯平均种植面积537.34万hm2,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面积为154.94万~265.15万hm2,年均发生205.46万hm2,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30.9%~47.2%,平均37.84%。从发生年份上看,2012年和2013年分别是马铃薯晚疫病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发生年(5级)和偏重发生年(4级),全国发生面积均超过200万hm2,占种植面积的比例分别达47.2%和45.7%。其中,2012年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重的一年,其在北方产区大流行,在南方产区偏重发生,全国发生265.2万hm2,实际损失近300万t,甘肃、湖北等省发生面积超过种植面积的80%,病株率达60%~100%,重发田块出现大面积枯死现象,损失严重。从马铃薯产区看,2008~2014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比例依次为东北>西北>西南>中原>南方马铃薯产区。东北和西北产区因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发生比较普遍,特别是气候条件适宜的2012年和2013年,马铃薯晚疫病偏重至大发生,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50%以上,而气候不适宜的2008~2011年则偏轻至中等发生。西南、中原部分地区常年田间湿度较大,贵州、重庆及湖北、湖南等地马铃薯晚疫病常年发生较重,西南地区发生面积约占种植面积的1/3,湖北、湖南等省超过45%。2008~2014年因马铃薯晚疫病造成的实际损失折粮为43.99万t,因防治挽回损失折粮90.49万t,平均170kg/hm2。   一、症状   晚疫病菌能侵染马铃薯全株,叶、叶柄、茎及块茎均能被危害。叶片染病在侵染点处出现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偶有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在叶背形成白霉(孢囊梗和孢子囊),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出现黑色或褐色条斑,茎秆经常从病斑处折断。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散发出腐败气味,全田一片枯焦。块茎染病初生褐色小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腐烂(图1-1)。   图1-1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症状   二、病原   1.病原菌分类地位   采用Cavalier-Smith(1988~1989年)的生物八界系统,基本按照《菌物词典》第八版(1995)和第九版(2001)的方法,将菌物划分到原生动物界、假菌界和真菌界。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属假菌界,卵菌门,卵菌纲,霜霉目,腐霉科,疫霉属,致病疫霉。   2.病原菌生殖特性   该菌菌丝无色,无隔膜,菌丝体在寄主细胞的间隙中扩展,从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具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特性。无性繁殖产生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囊梗形成于菌丝体上,2或3根成丛,从寄主的茎、叶的气孔,块茎的皮孔伸出。孢囊梗形状细长,合轴分枝,顶端膨大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柠檬形,顶部有乳状突起。孢子囊顶生,成熟后被推向一侧,孢囊梗则继续伸长,在顶端继续形成新的孢子囊。孢子囊成熟脱落,留下孢痕呈节状,孢囊梗成为节状,各节基部膨大而顶端较细,称为“缢缩现象”,是致病疫霉菌所特有。孢子囊形成的温度为:7~25℃,游动孢子形成的适温为10~13℃,孢子囊直接萌发的温度为4~30℃,15℃以上较适宜,菌丝在13~30℃均能生长(图1-2)。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先产生藏卵器,藏卵器穿过雄器(穿雄生殖),雄器包在藏卵器的柄上,遗传物质进行交换(交配),交配完成后雄器消解形成一个圆形的卵孢子。条件适宜时卵孢子直接萌发形成新的菌落(图1-3)。   图1-2 马铃薯晚疫病菌无性世代   A.晚疫病菌菌落;B.孢子囊梗“缢缩现象”;C~E.孢子囊和游动孢子;F.游动孢子萌发   图1-3 马铃薯晚疫病菌有性世代   A、B.藏卵器穿雄生殖;C~E.卵孢子;F.卵孢子萌发   3.病原菌生理小种及变化   同种、变种、专化型内的病原物的不同群体在形态上无差别,在生理特性、培养性状、生化特性、致病性等方面存在差异的群体称为生理小种。采用Black 1953年“致病疫霉生理小种的国际命名方案”,用含有11个不同抗病基因的品种作鉴别寄主测定生理小种。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