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襄阳市科技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协同创新研究

襄阳市科技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协同创新研究

作者:孙艳著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23-03-01
开本: 24cm 页数: 157页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33.8(6.5折) 定价  ¥5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襄阳市科技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协同创新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4778185
  • 条形码:9787504778185 ; 978-7-5047-7818-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襄阳市科技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协同创新研究 本书特色

通过具体的调查走访,阐明了详尽的襄阳市科技服务业重点企业或平台、重点项目的发展状况,提供了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对于襄阳市区域经济协同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作出了详细的分析。本书为襄阳市2020软科学在科技服务业领域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719186)。

襄阳市科技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协同创新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了襄阳巿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对多领域发展情况进行了具体的调查走访,筛选和评估了从事科技服务的重点企业或平台、重点项目的发展和建设状况、优势特色,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技服务总体发展思路与目标,以及今后重点建设项目和方向。

襄阳市科技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协同创新研究 目录

**章 科技服务业概述
**节 科技服务业界定
一、我国科技服务业统计口径
二、科技服务业行业特点
第二节 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发展环境
二、发展现状
三、存在问题
四、发展趋势
第二章 襄阳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
**节 襄阳市发展科技服务业的战略意义
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三、充分发挥科技资源的有效手段
四、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有力保证
第二节 襄阳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总体情况
一、科技服务业主体发展迅速
二、科技活动活跃,经费投入力度加大
三、科技服务机构体系建设初具规模
四、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第三节 各领域发展情况
一、重点领域
二、重点企业
三、重点项目
第三章 襄阳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
**节 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总体思路
二、主要目标
三、基本原则
第二节 规划实施
一、领先发展研发服务业
二、重点发展科技推广服务业
三、打造专业检验检测服务业
四、提升科技普及与宣传服务业
第三节 政策保障
一、协调政府部门功能,推动集聚共享战略
二、强化产业政策引导,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三、拓宽产业融资渠道,落实财税优惠政策
四、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第四章 区域经济协同创新机制
**节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第二节 区域经济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
一、区域经济协同创新制度建设
二、区域经济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三、区域经济协同创新评价体系建设
第三节 区域经济协同创新的经验借鉴
一、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
二、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
三、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创新
第五章 襄阳市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节 汉江生态经济带战略
一、汉江生态经济带城市群基本情况
二、襄阳市在汉江生态经济带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襄十随神”城市群规划
一、“襄十随神”城市群基本情况
二、襄阳市在“襄十随神”城市群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襄阳市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产业基础
一、区位和交通优势显著
二、区域经济实力突出
三、区域产业基础雄厚
第四节 襄阳市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路径选择
一、打造“万亿工业强市”
二、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三、打造现代服务业中心
四、建设汉江流域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
第六章 科技服务业集聚与区域协同发展
**节 科技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
一、政府引导
二、市场引导
第二节 科技服务业区域协同的经验借鉴
一、京津冀科技服务业区域协同
二、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服务业区域协同
三、长三角科技服务业区域协同
第三节 襄阳市科技服务业区域协同发展展望
一、协同强化基础研究服务能力
二、协同提升科技推广服务质量
三、协同发挥专业技术服务优势
四、协同构建和完善一体化机制体系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襄阳市科技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协同创新研究 节选

第四章 区域经济协同创新机制 创新驱动发展是国家层面的经济发展战略,而协同创新成为提高我国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委员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 **节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它反映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经济体在资源、市场、技术、劳动力等领域的合作和共同开发利用,通过知识和技术的外溢效应、扩散效应和规模效应对各个经济体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区域经济的效果不仅体现在经济指标上,而且体现在社会总体经济效益和地区性的生态效益方面。 区域协调发展是各经济主体通过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信息平台的共建以及相关政策的协调制定来聚集产业,形成产业布局与合理分工,加强经济联系的紧密性、内部资源的集聚性和知识技术的外溢性。经济带或城市群的形成,有利于减少重复建设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技术成果转化率,提升特色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确立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目标,借鉴和学习区域生态学、区域经济学、区域社会学和可持续发展等学科成果,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目标评价体系和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坚持和谐共赢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建立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 (二)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是围绕创新目标,以知识增值、技术突破为核心,以人才为中心,多主体、多角度、多层次共同协作,相互配合,优化产品开发过程的创新行为模式。协同创新需要国家层面通过政策引导和机制安排,促进各个创新主体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员优势,实现创新活动过程中的信息对接和优势互补,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提高产业化效益水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协同创新的概念*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研究员彼得·A格洛尔(Peter AGloor)在《群体创造:基于协同创新网络获得竞争优势》中提出,他认为,协同创新是“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国内学者对协同创新的界定,比较有影响力的是彭纪生提出的“技术协同创新”,他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定义这一概念;严雄从产学研协同的角度提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念,将协同创新的主体定义为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 国内外的协同创新实践一般包括纵向协同创新和横向协同创新两个方面。纵向协同创新是指制造业对供应商的技术创新提供补贴和技术支持,从而提升技术研发部门的创新意识,降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成本,实现产业链中各主体互利共赢。横向协同创新是指在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外部性的情况下,横向企业组成研发同盟,将外部效应内部化。*常见的横向协同创新模式为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知识共享、信任和资本倾斜提高创新活动绩效,合作领域主要集中在重大项目或者重大工程建设,如生物科技、航天工程等,通过建设协同创新平台,聚集科技资源,实现技术同步和系统匹配,加强研发创新主体联合,推动项目和工程高质量实施。 协同创新的有力推行,离不开政策引导和措施保障。国家层面通过专项资金投入加强财政支持,培育具备较强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的研发组织,将更多的资源向协同创新平台倾斜。在保障措施上,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流入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和发展,形成国家与地方、政府与企业联合共建机制,避免重复建设和研发造成资源浪费;重视和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搭建现有人才与项目的对接平台,吸引和聚集优秀创新人才和技术人才,在保证核心技术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广泛的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基础学科、新兴产业和前沿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