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铁皮石斛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3-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72
本类榜单:农业/林业销量榜
中 图 价:¥214.6(7.2折) 定价  ¥2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铁皮石斛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36086
  • 条形码:9787030736086 ; 978-7-03-073608-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铁皮石斛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介绍了我国铁皮石斛研究成果、产业化关键技术、药用功效和临床应用等内容,全书共分13章44节,约60万字。
本书文字准确简练,科学性、**性强;图片精美,内容描述深入浅出,可读性强;全书共有图片180幅,其中彩色图片119幅,黑白图片61幅,表格36个;全面反映了国内对铁皮石斛的**研究进展、成果和应用。

铁皮石斛 目录

目录
**章 铁皮石斛概论 001
**节 石斛属植物与中药石斛 001
第二节 石斛的本草考证 005
第三节 石斛的药用 010
第四节 铁皮石斛与其他近似石斛的鉴别 018
第二章 铁皮石斛的分布和生态环境 027
**节 铁皮石斛的分布 027
第二节 铁皮石斛的生境 031
第三章 铁皮石斛的器官解剖结构及生物学特性 044
**节 铁皮石斛的器官解剖结构 044
第二节 铁皮石斛的物候期 051
第三节 铁皮石斛的光合作用 052
第四节 铁皮石斛授粉结实特性 055
第四章 铁皮石斛的化学成分 060
**节 铁皮石斛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060
第二节 铁皮石斛叶和花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065
第五章 铁皮石斛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毒理学研究 073
**节 铁皮石斛的药理作用 073
第二节 铁皮石斛的临床应用 088
第三节 铁皮石斛的毒理学研究 090
第六章 内生真菌在铁皮石斛栽培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096
**节 内生真菌在铁皮石斛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096
第二节 内生真菌在铁皮石斛栽培中的应用前景 110
第七章 铁皮石斛DNA分子鉴定研究进展 117
**节 基于PCR技术的DNA指纹 117
第二节 DNA条形码技术 123
第三节 其他分子标记技术 125
第八章 铁皮石斛的种质保存 128
**节 超低温保存 128
第二节 离体培养保存 132
第九章 铁皮石斛组培苗生产技术及研究进展 137
**节 铁皮石斛组培苗生产技术 137
第二节 铁皮石斛组培苗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155
第十章 铁皮石斛栽培技术与加工 168
**节 铁皮石斛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68
第二节 铁皮石斛育种 191
第三节 铁皮石斛病虫害防控 219
第四节 铁皮枫斗加工技术 247
第五节 铁皮石斛鲜品的应用与保鲜技术 271
第十一章 铁皮石斛产品开发技术 284
**节 铁皮石斛保健食品的研发与注册 284
第二节 铁皮石斛保健食品研发现状与展望 315
第三节 铁皮石斛多糖提取技术 337
第四节 铁皮石斛超细粉碎技术 345
第五节 铁皮石斛产品研发实例 352
第十二章 铁皮石斛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技术 364
**节 铁皮石斛的质量标准 364
第二节 铁皮石斛的鉴别方法 367
第三节 铁皮石斛与齿瓣石斛鉴别 388
第四节 影响铁皮石斛药材质量的因素 393
第五节 铁皮石斛的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413
第六节 铁皮石斛药材农药和重金属残留控制 424
第十三章 铁皮石斛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435
**节 我国石斛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435
第二节 浙江省铁皮石斛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441
第三节 浙江省乐清市雁荡山铁皮石斛产业历史与现状 448
第四节 濒危物种石斛的保护和出口政策 456
展开全部

铁皮石斛 节选

**章 铁皮石斛概论 **节 石斛属植物与中药石斛 中药石斛属于兰科(Orchidaceae)植物,全世界的兰科植物约700属,近20 000种,分布于世界各地,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兰科植物170余属,约1200种,石斛属(Dendrobium Sw.)有74种和2变种,部分种作为药用,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各省区,尤以云南南部的种类为多。 一、研究概况 中药石斛自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记载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但真正引起关注是在1936~1937年,木村康一(日)对我国及日本、朝鲜等地石斛植物进行了鉴定研究。主要内容有: 1)对我国本草记载的石斛进行了考证。 2)发表了新种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sp. nov.)及新种铜皮石斛(Dendrobium crispulum Kimura et Migo sp. nov.)。 3)收集了大量石斛类药材标本,进行了性状和显微形态鉴定。但是,鉴于当时我国石斛植物种类尚未经过全面调查、采集与鉴定,许多标本(样品)未能鉴定到种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1960;吉占和,1980;沙文兰等,198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比较详细的资料见载于《中药志》第三册(1960年),其中记载了石斛属中的12种药用植物;并提出药材的大宗商品为金钗石斛(D. nobile Lindl.)、黄草石斛(D. chrysanthum Wall. ex Lindl.)、耳环石斛及鲜石斛;还记述了马鞭草石斛(D. fimhriatum Hook. var. oculatum Hook.)、金黄泽(D. lindleyi Steudel)(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1960)。但由于历史原因,20世纪40~60年代,我国石斛类药材的研究进展不大,以致该书不得不引用木村康一的研究资料及若干绘图;此外,还记载了小美石斛(D. bellatulum Rolfe),别称矮石斛、黑节草;并将《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金兰定名为束花石斛(D. chrysanthum Lindl.)。 随着我国兰科植物种类不断被发现、鉴定与整理,吉占和(1980)首次提出了我国石斛属植物种类达57种,同时报道了供药用的种类及商品类型。同年,沙文兰等(1980)对石斛药材的主产区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地的石斛类药材进行整理与鉴定,其商品可分九类,涉及原植物21种。其中以铁皮石斛、美花石斛(D. loddigesii Rolfe)、重唇石斛(D. hercoglossum Rchb. F.)、束花石斛(D. chrysanthum Lindl.)、流苏石斛(D. fimbriatum Hook.)、钩状石斛(D. aduncum Lindl.)及罗河石斛(D. lohohense Tang & F. T. Wang)等产量大,使用地区广泛。李满飞等经过多次调查,对全国各地应用的石斛进行了鉴定,涉及兰科植物达45种之多(吉占和,1980;沙文兰等,1980;李满飞等,1985;叶强,1958,1988;张荣川,1985)。 安徽省虽非石斛类药材主产区,但六安地区霍山县是历代本草中**次记载的石斛产地;同时亦记载了石斛的生境。霍山地区分布的石斛属植物,除唐振缁等(1984)作为新种发表、命名的霍山石斛(D. huoshanense C. Z. Tang et S. J. Cheng)外,还有铁皮石斛和铜皮石斛。霍山石斛一名今在我国及东南亚一带流传较广,很多枫斗产品均标以此名(包雪声等,1999a;包雪声等,1999b;包雪声等,2001)。 石斛类药材的经销,特别是应用情况仅见上海有报道。包雪声等(1999a)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40年来上海市石斛类药材经销与应用的有关情况:药材类别有金钗石斛(D. nobile Lindl.)(药材名:金石斛)、黄草石斛(D. chrysanthum Wall. ex Lindl.)(药材名:川石斛)、鲜石斛、霍石斛(霍斗)、环钗石斛及金黄泽(D. lindleyi Steudel)(过去上海广邦药店有售,现已很少应用)。在应用上,中医处方用名及品名各有金石斛[Flickingeria comata(Bl.)Hawkes](分干品与鲜品)、霍石斛或霍斗(谓产自云南,非安徽所产)、川黄草、鲜石斛及枫斗。所涉及石斛属植物种类约有30种(包雪声等,2005a)。 历代本草学家之所以对自己所收载的石斛给予分别“命名”,可以想象是因为我国石斛属植物种类较多,分布地域广泛,各物种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多样,而当时又没有现代植物学的科学命名法则。直至20世纪30年代,木村康一首次开始对我国应用中药石斛予以植物基原的调查与鉴定,但是,当时我国石斛属植物还未得到全面的调查、研究与整理,因而商品中许多标本未能给予拉丁文名称。但当时已提出石斛类生药这一概念,以及我国石斛类极为复杂的商品药材规格。 二、《中国药典》中的石斛名称记载与变化 根据包雪声等(2001)调查和研究统计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石斛类药材在生产与应用上发生的变化,即由本草中记述过的一种石斛,已发展至各类不同性质与规格品名的药材,归纳如下(表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药典》1963版对中药石斛进行了一系列工作,在该版药典中仅记载了石斛属的若干种(没有具体的拉丁学名)。1977~2000年共出版了5版药典,其中记载了石斛属植物5种(国家药典委员会,1963,2005),详见表1-2、表1-3。 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石斛种类作了调整:①鼓槌石斛作为新增品种;②多年来坚持将流苏石斛的中文名定为马鞭石斛,本次作了修正;③原来铁皮石斛作为石斛的统称,而2010年版《中国药典》已将铁皮石斛单列(国家药典委员会,2010)(表1-4)。《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的铁皮石斛和其他石斛种类与2010年版相同。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石斛种类又增加了霍山石斛,其余与2015年版相同。详见表1-4、表1-5。 历次《中国药典》版本中铁皮石斛的学名均为Dendrobium candidum Wall. ex Lindl.。2010年版《中国药典》已将铁皮石斛学名作了修改。铁皮石斛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而且久负盛名,有关铁皮石斛的学名和它的植物学解剖描述,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高等植物图鉴》中(中国科学院,1994),它用的拉丁学名Dendrobium candidum Wall. ex Lindl.于1838年由沃尔和林德发表,而且是以黑节草署名。因此,20世纪70~80年代,甚至到21世纪的2005年,我国众多文献中还采用这个学名。1999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19卷中,将铁皮石斛学名订正为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吉占和,1999),把Dendrobium candidum Wall. ex Lindl. 作为铁皮石斛的异名;实际上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有些文献中已经接受了这个新的学名,同时改名为铁皮石斛,这个学名是由木村康一和御江久夫于1936年命名发表的,因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前一个学名Dendrobium candidum的“铁皮石斛”这个植物产于锡金、喜马拉雅一带,我国不产。但在《中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这个老学名还在沿用(包雪声等,2005b),一直到2010年版才修正为Dendrobium officinale。 石斛属植物物种多而复杂,使石斛中药材在经历两千年以上的应用历史中,已由一种中药单一基原发展到众多植物基原,乃至演变成近十类不同类别的中药材,如上述同属不同种,涉及的种类达30~40种,根据*新调查,目前涉及的种类有50余种。而有些种类为同科不同属的植物,造成石斛类中药材植物基原极度混乱,虽然《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了上述5种植物基原,而2005年版又作了新规定,指定3种植物基原,并在3种基原后又加了“及其近似种”。由此看来,石斛种类减少,而加上近似种,使得混乱情况愈演愈烈,造成市售药材良莠不齐,真伪难辨,使石斛变成目前中药材中*为混乱、极为复杂的一类,这既不利于中医的处方用药,更不利于对石斛这类中药材各项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与提高。《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了5种石斛,这个决定是正确的,此时经过十几年的市场规范,石斛的混乱情况已有好转,更证明了药典规范很重要。 (顺庆生) 第二节 石斛的本草考证 石斛一名始见载于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据马继兴《神农本草经辑注》记载:“石斛,一名林兰。味甘,平,无毒。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据以上记述,仅对石斛的性味、功能与主治范围等作了一定叙述,而对石斛的形态、特征等未有描述。因此,无法考证所述为何种植物(马继光,1995)(图1-1)。 《名医别录》据《本草纲目》转载谓:“石斛生六安山谷水旁石上 ”至此对石斛的产地及生境作了**次记载。 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据《本草纲目》转引载称:“今用石斛出始兴。生石上,细实。以桑灰汤沃之,色如金,形如蚱蜢髀者佳 其生栎木上者名木斛,其茎至虚,长大而色浅,不入丸药,唯可酒渍煮(汤)用。俗方*以补虚,疗脚膝”。据这段记述,内容更为广泛:有石斛新产地始兴(按隋唐时期,今广东省的昭关一带称始兴郡,地处南岭以南,而今之始兴县位于今昭关以东,大庚岭南麓);同时对石斛的形态、加工方法也作了叙述,如“细实”“形如蚱蜢髀”“色如金”等;鉴于石斛属植物不易干枯,故发明了以“桑灰汤沃之”的加工方法。此外,还记载了石斛的类同品——木斛,并认为木斛“长大而色浅,不入丸药”,但可加工作其他用途(明 李时珍,1977)。 苏敬(苏恭)等编撰的《新修本草》中又增加了许多新内容:“始安亦产”、“今荆襄及江左又有两种,一者似大麦,累累相连,头生一叶 (名麦斛);一种大如雀髀,名雀髀斛 亦如麦斛,叶在茎端。其余斛如竹,节间生叶也”。据这一段记载可作以下推测:一是产地范围又扩大至今广西桂林一带(隋代桂林一带称始安郡),以及今湖北省的中部、中北部,长江南岸一带;二是提出了一些混淆的“麦斛”及“雀髀斛”,这类植物的假鳞茎着生状态似大麦,累累相连,头生一叶的特征可与兰科许多属的植物相似,如石豆兰属(Bulbophyllum)、蜂腰兰属(Bulleyia);三是提出了正品石斛的形态特征:“其余斛如竹,节间生叶也”,意石斛茎似竹,节与节间明显,而且叶出生在茎节上(唐 苏敬等,1957)。 苏颂《本草图经》(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载称:“ 今荆、湖、川、广州郡及温、台州亦有之,以广南者为佳。多在山谷中。五月出苗茎似竹节,节间出碎叶,七月开花,十月结实,其根细长、黄色,七月八月采茎,以桑灰汤沃之,色如金,阴干 ”这一段记载石斛的产地更广,特别提到了“广南者为佳”(今云南省文山州所属广南县是铁皮石斛及西枫斗的主要产地,至今也极为著名;在南宋时代“广南西路”可以包括现云南省东南部及广西西部在内,上述范围是近代石斛类药材,特别是铁皮石斛、石斛的主要产地)。此外,苏颂对石斛类植物从出苗至结实的生长发育过程有较详细的观察与记录(金 张存惠,1957)。 《证类本草》(钦定四库全书版及《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中除记述石斛外,并有温州石斛及春州石斛的两幅附图。《中国兰花全书》作者认为:该图为我国*早的兰科植物木刻图。唐慎微(宋代)所指温州,当为今之浙江温州,现代植物分类学资料也确证浙江(包括邻省福建)有石斛属植物出产,笔者认为温州石斛可能是指铁皮石斛;所指春州,据考在唐代前期(公元741年)春州位于今广东省的云雾山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