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文学百年-看得见风景的书房

文学百年-看得见风景的书房

作者:陆建德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25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4.4(4.9折) 定价  ¥4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文学百年-看得见风景的书房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3940092
  • 条形码:9787513940092 ; 978-7-5139-4009-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文学百年-看得见风景的书房 本书特色

★散文是一个人才识和趣味的显影。陆建德先生中西兼顾,在他的散文里,西方和东方就像两面镜子,相互映照,呈现出万花筒般的驳杂图景。陆建德先生宽厚地理解彼此,在东西方迥异的思维路径中找寻整体性。 ——作家,艾伟 ★读陆建德先生的文章,必有所得。他是能让你长见识的人,我只要遇到,都会随手做些笔记。他的文章有英伦风范,在义理与辞章之间,蕴藉着特殊的风度;从容而优雅,寂寞而自由,很让人着迷。 ——作家,李洱 ★陆建德先生是令人崇敬的学者。他的外国文学评论工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深度型塑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性视野。他的研究、写作融入了对同时代人精神生活的深切思考和敏锐观察。他冷静、细致的文风具有令人信服的力量。 ——作家,孙甘露 ★建德兄专业是英美文学,或者说英语文学,却往往越界,散文随笔,会说古能论今,收放自如、张弛有度,值得隆重推荐。 ——作家,叶兆言

文学百年-看得见风景的书房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录了作者陆建德的30篇散文。本书按照内容共分为五辑。人物,主要是作者对友人旧事的回忆和感叹;品书,主要是作者对文学的思考、感悟与探讨;闲话创作,主要是作者对生活、人生的叙述和感悟;世态,包含了作者对一些人和事的解读和感想;追寻历史,是作者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回忆和感慨。作者的文章富有英伦风范,在义理与辞章之间,蕴藉着特殊的风度。

文学百年-看得见风景的书房 目录

**辑·人物
蔡老师
吃土豆的人
敢想敢做的杨季康
门房老周
奶妈
萧乾——“桥梁建筑师”
校长陈淑
叶妈和她东家

第二辑·品书
百年怨愤
麻雀啁啾——评《日瓦戈医生》
《弈境》序言
毛姆的经验之谈

第三辑·闲话创作
道在屎溺
“不得志”的背后
残损的寿桃
滥情者的眼泪
灵感·宿构·腹稿
模仿·独创·影响的焦虑
烛光与没有见识的善良愿望
自我的风景

第四辑·世态
出版者的悲剧——为文学一辩
活着,还不是为了吃?
模拟的生活
弱者的欢乐
厦大的树
洗眼
……

第五辑·追寻历史
展开全部

文学百年-看得见风景的书房 节选

  《看得见风景的书房》: 我们小孩子也叫他老周,而不是什么叔叔、伯伯。这大概是因为他的身份。老周的地位待遇远不及校工,我们称呼后者时也是在姓前冠一“老”字。 要胜任建德村的门房还真不容易。打扫村里的碎石子地,修剪树篱,冲洗两个公共厕所,分发信件报刊,留心形迹可疑的陌生人,这些都是老周分内的工作。用现在物业管理的话来说,老周集保洁、园林、收发和门卫于一身,够忙的。更难的是村里人还会有七零八碎的杂事需要老周帮个忙,他要叫得应才行。 老周很快就以手脚勤快出了名。他气色不好,耐力却足,拿了长柄竹丝笤帚清扫那些永远扫不干净的石子路,几乎不知疲倦。老周天天都在忙碌,不见他有个放假休息的日子。我们从来没听说他得病,也许伤风感冒都被他硬撑过来了。照当时的标准,建德村的居民待老周还算客气友好,但是大家从未想到老周也应该享有劳动者休息的权利。月底是老周收获的日子。他会在晚上挨家挨户地收取二毛五分钱的清洁费,这是他的报酬。20世纪60年代头几年的建德村有近百户居民,他的月收入大概在20元至25元。他需要养家吗?他的家人在哪里?这些我们并不知道。 老周是门房,他工作和栖身的地方也叫门房。那是在建德村西门口的一间平房,墙上光秃秃的,约十四五平方米。一只三屉书桌,两张板凳,一张床,一个立柜,这些不属于他的家具构成了老周的世界。立柜不大,里面放着的大概就是他的全部财物了。印象中老周常常一身短装,结实的小腿肚总是裸露着的。一年的四季里冬天*跟他过不去。严寒时老周身上裹着的旧棉袍有点空荡荡,不然他为什么还要在腰上系根麻绳保暖呢?他头上是顶变了形的海虎绒帽子,护耳往两边伸开,伴着主人的步履像鸟翅膀一样扇动。好在杭州的冬天并不漫长。说起老周的财物,还得提到他的两只炉子。屋里的是煤油炉,门外的是小柴炉。建德村树木繁密,柴火多。 门房也是居民碰头聊天的地方,常有人进出。我小时候喜欢去门房,喜欢看绿衣邮递员从绿色自行车上下车的姿势。一捆邮件和报刊放在书桌上后,老周就分拣起来。我在旁边等候了一会就憋不住问:“老周,我们屋(家)里有没有信?”我盼望有信可以拿回去,显示我有用,而且有点像传递捷报。我家的信不及祖父多。祖父住在斜对面,退休后写信读信成了他的主业。他在上海的几位朋友也是三日两头给他写信。有诗为证:“莫道申杭怅久阔,鱼书一样话知心。”如果我转送祖父的信,老周会一再交代我必须送达。原来祖父在无信的日子会到门房去问是否有信,有时还牵着我一同去。这是多余之举,且不礼貌。老周认真细致,送信投报从来不出差错。好在老周也不计较,总是抱歉地笑着说:“老陆先生,信已经送过了。” 在老周书桌的抽屉里,有一本浅蓝的练习簿,上面记着村里每户户主和所订报刊的名字。见到过这簿子的人都暗暗羡慕老周字写得好。有一次老周在我家门缝里留了张便条,母亲把它展平了,对我说:“这是老周写的。”那语气和神态无法形容,她好像要我长大后字写得像老周那么好,但是又说不出来。那时候一个人的字就是他的脸面,几乎与几十年前英国人的口音相当,甚至不是“不打折的英国呢子”所能比的。 ……

文学百年-看得见风景的书房 作者简介

  陆建德,浙江海宁人,生于杭州。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外文系,1982年毕业,后由国家教委选派留学英国剑桥大学。1990年至2017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曾任副所长、所长,兼《外国文学动态》主编、《文学评论》主编。现系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讲座教授,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