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梦的意义:构建精神分析临床研究与非临床研究的桥梁

梦的意义:构建精神分析临床研究与非临床研究的桥梁

作者:李晓驷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0-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12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82.6(7.0折) 定价  ¥11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梦的意义:构建精神分析临床研究与非临床研究的桥梁 版权信息

梦的意义:构建精神分析临床研究与非临床研究的桥梁 本书特色

“西方心理学大师译丛”选自海因茨·科胡特、唐纳德·温尼科特、托马斯·H.奥格登、彼特·冯纳吉、拉康、安娜·弗洛伊德等著名心理学大师的心理治疗经典代表作,以及其理论思想的重要继承者对其思想的整理或解读,均是心理学领域的经典理论作品。 该系列集中再现了西方心理学大师的原创核心理论思想,并且首次在国内引进成套系翻译出版,译者由国内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心理学专家李晓驷、赵丞智、李孟潮、张沛超以及中青年领军人物组成。该系列丛书的出版对推动我国心理学事业的发展以及对国内心理学咨询师、精神科医师、心理学爱好者学习心理学经典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已出版《自体心理学:科胡特青年治疗研讨会文集》《温尼科特的语言》《原始体验的边缘》以及《梦的意义:构建精神分析临床研究与非临床研究的桥梁》4本。

梦的意义:构建精神分析临床研究与非临床研究的桥梁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21世纪的视角,聚焦于关于做梦以及梦的理论和梦的临床意义的近期新研究成果。全书由15篇有关梦的代表性论文组成,展现了如何将临床研究和非临床研究联系起来,以及梦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在现代研究人员的临床实践中的运用。本书不仅能让精神分析学家和心理治疗师从中获益,也会让精神科医师、神经科医师、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科学家,以及对个体和文化的创造力感兴趣的人们获益。初审书稿,未发现任何不符合出版法律法规相关的内容。

梦的意义:构建精神分析临床研究与非临床研究的桥梁 目录

导 言 / 1

**部分 梦的临床研究 / 27

**章 精神分析关于梦与做梦的理论的研究的复苏 / 28

第二章 当代儿童分析中的梦和游戏 / 45

第三章 显梦就是现实的梦:释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之关系的变化 / 61

第四章 梦的变化——一位创伤性、慢性抑郁症患者的精神分析 / 83

第二部分 梦的非临床研究 / 129

第五章 梦作为精神分析治疗的主题 / 130

第六章 临门一脚——对Juan Pablo Jiménez和Horst Kächele论文的讨论 / 145

第三部分 概念的整合 / 153

第七章 理论的碰撞:梦理论的整合与创新 / 154

第八章 “一梦而已”:生理和发展对现实感的影响 / 174

第九章 对Steven J. Ellman和Lissa Weinstein章节的讨论 / 200

第四部分 梦的临床和非临床研究:正在进行的项目和当代文献 / 209

第十章  慢性抑郁症患者梦的变化:法兰克福 fMRI/EEG抑郁症研究(FRED) / 210

第十一章 创伤性的梦:象征误入歧途 / 240

第十二章 叙述梦的交流功能 / 273

第十三章  ADHD——一种疾病还是创伤的症状指标?来自法兰克福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研究所对多动儿童的治疗对比研究中的个案研究 / 292

第十四章 没有做梦的中介空间吗?对风险儿童的EVA研究发现 / 312

第五部分 现代文学中的梦 / 341

第十五章  想象的顺序——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和经典现代文学 / 342

索 引 / 363


展开全部

梦的意义:构建精神分析临床研究与非临床研究的桥梁 节选

译者序 美梦成真 三年前突然接到重庆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的邀请,请我负责一本书的翻译。虽然此前我和这家出版社没有任何联系,但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梦的意义:构建精神分析临床研究与非临床研究的桥梁》之后,我还是欣然接受了任务,因为这本书的书名、内容深深地打动了我。 梦的意义——试想,谁不做梦?谁不想知道那千奇百怪、令人五味杂陈的梦究竟是何意义?更何况我本人就是以擅长解梦自居,怎能不想知道继弗洛伊德《梦的解析》问世一百多年后,在现今社会、文化和科学背景下人们是如何看待梦的呢?构建精神分析临床研究与非临床研究的桥梁——作为一个同时还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精神科的临床医师和精神分析治疗师不正是急于获得有关精神分析当然也包括梦的理论的实证研究结果吗?不正梦想能有代表现代科技*高水平的技术来说明精神分析的理论包括精神分析关于梦的理论是正确的和科学的吗?不正渴望着精神分析治疗包括梦的临床应用能为其他学科的医学同道所接受并由此推动精神分析事业的发展吗? 但是翻译工作真正实施起来,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顺利。**个现象就是翻译团队中没有一个人按期交稿,甚至还有刻意回避我的迹象。这和当初组团时的那种热火朝天的积极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究其原因,与我所在的医院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当时正处于创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迎接专家评审的关键时期有关,那时所有的医务人员都在持续地、全力以赴做好这件关系到医院发展大局的工作,哪里还有时间顾及翻译?但这不是问题的全部,*主要的原因在于这本书的翻译确实有很大的难度。 这本书是题为“精神分析的发展”的系列丛书的一卷,丛书的主题就是精神分析的进展。作为本丛书中的一卷,本书聚焦的就是关于做梦以及梦的理论和梦的临床意义的*新研究成果。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精神分析的理论本来就较为晦涩难懂,对精神分析的治疗过程包括释梦的过程以及对潜意识逻辑的理解,人们更是所知甚少。现在要把这*难懂的内容与*尖端的神经科学的知识和现代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结合起来,翻译的难度可想而知。一天完不成一页纯属正常,为一段落的翻译要查阅相关资料、反复考量,也是家常便饭。 但翻译进度缓慢的背后,则是这本书涉及了大量先前不为我们所知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观点。如:除了经典的“潜意识愿望满足”的功能,Strunz提出梦还有如下功能:1.梦是睡眠生理现象的副产品;2.适应功能;3.创造功能;4.防御功能;5.负面作用,如在梦魇中重复体验创伤;以及6.所谓“需求功能”,如心理治疗时的梦。 除了经典的通过自由联想的方法释梦,现在还有诸如表述法(Enunciation method)、“莫泽法”(Moser method)和临床精神分析法等多种释梦的方法。临床工作中,不仅要注意梦本身的意义,还要注意“梦的交流意义”;如何区别创伤性的梦与反映冲突的梦;如何根据显梦的变化来判断精神分析治疗的疗效,等等。 我们在阅读本书时自然也会学到很多与驱力、冲突、创伤、依恋、象征相关的理论及从所附的诸多案例中领略到精神分析大师们是如何从事临床精神分析工作,包括是如何与缺少梦的儿童进行精神分析工作的。 本书也介绍了许多*新实证研究的结果以及如何将*新的神经科学的发现进行应用的精神分析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 睡眠时的 REM期还可以分为两个亚期:僵直期和位相发作期。位相性的REM活动对内源性刺激的贡献*大,并对减少反思意识的作用*强。即位相发作期反思功能几乎完全暂停,因而此时的梦*具真实感。 动物实验已经表明存在颅内自我刺激系统。Ellman等的研究则已经进一步证实内源性刺激和REM睡眠两者属于同一神经系统,且二者之间呈互反关系。Ellman提出人类有高内源性刺激和低内源性刺激不同生物学基础。因此同一种母亲的照料行为对具有不同的内源性刺激水平的婴儿来说,效果就不同。Ellman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从发展的角度看待潜意识的精神生活,对梦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认识。他认为婴儿既是寻求快乐的也是寻求客体的,在理想的发展条件下,两者是协调的,而非对立的。梦与早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也是人们调节自我和解决问题的形式之一。 Ellman的研究是把实验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结合起来,把生物医学与精神医学结合起来,把神经科学理论与精神分析的理论结合起来,把弗洛伊德关于婴儿是寻求快乐的驱力理论与Fairbairn提出的婴儿是寻求客体的客体关系理论结合起来,并由此得出令人信服的新的整合性的驱力理论。这无疑是对精神分析发展的非常重要的贡献。正因为如此,本书的主要编辑者也是“精神分析的发展”系列丛书的重要编辑者 Peter Fonagy在他的评论中写道:*后,我想强调一下,在我看來,Ellman的工作方案在精神分析理论构建中具备“灯塔奖”的资格。 该书*后也提到了梦与经典文学创作问题。我相信相关章节有助于提高大家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并对人性有升华性的理解,其中一部分人也会有将书中提到的原著找来亲自看一遍的冲动,比方说将 Stanley Kubrick根据《绮梦春色》改编的著名影片《大开眼戒》 (少儿不宜)看一遍。 本书中提到的一些研究进展也让本人深受鼓舞。我坚信:有些梦,可以根据显梦的内容直接对梦进行分析,而无须梦者对梦的自由联想。换言之,梦是一门特殊外语。如果谁能掌握这门外语的基本语法规律和一定量的词汇量,就可以大致理解一篇由这种特殊语言书写的文章的大意,而本书就有如何通过显梦对梦进行分析的研究。 本书可圈可点之处不胜枚举。我强烈建议读者首先阅读本书中由Peter Fonagy亲自为本书撰写的“导言”,其中不仅有对该书内容提纲挈领的简介,更有站在历史和哲学的高度对精神分析所做的振聋发聩的评论。相信大家阅后都会对精神分析充满信心并希望它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鉴于上述种种原因,本书不仅能让精神分析学家和心理治疗师从中获益,也会让精神科医师、神经科医师、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科学家及对个体和文化的创造力感兴趣的人们获益。当然,其中也包括对自己的梦感兴趣的普通大众。 *后,我要感谢重庆大学出版社对我的信任和邀请,正是有了这次的机会首先使我自己获得了充电的机会,让我更有信心在研究梦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我要感谢翻译团队中的每一个人,他(她)们作为临床医师/心理治疗师,本身有着极为繁重的临床、教学、科研、防治、宣教等诸多工作,他(她)们也都有着自己的家庭和要做的其他工作,但他(她)们都义无反顾地抽出了宝贵的时间,尽己所能,为翻译工作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我也要谢谢我的家人,给予我极大的支持,使我能经常心无旁骛地有大量时间坐在电脑面前。 当然,我更要感谢原著作者们的伟大贡献,因为没有他们的艰辛努力和智慧的付出,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的“美梦成真”。 李晓驷 2020年8月25日于合肥

梦的意义:构建精神分析临床研究与非临床研究的桥梁 作者简介

彼得·冯纳吉,教授,伦敦大学学院临床、教育和健康心理学研究部门的负责人,伦敦安娜·弗洛伊德中心的首席执行官。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创立了心智化理论,成为认知心理学与神经心理学的研究重心之一。 霍斯特·卡切尔勒,曾任德国乌尔姆大学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门诊主任,也曾担任斯图加特心理治疗研究中心的主任,目前在柏林国际精神分析大学任教。他是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的培训师,以及心理治疗研究协会的会员。 玛丽安·鲁辛格-博莱伯,德国卡塞尔大学精神分析心理学教授,法兰克福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研究院院长。她是德国精神分析协会的培训师,也是瑞士精神分析学会的会员,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研究委员会的副主委、德国精神分析协会(DPV)研究委员会主委以及伦敦大学学院的客座教授。 大卫·泰勒,英国精神分析学会的培训师和督导师,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临床研究分会主委。目前正担任塔维斯托克长程研究的临床主任,同时也是塔维斯托克暨波特曼国家健康服务基金会的一名心理治疗顾问。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