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乡村振兴与非遗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日常实践研究

乡村振兴与非遗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日常实践研究

作者:陈爱国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9-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48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61.7(7.0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68.6(7.8折)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乡村振兴与非遗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日常实践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313226150
  • 条形码:9787313226150 ; 978-7-313-22615-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乡村振兴与非遗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日常实践研究 内容简介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社会则是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母体社会”,国务院于2005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以及2011年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国家战略推进了非遗的普查、传承与保护工作。因此,“乡村振兴”和“非遗保护”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之下得到政府与社会的重视,成为社会治理过程中相辅相成的重要关键词。

乡村振兴与非遗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日常实践研究 目录

绪论1 一、 研究问题1 二、 理论视角2 三、 研究方法10 四、 分析框架11 **章乡村振兴与非遗保护的共性:“内生动力”13 一、 共同理念: 内生式发展15 二、 共同路径: 内生式共治机制23 三、 小结28 第二章乡村社会的非遗传承人: 多重身份与创生能力30 一、 “日常实践”的理论考察30 二、 遭受弱化或否认的传承人创造力33 三、 依然“健在”的民俗36 四、 传承人的日常实践: 创生能力46 五、 小结52 第三章乡村社会的非遗传承人的日常实践54 一、 传承人A的个人生活史: 华县55 二、 传承人B的个人生活史: 环县58 三、 传承人C的个人生活史: 唐山66 四、 小结73 第四章迈向城市的非遗传承人的日常实践76 一、 传承人D的个人生活史: 北京76 二、 传承人E的个人生活史: 北京80 三、 传承人F的个人生活史: 唐山88 四、 小结94 第五章非遗保护与“文化消亡话语”96 一、 两种不同的话语96 二、 “文化消亡话语”的角色担当97 三、 “文化消亡话语”的反思103 四、 小结105 第六章乡村振兴与文化遗产的公共性话题107 一、 问题的提出107 二、 乡村社会的民俗文化: 共同性111 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共性115 四、 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22 五、 小结125 结语127 参考文献131 后记137
展开全部

乡村振兴与非遗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日常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

陈爱国,毕业于名古屋大学,获学术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曾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研究方向为民俗学、人类学,主要从事社区自然、文化资源的利用与管理等研究。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课题,撰写、翻译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