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华经典研究(第一辑)

中华经典研究(第一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22-09-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72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53.7(7.9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华经典研究(第一辑)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215138
  • 条形码:9787100215138 ; 978-7-100-21513-8
  • 装帧:8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华经典研究(第一辑)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高等院校师生以及对中本刊研究经典文本,总结经学成就,发掘经典价值,揭示圣贤秘旨,以为认识历史、改造现实服务。本刊实施“开明办刊,开放办刊;百家经典,兼容并包;学术融通,互动互鉴”的办刊方针,倡导学术民主,讨论自由,因经明道,弘道兴学。 “文献”是文化的主要载体,“经典”是文献的根基与灵魂。经典文献具有根源性、典范性,它是一个民族或国家非常精粹、隽永的精神产品,决定着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精神信仰、道德伦理、知识结构和价值尺度,也伴随着这个民族或国家的生存、发展,甚至劈波斩浪、走向辉煌。放眼世界,所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无不如此。  经典培植了中国的历史之根、思想之源、信仰之魂,经典著作无疑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本、源头、灵魂之所系。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各族文明互鉴日益推进,经典还以非常典型、非常突出的姿态,在与各个国家和民族交流互鉴、和平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族群之间的经典互译和互动,就是文明彼此借鉴、文化共同发展的历史缩影。  经典是特定民族和国家的历史载体、文化典型,是文明的范式、智慧的源泉,具有源头活水、精神家园的作用,体现出特定的信仰体系和价值标准。同时,经典也是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实现文化交流、文明互补的重要枢纽。对这些经典的研究与阐释,不仅具有认识历史、解释历史的“温故”价值,而且通过对经典互动历程的情景还原与经验探索,对于促进当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实现世界和平,也具有重要的“知新”作用。经典不仅曾经点亮历史的星空,还将继续照亮未来的航程。  《中华经典研究》的创办,正欲研究经典之文本,总结经学之成就,发掘经典之价值,揭示圣贤之秘旨,以为认识历史、改造现实服务。本刊实施“开明开放,平等平和;百家经典,兼容并包;学术融通,互动互鉴”的办刊方针,倡导学术民主,讨论自由,因经明道,弘道兴学。

中华经典研究(第一辑) 内容简介

《中华经典研究》以中国传统儒释道医经典研究为中心,以突出中华经典文化为特色,着力打造国内外少有以中华经典研究为主体内容的学术型期刊;该刊旨在深入挖掘研究和集中宣传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拟收录研究儒释道医经典研究的学术文章、学术名家及学者访谈录等。主要栏目包括:经典研究、学术论衡、名家访谈、学术信息、他山之石等。本辑由发刊词与三个专题组成,发刊词与舒大刚的《经典:民族文化的特有资源》重点阐述本刊的创刊宗旨及发文范围,其他专题研究包括黄开国的《春秋时期的<诗>学与<诗经>的经典化》、景海峰的《“四书”系统在儒家经典中的意义》、詹石窗的《列子及其著述真伪问题与思想艺术审美特质新探》、陈兵的《<占察经>的心性论及大乘道次第》等。

中华经典研究(第一辑) 目录

发刊词

专题研究
经典:民族文化的特有资源
春秋时期的《诗》学与《诗经》的经典化
“四书”系统在儒家经典中的意义
列子及其著述真伪问题与思想艺术审美特质新探

《占察经》的心性论及大乘道次第

学术综述
《孝经》经典地位回归——近十年《孝经》学研究综述

书评
《“三(礼)”真精神》评介

Table of Contents & Abstracts

约稿函

展开全部

中华经典研究(第一辑) 作者简介

项楚,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敦煌学家、文献学家、语言学家、佛教学家和文学史家。现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著有《敦煌文学丛考》《王梵志诗校注》《寒山诗注》《敦煌变文选注》《柱马屋存稿》等多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舒大刚,四川大学古籍所所长,主要从事国学、中国儒学、历史文献学研究。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140余篇。目前正主持四川大学《儒藏》编纂(已出版“史部”274册、“经部”180余册)工作,任首席专家兼总主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巴蜀全书》(已出版220余种),任首席专家兼总编纂。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