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西南山地玉米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理论与技术

西南山地玉米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理论与技术

作者:刘永红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362
本类榜单:农业/林业销量榜
中 图 价:¥238.5(7.5折) 定价  ¥31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西南山地玉米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理论与技术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687388
  • 条形码:9787030687388 ; 978-7-03-068738-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西南山地玉米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理论与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反映西南山地玉米机械化理论、技术及产品等阶段性成果的综合性学术专著。全书共14章:**章介绍了西南山地玉米生态、生产特征,并系统阐述了宜机产区的区划原则、标准和结论;第二章在介绍国外山地农机研发动态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西南山地玉米农机研发路径,以及全程机械化农机的选型配套原则;第三章深入阐述了西南山地玉米生产机械化高产高效协同理论;第四章至第十章系统介绍了山地玉米种植制度与培肥耕作、播前耕整、品种鉴选、精量播种、肥水高效管理、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收获与秸秆还田等关键环节的机械化高产高效技术、标准与装备;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阐述了西南山地青贮玉米、鲜食甜糯玉米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与装备;第十三章总结了西南山地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及实务;第十四章分析并提出了西南山地玉米科技发展战略。 本书对我国西南山地玉米高产高效理论研究、技术推广及发展对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供农业科研、推广及生产管理部门的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农学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西南山地玉米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理论与技术 目录

目录
**章 玉米生态、生产特征及宜机产区区划 1
**节 西南地貌与生态特征 1
一、地貌特征概述 1
二、光热水土资源与分布特征 1
三、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及成因浅析 6
四、主要自然灾害对玉米生长发育的致灾特征 14
第二节 玉米生产特征 21
一、玉米产区土壤类型及分布 21
二、玉米生产现状及重要问题 22
三、农作制度演变及分布 26
四、主导品种演变及分布 29
五、主要种植技术演变及分布 31
第三节 玉米机械化生产区域规划 36
一、基本思路 36
二、遵循原则 37
三、分区指标 37
四、分区结论及区域特征 38
参考文献 38
第二章 玉米农机研发路径及选型配套原则 42
**节 山地农机研发动态 42
一、国外山地农机 42
二、国内山地农机 43
第二节 西南山地玉米全程机械化农机选型配套原则 66
一、选型环节及技术路线 66
二、选型配套集成模式及效果 69
三、农机农艺融合的基本原则 72
参考文献 73
第三章 玉米生产机械化高产高效协同理论 75
**节 玉米高产机理 75
一、高产潜力 75
二、高产调控理论及路径 83
第二节 玉米生产高效途径 93
一、气候资源高效利用 93
二、水土资源高效利用 95
三、劳动生产效率提升途径 100
四、大面积高产高效生产案例 102
第三节 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及其调控 103
一、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现状与影响因素 103
二、玉米穗粒特性对机械粒收籽粒破碎率的调控 105
三、玉米立秆特性和行距配置对机械粒收落穗损失率的调控 110
参考文献 115
第四章 宜机高效种植制度与土壤培肥耕作技术 118
**节 国内外宜机种植制度及土壤培肥耕作技术 118
一、宜机种植制度发展动态 118
二、培肥耕作技术发展动态 121
第二节 西南山地宜机高效种植制度 123
一、适合机械化的间套作模式 123
二、宜机新型两熟种植模式 129
第三节 山地玉米农田机械化土壤培肥耕作技术 135
一、山地作物秸秆还田效应 135
二、土壤培肥耕作管理关键技术 139
参考文献 144
第五章 宜机高产高效玉米品种鉴选 147
**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 147
一、国外宜机品种选育与鉴选策略 147
二、国内宜机品种的选育与鉴选现状 149
三、宜机品种的选育现状 151
第二节 山地玉米宜机品种特征与鉴选指标体系 153
一、种子指标与机播质量及效率 153
二、植株指标与机管质量及效率 157
三、穗粒指标与机收质量及效率 160
四、综合指标体系及遴选权重 163
第三节 试验机械选型配套 164
一、种子清选机械 164
二、玉米小区播种机 168
三、玉米小区收获机 169
参考文献 171
第六章 玉米机械化高产高效耕整地技术与装备 173
**节 山地春玉米区机械化高产高效耕整地技术与装备 173
一、小台地旋耕整地标准、技术与装备 173
二、缓坡地、山间盆地平翻或深翻整地标准、技术与装备 176
三、间套作整地标准、技术与装备 179
第二节 山地夏玉米区机械化高产高效耕整地技术与装备 180
一、少耕、免耕整地技术与装备 180
二、浅旋耕整地技术与装备 181
三、坡地农田机械作业注意事项 183
第三节 山地秋冬玉米区机械化高产高效耕整地技术与装备 183
一、小台地高效旋耕整地标准、关键技术与装备 184
二、缓坡地高效平翻整地标准、关键技术与装备 185
三、喀斯特玉米区深松整地标准、关键技术与装备 186
参考文献 188
第七章 玉米机械化高产高效精量播种技术与装备 189
**节 山地玉米宜机土壤墒情 189
一、土壤墒情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189
二、宜机土壤墒情阈值 191
第二节 山地春玉米精量播种标准、技术与装备 192
一、小台地春玉米精量播种标准、技术与装备 192
二、缓坡地春玉米精量播种标准、技术与装备 198
第三节 山地夏玉米精量播种标准、技术与装备 200
一、小台地夏玉米精量播种标准、技术与装备 200
二、缓坡地夏玉米精量播种标准、技术与装备 206
第四节 山地秋冬玉米精量播种标准、技术与装备 208
一、小台地秋冬玉米精量播种标准、技术与装备 208
二、缓坡地秋冬玉米精量播种标准、技术与装备 210
参考文献 213
第八章 玉米机械化高产高效肥水管理技术与装备 215
**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5
一、科学施肥理论与化肥使用技术研究动态 215
二、有机肥及替代化肥技术研究动态 217
三、节水农业研究动态 220
第二节 山地玉米需肥需水特征及人工调控原则 223
一、需肥特征及施肥原则 223
二、需水特征及季节性干旱防控 225
第三节 山地玉米机械化肥水管理技术与装备 228
一、精确施肥技术与装备 228
二、有机肥及替代化肥技术与装备 233
三、高效灌溉技术与装备 236
参考文献 237
第九章 玉米机械化高产高效绿色防控技术与装备 241
**节 国内外发展动态 241
一、生物防治发展动态 241
二、化学防控与装备发展动态 242
三、物理防控及配套产品发展动态 242
第二节 山地玉米生物防治技术 243
一、病害的生物防治 243
二、虫害的生物防治 243
三、草害的生物防治 244
第三节 山地玉米化学防控技术 244
一、病害的化学防治 244
二、虫害的化学防治 244
三、草害的化学防治 245
第四节 山地玉米绿色防控综合技术与装备 245
一、播种期绿色防控技术与装备 245
二、生长季节绿色防控技术与装备 245
参考文献 246
第十章 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装备 247
**节 国内外山地玉米机械化收获标准 247
一、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标准 247
二、美国玉米机收标准 249
第二节 小台地收获技术与装备 249
一、单行玉米收获机 249
二、小四轮悬挂式玉米收获机 250
第三节 缓坡地收获技术与装备 251
一、4YZ-2/3 型小型玉米联合收获机 251
二、悬挂式玉米联合收获机 259
三、籽粒直收型收获机 261
第四节 山地玉米收获后处理专用机械化设备 263
一、玉米脱粒机的类型与特点 263
二、玉米烘干系统组成与运行参数 266
三、玉米籽粒商品化处理装置与特点 270
四、玉米秸秆处理类型与装备 271
参考文献 276
第十一章 青贮玉米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与装备 277
**节 山地宜机青贮玉米品种类型与特点 277
一、宜机青贮玉米品种与特点 277
二、青贮玉米评价方法与主导品种特性 281
第二节 山地青贮玉米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 287
一、青贮玉米生产关键技术 287
二、青贮玉米生产装备 293
第三节 山地青贮玉米收割技术及装备 301
一、青贮玉米收割技术 301
二、青贮玉米收获机械 303
第四节 山地青贮玉米秸秆青贮加工技术与装备 308
一、青贮饲料的生产设施 308
二、压窖机械选择 310
三、进料速度 312
四、密度控制 312
五、快速封窖 312
六、取料管理 312
七、青贮饲料的添加剂 313
参考文献 313
第十二章 鲜食甜糯玉米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与装备 315
**节 宜机鲜食甜糯玉米品种类型与特点 315
一、宜机鲜食甜玉米品种类型与特点 315
二、宜机鲜食糯玉米品种类型与特点 316
第二节 山地鲜食甜糯玉米生产环节关键技术与装备 319
一、机械化生产问题及背景 319
二、关键技术与装备 320
三、田间管理技术与装备 322
四、收获技术与装备 323
第三节 鲜食玉米保鲜与加工技术及装备 324
一、保鲜加工 324
二、鲜食玉米加工 325
参考文献 326
第十三章 西南山地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及实务 327
**节 山地春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模式 327
一、现有生产技术模式特征 327
二、小台地玉米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及实务 327
三、缓坡地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及实务 329
第二节 山地夏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模式 331
一、现有生产技术模式特征 331
二、小台地玉米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及实务 332
三、缓坡地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及实务 333
第三节 山地秋冬作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模式 335
一、现有生产技术模式特征 335
二、小台地玉米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及实务 336
三、缓坡地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及实务 337
第十四章 西南山地玉米科技发展战略 339
**节 新一代主推技术面临的新问题 339
一、机械化技术 339
二、高产技术 339
三、高效技术 340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 340
一、品种调整 341
二、单产调增 342
三、品质调优 342
四、效益调高 342
五、条件调好 342
第三节 科技发展途径 343
一、改革耕作制度 343
二、改换品种 343
三、改进栽培技术 343
四、改变生产经营方式 343
第四节 促进玉米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344
一、加大政策支持 344
二、加大资金投入 344
三、加强科研投入 344
四、提高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标准 344
五、大力扶持龙头企业 344
六、加强部门合作 345
参考文献 345
附录 1949~2018年西南山地及南方主产省份玉米生产情况 346
展开全部

西南山地玉米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理论与技术 节选

**章 玉米生态、生产特征及宜机产区区划 **节 西南地貌与生态特征 一、地貌特征概述 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和重庆等地,西北部与青藏高原相连,东北紧邻秦岭山地,东面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接两广丘陵区,西南边缘与中南半岛的缅甸等国接壤。区域内地形复杂,属于我国地形*复杂的区域之一,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5种大陆地形齐备,除平原面积较小外,其他几种类型的面积都相当广泛。 川西高山高原区位于西南地区西北部,是青藏高原向东南突出的一块边缘地带,大致包括四川岷山—大渡河一线以西地区。偏北部高原地貌清晰、地势平缓,平均海拔3500~4000m,南部被横断山经向河流切割,岭谷高度悬殊,谷地海拔大多在2500~4000m,北高南低,两侧高山对峙,海拔多在5000m以上,有现代冰川分布。 四川盆地自川西高山高原区往东,地势陡降,本区东北部出现四周大、小山脉环绕,中部低陷的典型盆地(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北缘是米仓山、大巴山,山脊海拔一般在1500~2500m;东缘巫山海拔1000~2000m;南缘自东向西有七曜山、大娄山,山脊海拔由东向西逐渐下降,从1000~2000m降至800~1800m;西缘自西北向南依次为龙门山、邛崃山、夹金山、大相岭,这些山脉处于盆地到高原的过渡带,靠近盆地一侧为低山,往西逐渐升高直到高山,海拔为1000~4000m,且有不少山峰海拔超过5000m;南缘有大凉山、小凉山、小相岭等,海拔多在1500~4000m。盆地内海拔一般在275~750m,长江紧靠南缘山麓,自西往东在巫山的三峡地区出境。盆地西部有成都平原,面积约为9500km2,也是本区内*大平原。 云贵高原居四川盆地之南,位于本区东部,主要包括云南哀牢山以东和贵州大部,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纬度*低的高原。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000~2000m。西北部(滇中至黔北)尚保存较完好的高原面貌,高原外围已被元江、南盘江、北盘江、乌江等外向河流切割,呈现山原地貌。 横断山区位于本区西部,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岭谷相间的山地组成。广义范围的横断山区,东起四川盆地西侧的邛崃山脉,西至云南西缘的高黎贡山,北段插入川西高原,南段伸至云南哀牢山以西。自东北往西南主要山川依次为邛崃山、大渡河、大雪山、雅砻江、沙鲁里山、金沙江、云岭、澜沧江、怒山、怒江、高黎贡山。山势由南向北降低,北段、中段岭脊海拔多在3500~5000m,谷地向南加深,相对高差一般在1000~2500m,金沙江虎跳峡谷深达3000m,南段山岭在滇西呈扇形展开,形成中山、宽谷盆地地貌。 二、光热水土资源与分布特征 1.温度及其分布特征 西南地区年平均温度总体上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特点,受地理位置、海拔的影响很大,区域分布很复杂。据历年温度资料统计(表1-1),西南地区年平均温度在.1.0~20.3℃,区域平均温度为15.2℃。川西北高原温度*低,若尔盖、红原、炉霍、甘孜、德格一线以北地区年平均温度都在6℃以下,稻城、理塘也在6℃以下;四川盆地、贵州大部、云南东北部年平均气温在12~16℃;四川盆地中部、东北部,重庆大部及云南部分地区在16~18℃;云南南部、四川盆地东南部、四川西南部的攀枝花在18℃以上,个别地区超过20℃。 表1-1 西南地区部分站点季、年平均温度(单位:℃) 西南地区春季平均温度在.0.6~23.7℃,区域平均为15.8℃;秋季平均温度在.1.0~21.6℃,区域平均为15.5℃。区域分布与年平均温度分布特征相近。 西南地区夏季平均温度在7.6~27.8℃,区域平均为22.2℃。川西北高原*低,在15℃以下;四川中部、东北部,重庆、贵州东部、南部及四川攀枝花为24~27℃,重庆的云阳、北碚等部分地区在27℃以上;云南大部分地区在18~21℃,仅勐腊、景谷等少数地区在21℃以上。 西南地区冬季平均温度在.10.8~15.9℃,区域平均为7.0℃。川西北高原大部分地区在0℃以下;四川盆地、重庆、贵州、云南中北部为5~10℃,贵州的毕节、习水等地在5℃以下,云南的南部普遍在10~15℃,而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包括攀枝花、永仁等地)在15℃以上。 2.日照时数及其分布特征 根据日照时数资料统计(表1-2),西南地区年日照时数在770~2645h,云南、川西高原在1800h以上,川西高原西部、云南西北部在2000h以上,日照*多的甘孜、炉霍、稻城、盐源、仁和、永仁、宾川等地在2400h以上。四川盆地和贵州日照时数偏少,普遍在1400h以下,四川盆地的西部不到1000h。 表1-2 西南地区部分站点日照时数统计(单位:h) 西南地区春季日照时数在206~810h,区域平均为425h。川西高原、云南在500h以上,多数地区在600~700h,其中,稻城、金沙江干热河谷在700h以上。四川盆地、重庆、贵州普遍在500h以下,特别是四川盆地的西部、重庆的东南部和贵州的东部只有200~300h,平均一天不到3h。 夏季是西南地区日照时数*多的季节,区域平均430h。川西高原西北部500~600h、川西高原南部和攀西地区400~500h;云南大部分地区300~400h,只有少数区域为400~500h。四川盆地300~600h,东北部日照时数偏多,为500~600h,西部偏少,只有300~400h;贵州普遍在400~500h。 西南地区秋季日照时数*多630h,*少不到150h,区域平均320h,区域之间差异较大。川西高原西北部500~600h,甘孜、稻城等地在600h以上;川西高原东部和云南的西部及南部大部分地区在400~500h,云南东南部、贵州的南部地区在300~400h,四川盆地普遍在200~300h,四川盆地的西部、南部普遍偏少,都在200h以下。 西南地区冬季日照时数*少不到100h,*多770h,区域平均310h。川西高原和云南是日照时数*多的区域,在400h以上,具有由东向西逐渐增多的趋势,稻城、乡城、丽江、木里、盐源、仁和、永仁、宾川在700h以上,四川盆地和贵州普遍在200h以下,有个别地方不到100h。 3.降水量及其分布特征 据降水资料统计(表1-3),西南地区年降水量在320~2390mm,区域平均1045mm,在地域分布上极不均匀。川西高原西北部*少,大部分在800mm以下,特别是*西边的石渠、巴塘、得荣一线都在600mm以下;云南中北部、贵州西北部、四川盆地中部为800~1000mm,四川盆地东部、四川盆地西部、川西南山地的安宁河流域、贵州东南部、云南西南部在1000mm以上,其中部分地区在1200mm以上。 表1-3 西南地区部分站点降水量统计(单位:mm) 西南地区春季降水量*多530mm,*少不到100mm,区域平均214mm,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20%左右。川西高原西南部、云南中北部春季属于干季,降水量很少,占全年的15%以下。一些区域,如米易、盐边、永仁、稻城、得荣、丽江、宾川占全年的10%以下;四川盆地东北部、贵州东部春雨早,春季降水量在300~400mm,约占全年的20%;四川盆地中西部、贵州西部、云南的东部和南部春季降水量在200~300mm,占全年的15%~20%。西南地区夏季是降水*多的季节,*多达1500mm,*少为230mm,区域平均540mm。夏季降水量约占全年的52%。川西高原西部、北部在400mm以下,占全年的55%~65%;川西高原的中部和南部、四川盆地的大部、贵州的中部和北部、云南的中部和东北部夏季降水量在400~600mm,贵州的西部、云南的南部、四川盆地的西部(雅安、乐山)及北部的北川等地在600mm以上。 秋季区域内*大降水量530mm,*小不到100mm,区域平均240mm,约占全年的23%。川西北高原大部、四川盆地的什邡—仁寿—荣县一线、贵州的西北部、云南小部分地区在200mm以下,四川盆地的东北部、云南的南部和贵州的小部(普安、六枝特区等地)在300mm以上。其余区域都在200~300mm。 冬季降水量都比较少,普遍只有几十毫米,区域平均不到50mm,仅占全年降水量的5%左右。 三、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及成因浅析 西南地区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低温连阴雨等,对农业生产都有很大影响。 (一)干旱 1.干旱的区域分布及变化 干旱是西南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虽然西南地区降水量总体上不算少,绝大多数地方都能满足玉米生产的要求,但是,由于季节性分配不均,常常出现季节性干旱,如春旱、夏旱、伏旱、秋旱和冬干,对玉米生产影响*大的有春旱、夏旱和伏旱。特别是有些年份出现春夏连旱、夏伏连旱、伏秋连旱的两连旱,有些严重的年份会出现三连旱,对玉米生产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但不同区域出现干旱的种类有所不同,差异较大。川西高原一直到云南的西部都是冬春干旱区;四川盆地西部,云南的大理、昆明及贵州的毕节以西为冬春夏旱区或春夏旱区;四川盆地的中部、贵州的中东部为春夏伏旱区;四川的东北部、重庆东部、贵州东南部为伏旱区。 春旱(3~4月):主要制约小春作物的生长发育,也对春玉米的播种、育苗造成影响,往往因春旱严重而不得不推迟玉米的播种时间造成玉米减产。 据有关研究,西南地区春旱的频发区主要在云南的大部分地区、川西北高原、川西南山地、四川盆地的西部、贵州的西北部等地。云南除西北怒江、迪庆的部分地区春季雨量较多,春旱不突出外,其余各地春旱频率在70%以上,其中大约有60%的县市春旱频率在90%以上。以云南全省80个县发生春旱为严重春旱年进行统计,1949~1990年出现严重春旱的有1950年、1951年、1954年、1955年、1958年、1960年、1963年、1965年、1966年、1969年、1975年、1978年、1979年、1980年、1984年、1986年共16个年份,频率达到39%(徐裕华,1991)。 贵州在毕节—安顺—望谟一线以西地区春旱较多,其中威宁、盘州、兴义等地以西的几个县*为严重,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春旱发生,春旱时长超过两旬,威宁*长,达到3旬。此区以东至金沙—平坝—罗甸一线,年平均春旱时长在1.5~2旬,年平均春旱发生次数在0.8~1.0次。1951~1980年,贵州发生大的春旱有4年,分别是1951年、1963年、1969年和1978年,大旱年有半数以上地区都达到中旱标准。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