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广东佛冈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彩色图鉴

广东佛冈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彩色图鉴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234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46.0(7.5折) 定价  ¥3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广东佛冈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彩色图鉴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25530
  • 条形码:9787030725530 ; 978-7-03-072553-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广东佛冈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彩色图鉴 本书特色

该书以图鉴形式呈现,栩栩如生的彩照,既便于鉴定和研究植物,又具有较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实现了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统一,是保护区、林业、园林、环保等部门的工作者、学校师生及植物爱好者难得的参考书。

广东佛冈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彩色图鉴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录广东佛冈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187科643属1211种,其中藏类植物31科50属86种,裸子植物6科7属9种,被子植物150科586属1116种。书中的每一种植物均列出了中文名、所在属、拉丁名、识别特征、分布及用途等信息。 本书图文并茂,实用性强,可供各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工作人员,林业、园林、环保等部门的工作的从业人员,植物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等专业广大师生,以及相关专业科研人员等参考使用。

广东佛冈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彩色图鉴 目录

目录
CONTENTS
石松科 Lycopodiaceae 1
卷柏科 Selaginellaceae 1
木贼科 Equisetaceae 2
观音座莲科 Angiopteridaceae 2
紫萁科 Osmundaceae 2
里白科 Gleicheniaceae 3
海金沙科 Lygodiaceae 3
膜蕨科 Hymenophyllaceae 4
蚌壳蕨科 Dicksoniaceae 5
桫椤科 Cyatheaceae 5
碗蕨科 Dennstaedtiaceae 5
鳞始蕨科 Lindsaeaceae 6
蕨科 Pteridiaceae 6
凤尾蕨科 Pteridaceae 6
中国蕨科 Sinopteridaceae 8
铁线蕨科 Adiantaceae 8
裸子蕨科 Hemionitidaceae 9
书带蕨科 Vittariaceae 9
蹄盖蕨科 Athyriaceae 10
金星蕨科 Thelypteridaceae 10
铁角蕨科 Aspleniaceae 11
乌毛蕨科 Blechnaceae 12
鳞毛蕨科 Dryopteridaceae 12
三叉蕨科 Aspidiaceae 13
肾蕨科 Nephrolepidaceae 13
骨碎补科 Davalliaceae 14
水龙骨科 Polypodiaceae 14
槲蕨科 Drynariaceae 16
禾叶蕨科 Grammitidaceae 16
苹科 Marsileaceae 16
满江红科 Azollaceae 16
松科 Pinaceae 17
杉科 Taxodiaceae 17
罗汉松科 Podocarpaceae 17
三尖杉科 Cephalotaxaceae 18
红豆杉科 Taxaceae 18
买麻藤科 Gnetaceae 18
木兰科 Magnoliaceae 18
八角科 Illiciaceae 20
五味子科 Schisandraceae  21
番荔枝科 Annonaceae 21
樟科 Lauraceae 23
青藤科 Illigeraceae 29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29
小檗科 Berberidaceae 30
木通科 Lardizabalaceae 31
大血藤科 Sargentodoxaceae 32
防己科 Menispermaceae 32
马兜铃科 Aristolochiaceae 33
胡椒科 Piperaceae 34
三白草科 Saururaceae 35
金粟兰科 Chloranthaceae 35
罂粟科 Papaveraceae 35
白花菜科 Capparidaceae 36
十字花科 Cruciferae 36
堇菜科 Violaceae 37
远志科 Polygalaceae 38
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39
茅膏菜科 Droseraceae 39
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 39
马齿苋科 Portulacaceae  40
蓼科 Polygonaceae 40
藜科 Chenopodiaceae 42
苋科 Amaranthaceae 42
酢浆草科 Oxalidaceae 43
凤仙花科 Balsaminaceae 44
千屈菜科 Lythraceae 44
柳叶菜科 Onagraceae 45
小二仙草科 Haloragidaceae 46
瑞香科 Thymelaeaceae 46
山龙眼科 Proteaceae 47
第伦桃科 Dilleniaceae 47
海桐花科 Pittosporaceae 48
大风子科 Flacourtiaceae 48
天料木科 Samydaceae 49
西番莲科 Passifloraceae 49
葫芦科 Cucurbitaceae 49
秋海棠科 Begoniaceae 50
山茶科 Theaceae 51
五列木科 Pentaphylacaceae 55
猕猴桃科 Actinidiaceae 55
水东哥科 Saurauiaceae 56
桃金娘科 Myrtaceae 56
野牡丹科 Melastomataceae 58
使君子科 Combretaceae 60
红树科 Rhizophoraceae 61
金丝桃科 Hypericaceae 61
藤黄科 Guttiferae 62
椴树科 Tiliaceae 62
杜英科 Elaeocarpaceae 63
梧桐科 Sterculiaceae 64
锦葵科 Malvaceae 65
金虎尾科 Malpighiaceae 67
粘木科 Ixonanthaceae 67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67
交让木科 Daphniphyllaceae 75
鼠刺科 Escalloniaceae 76
绣球花科 Hydrangeaceae 76
蔷薇科 Rosaceae 77
含羞草科 Mimosaceae 82
苏木科 Caesalpiniaceae 84
蝶形花科 Papilionaceae 87
金缕梅科 Hamamelidaceae 95
黄杨科 Buxaceae 97
杨梅科 Myricaceae 97
壳斗科 Fagaceae 97
榆科 Ulmaceae 102
桑科 Moraceae 103
荨麻科 Urticaceae 108
冬青科 Aquifoliaceae 110
卫矛科 Celastraceae 114
翅子藤科 Hippocrateaceae 115
茶茱萸科 Icacinaceae 116
铁青树科 Olacaceae 116
桑寄生科 Loranthaceae 116
檀香科 Santalaceae 117
蛇菰科 Balanophoraceae 117
鼠李科 Rhamnaceae 117
胡颓子科 Elaeagnaceae 119
葡萄科 Vitaceae 120
芸香科 Rutaceae 122
苦木科 Simaroubaceae 124
楝科 Meliaceae 125
无患子科 Sapindaceae 125
槭树科 Aceraceae 126
清风藤科 Sabiaceae 126
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127
漆树科 Anacardiaceae 127
牛栓藤科 Connaraceae 128
胡桃科 Juglandaceae 129
山茱萸科 Cornaceae 129
八角枫科 Alangiaceae 130
蓝果树科 Nyssaceae 130
五加科 Araliaceae 130
伞形科 Umbelliferae 132
山柳科 Clethraceae 133
杜鹃花科 Ericaceae 134
越橘科 Vacciniaceae 136
水晶兰科 Monotropaceae 136
柿树科 Ebenaceae 136
山榄科 Sapotaceae 137
肉实科 Sarcospermataceae 137
紫金牛科 Myrsinaceae 137
安息香科 Styracaceae 140
山矾科 Smyplocaceae 141
马钱科 Loganiaceae 142
木犀科 Oleaceae 143
夹竹桃科 Apocynaceae 145
杠柳科 Periplocaceae 146
萝藦科 Asclepiadaceae 146
茜草科 Rubiaceae 149
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157
败酱科 Valerianaceae 159
菊科 Compositae 160
龙胆科 Gentianaceae 170
报春花科 Primulaceae 170
车前科 Plantaginaceae 171
桔梗科 Campanulaceae 171
半边莲科 Lobeliaceae 172
紫草科 Boraginaceae 172
茄科 Solanaceae 173
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174
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 175
苦苣苔科 Gesneriaceae 177
爵床科 Acanthaceae 178
马鞭草科 Verbenaceae 179
唇形科 Labiatae 183
鸭跖草科 Commelinaceae 185
芭蕉科 Musaceae 186
姜科 Zingiberaceae 186
美人蕉科 Cannaceae 188
百合科 Liliaceae 188
延龄草科 Trilliaceae 190
雨久花科 Pontederiaceae 190
菝葜科 Smilacaceae 190
天南星科 Araceae 191
浮萍科 Lemnaceae 193
鸢尾科 Iridaceae 194
薯蓣科 Dioscoreaceae 194
棕榈科 Palmae 195
露兜树科 Pandanaceae 196
仙茅科 Hypoxidaceae 196
兰科 Orchidaceae 196
灯心草科 Juncaceae 201
莎草科 Cyperaceae 202
禾本科 Gramineae 207
主要参考文献 218
中文名索引 219
拉丁名索引 227
展开全部

广东佛冈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彩色图鉴 节选

石松科 Lycopodiaceae 藤石松 藤石松属 Lycopodiastrum casuarinoides (Spring) Holub ex Dixit 大型土生植物。地下茎长而匍匐;地上主茎木质藤状,圆柱形,直径约2mm,具疏叶。不育枝柔软,黄绿色,圆柱状,枝连叶宽约4mm,多回不等位二叉分枝;能育枝柔软,红棕色,小枝扁平,多回二叉分枝。叶螺旋状排列,贴生,卵状披针形至钻形,长1.5~3.0mm,宽约0.5mm,基部突出,弧形,无柄,先端渐尖,具1膜质、长2~5mm的长芒,或芒脱落。孢子囊穗每6~26个一组生于多回二叉分枝的孢子枝顶端,排列成圆锥形,具直立的总柄和小柄,弯曲,长1~4cm,直径2~3mm,红棕色;孢子囊生于孢子叶腋,内藏,圆肾形,黄色。 分布于华东、华南、华中及西南大部分省份;亚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生于林下、林缘、灌丛下或沟边。 全草药用,有舒筋活血、祛风湿等作用。 石松 石松属 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 ex Murra 多年生常绿草本,株高15~30cm。匍匐茎多分枝,疏生叶;直立茎上营养枝多回分叉,密生叶。叶针形,顶端有易脱落的芒状长尾。孢子囊穗通常2~6个生于孢子枝的上部,圆柱形,有柄;孢子叶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具不规则锯齿。 分布于东北、长江以南地区。生于疏林下或灌丛中。 全株供观赏;全草药用,治扭伤肿痛、急性肝炎、痢疾等;亦可作蓝色染料等。 灯笼石松 垂穗石松属 Palhinhaea cernua (L.) Franco et Vasc. 中型至大型土生草本。主茎直立,高达60cm,圆柱形,中部直径1.5~2.5mm,光滑无毛,多回不等位二叉分枝;主茎上的叶螺旋状排列,稀疏,钻形至线形,长约4mm,宽约0.3mm,通直或略内弯,基部圆形,下延,无柄,先端渐尖,边全缘,中脉不明显,纸质。侧枝上斜,多回不等位二叉分枝,有毛或光滑无毛;侧枝及小枝上的叶螺旋状排列,密集,略上弯,钻形至线形,长3~5mm,宽约0.4mm,基部下延,无柄,先端渐尖,边全缘,表面有纵沟,光滑,中脉不明显,纸质。孢子囊穗单生于小枝顶端,短圆柱形,成熟时通常下垂,长3~10mm,直径2.0~2.5mm,淡黄色,无柄;孢子囊生于孢子叶腋,内藏,圆肾形,黄色。 分布于华南、华东、西南大部分省份。生于林下、林缘及灌丛下荫处或岩石上。 全株能祛风湿、舒筋络、活血、止血。 卷柏科 Selaginellaceae 深绿卷柏 卷柏属 Selaginella doederleinii Hieron. 土生,近直立,基部横卧,植株高25~45cm,无匍匐根状茎或游走茎。根托达植株中部,通常由茎上分枝的腋处下面生出,根少分叉,被毛。主茎自下部开始羽状分枝,不呈“之”字形,无关节,禾秆色;侧枝3~6对,二至三回羽状分枝,分枝无毛。叶交互排列,二型,纸质,表面光滑,边缘不为全缘,不具白边;主茎上的腋叶较分枝上的大,卵状三角形,分枝上的腋叶对称,狭卵圆形到三角形;主茎上的中叶略大于分枝上的,分枝上的中叶长圆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或窄卵形;主茎上的侧叶较侧枝上的大,分枝上的侧叶长圆状镰形。孢子叶穗紧密,四棱柱形,单个或成对生于小枝末端。大孢子白色;小孢子橘黄色。 分布于我国南方大部分省份;日本、印度、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生于林下。 耳基卷柏 卷柏属 Selaginella limbata Alston 土生,匍匐,分枝斜升。根托自主茎分叉处下方生出,根多分叉,光滑。主茎分枝,禾秆色,茎近四棱柱形或具沟槽,无毛;侧枝2~5对,二至三次分叉。叶(除主茎上的外)交互排列,二型,光滑,全缘,具白边,主茎的叶一型,绿色或黄色,全缘;主茎的腋叶大于分枝的,近圆形或近心形,分枝的腋叶对称,椭圆形或宽椭圆形,全缘,具白边;中叶不对称,小枝的卵状椭圆形,覆瓦状排列,先端交叉,全缘;侧叶不对称,侧枝的卵状披针形或长圆形,全缘。孢子叶穗紧密,四棱柱形,单生于小枝末端;孢子叶一型,卵形,全缘,具白边,龙骨状;大、小孢子叶在孢子叶穗上相间排列,或下侧基部或中部有一个大孢子叶,余均为小孢子叶。大孢子深褐色;小孢子浅黄色。 分布于广东、福建、广西、香港、湖南、江西和浙江;日本。生于林下或山坡阳面。 江南卷柏 卷柏属 Selaginella moellendorffii Hieron. 土生或石生,直立,高达55cm,具一横走的地下根状茎和游走茎,其上生鳞片状淡绿色的叶。根托只生于茎的基部,长0.5~2cm,直径0.4~1mm,根多分叉,密被毛。主茎中上部羽状分枝,不呈“之”字形,无关节,禾秆色或红色;侧枝5~8对,二至三回羽状分枝,分枝无毛。叶(除不分枝主茎上的外)交互排列,二型,草质或纸质,表面光滑,边缘不为全缘,具白边,不分枝主茎上的叶排列较疏,绿色、黄色或红色,三角形;主茎上的腋叶不明显大于分枝上的,卵形或阔卵形,分枝上的腋叶对称,卵形;中叶不对称,小枝上的叶卵圆形;主茎上的侧叶较侧枝上的大,分枝上的侧叶卵状三角形。孢子叶穗紧密,四棱柱形,单生于小枝末端。大孢子浅黄色;小孢子橘黄色。 分布于华南、华东、西南、西北及华中大部分省份;越南、柬埔寨、菲律宾。生于岩石缝中。 翠云草 卷柏属 Selaginella uncinata (Desv.) Spring 土生,主茎先直立而后攀缘状,长50~100cm或更长,无横走地下茎。根托只生于主茎的下部或沿主茎断续着生,自主茎分叉处下方生出,根少分叉,被毛。主茎自近基部羽状分枝,不呈“之”字形,无关节,禾秆色;侧枝5~8对,二回羽状分枝,排列紧密。叶全部交互排列,二型,草质,表面光滑,边全缘,明显具白边,主茎上的叶排列较疏,较分枝上的大,二型,绿色;主茎上的腋叶明显大于分枝上的,肾形或略心形,分枝上的腋叶对称,宽椭圆形或心形;中叶不对称,主茎上的明显大于侧枝上的,侧枝上的叶卵圆形;侧叶不对称,主茎上的明显大于侧枝上的,侧枝上的长圆形。孢子叶穗紧密,四棱柱形,单生于小枝末端。大孢子灰白色或暗褐色;小孢子淡黄色。 分布于华南、华东、西南、华中及西北部分省份。生于林下。 全草药用,治黄疸、淋病、盗汗、蛇伤等;姿态秀丽,蓝绿色的荧光使人赏心悦目,是极好的地被植物,也是理想的兰花盆面覆盖材料。 木贼科 Equisetaceae 笔管草 木贼属 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 subsp. debile (Roxb. ex Vaucher) Hauke 大中型植物,草本,高可达60cm或更高。根状茎直立或横走,黑棕色,节和根密生黄棕色长毛或光滑无毛。地上枝多年生。茎圆管状,黄绿色,中部直径3~7mm,节间长3~10cm,成熟主枝有分枝。主枝有10~20条纵棱,节上叶鞘基部有黑圈;鞘筒短,下部绿色,顶部略为黑棕色;鞘齿10~22个,狭三角形,上部淡棕色,膜质,下部黑棕色,革质,扁平;分枝有8~12条纵棱,鞘齿6~10个,披针形,较短,淡棕色,膜质。孢子囊穗短圆形,长1~2.5cm,中部直径约0.5cm,顶端有小尖突,无柄。 分布于华南及华中大部分省份;南亚和东南亚。生于路边草丛湿处或山涧石缝中。 全草药用,茎枝治目翳、结膜炎、泪囊炎、湿热泄泻、感冒、便血及小便不利;根可接骨。 观音座莲科 Angiopteridaceae 福建观音座莲 观音座莲属 Angiopteris fokiensis Hieron. 植株高大,高1.5m以上。根状茎块状,直立,下面簇生有圆柱状的粗根。叶柄粗壮,干后褐色,长约50cm,粗1~2.5cm;叶片宽卵形,长与宽各60cm以上;羽片5~7对,互生,长50~60cm,宽14~18cm,狭长圆形,基部不变狭,羽柄长约2~4cm,奇数羽状;小羽片35~40对,对生或互生,平展,上部的稍斜向上,具短柄,披针形,下部小羽片较短,近基部的小羽片仅长3cm或过之,顶生小羽片分离,有柄,叶缘全部具有规则的浅三角形锯齿;叶脉开展,下面明显,一般分叉,无倒行假脉;叶为草质,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光滑;叶轴干后淡褐色,光滑,腹部具纵沟。孢子囊群棕色,长圆形,长约1mm,距叶缘0.5~1mm,彼此接近,由8~10个孢子囊组成。 分布于广东、福建、湖北、贵州、广西和香港。生于林下溪沟边。 根状茎富含淀粉,又可药用,有祛风解毒、止血散结、消肿清热之功效;也是优良的观赏植物或盆栽植物。 紫萁科 Osmundaceae 紫萁 紫萁属 Osmunda japonica Thunb. 植株高50~80cm或更高。根状茎短粗,或成短树干状而稍弯。叶簇生,直立,柄长20~30cm,禾秆色,幼时被密绒毛,不久脱落;叶片为三角广卵形,长30~50cm,宽25~40cm,顶部一回羽状,其下为二回羽状;羽片3~5对,对生,长圆形,长15~25cm,基部宽8~11cm,基部一对稍大,有柄(柄长1~1.5cm),斜向上,奇数羽状;小羽片5~9对,对生或近对生,无柄,分离,长4~7cm,宽1.5~1.8cm,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顶生的同形,有柄,边缘有均匀的细锯齿;叶脉两面明显,自中肋斜向上,二回分歧,小脉平行,达于锯齿;叶为纸质,成长后光滑无毛,干后为棕绿色。孢子叶的羽片和小羽片均短缩,小羽片变成线形,长1.5~2cm,沿中肋两侧背面密生孢子囊。 分布于华南、华东、西南及华北大部分省份;日本、朝鲜、印度。生于林下或溪边酸性土上。 嫩叶可食;根状茎药用,可作贯众代用品。 华南紫萁 紫萁属 Osmunda vachellii Hook. 植株高达1m,坚强挺拔。根状茎直立,粗肥,成圆柱状的主轴。叶簇生于顶部;柄长20~40cm,粗逾5mm,棕禾秆色,略有光泽,坚硬;叶片长圆形,长40~90cm,宽20~30cm,一型,但羽片为二型,一回羽状;羽片15~20对,近对生,斜向上,有短柄,以关节着生于叶轴上,长15~20cm,宽1~1.5cm,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顶生小羽片有柄,边缘遍体为全缘,或向顶端略为浅波状;叶脉粗健,两面明显,二回分歧,小脉平行,达于叶边,叶边稍向下卷;叶为厚纸质,两面光滑,略有光泽,干后绿色或黄绿色。下部数对(多达8对,通常3~4对)羽片为能育,生孢子囊,羽片紧缩为线形,宽仅4mm,中肋两侧密生圆形的、分开的孢子囊穗,深棕色。 分布于广东、广西、香港、海南、福建、贵州和云南;印度、缅甸、越南。生于草坡上和溪边荫处酸性土上。 叶、根药用,有消炎解毒、健脾利湿、舒筋活络等功效;植株形体像苏铁,株形美观,姿态优雅,可供庭园栽植或室内盆栽观赏。 里白科 Gleicheniaceae 芒萁 芒萁属 Dicranopteris dichotoma (Thunb. ) Berhn. 植株通常高达1.2m。根状茎横走,粗约2mm,密被暗锈色长毛。叶远生,柄长24~56cm,粗1.5~2mm,棕禾秆色,光滑,基部以上无毛;叶轴一至三回二叉分枝,一回羽轴长约9cm,被暗锈色毛,渐变光滑;二回羽轴长3~5cm;各回分叉处两侧均各有一对托叶状的羽片,宽披针形;末回羽片长16~23.5cm,宽4~5.5cm,披针形或宽披针形;裂片平展,35~50对,线状披针形,长1.5~2.9cm,宽3~4mm;侧脉两面隆起,明显,斜展,每组有3~5条并行小脉,直达叶缘;叶为纸质,上面黄绿色或绿色,沿羽轴被锈色毛,后变无毛,下面灰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