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国际比较机理挖掘:ICP何以可能

国际比较机理挖掘:ICP何以可能

作者:邱东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6-01
开本: 24cm 页数: 21,259页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139.5(7.5折) 定价  ¥18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国际比较机理挖掘:ICP何以可能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15258
  • 条形码:9787030715258 ; 978-7-03-071525-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国际比较机理挖掘:ICP何以可能 本书特色

(1)从事经济统计学教学研究的专业教师和学生;(2)从事数理统计在社会经济领域应用研究和教学的师生;(3)从事社会经济实证研究的研究人员和师生

国际比较机理挖掘:ICP何以可能 内容简介

本书给出了研究格局, 即“国际比较项目逻辑图”, 提出了50多个有待思考的方法论问题。重点剖析了“纯价比假设”和“等价比假设”及对国际比较项目数据结果的影响。还对新近国际比较项目的重要文献做了述评, 特别指出了国际比较项目数据结果面临“反基本事实”的测度风险。本书回溯研究了“Ryten报告”, 探索了空间经济比较原理和相应的经济学基础概念。

国际比较机理挖掘:ICP何以可能 目录

目录货币购买力国际比较研究的格局 11 “ICP逻辑图” 32 为什么要进行基础性研究? 82.1 学术前沿与原点 82.2 经济统计研究中的两种角色 92.3 ICP研究重心需要下移—罗伯特·希尔教授的看法 102.4 数据结果研究和方法论机制研究 112.5 ICP研究的两种方法论倾向及其拓展可能性 12参考文献 13国际比较项目中“鲜被提及的疑问” 151 50个关于ICP的“鲜被提及的疑问” 151.1 有关“标准产品描述法” 151.2 关于“比较单位” 171.3 关于“基础性问题” 181.4 关于ICP隐含的假设 201.5 ICP与市场汇率 211.6 关于ICP数据 221.7 关于ICP拓展研究的倡议 222 “疑问清单”是开放的 23参考文献 25ICP基本类别PPP中隐含的“纯价比假设”—“标准产品描述法”确认“经济同一产品”的风险 271 本文的缘起和主要内容 272 ICP中“纯价比要求”的必要性和工具 282.1 ICP为什么需要设立“纯价比要求”? 282.2 ICP实现“纯价比要求”的工具—“结构产品描述法” 303 与产品相关的四组基本概念 323.1 实物产品与服务 323.2 实物因素与非实物因素 333.3 “实物同一产品”与“经济同一产品” 343.4 产品特征集及其两分 354 确认“经济同一产品”的微观困难和宏观困难 374.1 销售点类型差异 374.2 市场营销中容易忽略的产品特征 394.3 产品密度差异 404.4 “组服务”的质量不确定性 414.5 汉堡包是否存在确认同一性的困难? 424.6 确认经济同一产品的宏观困难 445 将“质量差异”混淆为“价格差异”的风险及其内在原因 465.1 类似边际分析的思路:例解 465.2 标准产品描述法的缺陷—“ICP居民消费目录”中两种差异混淆的可能性 475.3 标准产品描述法的产品“粗略化”容易导致采价失误 485.4 单位价值混同问题 505.5 将“质量差异”混淆为“价格差异”的内在原因剖析—物量、数量的联系与区别 506 纯价比只能是一个假设 546.1 空间比较的种种抗阻因素 546.2 内生性产品偏误 546.3 ICP支出法的优势与不足 556.4 “纯价比假设”可能的放大效应 56参考文献 56价格测度不确定性定理与“宾大效应” 581 作为经济比较逻辑节点的基本概念 582 价格测度不确定性—一个值得深究的新命题 592.1 质量差异与“一般价格水平”的区分及其启示 592.2 “质价混淆观”—一种产品状态的解释 612.3 “质价一体观”—另一种产品状态的解释 622.4 价格测度不确定性定理 633 “宾大效应”的弱存在 653.1 宾大效应仅仅是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一种规律性现象 653.2 人们为什么付高价? 663.3 发达国家具备更多的“机会效益” 673.4 富国穷国间比较与城乡比较的某种相似性 693.5 “宾大效应”至少是一种“弱存在” 70参考文献 71对基本类别购买力平价计算中隐含的价格比率相等假设的考察 731 计算基本类别PPP所面临的支出项目结构 732 价格比率与“类别项目支出额”范围的差别 753 价格比率的几种存在状态 764 “货币购买力”与PPP的定义域不同 765 PPP加总估算中隐含的“等价比假设” 786 价格比率替代的偏误风险 807 价格比率替代有效性的思考 808 从正反两个方面关注不同经济体之间支出项目的“重合程度” 829 研究价格比率相等假设有效性的进一步工作 83参考文献 84国际经济比较中的购买力平价与市场汇率之辩 85深入探索ICP隐含的经济测度问题—评《GDP、福利和健康:2017年轮ICP的若干思考》 901 摘要与引言 912 2017年ICP重要的新发现 932.1 美国与中国ICP结果的比较 932.2 主要经济体之间2017年ICP结果的比较 942.3 ICP结果引发的国际比较方法论思考 952.4 ICP不同轮次之间结果的可比性 963 ICP未包含的重要项—健康产出 973.1 大流行病下人们的行为调整与经济“测度悖境”的再现 983.2 健康指标与GDP的关联—为什么要超越GDP? 993.3 “GDP+”模式的拓展 994 “国际元”计值的GDP仍可能误导 1004.1 侧重消费进行国际比较可发现国家在全球化中的真实地位 1004.2 GDP与GNI之差 1024.3 围绕GDP的测度陷阱 1035 可否采用灯光密度之类的代理指标交叉检查ICP数值? 1045.1 对测度指标一般性质的阐述 1045.2 如何评判和使用灯光密度等代理测度? 1046 就全球不平等而言ICP揭示了什么? 1056.1 ICP与全球不平等的表现 1056.2 ICP*大的方法论挑战 1076.3 如何看待ICP的国家层级结构? 1087 结论 109参考文献 109为什么PPP还需要做重大修正?—评霍诺汉《使用PPP进行国家间比较的优势与不足》 1111 霍诺汉论文的背景和概要 1112 ICP基于对市场汇率法的否定 1123 各轮ICP间的“动态一致性” 1144 基于生产率因素对ICP结果的修正 1155 注重ICP的比较机理和现实意义 1206 基于全球化影响因素对ICP的修正 1227 ICP需要拓展研究的若干课题 123参考文献 125关注ICP中产品划分的测度基础—兼评两项ICP分解性研究 1261 赫斯顿教授和劳教授论文的创新之处 1262 现实国际购买力关系、ICP实践方法与ICP结果三者间关系 1272.1 “可辨识的更新”与“形式一致性” 1272.2 “形式一致性”与“内容一致性” 1282.3 国际比较“内容一致性”将对“形式一致性”产生压力 1283 参比国范围大小与国际比较质量的关系 1294 Zhang Qi论文的主要观点 1304.1 Zhang Qi在文中给出的有关收入分配的三个命题 1304.2 Zhang Qi在文中给出的主要结论 1305 从ICP方法论视角看Zhang Qi论文的优点 1315.1 重视经济学直觉和公理性思维 1315.2 重视经济关系内涵和机制的挖掘与解释 1315.3 分析聚焦于“产品质量” 1325.4 特别关注收入不平等对国家价格水平的影响 1335.5 用“分解性”研究深入探讨国际经济关系 1336 Zhang Qi的论文中包含或隐含的基本假设 1336.1 “观察价格”即“实际价格” 1336.2 服务和实物产品具备可分性 1346.3 “国际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绝对可分 1356.4 同质品与异质品的可分性 1357 Zhang Qi的论文中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357.1 应该避免用对部分服务的理解来替代理解全部服务 1357.2 产品和质量不宜用“水平”来标示 1367.3 “quality goods”究竟是指特质品还是优质品 1367.4 Zhang Qi的论文中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137参考文献 137ICP中PPP汇总方法的谱系梳理:比较机理与经济意义的追问 1391 国际比较的“公理化性质”和检验 1391.1 如何构建国际比较“公理化性质”体系? 1391.2 不同PPP汇总方法的检验及其思考 1412 国际比较所涉及的一般计算问题 1422.1 平均法优劣能否事先确定? 1422.2 实证未必确证 1433 PPP汇总方法对基础数据的要求 1443.1 ICP对数据的性质要求 1443.2 构建数据基础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443.3 数据基础与PPP估算的两层次划分 1453.4 ICP验证核实方法可能存在的局限 1454 PPP汇总方法的一般性概括 1464.1 PPP汇总方法的谱系分析 1464.2 梳理ICP中PPP汇总方法演变及其原因 1475 GK系方法 1485.1 GK法比较原理 1485.2 GK法的改进形成GK系方法 1495.3 GK法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506 GEKS系方法(链式方法系) 1526.1 GEKS比较原理 1526.2 运用GEKS法需要深思的问题 1536.3 GEKS法的改进及其思考 1537 CPD系方法 1547.1 CPD法的比较机理 1547.2 CPD系方法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方法论问题 1558 其他PPP汇总方法 1598.1 经济指数方法 1598.2 链式方法:MST法和MD法(SP法) 159参考文献 159如何深入解读Ryten的ICP评估报告和世界银行对之的观察报告 1611 应该如何对待Ryten的ICP评估报告? 1611.1 注意“Ryten报告”的由来和背景 1611.2 避免ICP原理研究已经完结的误解 1621.3 可比性研究未有穷期 1621.4 Ryten风格的经济统计学研究 1632 ICP作为经济统计项目的特殊性 1642.1 ICP仅仅属于SNA,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统计领域? 1642.2 梳理ICP作为经济统计项目的特殊性 1652.3 空间比较不同于时间比较的特性 1663 ICP面临的核心矛盾与若干悖境及其社会意义 1663.1 特征性与可比性的核心矛盾对ICP究竟意味着什么? 1663.2 由可比性与特征性的核心矛盾所造成的若干比较悖境 1684 “原理型方法论”研究的必要性 1704.1 ICP方法论的两层次划分与注重比较原理思考 1704.2 以总量函数为例说明“原理型”方法论研究的必要性 1714.3 ICP“原理型”方法论研究任重道远 1715 现实关系(对象)、比较方法(工具)与数据结果(产品)三者关系 1725.1 数据“可解释性”与“反直觉诧异” 1725.2 国际购买力比较领域中对象、工具和产品三者之间的关系 1736 “Ryten报告”关于ICP与市场汇率的议题 1746.1 国际购买力关系分析能够全然放弃MER数据吗? 1746.2 市场汇率和ICP的PPP都是“货币转换因子” 1756.3 用ICP制定官方汇率所暴露的逻辑缺陷 1767 如何理解世界银行对“Ryten ICP评估”的观察报告? 1777.1 三大关键因素之一:“概念相关性” 1777.2 三大关键因素之一:方法论框架 1797.3 三大关键因素之一:数据管理过程 1817.4 世界银行对ICP的评价 182参考文献 183空间经济比较原理若干问题的探究—接续并拓展“Ryten报告”的研究议题 1841 经济学基础性概念对购买力国际比较的潜在影响 1851.1 PPP与价格 1851.2 支付价格的广义解读 1861.3 确认产品质量差异时的信息成本和时间成本 1871.4 效用与产品篮子相同的必要性 1881.5 “域理性”还是“点理性” 1891.6 支出法中是否可以考虑“生产者视角”的添加 1901.7 多元文化差异对国际购买力比较的影响 1912 对货币三种相对能力的思考 1912.1 货币的购买力是货币与商品(货物与服务)相对的能力 1922.2 货币购买力功能与货币其他功能相对的能力 1922.3 某种货币与其他货币相对的能力 1933 时间空间因素的混同与分解问题 1954 ICP的基本悖境和“操作性悖境” 1964.1 ICP的基本悖境 1964.2 ICP的操作性悖境 1985 空间结构与空间经济比较单位 2005.1 全球生产链对国际比较的影响 2005.2 ICP区域分组的标志问题 2015.3 在现有区域划分的前提下,需进一步思考的若干操作问题 2026 系统比较汇率法与ICP法的思路 2046.1 为什么在“原理型”方法论研究中还应该探讨汇率法 2046.2 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与市场汇率的关系 2056.3 汇率与PPP一致性的例证与思考 2066.4 结果的奇异值与汇率波动性 2086.5 sub-national PPP的法理性 2086.6 汇率法与ICP法—观察值与构造值 209参考文献 210附录一 国际经济比较方法论问题的再思考—ICP的RAQs 2111 比较同质性前提的设定 2111.1 支出项目的同质性 2121.2 所比较经济体的同质性 2132 ICP法与汇率法比较的再思考 2142.1 国际比较结果真实性的指向 2152.2 如何看待所谓汇率的政治扭曲 2152.3 精细方法有效空间的局限 2172.4 ICP和汇率法的综合比较 2173 空间结构及其测度比较 2193.1 参与比较经济体的范围 2193.2 参与比较经济体的分组 2203.3 参与比较经济体的规模及其内部结构影响 2203.4 参与比较经济体的统计能力 2213.5 不同类别经济体测度和比较方法的选用 2214 国际经济比较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建议 2224.1 “发展中方法”与慎用结论 2224.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234.3 对进一步拓展国际比较研究的补充建议 223参考文献 224附录二 PPP同质度指数的设计 2251 从“定义概念”到“计算概念”:PPP的计算过程 2252 可比性缺失的根源:购买力与购买力平价的定义域不同 2253 计算指标的“经济性要求”掩盖了“比价子集”为空的困难 2264 “可比性原则”与“代表性原则”的博弈 2275 PPP的“核心同质度指数” 2286 PPP的“可靠性增量指数” 2287 “可靠性指数”系列 229参考文献 230附录三 偏差测度悖论与方法改进陷阱 2311 问题的提起 2312 “偏差测度悖论” 2322.1 悖论1(行为意义悖论) 2332.2 悖论2(比较对象悖论) 2332.3 悖论3(测度结果悖论) 2333 方法改进陷阱 2363.1 方法改进通常隐含的陷阱 2373.2 “方法万能论”对测度的影响 2373.3 从统计效益看测度方法的选择 2384 科学麦田守望者的责任与价值 2394.1 “回到基本问题” 2394.2 经济周期测度中的基准问题 2404.3 在学习新方法时应该重视批判体验 2414.4 学者的价值 241参考文献 242附录四 对国际经济比较方法的若干思考 2431 不能完全否定汇率法 2431.1 “汇率法”结果有其积极的一面 2431.2 “汇率法”有其内在的理论基础 2441.3 “汇率法”结果不是名义收入 2441.4 对“汇率法”发展前景的展望 2452 关于“购买力平价法”(ICP)的前提 2462.1 “购买力平价法”中代表性商品选取的两难处境 2462.2 综合方法对比较性质的满足状况影响其可靠性 2482.3 ICP的“实物原则”对其结果可靠性的影响 2483 关于“购买力平价法”(ICP)的结果 2483.1 ICP结果也有令人存疑之处 2483.2 ICP中存在着一系列产生偏差的诱因 2493.3 ICP不是国际经济比较的绝对标准 2503.4 “方法万能论”对ICP的影响 2503.5 从统计效益来看ICP的结果 250参考文献 251后记 252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