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现代散文理论”个性“说研究

现代散文理论”个性“说研究

作者:王炳中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300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6.8(7.5折) 定价  ¥8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现代散文理论”个性“说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247403
  • 条形码:9787010247403 ; 978-7-01-024740-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现代散文理论”个性“说研究 内容简介

  《现代散文理论“个性”说研究/学术集刊》主要采用聚焦透视、以点带面的研究方法,把“个性”说作为现代散文理论批评的核心问题,将其置于具体历史语境和散文发展坐标之中进行专题研究。  在全面梳理原始资料的基础上,《现代散文理论“个性”说研究/学术集刊》探寻了个性理论的渊源因革,辨析各种个性话语的形态、脉络及其互动和对话,寻绎诸家对散文个性内涵达成的理论共识和互补意义,并进一步考察“个性”说在批评实践方面的应用和创新,从而形成对“个性”说由表及里、史论结合的综合研究,建构以“个性”为焦点的散文理论研究范式。

现代散文理论”个性“说研究 目录


绪论

**章 个性观念的资源整合
**节 西方随笔自我表现精神的“外援”
第二节 传统散文言志抒情理念的“内应”
第三节 晚清民初散文主体性理论的蕴蓄

第二章 三种“个性”说及其流变
**节 人性论的“个性”说
第二节 言志论的“个性”说
第三节 社会论的“个性”说

第三章 “个性”话语的聚焦和共识
**节 文类对话与散文的个性表现
第二节 散文的“体性”问题
第三节 “个性”的真实性
第四节 在个人性与公共性之间

第四章 个性风格的批评实践
**节 个性风格的主观因素
第二节 个性风格的客观归因
第三节 风格批评的方法及文体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现代散文理论”个性“说研究 节选

  《现代散文理论“个性”说研究/学术集刊》:  现代散文中的个人性与公共性之所以能够并存不悖,首先源于两者的不可分割性。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必须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特别是人作为一种有意识的、会思考的动物,更是强化了自我的指涉性;但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又具有鲜明的公共属性,人的个体特殊性从来就不能脱离其社会属性而存在,自我、个性也从来都不是绝对化的。文学是入学,在从人到文的转化中,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仍然存在,只是不同的文类有不同的呈现形式。就两者的统一性而言,在小说中,它往往隐藏于情节和结构的背后;在诗歌中,又常为意象和象征所掩盖。散文是一种主体性较强且又自由书写现实社会和日常人生的文类,因而也是个人性与公共性互动共生表现得较为明显的一个文类,这种关系形式几乎渗透到散文创作的各个环节,在题材内容、精神品格、表达方式等方面,我们都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相通性。现代散文的兴起既是思想解放的成果,也得益于从文言到白话的解放,人与文的衔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密,个人性与公共性之间的统一关系也得到了充分凸显。现代散文理论界在阐释散文的个性内涵上无疑不能忽略这一问题,亦即散文中个人性话语与公共性话语的内在统一是他们无法回避的论域。  理论界重视散文中个人性与公共性的融合,还与社会时代的感召密切相关。现代中国时局动荡不安,团结御侮、发奋图强是迫切的现实问题,启蒙、救亡、革命等重大事件构成了历史行进的基本环节,集体主义的力量和国家民族的重建也成为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诉求和行动指南,客观上为文学的公共关怀留下了表达和阐释的空间。在此情况下,文学中的个性与自我显然是无法自足的,其生成与发展离不开历史与主体的合谋。因此,有良知的现代作家大多处在这样的矛盾状态中:要发展文学须给予个人充分的自由,包括身体的和精神的,而文学的创作又不能无视国家民族的共同体利益。这使得他们对于个性自由和自我表现多少有点戒备心理,他们所谓的个性解放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即使是个性解放的积极倡导者,他们的文学观念也常常在公共性与个人性之间游移。郭沫若早期曾极端地喊出“为艺术而艺术”口号,他一面说“文艺也如春日之花草,乃艺术家内心之智慧的表现”,一面又说“文艺乃社会现象之一,故必发生影响于全社会”,具有“统一人类的感情”的功能。看似在个人主义观念内部埋置了否定性的因素,实际上正体现出了那个时代作家在处理个人性与公共性关系上的暧昧姿态。创造社后期某些成员突变到对自己原有主张的批判,看起来有些可笑,其实有其必然性。而一些持社会学模式的理论家对于文学中的个性也表现出了宽容的态度。比如,茅盾在提倡“为人生的艺术”时,也不反对文学的个性审美。他说道:“新文学中也有主张表现个性,但和名士派的绝对不同,名士派只是些假情感或是无病呻吟,新文学是普遍的真情感,和社会同情不悖的。”也就是说文学表现个性并不排斥作家介入现实、书写人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两者是可以携手并进的。  就现代散文而言,从其雏形“随感录”开始,新文学先驱就基于独立自由的精神进行写作,但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围绕各种社会问题展开讨论,积极参与思想文化价值体系的重建。个人性与公共性在“随感录”上的兼容作为一种新的审美规范,滋养了之后散文理论中的个性话语。譬如,五四落潮后,“语丝”以独标一格的姿态出现于现代文坛,一方面是“姑且发表自己所要说的话”,另一方面则是“想冲破一点中国的生活和思想界的昏浊停滞的空气。”至于20世纪30年代的小品文论争,论争的双方事实上都没有否认两者并行不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只是在小品文表现个人和发挥公共性功能的认知上存在着差异而已。总而言之,要现代作家完全脱离现实人生,脱离时代和政治,让个人坠入虚空或凌驾于国家民族之上,显然是不可能的。创作实践如此,理论言说也是如此。  ……

现代散文理论”个性“说研究 作者简介

王炳中,男,1982年生,文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散文、旅行文学。泉州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博士。已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中南大学学报》《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山东社会科学》《鲁迅研究月刊》《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著有《个人与历史:现代文学的体性问题》《鲁迅与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百年游记·美文卷》。独立承担的课题有: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百年中国游记的‘社会风景’书写研究”(批准号:19BZW115),福建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福建永安抗战文学的生产与传播研究”(批准号:2016ZDZ003),福建省杰青项目“20世纪中国散文理论批评史”(批准号:JF1606),福建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论现代散文理论批评的个性说”(批准号:2012C088);参与的课题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两岸现代中国散文学史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批准号:18ZDA264,在研,子课题负责人之一),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现代散文学的中外整合与理论建构”(批准号:09AZW001)。2011年获得福建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2016年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2017年入选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青年教师人才支持计划”,2019年入选福建师范大学“宝琛学者”青年英才支持计划。教学方面,主讲本科生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现代散文专题研究》和研究生课程《现代散文理论》等,合作讲授的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一)”先后获得“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称号(证书编号:2020118440)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称号(证书编号:2018-1-0440)。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