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山屋轶话:吴伯箫评传

山屋轶话:吴伯箫评传

作者:子张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4-01
开本: 21cm 页数: 349页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51.0(7.5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山屋轶话:吴伯箫评传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8215671
  • 条形码:9787308215671 ; 978-7-308-21567-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山屋轶话:吴伯箫评传 本书特色

吴伯箫(1906—1982),山东莱芜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参与起草和制定《延安边区政府中等教育规程》,创办沈阳师范大学,负责《文学》课本教材的编审和《文艺学习》《语文学习》等刊物的编辑出版工作。著有散文集《街头夜》、《羽书》、《黑红点》、《出发集》、《烟尘集》、《北极星》,散文报告文学集《潞安风物》,译著《波罗的海》等。在近半个世纪的创作、教学和出版生涯中,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其中有许多被七八十年代的中学课本,影响了大批的青年学子。

山屋轶话:吴伯箫评传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吴伯箫先生编年事辑》的基础上, 以学术评传的形式, 对吴伯箫先生一生的再呈现。该书以传统的评传形式对现代散文作家吴伯箫散文著作、译文集、编著进行较有深度的解读和研究, 克服了《年谱》机械、生硬的缺点, 抓住几个重点对吴伯箫的创作和研究进行深入解读。

山屋轶话:吴伯箫评传 目录

**章 出莱芜记
正篇:行行重行行
扛着扁担下莱芜
莱芜籍现代文化人
圣府门前
蹈厉奋发
象牙塔内外(一)
象牙塔内外(二)
副篇:《街头夜》
大学时期开始了写作
“处女作”不过是一篇日记
大学生活图景之一:平民学校
回忆曲阜的“师爷”生活
书信体散文
大学生活图景之二:街景与畅想
回忆中的故乡之一:“阿Q”和“闰土”
海途中的遐想与见闻
大学生活图景之三:骆驼书屋
大学生活图景之四:北平街头
这是“童话”吗?
到了青岛的海边
本章年表(1906—1931)
第二章 海恋
正篇:青春赋
缘结青岛
郭静君
到了济南
《避暑录话》与安家济南
出鲁记
副篇:《羽书》
《羽书》的故事之一
《羽书》的故事之二
岛上的人,岛上的屋
绿的青岛
在济南北苑
回忆中的故乡之二:灯笼与马
重回北平
惊沙坐飞
本章年表(1931—1937)
第三章 从军行
正篇:逼上梁山
投笔从戎
从汉口到延安“抗大”
晋冀战地之行
副篇:《潞安风物》
前线!前线!前线!
踏尽了黄昏
战争背景下的晋南风物
朱将军与薄专员
“敌人”的另一面
路罗镇的“传奇”
行旅中的“季陵”与“伯箫”
本章年表(1937—1939)
第四章 山谷里的桃花
正篇:客居的心情
文协秘书长
客居的心情
座谈会
副篇:《波罗的海》
“解放的中国出版了海涅的**部译诗
文学史充满了偶然性
为什么是海?为什么是诗?
吴伯箫译《哈尔兹山旅行记》
《北海》还是《波罗的海》?
《奴隶船》及其他
本章年表(1939—1942)
第五章 “坦白”
正篇:人生之痛
教育厅“审干”与中等教育规程
痛哭着到鲁艺、边区政府作了坦白
越过长城
副篇:《黑红点》
党校“学习”的副产品
听来的敌后故事
以负罪之身去南泥湾参观
本章年表(1943—1945)
第六章 打前站
正篇:白山黑水
东北大学
“人称吴张智”
打前站与“老妈妈”
创办东北教育学院
副篇:《出发集》
仿佛找到了新的“起点”
**个把延安称作“圣地”的作家
纪实、抒情与说教
本章年表(1945—1953)
第七章 《文学》课本
正篇:再到北京
文学、汉语分科
从试教到搁浅
文学讲习所
副篇:《烟尘集》与《文学》
**个散文选本:《烟尘集》
吴伯箫的伤心事
记忆中的《文学》课本
悲壮的“失败”与未竞的“理想”
本章年表(1954—1956)
第八章 非常年代
正篇:齿轮和螺丝钉
“我是偏于保守的
编与写
副篇:《北极星》
十五年,两个版本
“延安系列”忽略了什么?
山色、泉韵与猎经的背后
回忆中的故乡之五:《杂字》
本章年表(1957—1963)
第九章 检讨书
正篇:风暴与干校生活
作品选入《语文》教科书
风暴
检讨书
归来
副篇:《北极星》增订再版
“增订再版”本增加了什么?
本章年表(1964—1978)
第十章 无花果
正篇:未完的沉思
*后的岗位
不尽的眷恋
未完的沉思
副篇:《忘年》
《忘年》辩
怀人与悼亡
“归来”步履匆匆
检点往昔
一棵无花果树
香港出了本《吴伯箫选集》
本章年表(1979—1982)
附录:
1983年人文版《吴伯箫散文选》
1993年百花版《吴伯箫散文选集》
1993年人教版《吴伯箫文集》
吴伯箫著译书目
展开全部

山屋轶话:吴伯箫评传 节选

**章出莱芜记正篇:行行重行行扛着扁担下莱芜扛着扁担下莱芜——找麻贩(找麻烦)。这是我在山东泰安听到的具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的歇后语。为什么要去莱芜贩麻呢?因为莱芜产的麻有名。20世纪70年代,一般城乡百姓穿的布鞋,都由家里的女性手工做,做鞋的重要工序之一是衲鞋底,衲鞋底用的线叫麻线。麻线,就是用麻丝搓出来或打出来的。搓麻线,是用手或手腿并用,把两股麻丝搓成一股线;打麻线,则是利用工具把麻丝加工成麻线。我小的时候,家里就有过不止一个打麻线的工具,祖母的日常生活内容之一就是用它打麻线。我到莱芜杨庄走亲戚,也会跟着成年人到村北河边看他们“淹麻”。淹麻,就是把刚收割的青麻植株捆成捆,沉入河底,压上木板石块,使青麻的外皮在水里腐烂、褪掉,等洗净、捞出、晒干,就可以从麻杆上剥出白白的麻丝了。种麻、淹麻、剥麻丝、打麻线,再用打好的麻线纳鞋底或做他用,形成一套完整的工序。而莱芜出产的麻质量好,是“特产”,有口皆碑。农闲时节,农村女性聚在一起剥麻丝、搓麻线或用麻线衲鞋底,也是一幅生动有趣的乡村生活图景。莱芜不只产麻,还以出产“三辣”出名。三辣不包含辣椒,指的是莱芜葱、莱芜姜、莱芜蒜。葱姜蒜,是谓莱芜三辣。莱芜口镇的猪肉香肠,莱城洪沟村的羊汤,是莱芜的名吃。 我祖籍不是莱芜,可因为父母在莱芜工作,就和莱芜有了特殊的关系。我出生在莱芜杨庄,三岁时随母亲调动搬家到高庄,八岁再随母亲调动搬到团山脚下的鲁家庄,于70年代初随父母定居莱芜县城。高中毕业后先在口镇粮所工作一个月,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莱芜四中所在地颜庄工作,调回莱城后先后出差到苗山、上游、牛泉、寨里、羊里、大王庄,基本上跑遍了整个莱芜。莱芜三面环山,西面平地与泰安为邻,这种东高西低的地理形势构成了莱芜八景中*富诗意的一景:汶水西流。《诗经·齐风·载驱》讥讽鲁桓公妻子文姜回齐国与哥哥襄公私会,其中描述了往返齐鲁必经之地“汶水”:“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鲁道有荡,齐子游遨。”明代莱芜籍进士,且做过知县的程云写过一首《吊汶水》,描述就更细致些:二十余泉入汶流,清波西去日悠悠。平沙两岸参差出,黄叶青苔次第浮。客路断桥前夜雨,人家返照旧时秋。只今风景看无异,江北江南迥自愁。莱芜之南是逶迤的徂徕山脉延伸段,*高峰是莲花山,山那边是新泰县。莱芜之北、之东是泰山山脉延伸段,西北面通济南,北面翻过山是章丘,东北面有一个著名的青石关,穿过青石关就是博山、淄川,莱芜东面通沂源。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年轻时候从家乡淄川经莱芜到南方去谋职,留下了咏青石关的诗句:身在瓮盎中,仰看飞鸟度。南山北山云,千株万株树。但见山中人,不见山中路。樵者指以柯,扪萝自兹去。句曲上层霄,马蹄无稳步。忽然闻犬吠,烟火数家聚。挽辔眺来处,茫茫积翠雾。现代莱芜籍诗人吕剑,少年时代到博山求学,往返必经青石关,老年也曾写过一首咏青石关的长诗。莱芜自汉代置县,其境初在青石关以外,唐代武则天执政后期的莱芜县治才设在现在的莱芜境内,到金代迁到现在莱城的位置。P1-3

山屋轶话:吴伯箫评传 作者简介

子张,本名张欣,山东莱芜人。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学者、诗人。长期从事诗歌创作和新诗研究。近年在吴伯箫、吕剑等山东莱芜作家的研究上成果显著。主要著作有《新诗与新诗学《历史·生命·诗》《吴伯箫年谱》《一些书 一些人》《清谷书荫》《人在字里行间》《入浙随缘录》《子张世纪诗选》《此刻》。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