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印美核关系:分歧与协调

印美核关系:分歧与协调

作者:刘思伟
出版社:时事出版出版时间:2015-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286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36.8(4.9折) 定价  ¥7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印美核关系:分歧与协调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2328464
  • 条形码:9787802328464 ; 978-7-80232-846-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印美核关系:分歧与协调 本书特色

本书意在对印美核关系进行详细系统的描述,并试图利用国际关系理论对其发展演变做出解释。

印美核关系:分歧与协调 内容简介

  印美关系是21世纪全球*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本书以印美分歧与调节为视角,对两国围绕核问题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全方位考察,总结了两国互动的特点与规律,解析了双边分歧与协调的深层原因,并探讨了由此产生的影响。

印美核关系:分歧与协调 目录

绪论〉〉〉_

**节问题由来及选题意义〉〉〉_

第二节研究现状与资料概述〉〉〉_

第三节本书研究视角与方法〉〉〉_

第四节特色、创新之处及难点〉〉〉_

第五节研究主要内容以及章节安排〉〉〉_

**章冷战时期的印美核关系〉〉〉_

**节印美在核领域的初步交往:合作与分歧〉〉〉_

第二节1961年乔治·麦吉备忘录〉〉〉_

第三节印美关于NPT条约的认知分歧〉〉〉_

第四节1971年美国航母“企业号”驶入孟加拉湾〉〉〉_

第五节印度“和平核爆炸”对印美核关系的冲击〉〉〉_

第六节印美关于《塔拉普尔协议》的分歧与协调〉〉〉_

第七节1986—1987年印巴“黄铜钉”危机〉〉〉_

第八节1988年拉吉夫·甘地“行动计划”〉〉〉_

第二章印度公开核武化与印美核关系〉〉〉_

**节印美彼此新认知与印美关系新发展〉〉〉_

第二节冷战后初期印美围绕核问题的分歧升级〉〉〉_

第三节冷战结束后初期印度国内核辩论〉〉〉_

第四节印度公开核试验对印美核关系的冲击〉〉〉_

第五节学术界关于印度公开核试验动因解读〉〉〉_

第六节复杂的系统效应:印度核选择中的美国因素〉〉〉_

第七节公开核试验后印度对美核外交〉〉〉_

第八节印度核外交话语分析〉〉〉_

第三章1998年印度核试验后印美核关系再调整〉〉〉_

**节1998年印度核试后印美核对话与核关系再调整〉〉〉_

第二节印美关于核问题的二轨道交流〉〉〉_

第三节印美核关系调整动因——外部环境因素〉〉〉_

第四节印美核关系调整动因——社会学习因素〉〉〉_

第五节关于印美核关系调整之中国因素的解读〉〉〉_

第四章印美民用核合作谈判的双层博弈分析〉〉〉_

**节双层博弈理论介绍与印美民用核合作谈判历程回顾〉〉〉_

第二节印美**层次谈判分析〉〉〉_

第三节印美双方首席谈判者角色分析〉〉〉_

第四节印美各自国内获胜集合〉〉〉_

第五节印美对《123协议》的不同解读与辛格政府

“非故意违约”〉〉〉_

第六节印美国内对《123协议》批准与印美核协议的

执行情况〉〉〉_

第七节印度多元化国际核能外交〉〉〉_

第五章印美核关系与国际核秩序〉〉〉_

**节冷战后时期的国际核秩序与印美各自角色扮演〉〉〉_

第二节不对称理论与印美在国际核不扩散问题上的

矛盾分歧〉〉〉_

第三节1998年核试验后印度与国际核机制的互动关系〉〉〉_

第四节美国国内安全、军控专家对印度核身份的认知

调整与固化〉〉〉_

第五节2005年印美核协议的签署:重塑国际核秩序?〉〉〉_

第六节新身份构建?——印度成为NSG成员国的前景分析〉〉〉_

第七节奥巴马“无核世界”构想以及核裁军倡议:

印度的回应〉〉〉_

第六章印美核关系与南亚地区安全〉〉〉_

**节冷战后南亚地区安全环境〉〉〉_

第二节印巴冲突中的核因素与美国外交:1999年卡吉尔冲突与

2001—2002年印巴军事对峙〉〉〉_

第三节关于印巴核威慑稳定性评估〉〉〉_

第四节印巴核信任建设〉〉〉_

第五节印美对核恐怖主义的防范〉〉〉_

第六节印美对地区核军控的不同理解〉〉〉_

第七节印美民用核能合作:巴基斯坦的解读与回应〉〉〉_

第八节中巴核能合作:印美各自解读〉〉〉_

结论〉〉〉_

展开全部

印美核关系:分歧与协调 节选

**节问题由来及选题意义  冷战结束之后,印美关系经历新的变化,这激起了学术界研究的兴趣。中国学术界对印美关系研究也日益增多,其中不乏佳作,但从印美两国在核问题上的互动角度来研究印美关系的专著几乎没有。诚然,2005年印美开启民用核能合作谈判使印美核关系引起学者们高度关注,但国内研究成果也就集中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对印美核关系缺乏系统研究。鉴于以上情况,笔者选择冷战后时期印美核关系作为研究课题,意在对印美核关系进行详细系统的论述,并试图利用国际关系理论对其发展演变做出解释。另外,印美核关系不仅仅牵涉印美各自国家利益,同时也牵涉到全球核秩序、国际核机制以及南亚地区安全,而且目前学术界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就为笔者的研究提供了机会。除此之外,笔者发现自印美民用核能合作协议获得双方国内批准后,国内学术界对印美核关系研究明显冷谈,尤其缺乏*新发展动态的追踪研究,一些学者认为核问题不再是印美关系中的重要议题,显然笔者不赞成这种观点。随着美国奥巴马政府核政策再调整,印度国内如何回应以及印美核关系究竟如何发展,印度与国际核机制如何进行新的互动,印度核态势新发展以及印美安全新互动又是如何与南亚的地区安全相互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仍有待深入研究,这无论是对印美战略关系,还是对国际核机制,或是对南亚地区安全,甚至是对中国国家安全都有可能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解析印美在核问题上的*新互动以及探究印美核关系中的不确定因素依然有重要意义,这也是笔者决定研究该课题的重要原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学术前史的梳理,笔者发现当前学术界对于冷战后时期印美核关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探讨印美两国核协调以及相关合作,但是对于印美之间的分歧,如两国分歧的性质、导致这种分歧的深层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等问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另外,当前关于印美双方核协调的研究,也更多注重其结果以及影响的研究,缺乏对双方协调过程的追踪研究,也鲜有作品探讨在何种条件下印美双方协调才会收到积极效果等问题。(印度学者布拉马·切拉尼曾出版了著作,从印度视角探讨了印美在不扩散问题上的分歧,但探讨范围只涉及冷战时期以及冷战结束后初期印美两国在核领域的交往,著作详情可见下文的研究综述部分。)2005年印美签署民用核能合作协议后,学术界更是侧重于研究双方的合作动因以及影响。即便这些分析大多也提到了印美分歧,但其主要落脚点仍然在于合作。另外,鉴于新世纪以来两国领导人喜欢用“天然伙伴”甚至“*佳伙伴”来形容、定位印美双边关系,这也容易让人们关注印美核关系中双方进行合作与协调的一面。不过,通过对印美核互动进行长时段的史实考察,笔者发现印美在核问题互动过程中的分歧明显,这些分歧甚至超过了合作,还一度成为“印美关系中*大的挑战”,困扰着印美关系的发展与改善。这也激发笔者的研究兴趣,进而决定从分歧与协调视角来研究印美核关系。  选择冷战后时期印美核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其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帮助我们更深地理解复杂的印美关系。众所周知,核问题一直是影响印美关系的一个重要变量,印美两国在核问题上的互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印美关系的整体性质状况,反映地区大国与超级大国不对称关系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尽管印美在核问题上的互动所形成的作用力并不总是能够对两国的整体关系造成决定性影响,但印美在核问题上的互动情形与两国的整体互动基本一致,所以对冷战后时期两国在核问题的互动情势进行考察,就可以大致看出这段时期内印美关系的整体性质。本课题是印美关系研究的深化和具体化,对印美关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其二,研究印美核关系不仅可以了解地区大国与全球大国在核领域的外交互动和博弈,与此同时,由于印美核关系与全球核秩序以及国际核机制有牵连,因此研究该课题也为我们了解国际核不扩散、国际核裁军问题提供了机会。众所周知,印美两国关于国际核不扩散问题历来存在分歧,冷战后初期印度拒绝接受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权威性,并一改原来积极倡导的核裁军立场,强调拥有“*低限度可靠核威慑”。美国则试图维护现有核秩序的稳定,尽管自身有时出于利益的需要而破坏规则,但美国并不希望其他国家对其构成挑战。1998年5月,印度公开进行核试验,并宣布自己成为核国家,对现有全球核秩序构成极大的挑战,也给印美核关系带来极大的冲击。不过,与此同时,这给印美两国核对话带来机会,2005年7月印美核能合作协议的签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种对话的结果。印美两国努力弥合在国际核不扩散问题上的矛盾与分歧,这说明印美核关系正在历经调整,那么这种调整究竟会对全球核秩序、国际核机制产生何种影响,印美两国国内以及国际社会又是如何解读这一变化调整的,这一系列问题在本书中都有重点探讨。  其三,探讨印美核关系自然离不开南亚地区安全这一场域,为此,本书的相关研究会为我们观察和理解冷战后时期南亚地区安全提供一个视角。正如一些学者所提到的,冷战结束后尽管印度试图努力创造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南亚安全复合体,进一步向大国的地位迈进,但目前为止,印度依然没有完全成功打破在南亚与巴基斯坦对抗的两级模式。[英]巴里·布赞、[丹]奥利·维夫著,潘忠岐等译:《地区安全复合体与国际安全结构》,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98—122页。印美核关系中的巴基斯坦因素,甚至中国因素是显而易见的。美国在发展同印度的核关系的同时也会考量巴基斯坦的利益,巴基斯坦作为反恐联盟国家,对于美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本书将解析印美核关系与南亚地区安全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其四,研究该课题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印美两国相关政策的发展演变,例如美国的核不扩散政策,美国的南亚政策,印度的核政策以及印度对国际核不扩散、地区核军控的态度等,印美核关系的演变事实上是伴随这些政策转向与调整而发生的。印美核关系不仅体现了两国在核领域的双边互动关系,还体现了美国总体核政策、南亚政策与印度在此方面的相互作用。同样,我们会发现印度核政策以及印度对国际核不扩散、地区核军控的态度与印美核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第二节研究现状与资料概述〖1〗一、国外研究与资料概述国外此方面的研究作品非常多,无法一一列举,为此笔者挑选了对本书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著作,并以印美两国专家学者的研究为主。另外,由于该选题属于印美关系研究、印美核政策、核外交研究、国际核不扩散问题研究和南亚地区安全研究的交叉,因此笔者将首先对以上几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简要的宏观描述,然后再对印美核关系具体内容,即冷战时期印美核关系、印度公开核试验前后印美互动关系以及印美民用核能合作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较为详细的文献综述。   1印美关系的著述  美国学者D库克斯的《印度与美国:相互疏远的民主》(Dennis Kux,India and the United States:Estranged Democracies,1941—1991,1993)是研究冷战时期印美关系的较全面的著作。该书大量运用美国官方档案,探讨历届美国政府对印政策,认为美国应对冷战时代印美之间疏远关系承担主要责任,并认为即使到冷战后时期两国相互间仍存在许多偏见,这将对印美关系的未来产生负面影响。尽管该书没有专门章节探讨核问题,但涉及相关内容,比如美国如何看待1974年印度的核试爆。LE罗斯等人主编的《迈向新的世界秩序:调整中的印美关系》(Leo ERose & Eric Gonsalves,Toward a New World Order:Adjusting IndiaUSRelations,1992)对冷战结束后初期印美关系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另外,美国南亚问题专家萨米特·甘古力参与主编的《21世纪美印战略合作》(Sumit Ganguly,USIndian Strategic Cooperation into the 21st Century:More than Words,2006)对理解冷战后时期印美关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遗憾的是该书没有核问题的专题研究。  印度学者对印美关系的研究成果也不少,利马耶的《美印关系:寻求和解》(Satu PLimaye,United States India Relations:The Pursuit of Accommodation,1993)一书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印美两国寻求和解的历程与问题,分析了两国追求和解的动机,书中对80年代印美在核问题上的合作与分歧有深入论述。K巴杰帕伊、A马图主编的《相互走近的民主国家:21世纪的印美关系》(Kanti Bajpai & Amitabh Mattoo,Engaged Democracies:IndiaUS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2000)一书探讨印美两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层面的交往。那罗塔姆·加恩编写的《印度与美国:从彼此疏远到相互走近》(Narottam Gaan,Ind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from Estrangement to Engagement,2007)一书探析印美关系发展演变过程,强调印美关系的不对称性。此书对印美核关系有深入研究,作者不仅对冷战时期的印美核关系提出自己的见解,而且从印度的视角对印美核能合作进行了深入解读。作者指出,尽管印美双方都不认为对方会对自己构成直接的核威胁,而且彼此不否认两国作为世界上*大的民主国家存在着共同利益,但两国在核事务上有其各自的立场,而且彼此怀疑对方的意图,正是这些怀疑限制了两国在核领域的合作。Narottam Gaan,India and the United States:From Estrangement to Engagement,New Delhi:Kalpaz Publications,2007,p220   2核政策、核外交   美国学者乔治·佩尔科维奇的《印度核弹:全球扩散的影响》(George Perkovich,Indias Nuclear Bomb:The Impact on Global Proliferation,1999)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研究印度核问题的权威作品,作者详细论述了印度核试验的背景、国内政策的辩论、技术准备、核外交等问题,同时也阐述了美国核政策与印度核政策之间的相互影响,对本书有重要的参考意义。S科亨的《印度——崛起的大国》(Stephen PCohen,India:Emerging Power,2002)对印美关系做了适当的分析,作者相信美国必须强化与印度的关系。S科亨还对印度的核选择动因、印度核原则进行深入分析,其观点经常被中国学者引用(此书有中译本)。印裔美籍学者AJ特利斯的《发展中的印度核态势:隐性威慑与发展中的核武库》( Ashley JTellis,Indias Emerging Nuclear Posture:Between Recessed Deterrent and Ready Arsenal,2001)全面地分析了印度核问题的政治、战略、技术等层面,作者不仅探讨了印度核武器计划的可能前景,还探讨了普遍意义上的核不扩散问题。印度学者A马图主编的《印度的核威慑:博克兰核试及其将来》(Amitabh Mattoo,Inidas Nuclear Deterrent:Pokhran Ⅱ and Beyond,1999)则考察了印度核计划的发展进程,书中对印度与国际核机制的关系、印度核威慑的构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有助于读者理解印度对该问题的多重战略考虑。托马斯主编的《印度的核安全》(Raju GCThomas & Amit Gupta,Indias Nuclear Security,2000)一书收集了印、美两国知名战略学者的论文,对印度的核战略和导弹计划有比较详细的介绍与分析。巴拉特·卡南德的《印度的核政策》(Bharat Karnad,Indias Nuclear Policy,2008)一书介绍了印度核力量以及导弹技术的发展历程,解析了印度*低可信威慑核原则,还探讨了南亚潜在核危机以及印美民用核能合作,对本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美国对印度核政策方面的研究包括史瑞坎特·帕兰杰佩的《运行中的美国核不扩散政策:南亚》(Shrikant Paranjpe,US Nonproliferation Policy in Action:South Asia ,1987),该书论述了印巴核政策及核能力的发展,并探讨了1978年美国《核不扩散法案》(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Act)的形成,以及美国关于印度塔拉普尔( Tarapur)核反应堆问题的反应。作者认为,美国通过《核不扩散法案》强化核出口机制以控制印度核扩散。作者特别指出,1974印度和平核试爆从根本上改变了印美核关系,而美国通过印美塔拉普尔反应堆问题的谈判则改变了印美合作的模式。乔伊斯·巴特编写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核门槛边缘》(Joyce Battle,India and Pakistan——On the Nuclear Threshold)则专门将美国国家安全档案美国南亚政策部分关于印巴核发展项目的文件进行汇编(1961—1983),是本书解读冷战时期印美核关系的重要资料来源。莱姆·R苏巴马廉的《南亚核竞赛与美国政策》(Ram RSubramanian,Nuclear Competition in South Asia and USPolicy,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1987)探讨了1974年后美国核政策的制定,作者特别指出在南亚核问题上美国未能对其全球战略与南亚地区战略进行妥善的协调,国家安全政策与武器控制进程相悖。苏菲:《美国的南亚核政策1964—1979》,郑州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页。  印度核外交方面的研究专著值得关注的有:阿肖克·卡普尔的《印度的核选择:原子外交与决策制定》(Ashok Kapur,Indias Nuclear Option:Atomic Diplomacy and Decision Making,1976)一书对1974年印度核试验以及五六十年代印度核外交进行论述,对理解冷战时期的印美核关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阿吉·K莱依的《博克兰核试验之后的印度核外交》(Ajay KRai,Indias Nuclear Diplomacy After Pokhran II,2009)是一本研究印度核外交的*近力作,研究深入细致。作者认为博克兰II后印度核外交经历了范式转变,印度希望给世人呈现一个自信和负责任的核国家形象。作者通过回顾印度的核外交史发现印美民用核能协议谈判是瓦杰帕伊(Atal Bihari Vajpayee)时期印美核谈判的延续,核协议也是印美多年来核谈判的*终成果。作者特别提到假如没有瓦杰帕伊时期的先期铺路,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总理不可能完成与美国之间的核协议。此外,JN迪克希特的《印度的外交政策:1947—2003》(JNDixit,India’ Foreign Policy:1947—2003 ,2003)是一部研究印度外交的重要著作。该书阐释了自尼赫鲁直到瓦杰帕伊时期印度外交政策的基本脉络,其中不乏对若干重大外交决策的反思,而且书中有重点章节探讨印度与国际机制的互动。印度著名战略分析家CR莫汉的《断然决策:印度新外交政策的形成》(CRaja Mohan,Crossing the Rubicon:the Shaping of Indias New Foreign Policy,2003)以1998年印度核试作为起点,检讨印度新时期外交与安全政策的主要层面,其中对印美核关系的分析颇有见地。   3国际核不扩散、核裁军问题  ……

印美核关系:分歧与协调 作者简介

刘思伟,女,湖南湘潭人,世界史博士(现当代国际安全方向),法学硕士(国际关系专业)。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曾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全球与政策研究中心进行访问研究。现主要研究方向为印度的对外和安全政策、亚太地区安全与防务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