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科技创新与新基建

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科技创新与新基建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5-01
开本: 32开 页数: 240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40.3(6.5折) 定价  ¥6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科技创新与新基建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8223539
  • 条形码:9787308223539 ; 978-7-308-22353-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科技创新与新基建 本书特色

宏观经济不仅关乎国家命运,也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个人 写给对中国经济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解读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关键要素 让普通人也能看懂经济

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科技创新与新基建 内容简介

宏观经济不仅关乎国家命运,也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个人。过去,我们的关注点在于如何解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令人赞叹的表现;今天,身处迈向高收入阶段关键节点的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城镇化速度减缓、投资放缓等诸多变化和各种新挑战,我们更加希望了解的是一些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如:未来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是什么?科技创新的潜力和机会在哪里?新基建能否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亮点?本书作者结合亚洲四小龙等经济体的经验教训,聚焦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和新基建等关键因素,提出了发挥中国经济巨大潜力的对策建议,不仅有助于读者看懂经济,破除对于未来经济发展的疑虑和迷思,同时能让读者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发现机遇。?

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科技创新与新基建 目录

前言:中国的潜在增长率究竟几何


第1章 人口与人力资本

中国人口结构的显著变化 -3

人力资本存量加速增长 -8

人力资本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关键 -13


第2章 中国经济的创新引擎

创新发展“重拳出击”-21

激发创新的动力何在 -24

创新的上升空间巨大 -43

创新驱动增长 -47


第3章 重启制造业,重燃生产率增长引擎

工业化是生产率增长的引擎 -51

我国继续工业化空间巨大 -57

本轮制造业投资回升将更加持久 -62

政策助力推动工业化发展 -72


第4章 中美“科技战”:如何突围

从“贸易战”到“科技战”-77

继续向全球价值链上游移动 -93

突破重围的武器 -109


第5章 基建投资:联通创造力

基础设施的巨大飞跃 -131

快速追赶的信息科技基建 -141

基建发展的正溢出效应 -143

基础设施: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催化剂 -149


第6章 为投资正名:投资如何提高生产率

为什么说我国仍然需要继续增加投资 -155

激发产业升级和技术更新投资的活力 -159

深化改革,促进有效投资 -162


第7章 化解债务风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我国的债务水平有多高 -181

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有多大 -193

房地产债务值得关注 -203


结语 -217 参

考文献 -218


展开全部

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科技创新与新基建 节选

《人口与人力资本》 尽管劳动力人口总量在不断减少,但在未来几年,我国每年将出现超过800万高校毕业生,其中超过40%毕业于理工学科。大量技术熟练的劳动力成为我国独特的人力资本优势,这不仅将助推生产率的提高,缓解人们对我国增长潜力的担忧,也为产业升级和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高技能人才。 许多人认为,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会降低增长潜力。直观来看,让越来越少的工人供养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口,确是一大难题。我们把一国的潜在增长分为劳动力投入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劳动力的萎缩将削弱劳动力投入增长的贡献,即所谓的“人口负红利”。如果潜在经济增长放缓,我国就有可能出现“未富先老”的问题,这将给财政资源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压力。因此,有不少观点认为我国可能因人口问题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意味着一国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因为人口等因素,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然而,这些担忧言过其实。笔者认为,尽管劳动力数量在减少,老龄化加剧,但由于我国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在未来几年将加速增长。 《中国经济的创新引擎》 尽管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处于追赶阶段,但在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开始“重拳出击”。我国创新的力量来自规模经济、多层次金融体系和供应商生态系统、良好的基础设施,以及相关政策扶持。 今日的创新之路将铸就明日生产率提升之辉煌,从而使得我国在未来数年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全球金融危机仅过去十数年,我国经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众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更加高端的行业。诚然,作为一个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1万美元),从发展的意义来看,中国仍处于学习阶段,许多企业在各自行业也仍处于“追赶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企业一直在推动着创新,未来无论是制造业向价值链上游攀升,还是诞生经济新增长动力,我国都将依靠企业创新继续发展。 事实上,中国的创新发展是迅速的,创新的活力是非凡的,但创新对经济的重要性却被大大低估。部分原因来自我国仍以“世界工厂”形象闻名这一事实。与此相对应的,中国创新则属于新现象。例如,有怀疑者指出,中国与世界级创新(如OLED数字显示技术、机器学习或DNA测序等科学突破)无关,其诞生于美国或日本等世界创新核心区。然而,在笔者看来,创新的定义并不局限于此,它是学习和改进相关基础技术或商业模式的累积过程。换言之,创新的过程比产出更为重要,而这些则取决于制度、人力资本和市场发展等多重因素。笔者认为,用这一定义看待所谓“创新”,将更全面,更具经济指导意义,也更富趣味性。从这一定义衡量,中国已经是一个比世人的普遍看法更具创新性的经济体,并且有很大潜力在未来几年内成为一个创新驱动型经济体。 《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战略》 阿里巴巴集团是一家中国电子商务公司,也是世界上*大的零售商之一。其运营的门户网站不仅拥有数百万商户、企业和消费者,还拥有许多其他相关业务。阿里巴巴旗下*大的三家电子商务网站是淘宝(C2C)、天猫(B2C)和阿里巴巴(B2B)。该公司通过网络,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包括东南亚的来赞达(Lazada)、大中华区的天猫国际以及国际上的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根据阿里巴巴的财报,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12个月间,中国零售市场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7.79亿,其中2020年12月的月度活跃用户数达到9.02亿。 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战略涉及线上、线下、物流和数据在单一价值链上的整合。 例如,阿里巴巴于2017年推出新零售产品盒马鲜生,在我国部分城市进行了战略部署。只要连接互联网,拥有淘宝或支付宝账户,即可访问盒马的移动应用程序,购买新鲜食品、快速消费品(FMCG)和新鲜食材。盒马的目标是在每个盒马商店的特定半径范围内,30分钟内为顾客提供新鲜熟食或农产品。又比如2017年5月,阿里巴巴完成了对银泰商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权收购。银泰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和商场运营商,拥有49家百货公司和购物中心。 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并不单纯是将购物从线下挪到线上,而是阿里平台对多年来收集的消费者数据、线上和线下整合、分析预测消费者行为能力三者的有效结合。可在短时间内随时调整的灵活供应链的创建,满足了不断变化的消费者的需求,极大提高了效率和灵活性,从而为众多客户创造巨大价值。

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科技创新与新基建 作者简介

屈宏斌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兼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长期在国际金融机构从事金融和宏观经济等领域的研究。 2002年加入汇丰银行,负责为汇丰把握大中华市场的宏观趋势。拥有20多年国际金融市场工作经验,还为世界各地众多的知名企业、基金公司和其他机构客户提供决策咨询,定期参加相关部委的政策研讨会。2018-2021年连续四年被《亚洲货币》评选为亚洲资本市场年度最佳经济学家。 宋陕珊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学家。武汉大学经济学学士及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管理科学硕士。在研判分析宏观经济问题、预测宏观经济动态等方面具有多年经验,曾在《上海证券报》、财新网等新闻媒体,以及《金融市场研究》《清华金融评论》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经济评论及分析文章。定期参加相关政府部门的咨询座谈研讨,并参与重要课题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