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近岸海洋生态学研究与管理

中国近岸海洋生态学研究与管理

作者:丁德文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435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23.5(7.5折) 定价  ¥2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近岸海洋生态学研究与管理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05594
  • 条形码:9787030705594 ; 978-7-03-070559-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近岸海洋生态学研究与管理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生态文明新时代下的海洋生态学学科体系建设与发展的主题,综述了我国受人类活动影响*严重的近岸海洋生态学的发展现状与管理进展,及时反映了我国近岸海洋生态学研究与管理前沿学科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本书共5篇31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别阐述了海洋生态系统生态学理论、自然海洋生态系统生态学、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海洋人工生态系统、受损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近海生态灾害暴发机制与防控等近期新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 本书可供从事海洋生态、海洋环境、海洋规划与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中国近岸海洋生态学研究与管理 目录

目录
**篇海洋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
第1章论新时代海洋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学:指导思想、热点聚焦与学术前沿3
1.1引言
1.2海洋生态环境研究的指导思想3
1.3目前海洋生态环境实践的热点聚焦4
1.4海洋生态环境学科的学术前沿——以海洋牧场为例5
参考文献13
第2章海洋生态管理科学研究进展14
2.1引言14
2.2海洋生态监测14
2.3海洋生态评价17
2.4海洋空间规划和海洋生态区划20
2.5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24
2.6结语28
参考文献28
第3章新时代海岸带生态学研究与管理的三点思考33
3.1引言33
3.2新时代海岸带生态学研究与管理面临的三大新形势33
3.3海岸带生态屏障建设:“三屏三带”与生命共同体构建36
3.4海岸带生态修复: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使命39
3.5新时代海岸带生态工程:生命共同体的可持续设计41
参考文献43
第4章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学视野下的海岸带利用规划研究45
4.1引言45
4.2国内外海岸带研究进展46
4.3海岸带与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学48
4.4AEE视野下的海岸带利用规划策略51
4.5海岸带保护利用规划展望55
参考文献55
第5章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58
5.1引言58
5.2IPCC:人类活动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58
5.3海洋生态系统的响应机制61
5.4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及管理对策70
参考文献77
第二篇海洋自然生态系统保护
第6章海岸线生态空间完整性评价85
6.1引言85
6.2研究区概况86
6.3海岸线生态化度量方法86
6.4营口市海岸线生态空间监测88
6.5营口市海岸线潮间带生态空间完整性与生态化状态分析89
6.6关于自然岸线保有率91
6.7结语91参考文献92
第7章珊瑚礁生态修复适应性管理初探93
7.1引言93
7.2珊瑚礁生态修复工艺流程设计94
7.3珊瑚礁生态修复适应性管理框架96
7.4珊瑚礁生态修复适应性管理模式97
7.5结语101参考文献102
第8章附着生物在近海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04
8.1引言104
8.2附着生物的生态效应104
8.3生物附着的影响因子108
8.4附着生物在未来的发展与利用108
参考文献108
第9章围填海对滨海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评估——以长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为例113
9.1引言113
9.2生态服务功能值的评估体系和方法114
9.3生态服务功能货币化价值评估方法117
9.4生态服务功能值比较118
9.5围填海作用下长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生态服务功能值变化119
9.6围填海作用下长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生态服务功能货币化价值评估120
9.7结语122
参考文献124
第10章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海岸带生态系统研究进展126
10.1引言126
10.2海岸带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过程130
10.3自组织的生态系统功能136
10.4生态系统自组织机制的实验证据141
10.5前沿开放问题142参考文献145
第11章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中国东部海岛植被区划154
11.1引言154
11.2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155
11.3数据分析157
11.4中国东部海岛植被区划158
11.5展望163参考文献164
第12章论大湾区建设:基于生态系统视角的战略思考166
12.1引言166
12.2生态学发展历程:生态学—生态系统—系统生态学167
12.3大湾区——结构完整、功能协调的复合型海洋生态系统168
12.4大湾区建设:从生态系统角度关注四大方面168
12.5展望:深度融合实现大湾区建设的生态系统化172
参考文献172
第三篇人工生态系统——海洋牧场构建
第13章海洋牧场系统工程与科技应对177
13.1引言177
13.2海洋牧场系统工程建设178
13.3海洋牧场建设面临的挑战与问题179
13.4海洋牧场建设关键技术突破180
参考文献181
第14章关于人工生态系统——近海养殖生态系统的养殖环境压力及综合养殖模式发展的思考183
14.1引言183
14.2近海养殖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养殖对环境的影响185
14.3近海综合养殖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体系187
14.4存在的问题与展望189
参考文献190
第15章海洋生态系统微要素——个体优势与群体应激192
15.1引言192
15.2群居优势和群体等级193
15.3群体应激与应对策略194
15.4群体从属的生理效应195
15.5动物个性和应激应对方式197
15.6展望199参考文献200
第16章生物被膜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205
16.1引言205
16.2生物被膜的概念205
16.3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06
16.4附着基207
16.5生物被膜对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作用208
16.6附着基质、生物被膜和海洋无脊椎动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213
16.7海洋人工生态系统214
16.8展望215参考文献215
第17章大规模海水增养殖活动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220
17.1引言220
17.2影响增养殖活动的环境因子221
17.3海水增养殖活动对水动力条件的影响222
17.4海水增养殖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25
17.5展望227参考文献228
第18章气候变化对海洋渔业资源的重大影响231
18.1引言231
18.2气候变化对表层小型鱼类资源的影响232
18.3气候变化对底层鱼类资源的影响234
18.4气候变化对软体动物资源的影响235
18.5气候变化对甲壳类资源的影响237
18.6气候变化对大洋性鱼类资源的影响239
18.7气候变化对洄游性鱼类资源的影响240
18.8气候变化对极地渔业资源的影响240
参考文献241
第四篇近海生态修复与保护
第19章生物操纵与近海生物资源恢复247
19.1引言247
19.2生物操纵248
19.3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与海洋牧场255
xii中国近岸海洋生态学研究与管理
19.4栖息地修复与重建258
19.5近海生物资源恢复的研究方法与工具259
19.6结语262参考文献262
第20章大型海藻生态修复及其机制268
20.1引言268
20.2利用大型海藻进行生态修复的技术研究与实践269
20.3大型海藻对碳源的吸收利用及其调控机制270
20.4大型海藻对氮源和磷源的吸收利用及其调控机制273
20.5大型海藻对重金属的去除作用及其机制275
20.6大型海藻生态修复过程藻菌共生关系及其生态过程278
参考文献281
第21章江苏紫菜养殖生态修复效益研究286
21.1引言286
21.2江苏条斑紫菜与坛紫菜养殖生态修复时空布局288
21.3江苏辐射沙洲浅海条斑紫菜大规模养殖生态修复效益研究290
21.4江苏2000~2018年条斑紫菜养殖生态修复效益研究297
21.5大型海藻养殖模式发展与生态修复经济效益研究300
参考文献301
第22章长江口海三棱藨草湿地的生态修复:机制与效应304
22.1引言304
22.2研究区域及研究方法305
22.3海三棱藨草植被扩张过程及影响因子分析308
22.4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及影响因素312
参考文献317
第23章旋流自转技术在海洋生态保护中的应用320
23.1引言320
23.2旋流强化技术中的颗粒作用原理321
23.3旋流场内强剪切力引起的污染物剥离与去除324
23.4旋流场非结构及非线性流场特性对污染物的去除强化作用325
23.5旋流器微型化增强污染物去除及微旋流器并联放大理论326
参考文献327
第24章海洋油气平台生产废水处理及生态保护329
24.1引言329
24.2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历程330
24.3生产水对海洋生态的影响331
24.4生产水处理现状333
24.5新型生产水处理工艺336
参考文献340
第25章海洋假单胞菌PF-6胞外多糖对Pb2+、Cu2+和Cr6+的吸附研究343
25.1引言343
25.2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344
25.3多糖的制备及多糖对金属离子吸附性的影响因素研究345
参考文献350
第26章论海洋生态修复中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352
26.1引言352
26.2生态、文化和生态文化352
26.3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354
26.4海洋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355
26.5海洋生态修复中的生态文化建设内容356
26.6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对海洋生态修复意义重大358
参考文献359
第五篇近海生态灾害暴发机制与防控
第27章我国近海的有害藻华363
27.1引言363
27.2我国有害藻华的危害364
27.3我国近海有害藻华发生的区域特征365
27.4我国近海代表性有害藻华365
参考文献373
第28章黄海、东海大型水母暴发机制研究进展378
28.1引言378
28.2神秘的水母379
28.3水母研究中的困难性与复杂性380
28.4关键科学问题与研究策略381
28.5研究进展382参考文献387
第29章黄海绿潮暴发机制及预警、防控研究进展389
29.1引言389
29.2黄海绿潮暴发机制研究392
29.3黄海绿潮主要预警方式研究394
29.4黄海绿潮防控措施探究396
29.5展望400参考文献402
第30章我国金潮发生概况及其生态效应405
30.1引言405
30.2我国金潮溯源与发生过程406
30.3我国金潮暴发机制探索408
30.4金潮生态效应410
30.5结语411参考文献411
第31章典型海洋甲藻藻毒素:结构与理化性质、毒性及其检测技术413
31.1引言413
31.2麻痹性贝毒(PSP)413
31.3神经性贝毒(NSP)418
31.4记忆缺失性贝毒(ASP)420
31.5腹泻性贝毒(DSP)422
31.6西加毒素(CTX)425
31.7虾夷扇贝毒素(YTX)427
31.8原多甲藻酸贝类毒素(AZA)429
参考文献431
图版
展开全部

中国近岸海洋生态学研究与管理 节选

**篇海洋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 第1章论新时代海洋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学:指导思想、热点聚焦与学术前沿① 1.1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新时代进一步要求生态文明思想在海洋领域的实践要有新气象、新思维、新作为。2019年4月22日为庆祝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成立60周年而举办的“新时代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形势与对策学术研讨会,就新时代海洋生态环境研究问题做了探讨,关于现代海洋生态学学科建设问题,介绍了有关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建设问题。本章拟以海洋牧场为例,进一步系统探讨人工生态系统的学科建设问题,主要阐明三个问题:一是海洋生态环境研究的指导思想,二是目前海洋生态环境实践的热点聚焦,三是以海洋牧场为例,阐述海洋生态环境学科的学术前沿。 1.2海洋生态环境研究的指导思想 1.2.1新时代期待构建中国特色海洋生态学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财富,是生产力,也是人民的希望、社会进步的反映。生态文明是中国的创造,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建设生态文明的国家。海洋生态环境理论与实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与工程支撑,海洋生态环境研究也更需要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指导,所以新时代我们期待能够构建出中国特色海洋生态学。 1.2.2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海洋生态学研究理念创新与变革 **,关于生态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如何理解生态马克思主义,或者说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几种表现,*主要的是关于生命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金山银山理论、生态文明思想和海洋强国的论断,这应该是我们构建生态学科*主要的思想,因为它们是当代*集中体现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第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内容。2019年3月5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这四句话概括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内容。 第三,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思想新诊断。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十八大以来的生态文明思想新论断总结为:**是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第二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三是新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观,第四是三大攻坚战中的污染防治。 此外,新时代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在生态治理方面,*近国家就逐步完善生态立法提出了三项指示:**是完善生态治理的法律体系,第二是完善社会力量的参与机制,第三是完善生态治理的监督问责机制。 在上述思想指引下,生态环境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关于所谓的范式的改变,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所以,我们应该将整体有机的自然观、复杂适应演化的技术观、跨学科的融合方法论、生态技术工程观、社会经济文化价值观,作为新时代生态学研究的指导理念。 1.3目前海洋生态环境实践的热点聚焦 1.3.1中国走进了海洋生态文明新时代 在海洋强国战略和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国走进了海洋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国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包括认知、顺应、保护、管理、利用、开发、改造和建设,加在一起称为“新时代的双向运动。这个称为中国总体的生态环境运动,在理念与实践上,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①中国的生态环境由局部的要素、类型、点式防控向综合控制再向顶层(区域、时序)设计防控发展;②由被动承受到主动治理再到政府引导、全民参与的攻坚治理行动;③由单一的环境问题到复合的环境问题再到资源-环境-生态和人类活动“四位一体的问题,简单地讲,就是资源养护、环境保护、生态健康、产业发展;④由解决环境的外部经济问题到经济环境双赢问题再到自然社会整体和谐问题。 这些理念,成了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运动里*剧烈的、颠覆性的变化。这些变革,彰显了生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举,打破了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的魔咒,用事实批驳了布朗关于中国环境的谬论,现在可以说是终结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协调的新路子,对世界环境保护也做出了新的贡献,贡献了新的智慧。所以,我们应该更好地理解当前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的生态环境运动,更急需中国海洋生态学、海洋生态科技、海洋生态管理支撑。应该更加努力地使它们跟上新时代的要求,更好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科技支撑。 1.3.2当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热点工作 在当前来讲,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在海洋领域的聚焦热点工作主要有8项,包括海岸带4项和大海洋4项。 海岸带生态的4项热点聚焦如下。 (1)海域综合整治,以渤海综合整治为代表。 (2)流域-河口生态建设(现在国家正在酝酿),如长江流域经济带建设和以长江口两翼一体化为核心的生态建设。 (3)海岸带(线)生态屏障建设,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省、长江三角洲为代表。 (4)岛礁生态保护,如珊瑚礁生态修复、岛礁一体化。 目前的热点,集中体现在以上四大工程代表类型,包括综合治理、河口、岸线和岛礁,比过去所提内容更加深入、更加集中。 大海洋生态的4项热点聚焦如下。 (1)大洋生态系统资源养护。 (2)极地极端条件下生态环境研究,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为主。 (3)冷泉生态系统,以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环境风险防范为主。 (4)深渊生态系统,以模拟实验的大科学装置及现场实验为主。 目前来讲,中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热点聚焦在以上八大类型,这些内容都是典型的代表。所以,中国生态环境新时代、中国生态环境的运动高潮应该马上到来,我们应该要积极地准备。 1.4海洋生态环境学科的学术前沿——以海洋牧场为例 本节重点介绍海洋生态环境学科的学术前沿问题,包括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教材体系。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230期双清论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与发展(2019年3月31日至4月1日,舟山)的学习和讨论,我们更加体会到,海洋牧场*能代表人工生态系统,*能代表海洋的生态工程,也更能体现海洋的管理。因此,以海洋牧场为例,更能说清楚海洋生态环境学科的学术前沿问题。 作为海洋牧场规模化建设的“牧场运动可上溯至朱树屏先生,已近半个世纪,而海洋牧场建设的初始“牧场理念形成,更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但至今关于海洋牧场建设核心的“牧场思想和“牧场理论尚未形成。 1.4.1海洋人工生态系统的概念范畴与逻辑体系之间的关系 如图1.1所示,首先需要说明以下两个问题。 图1.1人工生态系统的概念范畴与逻辑体系 **,为什么人工生态系统是能够存在的,或者说,从学术理念上来讲,为什么人工生态系统是合法的。 第二,人工生态系统与国际上目前流行的人类生态系统有什么区别。 现代传统的生态学以自然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人类活动为中介,也就是所谓的应用生态学,这是一个基本研究范式。世界上是这么做的,中国基本上也在这么做。它的研究范式是自然生态系统加上人类活动等于应用生态学。 按照目前国际上的基本潮流,生态-社会-环境加上生态管理,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法律、生态哲学,统统加在一起,称为“人类生态系统。 我们现在提出的“人工生态系统概念,是以生态环境和生态工程为背景,在自然生态学的基础上,考虑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两大系统,融合形成的新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的建立,充分地注意到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Odum)以后整个生态学发展的状况。生态系统本身强调功能和对其边界确定的困难,因为系统科学是形式科学,现在国际上流行的关于学科的说法,不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而是实体科学和形式科学。实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形式科学就是关于组织、形式之间的科学,也称为横断科学,如系统科学及复杂性、协同性这类科学,专门提出各个研究领域里共性的形式问题,不具体研究实体问题。 奥德姆有一个学派将生态系统定义为景观实体加上系统功能。“生态环境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