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贺兰山下种树人——宁夏大学口述实录(第二辑)

贺兰山下种树人——宁夏大学口述实录(第二辑)

作者:郎伟
出版社:阳光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299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34.1(5.5折) 定价  ¥6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贺兰山下种树人——宁夏大学口述实录(第二辑)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2560879
  • 条形码:9787552560879 ; 978-7-5525-6087-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贺兰山下种树人——宁夏大学口述实录(第二辑) 本书特色

本书稿宁夏大学“口述档案”校史资料第二辑,根据宁夏大学档案馆发起的“口述档案”采录活动整理而成。本书内容以宁夏大学创建初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性人物的访谈实录为基础,配以其家人朋友或学生撰写的回忆性文章和老照片等,图文并茂地记录了这批宁夏大学初创时期的建设者们在那一特殊时期的工作与学习情况,进而从中学习那一代人在传承“扎根大地,爱国爱乡;不畏风寒,自强不息;根深叶茂,甘于奉献”的“沙枣树”精神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从侧面如实记录了宁夏大学的发展历程,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多样化的呈现手法,为宁夏大学留下了一段灵活生动的声像、图书和画册等珍贵的历史档案。

贺兰山下种树人——宁夏大学口述实录(第二辑) 内容简介

本书稿宁夏大学“口述档案”校史资料第二辑,根据宁夏大学档案馆发起的“口述档案”采录活动整理而成。书稿内容以宁夏大学创建初(1958—1962年)做出突出贡献的25位代表性人物的访谈实录为基础,配以其家人朋友或学生撰写的回忆性文章和老照片等,图文并茂地记录了这批宁夏大学初创时期的建设者们在那一特殊时期的工作与学习情况,进而从中学习那一代人在传承“扎根大地,爱国爱乡;不畏风寒,自强不息;根深叶茂,甘于奉献”的“沙枣树”精神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从侧面如实记录了宁夏大学的发展历程,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多样化的呈现手法,为宁夏大学留下了一段灵活生动的声像、图书和画册等珍贵的历史档案。

贺兰山下种树人——宁夏大学口述实录(第二辑) 目录

王世英
口述视频文字
王世英:初心不改办教育
王天勇 郑金玉
口述视频文字
平淡的幸福
琴瑟和呜,乐育桃李——记王天勇、郑金玉夫妇
王希蒙
口述视频文字
永远的守护
抗击天牛数十载,半百芳华育英才——记原宁夏农学院副院长王希蒙
王正华
口述视频文字
难以忘却的记忆——宁夏大学早期片段纪事
王正华: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吴家麟 汤翠芳
口述视频文字
吴家麟与新中国宪法学
伉俪情深守宁大——记吴家麟、汤翠芳夫妇
吴家麟与法律逻辑学
既被委任,就要努力做好
夏森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忆宁夏大学原党委书记夏森
夏宗建
口述视频文字
忆父亲在宁夏的三十年
夏宗建:辛勤耕耘在宁大
谢贤熙
口述视频文字
我的回忆
谢贤熙:坚守初心扎根宁大
徐兆桢
口述视频文字
我的往事
赤诚浇新花 春晖遍四方——记原宁夏农学院教务处处长徐兆桢教授
徐正敏
口述视频文字
我童年眼里的父亲——一位“能工巧匠”
艰苦创业 砥砺前行——记徐正敏教授的发明创新之路
杨明
口述视频文字
我们的爷爷
杨明:他将一腔热血奉献给了宁夏大学
杨圣诠
口述视频文字
父爱如山
杨圣诠:勤勉务实的开拓者
扬新民
口述视频文字
杨新民:在宁大的36载岁月
杨秀珍
口述视频文字
无怨无悔的坚守——忆母亲杨秀珍
宁夏大学就是我的全部——记宁夏大学数学系杨秀珍教授
尹长安
口述视频文字
我的父亲
尹长安:“羊”教授与“羊志”
俞灏
口述视频文字
俞灏东:我和宁大的情缘
张奎
口述视频文字
《西行铺路五十年》自序
为教育铺路的支宁人——记宁夏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奎
张德山
口述视频文字
父爱无声
青春在教育中闪光——记张德山教授
张汉升
口述视频文字
我的叔叔张汉升
张汉升:用镜头记录宁大
张秀林
口述视频文字
一代“匠人”的气韵——记原宁夏教育学院院长张秀林/25()
周鹏起 周佩茹
口述视频文字
从鱼米之乡到塞北江南——忆父亲周鹏起
宁大校园里的伉俪——记周鹏起、周佩茹夫妇
朱光曜田乃祥
口述视频文字
忠实于激情年代,献身于宁大热土——记朱光曜、田乃祥夫妇
左理
口述视频文字
我的父亲与宁大
把握机遇,勇迎挑战——宁夏大学原副校长左理访谈
后记
展开全部

贺兰山下种树人——宁夏大学口述实录(第二辑) 节选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自己来到宁夏大学(原宁夏教育学院)工作的情况。 王世英(以下简称王):我叫王世英,是中卫市(人)。 1979年春天,自治区党委决定把我从自治区教育局调到(原宁夏)教育学院去工作。1972年到1979年,我在自治区文教局做副局长。1978年的5月就定下来要重建教师进修学院,后来又改做教育学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这种情况下,决定成立教师进修学院,也就是在1979年春天(宁夏)教育学院(筹建的时候来校的)。 记者:您能具体谈谈当时筹备宁夏教育学院的情况吗? 王:(宁夏教育学院的工作是)干什么呢?就是要培养中小学合格的教师,(同时)在职的教师也要提高、学习,让他们成为更加合格的教师。因为当时我们的中小学教师很缺,同时师资的质量不高,有些是中学毕业就回到中学教书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适应教育政策,必须是要把师资问题解决了,才能够大力地发展教育,(自治区党委)就派我去负责搞这个工作。 教育学院的地址就在银川市罗家庄,是原来宁大的农场。宁大农场是干什么的呢?就是当时(学生)实习用的。在这一段时间,教育厅负责在这个农场盖了一栋三层小教学楼,当时也只有这一座三层的教学楼,再的都是一些烂平房。我们去的时候,连办公都没地方。 教育学院要(办)成高等学校,经费是问题,基本建设、房子是问题,师资是问题,反正就是一大堆问题摆在这儿。一开始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往来调人啊、解决经费啊、搞基建啊。基建就是在西边教学楼的对面,就相当于办公楼啊,这个叫作大教室吧。建了一个大教室,合班上课、开会;建一个办公楼,我们就建这个,上面也批了,给了经费了。再就是逐步规划,要盖学生宿舍楼,要盖教学楼、图书馆楼、实验楼、理化实验楼……图书馆就包括阅览室,等等,那么就要钱啊,筹备经费啊。那么*后呢.这些问题都如期解决了,学生宿舍楼也盖起来了。那么教师往哪儿住?就是那些旧房子,给收拾一下,隔一间、修一修,给调来的老师安排住上,就这么解决。*后五层大楼也盖起来了,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综合楼连同教室,整个从东到西一个五层的大楼盖起来了,这些问题也就逐渐解决了。 (当时)根本没有教师,往来调教师有困难,那怎么办?只能分头解决。到处招兵买马、揽人才,先调几个,调不来怎么办?凑不齐。请宁大的老师来。宁大的老师也是有课的,我们就打听好他(宁大老师)的课一星期排多少节,什么时候能上课,我们再给他什么时候排上。后来呢,宁大往西边(西夏区)发展了以后,这个农场基本上就不用了,所以闲置下来了。我们教育学院(与其他兄弟院校)比较起来,我给你说实话,我们西北几个学校来说,几个学院我都去过,考察过、学习过,我们(实力)还是可以的。后来(西北地区的)教育院校每年都要开会交流,我们教育学院是头一批交流的。当时我们和宁大的关系特别好,宁大帮了(教育学院)很大的IE。 当时的经费是教育厅给我们(按)工作人员的编制,一个人给多少钱,再是(招)一个学生给多少钱,这都定了额的。这个钱还是不够,因为一开始招的学生还是少。怎么办呢?就想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给我批准的中文(专业)招40个人,数学(专业)招40个人,就是80个人,那么我就招90个或者是88个。多(出来的学生)在哪里(招)呢?阿左旗、陕北离我们很近,他们(地方上)也是困难很大啊,他们也想着培养教师。在我们招生的时候就和我们联系上。我们考试的时候(阿左旗、陕北的学生)统一(参加)考试,考试后先按我们的分数取上了以后,他们再给我们按照自治区规定的那个标准交些钱。这样子一年能多收入好几万元,所以这个经费问题逐渐也就好转了。 记者:请您总结一下从事教育工作这几十年的体会。 王:因为我是本地人,又办的是本地的教育事业,所以我热爱教育事业。我一辈子就是搞教育的。我参加革命以前就是小学教员,当小学教员的时候,中卫解放了,我就参加革命工作。后来入团,到教育厅(工作后)又入党,以后又到县上去当副科长,到中学当副校长、书记(专职党支部书记),以后又到教育厅来。就是说一贯受党的培养提拔,党的恩惠我总是记在心里。用什么来报答呢?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现在说就是要好好工作、听党的话,党员就是按党的章程政策办事,严格要求自己。 记者:您对宁夏大学发展有什么期望?对当代大学生有什么寄语? 王:宁大现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我们都很是满意,我希望我们宁大继续努力地办好。按照党中央的领导的要求来(工作),根据党的思想体系培养人才,现在就是新的方针政策吧,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我们一定要办好。希望为宁夏、为国家培养大批合格的人才。宁夏大学已经能走在前面,我想一定是可以在大家的努力下(培养好人才)。现在国家建设也很需要(人才),需要我们给输送人才、输送技术。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