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丝路甘肃建筑遗产研究:阶州古建筑实测图

丝路甘肃建筑遗产研究:阶州古建筑实测图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24
本类榜单:建筑销量榜
中 图 价:¥223.5(7.5折) 定价  ¥2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丝路甘肃建筑遗产研究:阶州古建筑实测图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666314
  • 条形码:9787030666314 ; 978-7-03-066631-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丝路甘肃建筑遗产研究:阶州古建筑实测图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建筑历史与理论、文物保护、风景园林、艺术设计等领域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广大文物保护爱好者适合建筑学专业,建筑历史方向,传统民居,丝路文化及甘肃地域文化爱好者参考阅读

丝路甘肃建筑遗产研究:阶州古建筑实测图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丝路甘肃建筑遗产研究”书系之一的《丝路甘肃建筑遗产研究:阶州古建筑实测图》卷,收录了丝路甘肃境内陇南地区(古称阶州)现存的建筑遗产的现状勘察测绘资料,包含陇南八县一区典型的古建筑测绘图稿,并且着重对各县区的传统建筑特征予以了研究和阐释。不仅提供了每一处古建筑翔实的手测绘资料,同时对每一处古建筑的营造特征加以总结提炼,全面展示了古代丝路甘肃阶州区域建筑遗产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填补了甘肃陇南地区建筑遗产研究的空白,为专业研究人员提供了珍贵的基础资料。

丝路甘肃建筑遗产研究:阶州古建筑实测图 目录

目录
序一 (i)
序二 (iii)
前言 (v)
武都区广严院 (1)
武都区麻池大爷庙 (16)
文县李家大院 (48)
文县任家宅 (60)
文县田家宅 (76)
文县张家宅 (97)
文县西京观 (113)
宕昌县王家大院 (126)
宕昌县哈达铺上下街典型院落 (134)
礼县刘氏宅院 (182)
西和县孔氏宅院 (212)
成县李明武民居 (227)
徽县清真寺姆拉楼 (234)
徽县缙绅宅院 (254)
徽县尹家大院 (267)
康县何家大院 (284)
康县黎家大院 (292)
康县窑坪村廊桥 (321)
康县赵氏庄园 (327)
康县朱彦杰民居 (346)
两当县左家泰山庙 (369)
两当县杨店古建一条街 (390)
后记 (410)
展开全部

丝路甘肃建筑遗产研究:阶州古建筑实测图 节选

武都区广严院 福津广严院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三河镇柏林村,别称“柏林寺”,始建于宋代,清代扩建,占地2000m2。院内现存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 所立《阶州福津广严院记》和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新修广严院记》碑刻各1通,古柏3棵。广严院前殿建筑是陇南境内保存*完整、*早的宋代古建筑,也是甘肃现存宋代木结构三大建筑之一。广严院1981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严院现仅存山门、大雄宝殿(前殿)及东西两侧僧房(厢房)四座单体建筑,仅一进院落。前殿北临三河粮油管理所,据称是原广严院正殿基址(广严院中轴线北端延伸至粮库的当下位置)。 前殿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单檐歇山屋顶,面阔五间(20m),进深六架椽(16m),山面三间四柱,整个建筑置于砖石垒砌的台基上。正面当心间面阔略小于次间面阔,梢间面阔又小于当心间面阔,间广小于柱高。当心间、次间门板为后换。当心间门楣上施两枚八瓣门簪,形似南瓜。梢间设版棂窗,似为原构。北、西、东三侧槛墙为黄土砌筑,有明显收分。檐柱为梭柱,生起、侧脚不明显。柱础掩没于台基内依稀可辨,为覆莲状。柱脚间施地栿。正面当心间与次间四根柱子全部露明,其余檐柱皆包于墙身之内,仅柱头可见。柱头间施阑额,上置普拍枋。普拍枋至角柱出头垂直斫截,阑额不出头。外檐铺作为斗口跳,各间设补间铺作一朵。补间铺作外部伸出为水平昂头,内部仍为华栱,即昂头华栱,琴面昂嘴;柱头铺作外部亦伸出为水平昂头,里转与四椽栿或乳栿相连。斗口跳是铺作中*简单的组合形式,唐代即出现,《营造法式》中也有记载,但实例较少。 屋面高度占立面总高度的1/2,檐椽断面方形,椽头垂直斫截,飞子端头略有收分。屋面正脊两端为鸱吻形象,张嘴吞脊,尾部做鱼形,向内卷曲,正脊上连砖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嵌“牡丹花卉”缠枝纹,下嵌“琴棋书画”类主题。垂脊为甘青地区常见“五把鬃”兽,戗脊用卷云状兽形,显示较大差异。方椽、兽形及纹饰的差异或与1995年广严院大殿修缮时施工方为永靖古建队有关,有河州工艺的痕迹。 前殿的内部梁架为厅堂式,彻上明造。殿内供奉三世佛塑像,乃是1949年后所造,已非原物。屋内梁栿表面残留充当粮库时涂抹的白灰略显破败,但仍有部分位置遗存彩画痕迹。横向梁架可从上而下分为三层,当心间与次间的构成方式不同。当心间梁栿*下层为四椽栿对乳栿,中间层为三椽栿对劄牵,*上层为平梁,其上立蜀柱,无叉手。次间梁栿上、下层与当心间相同,中间层为两端劄牵连以长两椽的顺栿串。细节也略有不同:当心间三层梁栿间施木块托垫而次间无,次间蜀柱脚施合而当心间无。须特别提到的是次间两缝梁架的平梁北端上表面有一矩形开口槽孔使人联想到这有可能是为安放叉手所设。山面平梁下施下平槫,上立南北对称两根夹际柱子,下设栱枋。栱枋与夹际柱子结合处做连身对隐。纵向梁架除脊槫外,皆设单材襻间与顺身串。脊槫为两根木料上下叠构,与蜀柱顶结合处施雀替。脊槫部分的形制与其他各槫不同,而与清代修缮的山门脊槫结构相似,应为雍正朝重修时改换。梢间纵向设丁栿两道以联系横梁与山面檐墙。屋内四转角处沿45°方向施抹角栿,两端插入转角铺作之间的空当。其上施垫块托垫角昂后尾与下平槫相交结点。 屋内有四根内柱,柱首抵北上平榑下襻间栌枓之下。西端屋内柱柱础为覆莲状,磨损较重。中间两根内柱柱径稍大,柱础为四棱台上置磉墩形,材质崭新,应为后换构件。东端屋内柱柱础不存。另有四根较细的柱子,支于四椽栿腹底中部,柱础方形。这四根细柱应是后世添加,以避免四椽栿跨中弯矩过大而致坍塌。 山面出际简单,脊槫、上平槫出际,无搏风版,无悬鱼,脊槫下置蜀柱合于平梁之上,上平槫被山面柱头铺作的斗口跳支撑于平梁之上。出际制度在《营造法式 大木作制度二 栋》之内记述“槫至两梢间,两际各出柱头,又谓之屋废”。平梁下置搏脊。 前殿虽屡经修缮,但主体大木形制接近于唐宋做法,主体构架仍为南宋初建遗物,与碑文内容契合。现存南宋时期的木构建筑遗存极少,仅江苏苏州玄妙观三清殿和广东广州光孝寺大殿两例,且都处于南方地区。广严院位于西北与西南交接地区,在时间和空间坐标上都占据了一席之地。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