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团购:(精)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10种11册

团购:(精)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10种11册

作者:暂无
出版社:暂无出版时间:暂无
读者评分:5分5条评论
中 图 价:¥831.6(9.0折) 定价  ¥924.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团购:(精)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10种11册 版权信息

  • ISBN:978123409405
  • 条形码:978123409405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团购:(精)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10种11册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阿兰·鲁林,法国当代著名汉学家、历史学教授,主要研究毛泽东生平、20世纪中国劳工运动、民国时期的政治精英
竹内实,日本战后较早开展现代中国研究的代表性学者,主编有《毛泽东集》10卷和《毛泽东集·补卷》9卷及别卷,被海外学界誉为毛泽东著作版本学研究方面的一个里程碑
莫里斯·迈斯纳,汉名马思乐,美国马克思主义学者,中共党史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著作有《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斯图尔特·R·施拉姆,西方著名的毛泽东研究专家和毛泽东著作翻译家,在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持英文版《毛泽东集》的编纂工作
尼克·奈特,当代西方毛泽东研究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还进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主要研究对象包括瞿秋白、艾思奇等学者
本杰明·史华慈,美国当代著名中国学家,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教授,其影响仅次于“中国学之父”费正清

雷蒙德·F·怀利,美国里海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师从著名毛泽东研究专家斯图尔特·施拉姆,1965年至1967年曾来中国访学

团购:(精)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10种11册 内容简介

《毛泽东的政治哲学》
本书运用政治学的分析方法,从政治概念的界定入手,从“政治教育”、“政治参与”、“政治整合”等九个方面,把握和分析政治思想的理论体系,向人们展示了从另一种角度考察政治理论的可能性。例如,把的“群众路线”放在政治学框架下进行分析,将其看做一个“启动-效果-反馈”的政治过程,就体现了不少独到的见解。

该书使用西方政治理论框架分析政治理论的方法,在西方学者中也受到了批评,但它对于中国学者开拓知识视野,建构问题意识,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本书据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79年版译出,并插入了大量珍贵精美的图片。
作者简介
约翰·布莱恩·斯塔尔,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系教授,该校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政治学会会员,亚洲研究会会员。1971年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政治学博士学位。曾受聘于耶鲁大学,讲授当代中国政治理论。

《毛泽东:雄关漫道》
1966年7月8日,写信给他的妻子江青:“在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老虎是“山中”,拥有保证的权力,雄武勇猛,力破万难;猴子则灵敏多变,能屈能伸,弄险有方。在本书中,法国汉学家鲁林教授以一个西方学者的认识视角和话语体系,查考了大量从未出版的资料,摆脱了简单的脸谱化模式,并以审慎的态度,按照时间顺序,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富有远见、醉心诗词、个性复杂的的画像。同时,在书中配有多幅插图。著名汉学家毕仰高曾如此评价这部资料翔实的传记:“不仅细致,而且可信、准确、公正。”
作者简介
阿兰·鲁林(Alain Roux),法国当代著名汉学家、历史学教授,任教于巴黎第八大学(圣德尼大学)和国立东方语言与文化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为毛泽东生平、20世纪中国劳工运动、民国时期的政治精英。

《毛主义的崛起:毛泽东、陈伯达及其对中国理论的探索》
本书在充分占有原始资料的基础上,从思想演进和政治变动两个维度,详细叙述了1935年至1945年间本书称之为“毛主义”的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直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过程。
作者拓展了中共思想史的讨论,清晰地勾画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潮从瞿秋白到陈伯达,再到毛泽东本人的渐进轨迹,从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渊源关系。
本书还通过描述毛泽东与陈伯达在延安的人际互动与思想交流,充分展示出陈伯达在构建和宣传毛泽东思想中的突出作用。总之,作者认为:毛泽东思想的崛起,既与中共内部政治、思想发展的走向相关,也受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影响;既是毛泽东本人亲力亲为的结果,也是党内一部分知识分子擘划与宣传的产物。
作者简介
雷蒙德·F·怀利,美国里海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博士(师从著名*研究专家斯图尔特·施拉姆)。1965年至1967年曾来中国访学。
主要著作:《中国:农民革命》(1972)、《毛主义的崛起:*、陈伯达及其对中国理论的探索(1935-1945)》(1980)、《命运与共:美日关系》(合编)(1989)。


《毛泽东的诗词、人生和思想》
本书是日本战后著名中国学家竹内实研究毛泽东主要成果的选译与汇总,其结合历史实际对毛泽东诗词的理解与阐释别开生面。
本书选译竹内实研究毛泽东著作与思想的代表性论文,其中既有正面论述和评价,也有对毛泽东错误的质疑与批评。历史证明作者的见解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作者简介
竹内实是在日本战后*早开展现代中国研究的代表性学者,被誉为日本“毛泽东学”的*威和“现代中国研究第*人”。主编有《毛泽东集》10卷和《毛泽东集·补卷》9卷及别卷,共20卷,该书搜集了建国以前毛泽东原著,被海外学界誉为毛泽东著作版本学研究方面的一个里程碑。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义与乌托邦主义》
作者是美国有名的党史研究专家,本书是其成名代表作,体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典型分析思路和论证风格。

作者以雄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力,试图多方面地恢复被扭曲的马克思著作中所谓“乌托邦主义”的深刻内涵。他认为,如果失去了以追求未知世界为特征的“乌托邦主义”,那么,实际上就意味着人类减低或放弃自身的创造能力;之所以说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是由于他充分保持了“乌托邦主义”的冲动,同时又根据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与“民众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想理论体系。
作者简介
莫里斯·迈斯纳(Maurice Meisner),汉名马思乐,美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威斯康星大学、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美国历史学会会员,亚洲研究协会会员。中共党史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其著作有《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毛泽东的思想》
本书作者依据多年潜心研究的心得,汲取消化新的文献史料和观念,并以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作为参照系,着重从思想理论方面对一生的思想历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

作者认为,现代中国历史离开及其思想的作用是不可思议的,毕生为之奋斗的理论目标就是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总结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既是理论活动的基本轨迹,也是把握其思想的主要线索。
作者简介
斯图尔特·R·施拉姆,西方著名的毛泽东研究专家和毛泽东著作翻译家。1954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世纪60年代在哈佛大学从事当代中国问题研究。1967年执教于英国伦敦大学。1968年至1972年任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学院政治系教授,兼任该院现代中国研究所所长。1990年退休返回美国,应聘在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持英文版《毛泽东集》的编纂工作。

《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基础(1917-1935)》
作为一部研究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史前史,本书通过考察毛泽东著作的实践基础及其政治背景,在活的有机体中解读他早期的政治思想,认为以有效的革命行动为目标的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是毛泽东自身发展模式的基本特点及其政治思想的主要特征。
本书还把作者与毛泽东研究相关的两篇重要论文也作为附录收录进来,从而有助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其研究思路和学术脉络。
适合高校教师、学生及广大政治学爱好者和干部。
本书据夏威夷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译出,并插入了大量珍贵精美的图片。
作者简介
布兰特利·沃马克,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伍德罗·威尔逊政治学系教授,研究领域为:比较政府与国际关系(中国、越南)。

《再思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探索》
本书为研究毛泽东——这位1976年辞世的中国革命开拓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收集一些新近发现的由毛泽东执笔的著作,尼克奈特重新审视了毛泽东思想里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内容,并对毛泽东进行了“再思”。
这本书系统且全面地分析了毛泽东关于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在中国革命中所起作用的观点,阐释了毛泽东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尝试,以及他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
在解读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奈特对所涉及的一系列理论难题进行了探究。
《再思毛泽东》一书对许多固有的关于毛泽东及其思想的评述提出了挑战。这本著作对研究中国历史与政治,以及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学者和学生来说颇具吸引力。
作者简介
尼克·奈特,先后获得昆士兰大学文学学士学位,伦敦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共产主义政治与历史、毛泽东思想、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哲学等。
尼克·奈特是当代西方毛泽东研究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率先对全球范围内的毛泽东研究进行学术思想史的梳理,并将其概括为几种不同的研究模式。他曾多次来中国访问和研究,目前仍与我国毛泽东研究领域的一些学术机构和学者保持着联系。
尼克奈特在研究毛泽东的过程中尤为主义对手史料的把握,以及对前沿方法论的运用。与此同时,他还进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主要研究对象包括瞿秋白、艾思奇等学者。

《从革命到政治:长征与毛泽东的崛起》
本书以20世纪30年代红军长征为中心题材,讨论中国革命与中国政治的相互关系。作者应用了大量国内外文献档案和当事人自述资料,澄清了若干史实疑难问题,同时采取一套新型的理论模式,从“革命理想”到“政治现实”,即用中国共产主义革命逐步政治化的过程,来解释政治策略和权力结构的演变。这一转变与地位的确立同步发生,正是此种转变提供了主观精神的力量,加以外部因素的结合,使共产党人获得了很终的胜利。
作者简介
杨炳章(国外用名Benjamin Yang),1978年考取北京大学外国哲学所硕士生,1981年赴哈佛大学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留任哈佛费正清中心研究员,1997年回国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
本书独辟蹊径,从相关的学术框架和内部的政治关系方面考察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以及重要人物的历史。

作者以一个西方人独特的思维视角,引用了大量的史实以及各个方面的相关资料,洞悉与把握中国共产主义发展的规律与脉络,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作者简介
本杰明·史华慈(Benjamin I. Schwartz)(1916-1999),美国当代著名中国学家,人类文明比较研究专家,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Fairbank Center for East Asian Research)教授,其成就奠定了他在美国乃至世界中国学界大师级人物的地位,成为哈佛大学中国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史华慈在语言方面掌握有英语、希伯来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俄语、拉丁语、中文及意第绪语(Yiddish)共12种语言,多种语言的掌握对他在东亚尤其是中国问题的研究上有着巨大的帮助。他一直是哈佛大学东亚和中国问题研究方向的学术负责人。曾任1979-1980年度美国亚洲协会主席。其影响直逼“中国学之父”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

团购:(精)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10种11册 节选
















商品评论(5条)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