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闯入不适区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3-25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本类榜单:成功/励志销量榜
¥14.2(2.9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22.9(4.6折)定价  ¥4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闯入不适区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5567151
  • 条形码:9787545567151 ; 978-7-5455-6715-1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闯入不适区 本书特色

1.自阿德勒提出个体心理学以来,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凸显了其重要意义。时下“个体跃迁”“个体突围”“破圈”等热词盛行,同样显示了大众对于自我完善和成长的诉求。在舒适区躺平是个体发展的一大障碍,而闯入不适区,不断挖掘个人潜力是实现个体跃迁的重要途径。 2.作者法拉·斯图尔具有资深的行业背景,先后在《女性健康》和《时尚》杂志任总编一职,积累了诸多成功人士的经验,提出一套完整的理论依据。2018年,她被《卫报》(Guardian)评选为英国五位dingjian女性领袖之一。她的TED演讲鼓舞了上千万听众。 3.本书观点新颖,用女性视角诠释人生中的不适区,结合诸多案例与练习,给予了极具实操性的建议,通过承认恐惧、重构困难、掌控心理困境、接受并分析失败等一系列不适训练,*终创造出“压力的奇迹”。 4.本书得到了政商界、传媒界和文艺界等各界名人的热烈好评和鼎力推荐。

闯入不适区 内容简介

每个人在每个时期都会面临不同的困难和挑战,都会在不适区的边缘徘徊不前。逃避舒适区之外的事物是人的天性。这是一本教你如何闯入不适区,挖掘自身潜力并实现开挂人生的实用指南。作者法拉·斯托尔是一位资深媒体人,她将短暂的不适时刻描述为“人生中的高强度间歇训练”,通过承认恐惧、重构困难、掌控心理困境、接受并分析失败等一系列不适训练,很终创造出“压力的奇迹”。书中包含诸多实例、建议和实操练习,既来自法拉自己在生活与职场上的经历,又来自从运动员到企业家的各界成功人士。如果你还在不适区中踌躇和探索,这本书无疑为你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并提供了一套完整而高效的方法,帮你在困境中逆风成长,实现个体跃迁。

闯入不适区 目录

引言

第1章 重构困难——如何习惯不适
起跑线上的颤抖:肾上腺素飙升
不适瘫痪:强烈的挫败和感官崩溃
重构对压力的看法
恐惧和金牌运动员
进入“挑战状态”
想到才能做到

第2章 障碍幻象
面对障碍时,常见的几种思维
障碍逃避者:前进道路不能让你取得突破
障碍指责者:错在障碍,而不是自己的局限
障碍放大者:彻底放弃
遇到障碍,微调目标
实践中的障碍幻象
给困难赋予意义

第3章 从创伤到胜利
苦难的转化之力
苦难的梳理
创伤后如何重新振作
拼图法

第4章 社交完美主义的诅咒
每个人都因担心外界看法而烦恼
社交完美主义
我们都渴望融入群体
害怕失去社会地位的心理困境
翻倍努力
心理困境的掌控之道
学会摆脱心理困境

第5章 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意外
当意外来临时,让直觉来救你
在短时高压情境下,为什么直觉比理智更有效
将直觉打磨得像飞镖投手一样精准

第6章 悦纳反馈:改变人生的工具
将挨批的苦涩转化为事业的转折点
为何要爱批评你的人
踏入反馈区
教练的力量
反馈教练
如何找到你的反馈教练
接受反馈
你想要怎样的反馈

第7章 从约束中寻找灵感
为何困难能激发你的创意
约束的“锋刃”

第8章 鼓励聪明的失败
杰出领袖为何喜欢面对失败的挑战
聪明的失败
从失败中学习
制造完美的错误
接受失败
分析失败

第9章 分清“研磨”与“空转”
什么是研磨
研磨是一种动力
分辨研磨与空转
将空转变成研磨

第10章 运用你的乞求本领
拒绝人脉焦虑
训练你的乞求本领
裤子和众筹告诉你,乞求有多难
无人能拒绝的乞求
磨砺你的“机会直觉”
知晓自己的价值
结论
感谢


展开全部

闯入不适区 节选

心理困境的掌控之道 我们对他人意见的畏惧,其实是自身恐惧的一种投影。假如有人对你说:“你的绿头发好难看。”你心知这不是实情,所以你不会介意(呃,除非你的自助染发套装出了大毛病)。不过,要是有人对你说:“你知道吗?那次面试期间,你说的话毫无说服力。”你就会因为它“印证”了心中对自己的负面看法而信以为真。 很多人会给你提出这样的建议:“不要相信那种消极、损害自我的话。”可是,这本书不是那种书,我也不是那种人。假若人生真有那么容易,那我们所有人都能甩掉一切包袱,让类似这样的念头“穿这件衣服是不是显胖?”“我是不是手势做得太多了?”“用了那款水晶无味除臭剂,我身上是不是还有味儿?”像热吐司上的黄油似的化掉。然而,不是的,要甩掉它们非常困难。 我要说的是:预想别人可能会对你持有的看法,将自己置身于由此产生的难受感觉中,并且逐步掌控它吧。你肯定会有感觉的,会议前担心老板对你的看法,忧虑新的约会对象将如何看待你,演讲前因为听众“意见多多”而焦躁不安,诸如此类。所以,接受事实吧,并且向其他人承认。通过释放内心的焦虑,你也能将自己从它们附带的羞耻感中解脱。 这样做的感觉,犹如挣脱铁钳——你自己制造的铁钳。当你将封闭在心中数周、数月——有些人甚至是数年——的想法或感受释放出来时,你是在解放自己,不再受它的束缚。我的意思是……要不然,你觉得天主教设立告解室是干吗用的呢? 当然,我并不是说,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将自己从羞耻和难受中解放出来。这两种感受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意义,两者都能在某些情境下起到提醒我们行为出现失当的作用,你应该运用它们、聆听它们。然而,任何被极端化的情绪都具有破坏性。没有好处的羞耻感,因为害怕他人的看法而强加给自己的羞耻感,可能会很极端,还可能会导致我们对自己的看法与真实的自己完全脱节。 一开始,先找你信任的人谈,比如好友、拍档、认识多年的靠谱同事,或者,拉住那个帮你拍自制视频的人,把你的感受告诉他们。如果是在一次大型会议之前,你就告诉他们,自己因为担心会议室里其他人的意见而“焦虑不安”。你要说得详细些:解释令你紧张的究竟是什么,因为它很可能并非整个情境,而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你害怕的也许是,他们要求你给意见,而你回答不上来,他们会怎么想呢?会不会觉得你很蠢?没能力承担这份工作?你担心的可能是,会议室里坐着某些厉害人物,而你讲的话在他们听来会有怎样的效果?通过袒露内心的焦虑,你会发现4件以前可能没有注意到的事情: 一、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感受。光是了解这一点,就已经自然而然地让你轻松一些了吧。 二、听你倾诉的人会很惊讶,因为别人很少会去琢磨你心里的感受。我已经数不清自己曾经有多少次告诉别人我很焦虑,而他们回过头说:“你想太多啦。”这种反应一定能令你感觉好受一些。相信我吧。 三、倾诉能将你从那些感受的限制中解脱出来。根据研究结果,将难受或消极情绪藏在心里不仅有害健康(将心事闷在心里的人罹患心脏疾病的概率比其他人更高),还会导致对自己的真实情况做出错误的判断。 四、这样做还能帮助你鼓起勇气。就是这么简单。而且,随着勇敢而来的自豪感是一种更强劲的动力,也是很多人一生中没有多少机会尝试的感觉。 我想再对第四点多说几句:勇气的作用被大大低估了,它是人类意识的一个基本要素。当你的内心充满勇气时,你会觉得自己能够征服世界。在这种精神状态下,你真的不会浪费一点点的心思去在乎别人想什么。 承认自己的心理困境大概是人们能做到的*勇敢的事情之一,然而容许自己去这样做的人太少了,为什么?因为我们担心,承认自己感情上的软弱会失去社会地位。可是,正如我们在这一章里看到的,人们关注的信息很少能有我们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多,所以,承认自己害怕能有什么损失呢?没有。反过来,能有收获吗?一定会有。 真相是,大多数人都很害怕,少数坚称自己不害怕的人,要么是太幼稚(这种情况还真有可能出岔子),要么是自恋狂(同样很有可能在人生中四处碰壁)。幼稚的人无法看清眼前的状况。如果他们以为走上舞台面对500个人或者参加一场棘手的面试都无法让他们害怕,那么,当恐惧袭来的那一刻,他们会立即被打倒在地。你就会看到“不适瘫痪”发作,而他们毫无退路。那种情景,对于听众、对于将自己推入那种境地的幼稚者来说,都很难堪。不仅如此,而且一旦发生那种情况,他们内心里那种担心每一个人都断定自己是个糟糕表演者的忧虑就成真了。 所以,聪明人的做法是,承认自己害怕——*理想的状况是能对另一个人诉说——并且粉碎那个导致心理困境的源头。这就是暴露疗法的原理:尽可能频繁地将自己暴露在令你害怕的情境当中。临床资料表明,这样做并不会减少人们的恐惧感,但能让他们更加勇敢。关键在于:他们只有在自愿暴露的前提下,才会勇敢起来。如果是被迫的,效果就会相反。因此,你如果害怕其他人对你产生不好的看法,就主动承认它吧,将它摆上桌面。在任何人有机会将它强加到你头上之前,自己站起来面对它。自己说“我害怕在500人面前发言”,与别人对你说“你害怕在500人面前发言,是不是?”有天壤之别。 当你主动将自己暴露在害怕的情境中(在这个例子中,就是别人的评判)时,你就进入了“挑战状态”。这种状态,正如我们前面讨论过的,能够引发积极的情绪。 掌控心理困境还会产生另一个意料之外的绝妙作用:受人爱戴。人们敬佩这种行为。他们赞赏你的勇敢和你对恐惧的掌控,这种做法符合他们想要的那种主导自己人生的生活方式。 举个例子,1991年[此处说乔治·迈克尔在1991年参加《帕金森秀》,但这个节目在1991年并没有播放。此处时间应为1998年。],歌手乔治·迈克尔参加《帕金森秀》——当时英国收视率*高的清谈节目。数月前,乔治·迈克尔在比弗利山庄的公厕内因猥亵他人而被捕。在此之前,没有人知道乔治·迈克尔的性取向。 在那期节目中,乔治·迈克尔首次公开谈论起他的性取向。每一个人都掐准了时间,等帕金森说完关于乔治·迈克尔的音乐事业的闲谈,才过来观看乔治·迈克尔谈论那天晚上在公厕里发生的事情。对他来说,这种关注势必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那么乔治·迈克尔是怎么做的呢?他掌控了自己的心理困境。 虽然他不希望世人以发现他在公厕里所为的方式得知他是个同性恋者,但事已至此,他别无他法。于是采访开始没多久,在帕金森有机会提问之前,乔治·迈克尔主动提起了那件丑闻。那真是神奇的一刻:帕金森目瞪口呆,而乔治·迈克尔则是从采访开始以来头一次露出了安心的表情。对他来说,那种难受的感觉转眼即逝。通过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帕金森提问的方式,他掌控了现场。控制了自己的心理困境之后,别人再也没有机会评判或者羞辱他。不仅如此,世人还很欣赏他这样做的勇气。 采访播出之后,乔治·迈克尔重新成为国民男神,唱片销量猛涨70%。有趣的是,艾德·米利班德在“培根门”之后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寄出圣诞贺卡,印着自己身穿光滑的皮革骑手装、吃着培根三明治的照片。他完全主导了那次意外带来的心理困境。我认识的收到那张卡片的每一个人都为此喜爱他。

闯入不适区 作者简介

[英]法拉·斯托尔 曾任英国版《女性健康》(Women’s Health)杂志的创刊总编,现任《时尚》(Cosmopolitan)杂志总编。2018年,她被《卫报》(Guardian)评选为英国五位dingjian女性领袖之一。她的TED演讲鼓舞了上千万听众。此书是法拉的处女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