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暨创原理一二三——基于商业原理的创业规律

暨创原理一二三——基于商业原理的创业规律

作者:张耀辉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173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33.6(7.0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暨创原理一二三——基于商业原理的创业规律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2545972
  • 条形码:9787302545972 ; 978-7-302-54597-2
  • 装帧:8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暨创原理一二三——基于商业原理的创业规律 本书特色

与传统经济学著作不同,《暨创原理一二三——基于商业原理的创业规律》另辟蹊径,以一个“创”字统领全书,分为“好顾客管理及其创业原理”“商业模型及其创业原理”“创富三定律”三大部分,作者所阐述的经济学原理和创业规律语言朴实、通俗易懂,共享单车(摩拜和小黄车)、钱大妈、马云、苹果等国内外有关创业创新创意的经典案例信手拈来,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不是晦涩难懂的经济理论,而犹如一盏指引创业者果敢启航、坚定前行的指路明灯,完全称得上是一本能够让不同领域和不同知识水平的创业者爱不释手的工具书和辅导读本,必然能带给读到本书的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创业并不那么难,创业也是有规律可遵循的!

暨创原理一二三——基于商业原理的创业规律 内容简介

  《暨创原理一二三——基于商业原理的创业规律》在吸收暨南大学建校115年来商科教研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既是暨南大学创业学院成立以来的一个教学成果,也是暨南大学分享给社会创业者的创业指导。全书共分三个部分:一是好顾客管理,培育好顾客,让好顾客成为企业“没有好、只有更好”的动力与智慧的源泉;二是商业模型理论,把企业成长基因归结为用需求搜集、盈利构造和成长资源循环构建起来的商业模型,把创业看成是在成长基因成熟以后企业不断扩张的过程;三是创富原理,靠积累滚动实现致富,靠适度杠杆实现致富,靠主张权利实现致富。

暨创原理一二三——基于商业原理的创业规律 目录

暨创一 好顾客管理及其创业原理
1.蓝海不可信
2.胜出红海
3.服务力
4.没有*好,只有更好
5.从忠诚度到归属感
6.好顾客的意义与激励
7.一家好企业的追求
8.CRMQ
9.好顾客管理下的社会化营销
10.基于好顾客管理的创业原理

暨创二 商业模型及其创业原理
1.人们在竞争什么
2.对商业模式的理解
3.商业模型原理
4.需求搜集
5.盈利构造
6.成长资源(基因)建设
7.商业模型运行
8.商业模型地图

暨创三 创富三定律
1.创富基本原理——创富的含义
2.滚动定律及其运用
3.杠杆定律及其运用
4.“权”钱交易定律及其运作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暨创原理一二三——基于商业原理的创业规律 节选

  《暨创原理一二三——基于商业原理的创业规律》:(2)没有永远的蓝海还是上面的例子,没过多久,开始有人注意这个项目,并不是其他的什么人,而是房东。这个项目的前提是租房的租金保持较低水平,且一直维持不变。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珠海在2000年时经济进入了低迷期。许多当地官员认为,珠海经济落后于中山,在广东经济实力排名不断下降是珠海政府的错误战略造成的,政府把那些加工企业赶出珠海,肥了别人,瘦了自己。珠海经济形势不好,地产业价格也不高,有一段时间还持续下降,压制着租房市场的价格。这个局面在进入2010年以后开始变化,那时一线城市房价已经攀升到3万元/平方米以上,而珠海房价还在几千元,地产商开始炒作二、三线城市房地产的时候,珠海这个曾经的特区、有过高房价历史的城市经过缓慢释放高点压力,房价开始快速攀升。房价上升,房屋的租金也会上升。果然,在2012年后,租房价格开始快速上涨,四年以后,分租的套利空间大幅压缩。酒店价格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而三室一厅房子的租金却涨了三倍,达到每月3000元,而分租的价格上涨不到两倍,每天不到200元,有的只有120元,这让中期租房几乎没有多少利润,平台挤到短租市场,房子空置率上升。原因是短租利润过高,吸引了不少平台企业参与,它们把租客给分散了。人们在珠海购房,有不少房子不是用来住的,而是用来保值的,珠海的房源也变得丰富起来,那些平台拿到房子的机会很多。平台委托管理模式,让平台可以只赚不赔,短租的商业模型已经稳定,蓝海的特征几乎不见了,蓝海变成了红海。一些人认为,这个行业是服务业,蓝海变成红海是必然的,他们的意思是如果不是服务业,蓝海就可能不会变成红海。如果你了解无人机产业,就知道这也是一种惯性思维,即便是技术含量高的产业,也会出现蓝海迅速变红海的情况,甚至有的还没有成为蓝海,就已经成为红海了。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差不多都是这样,原因是行业发展的信息被国家当作公共产品免费提供给社会了,何况还有举国体制做担保。人们一再经历太阳能、风能这样的蓝海变红海的惨剧,却一直觉得只要有技术,蓝海就会存在。这实在是一种误解。由于房源分散,管理成本过高,我曾向几个学生建议,不断增加房源,并且逐渐向某地集中,主要是向学校靠拢,把房源集中,他们没有采纳我的建议。规模才是保护蓝海的根本,而规模增加的时候,成本也同步增加,创业者会觉得根本忙不过来,服务质量就会大打折扣。投诉变多,就更会让蓝海的发现者感到危机。如果他们听取了我的意见,也许他们会成为一家大公司,虽然蓝海总会消失,但是如果他们努力,自己的蓝海可能还会存在。只想跟风蓝海,如果人人都保持这种思维方式,蓝海变红海的速度就会更快。没有永远的蓝海,可能有下列原因:蓝海变成了共识。如果某个产业被发现,意味着商业模式被确认,进入该产业已经没有理解上的障碍。而这个产业不断在媒体或者在国家某些正式报告中,或者在一些论坛上出现,具有了高成长和高盈利的特征,当人们不再怀疑这个产业的时候,这个产业成为蓝海的共识便形成了。进一步,如果人们进入这一产业到了争先恐后的程度,蓝海竞争惨烈,蓝海变红海就是必然。误解蓝海保护。人们对蓝海的向往,有时到了迷信的程度。这会蒙蔽自己,把那些别人认为可以阻碍进入市场的因素作为保护蓝海的手段,*典型的是技术壁垒。许多人认为技术具有知识属性,可以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起来,从而阻断别人的进入。这几乎是自欺欺人。首先,现代技术来源不再是单一渠道,多数产品的技术是多项技术的组合,而技术来源的复杂性导致了技术越来越具有“共享”的特征,如果技术来源于国外,技术输出方有足够的动力转让使用权,并且愿意多家转让,通过增加接受方之间的竞争来增加技术输出国的获利,那么技术应用的垄断很快会消失;其次,技术的寿命没有专利时间长,专利本身也存在着时限性,*长的专利时限只有20年,而专利应用的始点多不是专利保护的始点,这样就会缩短专利的真实保护期。如果真的存在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出现了蓝海特有的较大利润空间,人们对打破技术壁垒会有更大的热情,会加大对这一领域的投入,各种相似的新技术马上就会出现。没有管理好自己的蓝海。发现者认为,发现蓝海特别重要,把目光集中到发现上面来,如果只是发现,而没有管理,发现的蓝海就是社会的,而不是自己的。这可以带来社会进步,但是,自己的利益却会因为竞争者过多而消失。由于竞争者过多,让蓝海中的利润消失,蓝海也就不再是蓝海了。管理蓝海的根本方法是利用蓝海,让自己去融入这个刚刚发现的市场,以行动占领而不是以舆论占领。共享单车中的摩拜再怎么强调它的自行车成本高昂也没有阻挡住小黄车的进入,共享单车几乎一夜之间变成了红海。好的做法应该是低调进入市场,把利润降低,或把投资回收期变长,让后来的进入者不那么眼红,再以较快的速度复制和推广自己。另外一个原则是,用自己的努力,不断去发现蓝海的不完善之处,自己主动迭代,用小创新代替大创新。做事低调、行动迅速、快速迭代,精于管理,就有可能让自己成为蓝海的主人,而不是发现了蓝海,却失去了蓝海。……

暨创原理一二三——基于商业原理的创业规律 作者简介

  张耀辉,经济学博士,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重大课题首席专家,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火炬创业导师,广东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广东创意经济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创业学院首任院长,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创业基础”、广东省高校就业创业金课“创新与创意”课程主讲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技术经济、创新与创业管理。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