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黄河干流中下游及河口海域渔业资源评价与管理

黄河干流中下游及河口海域渔业资源评价与管理

作者:王俊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36
本类榜单:农业/林业销量榜
中 图 价:¥172.2(7.9折) 定价  ¥21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黄河干流中下游及河口海域渔业资源评价与管理 版权信息

黄河干流中下游及河口海域渔业资源评价与管理 内容简介

本书在对黄河中下游及其河口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黄河中下游及河口的理化环境、生物环境、基础饵料、渔业资源结构及主要经济种类的分布和生物学特征,分析了黄河流域的珍稀濒危种类,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鱼类资源评估,并针对区域特点,提出了该区域的渔业资源管理措施及手段。

黄河干流中下游及河口海域渔业资源评价与管理 目录

目录
**章 自然地理概况 1
**节 地貌特征 1
一、陕西省辖区流域 1
二、河南省辖区流域 2
三、山东省辖区流域 2
第二节 气候特征 3
一、陕西省辖区流域 3
二、河南省辖区流域 4
三、山东省辖区流域 5
第三节 水系结构 7
一、陕西省辖区流域 7
二、河南省辖区流域 8
三、山东省辖区流域 9
第二章 水文环境 12
**节 水位与流量 12
一、水位 12
二、流量 13
第二节 水温与电导率 14
一、水温 14
二、电导率 16
第三节 泥沙与透明度 17
一、泥沙 17
二、透明度 17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19
**节 溶解氧和 pH 19
一、溶解氧 19
二、pH 22
第二节 生源要素 23
一、总氮 23
二、总磷 25
三、氨氮 28
四、硝酸盐 30
五、亚硝酸盐 32
第三节 污染物 34
一、高锰酸盐指数 34
二、重金属 36
三、有机磷、有机氯 37
第四节 水质评价 37
第四章 生物环境 39
**节 浮游植物 39
一、黄河干流陕西段 39
二、黄河干流河南段 44
三、黄河干流山东段 51
第二节 浮游动物 57
一、黄河干流陕西段 57
二、黄河干流河南段 62
三、黄河干流山东段 67
第三节 底栖动物 71
一、黄河干流陕西段 71
二、黄河干流河南段 76
三、黄河干流山东段 81
第四节 水生维管束植物 86
一、黄河干流陕西段 86
二、黄河干流河南段 89
三、黄河干流山东段 94
第五章 渔业生物资源结构 101
**节 鱼类种类及区系特征 101
一、种类组成 101
二、区系特征 114
第二节 群落结构特征 118
一、优势种组成 118
二、渔获物组成 121
三、群落生物多样性 129
第三节 珍稀濒危种类及其保护建议 131
一、珍稀濒危种类 131
二、保护建议 131
第六章 主要经济种类生物学特征 133
**节 黄河中下游干流河段主要经济种类生物学特征 133
一、鲤 133
二、鲇 135
三、乌鳢 138
四、赤眼鳟 140
五、鲫 142
六、翘嘴鲌 143
七、鮻 145
八、鳊 147
九、似鳊 148
十、中华绒螯蟹 150
十一、脊尾白虾 152
第二节 黄河口主要经济种类生物学特征 154
一、斑 154
二、短吻红舌鳎 156
三、小黄鱼 158
四、鳀 161
五、口虾蛄 163
六、三疣梭子蟹 164
第七章 渔业资源分布 167
**节 季节变化 167
一、黄河陕西段 167
二、黄河河南段 171
三、黄河山东段 172
四、黄河口水域 176
五、黄河口邻近水域 180
第二节 区域分布 186
一、黄河陕西段 186
二、黄河河南段 188
三、黄河山东段 194
四、黄河口水域 198
五、黄河口邻近水域 216
第八章 渔业资源评估 237
**节 资源量评估 237
一、评估方法 237
二、渔业资源量 238
第二节 声学评估 244
一、评估方法 244
二、声学调查结果 247
第九章 渔业资源评价 258
**节 黄河陕西段 258
一、渔业资源结构变化 258
二、渔业资源动态变化 258
第二节 黄河河南段 259
一、渔业资源结构变化 259
二、渔业资源动态变化 260
第三节 黄河山东段 260
一、渔业资源结构变化 260
二、渔业资源动态变化 261
第四节 黄河口水域 261
一、渔业资源结构变化 261
二、渔业资源动态变化 263
第五节 黄河口邻近水域 263
一、渔业资源结构变化 263
二、渔业资源动态变化 265
第十章 渔业资源管理 269
**节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 269
一、增殖放流的定义和功能 269
二、增殖放流的发展现状 271
三、人工放流的技术规程 275
四、增殖效果评估 277
五、增殖放流存在的问题 283
第二节 种质资源保护 285
一、黄河中下游及河口渔业种质资源 286
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290
三、黄河干流中下游主要产卵场 292
第三节 休渔与总可捕量制度 300
一、休渔制度 301
二、总可捕量制度 302
三、渔业管理制度面临的制约因素 303
第四节 调水调沙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304
一、调水调沙期间鱼类物种多样性变化 304
二、调水调沙对渔业生产方式的影响 306
三、调水调沙对鱼类及其环境的影响 306
第五节 渔具渔法 307
一、概述 307
二、主要渔具种类 307
三、主要作业方式及渔具渔法 308
参考文献 317
展开全部

黄河干流中下游及河口海域渔业资源评价与管理 节选

**章 自然地理概况 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9个省(自治区),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平原,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入海。干流全长约 5464km,水面落差 4480m,流域面积在 79.5万 km2以上。 **节 地貌特征 黄河流域西界为巴颜喀拉山,北抵阴山,南至秦岭,东注渤海。流域内地势西高东低,高低悬殊,形成自西而东、由高及低三级阶梯。其中,**级阶梯是青海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在 4000m以上;第二级阶梯大致以太行山为东界,地势较平缓,黄土高原构成其主体,阶梯海拔 1000~2000m;第三级阶梯为下游冲积平原、鲁中丘陵和河口三角洲,阶梯地势低平,绝大部分为海拔低于 100m的华北平原。 一、陕西省辖区流域 黄河陕西段地处黄河中游,全长 714km,跨纬度近 8°。黄河自府谷县墙头乡墙头村入陕西省,途经陕西省的榆林市(府谷县、神木市、佳县、吴堡县、绥德县、清涧县)、延安市(延川县、延长县、宜川县)、渭南市(韩城市、合阳县、大荔县、潼关县)3市 13县(市)到潼关县秦东镇西北村出陕西省,以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杨家村为界。 黄河陕西府谷至龙门段位于秦晋峡谷,落差大,为 516m,河流比降 0.72‰,干流河谷海拔一般为 600~1000m。地势特点是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间低;河东是东北高西南低;河西是西北高东南低。由诸多山地及其之间以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小盆地组成的沟谷交切的沟涧地和沟壑系统组成。地面崎岖起伏,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地形主要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沙丘沙地草滩区、基岩出露区等,其中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主。 龙门至潼关这一段俗称“小北干流”,该河段全长 132km,河道宽 3~18km,河床宽浅,水流散乱,主流游荡不定,东西摆动频繁,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该河段穿行于汾渭地堑谷凹地区。河出禹门口后,由上宽 100m左右的峡谷河槽,骤然展宽为 4km以上的河漫滩,河道宽阔,河势浩瀚,呈西南 20°方向流向潼关,东西两岸地形陡峻,多为悬崖峭壁地带,黄河至潼关受秦岭阻挡,折向东流,中条山和华山将该处河宽压缩为 850m,形成一卡口,主流被约束在狭窄的河槽内。从地形上看,该河段分为上、中、下三段,中段为窄河段,上、下两段为宽河段,呈哑铃状。属典型的堆积游荡型河道。 二、河南省辖区流域 黄河自陕西省潼关县进入河南省,西起灵宝市,东至台前县,流经三门峡、洛阳、济源、郑州、焦作、新乡、开封、濮阳 8个市 28个县(区),流域面积 3.62×104km2,分别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 5.1%、河南省总面积的 21.7%。河道总长 711km。 黄河过潼关折向东流至河南郑州桃花峪,落差 231m,平均比降 6‰。其中,三门峡以上 113km的黄土峡谷较为开阔。三门峡以下至孟津 151km,河道穿行于中条山与崤山之间,是黄河*后的一个峡谷段,介于河南、山西之间,故称晋豫峡谷。三门峡至桃花峪区间大支流有洛河及沁河,区间流域面积 4.2×104km2,是黄河流域常见的暴雨中心。暴雨强度大,汇流迅速集中,产生的洪水来势猛、洪峰高,是黄河下游洪水的主要来源之一。孟津以下是黄河由山区进入平原的过渡河段。南依邙山,北傍青风岭,部分地段修有堤防。 桃花峪至高村河段长 206.5km,两岸一般堤距 5~14km,*宽达 20km,河道宽浅,河心多沙洲,水流散乱,冲淤变化剧烈,主流游荡不定,是典型的游荡型河段。由于水流受胶泥嘴、险工和高滩崖的制约,河道形成若干节点,对河势有一定的控导作用。 高村至陶城铺河段长 165km,堤距 1.5~8.5km,主槽摆幅及速率较游荡型河段小,一般在 3~4km,属于游荡型河道与弯曲型河道之间的过渡型河段。 三、山东省辖区流域 黄河以泥沙含量大闻名于世,黄河自河南孟津由处于地壳抬升区的高原和山地进入地壳沉降区,有分流分岔、自由摆动的河道,由于泥沙淤积,河道不断抬高,形成世界闻名的受大堤束范的“地上悬河”。 黄河流经山东菏泽、济宁、泰安、聊城、济南、德州、淄博、滨州、东营 9个市 25个县(市、区),在东营垦利注入渤海,河道长 628km。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河道总落差为 93.6m,平均比降为 0.12‰。 按照河道的平面形态,一般将黄河下游分为 4种类型的河段,即游荡型河段、游荡向弯曲过渡型河段、受人工控制的弯曲型河段和河口段(申冠卿等,2007)。高村以上河道比降为 0.172‰,两岸堤距 8~20km,为典型的游荡型河段,河道中多沙洲,水流宽、浅、散、乱,河势变化复杂;高村至陶城铺长 165km,比降为 0.148‰,是过渡型河段,洪水期主流时有摆动发生;陶城铺以下至河口长约 460km,比降为 0.101‰,堤距 0.4~ 5km,称为弯曲型河段,河槽窄深,主流稳定;河口为陆相弱潮堆积性河口,尾闾处于淤积—延伸—摆动—改道的循环变化中。 第二节 气候特征 黄河流域地域辽阔,山脉众多,东西高低悬殊,各区地貌差异也很大。又由于流域处于中纬度地带,受大气环流和季风环流影响的情况比较复杂。因此,流域内不同地区气候的差异显著,表现出气候要素的年、季变化大等特征。 一、陕西省辖区流域 黄河陕西段地处黄河中游,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从南到北跨越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 3种气候带。总的气候特点是:春季短促,多风沙、常干旱;夏季南长北短,炎热、高温、多雨,日照强烈;秋季较短,天气温和湿润,时有阴雨;冬季漫长,寒冷、干燥、雨雪偏少。 春季,蒙古高压逐渐衰退,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北移西进,太阳辐射增强,日照时间延长,气温回暖迅速、多变、温差大;雨少、风多、风沙大。夏季,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作用,来自西太平洋的暖湿东南气流盛行,降水增多,是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多的季节,气温高、风速小、湿度大、降水充足。秋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下,势力减弱,蒙古高压发展,冷空气开始侵入,加之日照时间缩短、强度减弱,气温明显下降,降水量、降水日数逐月减少。冬季,完全处在蒙古高压控制之下,来自大陆冷高压的西北气流盛行,每隔 3~5d就有冷空气过境;寒冷、干燥、风大、降水量少,晴天居多。 (一)气温 陕西境内黄河的府谷至龙门段属温带向中温带过渡区,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各地的高温相差较小,低温相差较大,年平均气温为 3.6~11.8℃,大体以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但受地势影响,同纬度河谷或盆地气温高于山地。 1月气温*低,南部为-3.0℃,北部为-15.0℃,南北相差 12.0℃。7月气温*高,南部为 26.0℃,北部为 19.0℃,南北相差 7.0℃。南北的高温相差较小,低温相差较大。夏季极端*高气温南部为 39.9℃,北部为 37.6℃,南北相差 2.3℃,一般出现在 7月中旬的 13:00~15:00。冬季极端*低气温南部为-22.0℃,北部为-32.0℃,南北相差 10℃,一般出现在 1月中旬的 5:00~8:00。南北的极端*高气温相差较小,极端*低气温相差较大。 黄河小北干流河道窄长且地势比较复杂,南北气温差异较为明显。渭南地区年平均气温为 11.3~13.6℃,年平均*高气温为 17.1~19.6℃,年极端*高气温为 39.4~ 43.0℃,*高值出现在华县(1966年 6月 19日);年平均*低气温为 6.4~8.7℃,年极端*低气温为-20.1~-14.8℃,*低值出现在合阳(1967年 1月 16日)。沿河的韩城年平均气温为 13.5℃,极端*高气温为 42.6℃,极端*低气温为-14.8℃。据合阳县 1962~1990年气象资料记载,黄河滩区气温*高,年平均温度在 13.4℃,极端*高气温出现在 1962年 7月 11日,达 41.2℃,极端*低气温出现在 1967年 1月 16日,为-16℃。大荔县年平均气温为 13.4℃,年平均*高气温为 19.8℃,极端*高温度达 42.8℃(1966年 6月 21日),年平均*低气温为 8.2℃,极端*低气温为-16.5℃(1977年 1月 30日)。潼关县年平均气温为 13.0℃,1月*冷,平均气温为-1.6℃,极端低温为-18.2℃;7月*热,平均气温为 26.1℃,极端高温为 42.7℃。 (二)日照 黄河府谷至龙门段地处中纬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日照时间较长,属光能资源高值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487~2872h,*少的年份也在 2200h以上,*多的年份可达 3280h。一年当中 5~6月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多;11月至次年 2月太阳辐射*弱,日照时数*少。总辐射的年内变化,以夏季*大,春季次之,秋季较小,冬季*小。 (三)降水 黄河流域陕西段多年降水量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渐降低,年降水量为 453~625mm。 黄河府谷至龙口段年平均降水量为 300~550mm,从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的特点:一是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的降水量高度集中在 7~9月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 61.6%,春季降水少,常形成干旱;年内降水量*少的时期为冬季,其中 1月和 12月的降水量*少,分别为 2.5mm和 3.0mm,仅占全年降水量的 0.6%和 0.7%。降水量从 2月到 6月逐月增加,从 9月到 11月逐月减少,全年降水量变化过程呈单峰型。其中,3月与 11月、5月与 10月、6月与 9月降水量基本相近。二是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多雨年份比少雨年份的降水量大 2~3倍。据 1950~1999年资料统计,该段多年年平均降水量为 431.2mm。 黄河小北干流位于陕西关中东部渭南地区,受我国东部季风性锋面雨带移动的影响很大,干湿季明显,冬干、夏湿、降水变幅大,全区多年年平均降水量为 589mm。又因地处黄河、渭河、洛河交汇处,受季风气候和闭合地形影响,年降水量都比邻区偏小,为关中东部的少雨中心。据 1957~1985年韩城气象站及乡、镇雨量点记载,芝川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 468.4mm。据合阳县气象资料记载,东王乡降水量春季不足 100mm,夏季为 210.9mm,秋季不足 150mm,冬季在 24mm以上,全黄河川道区,年平均降水量为 478.2mm。据大荔县气象资料记载,华原镇年平均降水量为 435.5mm,赵渡镇年平均降水量为 460.2mm。潼关县吊桥村年平均降水量为 476.6mm。 二、河南省辖区流域 河南省位于北纬 31°23′~36°22′,东经 110°21′~1l6°39′,地跨暖温带和北亚热带两大自然单元的我国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比较温和,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全年四季 分明。 (一)气温 黄河河南段位于河南省北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 12.0~ 14.8℃,1月平均气温为-2.0~0.5℃,7月平均气温为 26.0~27.1℃,初霜期 10月下旬,终霜期 3月下旬,无霜期 213~235d,年蒸发量为 1499~2361.3mm。冬季寒冷。多偏北风,夏季炎热,多偏南风。 (二)日照 日照时数为 2238.9~2529.7h,以夏季*多,其中 7月平均日照时数为 221.7~ 230.3h,日照百分率多在 51%~55%;冬季*少,1月平均日照时数为 160.6~173.1h,但日照百分率为 51%~56%;春季(4月)平均日照时数为 171.3~206.9h,日照百分率为 44%~53%;秋季(10月)平均日照时数为 162.4~

黄河干流中下游及河口海域渔业资源评价与管理 作者简介

王俊,男,1964年9月出生,硕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黄海水产研究所海业瓷源与生杰系统研究室主任、农业部(现为农业农村部)黄渤海渔业资源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站长。从事海洋渔业生物资源养护与生态等研究工作。自2011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国海油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益基金会公益项目及农业部财政项目等课题20余项。以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以发明人获得授权发明3项;主持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项;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2部;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