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能源技术革命:发展战略、创新体系与技术路线

中国能源技术革命:发展战略、创新体系与技术路线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1-01
开本: B5 页数: 356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123.4(7.3折) 定价  ¥16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能源技术革命:发展战略、创新体系与技术路线 版权信息

  • ISBN:9787111685999
  • 条形码:9787111685999 ; 978-7-111-68599-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能源技术革命:发展战略、创新体系与技术路线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新能源、电力系统、能源技术、能源政策研究人员(1)本书研究了2050年前我国的能源技术路线,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技术创新体系。 (2)涵盖了核能、风能、太阳能、储能、油气、煤炭、水能、生物质能、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节能十大能源科技领域的技术现状、技术体系、技术方向和技术路线。 (3)本书内容源自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研究成果,由能源领域众多专家学者联合编写完成。

中国能源技术革命:发展战略、创新体系与技术路线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我国能源技术革命发展战略和绿色低碳发展方向的要求,以2020年、2030年、2050年三个不同发展时期作为时间节点,对我国能源重点科技领域的能源结构、技术路线以及关键的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阐述。介绍的内容涵盖了核能、风能、太阳能、储能、油气、煤炭、水能、生物质能、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节能这十大能源领域的技术发展现状、体系、方向和路线。 本书可以作为从事能源科学技术和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学者、产业界和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和决策者以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中国能源技术革命:发展战略、创新体系与技术路线 目录

前言
第1章能源技术革命形势和方向
11我国能源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
111能源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匀
112一次能源消费结构问题依旧突出
113能源供给形势紧张,安全可持续发展亟待保障
114能源发展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115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总体偏低
116各能源领域尚未有明确的长周期技术路线和技术体系
12我国能源现状及未来能源构成
1212020年我国能源结构
1222030年我国能源结构
1232050年我国能源结构
13我国能源技术发展现状
14我国能源技术发展趋势
141不同类型能源具有共同的内生动力
142不同类型能源相互渗透和不断融合
143能源相关技术水平更为高端和先进
144智能化技术深度影响和改变能源行业
15我国能源技术革命方向
151研发创新性技术,实现能源技术自主
152部署前瞻性技术,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153探索颠覆性技术,领跑世界能源科技
第2章核能技术方向研究及发展路线图
21核能技术概述
22核能技术发展现状
221国际核能技术应用现状
222国内核能技术发展现状
223核能发电安全事故情况
224裂变核能应用技术重点方向现状
225核能技术应用政策比较分析
23核能技术发展方向
231核能发电领域科技发展存在的重大技术问题
232研究和把握核能发电领域科技发展态势和方向
24核能技术体系
241重点领域
242关键技术
25核能技术发展路线图
251核能发展总体路线图
252压水堆发展路线图及备选技术
253快堆及第四代堆发展路线图及备选技术
254受控核聚变科学技术路线图及备选技术
26结论和建议
第3章风能技术方向研究及发展路线图
31风能技术概述
32风能技术发展现状
321风能资源评估与功率预测
322风能应用装备
323风能清洁高效利用
33风能技术发展方向
331风能资源评估与功率预测
332风能应用装备与智能化运维
333风能清洁高效利用
34风能技术体系
341重点领域
342关键技术
35风能技术发展路线图
36结论和建议
第4章太阳能技术方向研究及发展路线图
41太阳能技术概述
42太阳能技术发展现状
421晶硅太阳电池
422薄膜太阳电池
423太阳能热发电与熔盐蓄热
424太阳能光化学利用
43太阳能技术发展方向
431晶硅太阳电池
432薄膜太阳电池
433太阳能光化学转换
44太阳能技术体系
441重点领域
442关键技术
45太阳能技术发展路线图
46结论和建议
第5章储能技术方向研究及发展路线图
51储能技术概述
52储能技术发展现状
521锂离子电池
522液流电池
523铅碳电池
524钠硫电池
525锂硫电池
526超级电容器
527基于可再生能源的氢储能
53储能技术发展方向
531铅碳电池技术
532锂离子电池技术
533液流电池技术
534钠硫电池技术
535锂硫电池技术
536超级电容器技术
537基于可再生能源的水电解技术
538新的化学电池技术
54储能技术体系
541重点领域
542关键技术
55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
56结论和建议
第6章油气资源技术方向研究及发展路线图
61油气资源技术概述
62油气资源技术发展现状
621世界油气资源技术发展总趋势
622世界油气资源主要技术领域发展形势
623我国油气资源技术发展现状与面临挑战
63油气资源技术发展方向
631我国石油资源产业链及有序发展框架
632我国天然气资源产业链及有序发展框架
64油气资源技术体系
65油气资源技术发展路线图
66结论和建议
第7章煤炭清洁技术发展方向研究及发展路线图
71煤炭清洁技术概述
72煤炭清洁技术发展现状
721超超临界技术
722燃煤工业锅炉
723民用散煤
724先进燃煤发电深度节水技术
725CCS/CCUS技术
726煤电污染控制技术
73煤炭清洁技术发展方向
731超超临界技术
732燃煤工业锅炉
733民用散煤
734先进燃煤发电深度节水技术
735CCS/CCUS技术
736煤电废物控制技术
74煤炭清洁技术体系
741重点领域
742关键技术
75煤炭清洁技术发展路线图
76结论和建议
第8章水能技术方向研究及发展路线图
81水能技术概述
82水能技术发展现状
821国外水能技术发展现状
822国内水能技术发展现状
83水能技术发展方向
831高水头大流量水资源开发利用
832小水电开发与利用技术发展方向
833抽水蓄能技术发展方向
834鱼类友好型水轮机研究技术
835大坝建设全过程实时监控集成系统
836大坝服役高精度仿真与健康诊断
837极端灾害下大坝风险调控
838水利水电开发对环境影响分析
84水能技术体系
841重点领域
842关键技术
85水能技术发展路线图
86结论和建议
第9章生物质能技术方向研究及发展路线图
91生物质能技术概述
92生物质能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921国外生物质能发展现状与趋势
922国内生物质能发展现状与趋势
93生物质能技术发展方向
931城乡生活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系统
932农林废物能源化工技术系统
933畜禽粪便能源化工技术系统
934多种农村废物协同处置与多联产技术系统
935能源植物选种育种与利用系统
936生物质功能材料制备系统
94生物质能技术体系
941重点领域
942关键技术
95生物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
951发展目标
952技术路线图
96结论和建议
第10章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技术发展方向和体系研究
101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技术概述
102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的意义与形态
1021必要性和重要性
1022融合形态
103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技术发展现状
1031能源系统融合发展模式
1032新材料新装备技术
1033信息通信技术
1034智能电网与能源网的融合核心装备与规划运行技术
104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技术发展方向
1041新材料新装备技术
1042信息通信技术
1043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的核心装备与规划运行技术
105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技术体系
1051重点领域
1052关键技术
106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技术发展路线图
107结论和建议
第11章节能技术方向研究及发展路线图
111节能技术概述
112节能技术发展现状
1121电力领域节能技术
1122交通领域节能技术
1123建筑领域节能技术
1124工业领域节能技术
1125各领域系统性问题日益突出
113节能技术发展方向
1131基础节能技术研究
1132共享经济
1133电能替代和新能源利用
1134“互联网+”在系统节能中应用
1135多平台参与智能电网需求侧响应
114节能技术体系
1141节能材料和节能设备
1142共享经济平台
1143高效燃煤发电
1144新能源高效利用技术
1145智慧能源大数据平台
115节能技术发展路线图
116结论和建议
第12章能源技术革命体系战略
121基本原则
122技术体系
123发展路线
1231愿景及路线
1232近期/中期/远期目标
第13章能源技术发展建议
131我国能源技术发展的结论
132我国能源技术发展的建议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中国能源技术革命:发展战略、创新体系与技术路线 作者简介

李立浧,中国工程院院土,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土生导师。我国有名电网技术专家、直流输电专家,参加和组织建设了我国条330kV交流输电工程、条500kV交流输电工程、条±500kV直流输电工程、我国条也是世界上条±800kV直流输电工程,为推动我国电网技术发展,尤其是直流输电技术从中国创造到中国引领做出重要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2017年,完成.人)、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获得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2016年)、第五届全国很好科技工作者(2O12年);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1部,授权30余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