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西部开发开放报告202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中国西部开发开放报告202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299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148.5(7.5折) 定价  ¥1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西部开发开放报告202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版权信息

中国西部开发开放报告202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极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和“七大任务”等重点任务,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案例分析、发展路径四个方面分上下两篇展开分析。上篇围绕“一极两中心两地”(形成重要增长极、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目标定位展开,下篇围绕“七大任务”(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与营商环境、粮食安全等内容重点展开。 本书可供国家和区域政府相关决策者,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以及关心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公众等参考。

中国西部开发开放报告202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目录

目录
引言 1
上篇 目标定位
**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形成重要增长极 7
**节 发展现状 8
第二节 面临挑战 20
第三节 案例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三大经济区对比分析 22
第四节 发展路径 36
第五节 本章小结 37
参考文献 38
第二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经济中心 39
**节 发展现状 39
第二节 结构支撑 45
第三节 存在问题 55
第四节 发展路径 61
第五节 本章小结 66
参考文献 67
第三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69
**节 发展现状 70
第二节 存在问题 77
第三节 案例分析:成渝携手建设中国西部科学城 82
第四节 发展路径 87
第五节 本章小结 88
参考文献 89
第四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90
**节 发展现状 90
第二节 存在问题 99
第三节 案例分析:成都高新区与重庆高新区对外开放剪影 102
第四节 发展路径 108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13
参考文献 113
第五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116
**节 发展现状 116
第二节 存在问题 128
第三节 案例分析:什邡市建设天府健康城 131
第四节 发展路径 137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40
参考文献 140
下篇 重点任务
第六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完善基础设施新布局 145
**节 发展现状 146
第二节 存在问题 159
第三节 案例分析:长三角城市群基础设施协同发展对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启示 162
第四节 发展路径 164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66
参考文献 166
第七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塑造区域协同新格局 168
**节 发展现状 169
第二节 存在问题 178
第三节 案例分析:遂潼川渝毗邻地区协同发展 183
第四节 发展路径 187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92
参考文献 193
第八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194
**节 发展现状 195
第二节 存在问题 199
第三节 案例分析:东西部城市现代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对比 202
第四节 发展路径 207
第五节 本章小结 210
参考文献 210
第九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迈入绿色发展新阶段 212
**节 发展现状 212
第二节 存在问题 245
第三节 案例分析:成渝高质量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系统工程 247
第四节 发展路径 252
第五节 本章小结 254
参考文献 254
第十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升营商环境 255
**节 发展现状 255
第二节 存在问题 263
第三节 案例分析:四川和重庆优化营商环境经验 266
第四节 发展路径 269
第五节 本章小结 274
参考文献 274
第十一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275
**节 发展现状 275
第二节 存在问题 288
第三节 案例分析:四川省多措并举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291
第四节 发展路径 293
第五节 本章小结 296
参考文献 297
后记 298
展开全部

中国西部开发开放报告202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节选

引言 成渝地区商业发达,唐代就有“扬一益二”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和重庆在四川省的“双核”地位逐渐形成,1983年2月,中央批准重庆市为全国**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了搞好改革试点,从1984年起,对重庆市实行国家计划单列体制。198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成为全国14个计划单列市之一。随后“撤县设区”“扩权强县”等政策强化了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地位,万县、南充、涪陵、宜宾、广安、眉山、达州、雅安、资阳等先后设市,逐渐发展成区域中心城市或重要节点城市。成都和重庆设立***高新技术开发区,1997年重庆升格为直辖市。2003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研究报告《中国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提出:“在未来5至10年内,要积极构建以成渝两大都市为中心、各级中心城市相互联系和合作的中国西部*大的双核城市群,形成西部大开发的*大战略支撑点,西部地区人口、产业、信息、科技和文化等集聚中心,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核心。”这是相关报告中,**次出现成渝经济区的概念。2006年,《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提出加大力度建设成渝经济区;2011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在《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基础上,2016年出台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是成渝城市群实质性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成渝地区加强合作共谋发展成为共识并被积极实践。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对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做了专题部署。继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国家重大战略之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建设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川渝两地合作升温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将进入战略引领、高位推动、全面深化阶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带来更深层次的改革、更高水平的平台、更广阔的通道和更密切的合作。**,更深层次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成渝地区曾以农村改革重要策源地、国有企业改革重庆模式等闻名全国。2007年设立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1年《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出台,在城乡统筹、内陆开放等方面展开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成渝经济区快速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成渝经济区发展的2.0版本,推动更深层次改革。第二,更高水平的平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有利于提升成渝地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能级和水平,推进要素集聚,形成合力,充分释放区域改革政策红利。第三,更广阔的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借助中欧班列、川藏铁路和西部陆海大通道形成更广的通道。第四,更密切的合作。1949年以后成渝两地在行政区划上分分合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明确了成渝一家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重塑成渝经济圈的空间布局和经济地理,构建省际“双核共兴”。 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构建跨区域产业协同体系,打造跨文化融合包容城市,构建成渝新品质生活圈,推进成渝新生态发展带。形成产业共兴、文化共融、生活共享、生态共治的发展格局;协同推进、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创新格局;内外联动、四向拓展的开放格局。 构建跨区域产业协同体系。充分发挥成都和重庆两地在旅游业、金融业、物流业等行业的特色优势,积极推进成都的软件、IT产业、飞机制造等行业和重庆的机械、汽车、化工、石化等行业的比较优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两地要素的良性流动。积极推进两地“强强合作”,着力实现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以更大力度协同推进产业协同平台建设,合作共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积极打造跨区域协同产业园区,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形成跨区域的产业协作良性机制。以蓉欧快铁、川藏铁路和西部陆海大通道为重要枢纽,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企业、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积极融入全球化的产业分工协作。 打造跨文化融合包容城市。厚植天府之国本底,传承巴蜀文化精神,以文化融合与交流为平台,增强成渝两地文化的认同感,以特色消费文化引领发展。通过城市品牌和城市形象的建设,推介成渝两地及沿线城市旅游、人文资源。提高成渝两地的国际知名度,以文化产业破解“中部塌陷”问题,提升对外形象,打造城市的软实力,带动和引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市民和游客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建立紧密的文化合作关系,积极推进国际友好城市的建设。 构建成渝新品质生活圈。全面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全面打造高品质、共享便利的社会公共服务。建立跨区域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同城化”机制,探索实现成渝品质生活圈内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服务资源一卡通共享,实现成渝全域的民共享、民共乐。积极推介旅游和美食的网红打卡点,建设精品线路旅游美食指引系统。加快布局国际医疗、康养、教育、文创、体育、旅游等功能性中心,持续增强城市商业活力和社区生活魅力,打造国际消费服务中心。 推进成渝新生态发展带。以生态为本底,积极推进经济发展绿色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主动承担成渝两地在主体功能分区中的生态功能。以成都和重庆两大城市为核心,带动沿线城市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联合开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做好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工作,积极打造公园城市。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自此,“一极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和“七大任务”得到明确。因此,本书聚焦“一极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和“七大任务”等重点任务分上下两篇展开分析。上篇围绕“一极两中心两地”(形成重要增长极、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目标定位展开,下篇围绕“七大任务”(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上营商环境、粮食安全等内容重点展开,各章主要介绍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案例分析、发展路径等。 上篇 目标定位

中国西部开发开放报告202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作者简介

毛中根,男,1975年生,湖南武冈人,经济学博士、博士后,现任西南财经大学消费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四川省居民消费研究会副理事长、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理事、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常务理事。人选教育部“新世纪很好人才支持计划”,系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项目等课题。 在《统计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金融研究》《财贸经济》《经济学动态》《管理科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和复印,部分观点被《中国经济学年鉴》收录。 研究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很好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山东省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等奖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