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集成产品开发与创新管理

集成产品开发与创新管理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9-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76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54.6(7.0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集成产品开发与创新管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424308
  • 条形码:9787516424308 ; 978-7-5164-2430-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集成产品开发与创新管理 本书特色

研究是将金钱变成知识的过程,开发则是将知识转换成金钱的过程。成功的标志是优质的客户体验,以及产品的竞争力。IPD的本质是从机会到商业变现。 本书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结合有针对性的案例,细致讲解了集成产品开发与创新管理。本书从集成产品开发与创新管理入手,深挖国际和国内上市科技型公司发展轨迹及成功落脚点,用多维度信息碎片整合信息全貌,是一本既系统又有理论深度的书。 无论是社会还是经济,公共服务机构还是商业机构都需要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能让任何社会、经济、产业、公共服务机构和商业机构保持高度的灵活性与自我更新能力。 ——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现代管理学之父 虚怀若谷,大智若愚(Stay Hungry,Stay Foolish)。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 苹果公司创始人 IPD要培训、培训、再培训,让考试不合格者下岗。 IPD关系到公司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各级组织、各级部门都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 任正非 华为公司总裁 富士康的执行力做法很清楚。**,分层负责;第二,由上面带领下属实际执行;第三,数字管理。 ——郭台铭 富士康科技集团创始人

集成产品开发与创新管理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从“无“到“好”:创新与智能革命、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体系、市场需求与产品规划、概念生成与项目管理、开发与验证6个部分。随着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百年一遇的企业精益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四化)机遇,企业如何提高创新能力?如何保持产品的生命力?只有更加关注市场、关注客户需求、关注组织创新,并通过产品研发和产品管理变革,才能提高组织及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集成产品开发与创新管理 目录


目录


| 第1章|

从“无”到“好”:创新与智能革命

开章案例 100 分的输家——诺基亚手机帝国的没落

**节 创新是持续成长的不二法门

第二节 创新的模式

第三节 促进创新过程的组织特征

第四节 企业家精神

第五节 智能革命

章末案例 苹果是如何组织创新的?


| 第2章|

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体系

开章案例 IPD 如何解决产品开发的典型问题?

**节 产品开发:一个“风险与回报”的过程

第二节 新产品开发流程模型

第三节 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体系

第四节 集成产品开发中的商业决策机制

第五节 集成产品开发中的技术评审体系

第六节 敏捷化的集成产品开发

第七节 运用IPD 方法论建立组织持续创新机制

章末案例 华为IPD 框架结构


| 第3章|

市场需求与产品规划

开章案例 华为发布5 项汽车新品,推动华为Inside 概念

**节 产品需求管理体系

第二节 创新战略与产品组合平衡

第三节 基于MM 方法论的产品规划

第四节 开发高质量的项目任务书

章末案例 H 公司Charter DCP 汇报材料


| 第4章|

概念生成与项目管理

开章案例 飞利浦建立创意标准流程

**节 如何挖掘创意

第二节 产品概念

第三节 概念测试

第四节 全面筛选

第五节 顾客声音转化为产品技术需求

第六节 基于IPD 的项目管理实践

章末案例 苹果的创新停滞了吗?


| 第5章|

开发与验证

开章案例 iPhone 产品开发验证流程

**节 研究、技术开发与产品开发

第二节 架构与设计

第三节 平台

第四节 DFX

第五节 产品使用测试

第六节 技术创新的界面管理

章末案例 苹果首款ARM 芯片“M1”问世


| 第6章|

上市与全生命周期管理

开章案例 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 圆满收官

**节 产品上市战略规划

第二节 上市周期

第三节 市场测试

第四节 上市管理

第五节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第六节 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创新

章末案例 苹果加速实现碳中和


关键术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集成产品开发与创新管理 节选

**节 创新是持续成长的不二法门 一、唯有“创新”,才能“成长” 关于创新,人们已经探讨和辩论了数百年。如今,创新的概念已经成了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每天都有很多人在谈论创新,以至于它几乎变成了陈词滥调。尽管这一术语现在已经深深嵌入我们的语言体系,但是在多大程度上真的理解了这个概念呢? 14 世纪的文艺复兴开启了新思维的解放;15 世纪的大航海拓展了人类文明的疆域;16 世纪启动的科学革命奠定了技术革命的基础;17 世纪初资本市场的出现延伸了社会金融活动的空间;18 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巨大飞跃。许多的学者从历史发展轨迹中发现了一个共同的元素——创新(Innovation)。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 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是一位非常重视“创新”的世界级管理大师,其曾有“创新,是持续成长的不二法门”(Innovation is the OnlyWay to Keep Growing),以及“不创新,就死亡”(Innovate or Die)的历史名言。德鲁克坚信,通过不断的创新,就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及新的产品出来;而这些新价值与新产品,都会带给消费者新的期待、新的惊喜、新的感动与新的购买与使用,而这些就能为企业带来新的业绩、新的获利与新的成长。 如果我们对工业经济史,尤其是对英国工业经济史进行分析,就可以看到行业的技术创新会为创新的公司和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事实上,19 世纪的工业革命就是由技术创新推动的,技术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籍奥地利裔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奠基人,被称为世界上*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首先从经济学角度系统地提出了创新理论。20 世纪30 年代,他首先认识到追求利润的企业家所做的新技术开发和传播形成了经济进步的源泉。创新可以是重构整个市场的“创造性破坏”,可持续经济增长源于企业间的竞争。企业通过把资源投入创造新产品和开发现有产品的新的制造方式上,努力增加它们的利润。正是这一经济理论支持了大多数新产品开发和创新管理理论。 二、创新的本质 1. 创新的研究 19 世纪的工业革命使经济学家观察到经济增长的加速是技术进步的结果,熊彼特是首批强调新产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性的经济学家之一。他指出,新产品带来的竞争比现有产品边际利润的变化重要得多。举例来说,计算机软件或药物的新产品开发比现在产品(如电话或汽车)价格的降低更可能带来经济增长。 19 世纪中叶,卡尔·马克思(Karl Marx)首先提出了创新可以与经济增长的波动联系起来。此后,熊彼特、康德拉季耶夫(Kondratieff)等证了创新的长波理论。康德拉季耶夫对于经济增长理论的观点与马克思的 观点相冲突,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终将会衰亡,而康德拉季耶夫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将会经历波段式的增长和衰落。任何行业领域诞生初期都伴随着突破性的产品创新,然后是突破性的生产流程创新,继而才是广泛的渐进性创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争中的军事研发带来了大量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包括雷达、航空航天和新武器。1960 年,美国总统肯尼迪(John F.Kennedy)发表把人类送上月球的讲话后,美国在研发支出上的快速增长时期随之到来。但是,经济学家很快就发现,研发支出和国家经济增长率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相关关系,显然,它们之间的关系比*初设想的更为复杂。 我们需要理解科学技术怎样影响经济系统。20 世纪50 年代开展了一系列关注经济中的创新过程内部特征的创新研究。这些研究采用跨学科的方法,融合了经济学、组织行为学、运营管理学的理论。研究考察了: (1)新知识的产生。 (2)将新知识应用到产品和流程开发中。 (3)以财务收益为导向,对这些产品与服务进行商业开发和应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研究揭示了企业会以不同的方式开展工作,一直以来每个企业都在构建自身独特的组织结构。根据这个框架,我们知道这一切将会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同样,企业对有创造 力的个体的管理方式也会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很大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熊彼特认为,拥有研发实验室的现代企业已经成为创新的中坚力量。近来的创新和科学发展,如手机、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开发,依托的都是组织而不是个人。现今企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资本和 市场经济资源意味着重大的创新必须依赖于组织。企业创造一个新想法,对其进行开发并获得商业上的成功,需要大量的专业资源和巨额资金的投入,当今的创新都是与群体或公司相关联的。 2013 年5 月,麦肯锡研究院(McKinsey & Company)发布了《2026年前可能改变生活、企业与全球经济的12 项颠覆性技术》,据估算,到2025 年这些技术对全球经济的直接影响将达14 万亿~ 33 万亿美元。 2. 创新与发明 许多人都会把创新和发明这两个术语混淆。创新本身是可以用多种方式来理解的概念。创新不是一种单独的行为,而是由相互关联的子过程组成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它不仅是想出一个新的创意、发明一个新的设备或开发一个新的市场,而是所有这些行为过程的整合。就人类的行为而言,通过距离首次被使用或被发现的时间长短来“客观”地判断一个想法是否新颖并不重要——如果这个创意对某个人来说是新颖而独特的,那么它就是创新。 许多人认为创新关心的是创意(Idea)或发明的商业化(Commercialization),从而把创新和发明区分开来。这样发明就是想出创意,而创新就是发明的后续经济转化。下列简单方程有助于说明二者的关系: 创新= 理论概念+ 技术发明+ 商业开发 新创意的概念(Concept)是创新的起点,但它既不是一项发明又不是一个创新,它仅仅是一个概念、一种思想或一系列想法的集合。将充满智慧的思想转化为有形的产品的过程就是一项发明。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和技术通常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科学和技术之间显然存在明显的差别,技术常被看作科学应用的产物。索尼董事会前主席盛田昭夫(Akio Morita)指出,科学为我们提供了以前未知的信息,而技术则来源于将科学应用于概念、流程和设备。反过来,技术又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或工作更高效、更方便和更有影响。这个阶段需要许多工程师的艰苦工作,把发明转化成能提高公司业绩的产品。技术开发工作由工程师而不是由科学家来完成,这个完整的过程才代表创新。这就引出来一种观念,即创新是对许多具有不同特征的过程进行管理。总之,创新依赖发明,而发明需要被应用到商业活动中才能为组织的成长做出贡献。所以,创新是对新产品或制造流程或设备的创意产生、技术开发、制造和营销过程所涉及的所有活动的管理。创新不仅包括重要的突破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还包括较小的渐进性创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技术进步。事实上,上述定义暗示创新的成功商业化可能会给组织带来相当大的变化,例如,智能手机这样根本性的技术创新总是会导致组织内部和外部发生重大的变化。因此,技术创新可能伴随着更多的管理和组织变革,这些变革常常也被称为创新。这代表了一种更加模糊的概念,并且把创新的定义拓展到几乎任何组织和管理的变化。

集成产品开发与创新管理 作者简介

杨汉录 毕业于陕西理工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公开大学,硕士学位。曾任职于神达集团(Mitac)、富士康科技集团(Foxconn)等。有十多年的苹果产品开发、验证、制造的管理经验,具有丰富的国际企业策略和先进制造技术经验。 刘晓峰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学院,现任蓝工保深圳公司总经理、富智康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高级顾问。6年富士康科技集团(Foxconn)制造管理经验,十多年企业管理咨询经验,辅导3C相关企业超过50家,培训管理干部数万人。对于新产品开发流程优化、品质技能提升、人力成本精实有独特的经验。 陈龙 博士,教授,高级工程师,创业导师。担任厦门大学客座教授,主导申请并获得中国教育部产学研信息创新基金重点项目。出版了《营销管理:新媒体、新零售与新营销》等著作。致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管理和企业管理。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