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多用户安全无线通信

多用户安全无线通信

作者:王强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7-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16
本类榜单:教材销量榜
¥24.7(5.0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27.4(5.6折)定价  ¥4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多用户安全无线通信 版权信息

多用户安全无线通信 内容简介

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移动互联网络和其应用的发展,无线通信的安全性、隐私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无线传输媒介的开放性和广播性,所以从信源到目的接收者的安全通信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对于这种天然存在的安全问题,自1948年香农创立信息论至今,学术界对其的研究从未停止。 本书根据作者近年来在多用户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成果所写。本书从基本的多天线传输技术和多用户传输模型引入,进而从安全自由度的角度对多用户无线传输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本书针对有独立窃听者的Wiretap类信道模型和无独立窃听者的机密消息传输信道模型分别进行了具体的模型分析和安全传输技术研究,还对多跳等其他场景的多用户无线传输及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本书可作为从事无线通信安全相关方向工作的工程师的参考书,也可作为研究物理层安全方向的学生的工具书。

多用户安全无线通信 目录

第l章 多天线无线通信 1.1 无线通信历史 1.2 无线通信系统安全 1.3 本书章节安排和内容梗概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多天线技术 2.1 分集技术 2.1.1 接收分集 2.1.2 发射分集 2.2 空间复用技术 2.2.1 发射机和接收机结构 2.2.2 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码 2.3 DMT分集复用折中 2.3.1 信道模型 2.3.2 分集和复用折中 2.3.3 *佳折中 2.4 波束赋形技术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多用户无线通信 3.1 广播传输 3.1.1 背景知识 3.1.2 MIMO广播传输模型 3.1.3 MIMO系统容量 3.2.1 空时分组编码 3.2.2 点对点和多址MIMO模型 3.2.3 多址MIMO线性接收机 3.3 多用户干扰信道 3.3.1 自由度概念 3.3.2 K>2用户干扰信道 3.3.3 一种渐近干扰对齐算法 3.3.4 协同干扰网络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无线窃听信道安全传输 4.1 窃听信道 4.2 MIMO窃听信道 4.2.1 单用户MIMO窃听信道 4.2.2 多用户MIMO窃听信道 4.3 带有协作干扰器的MIMO干扰信道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中继系统物理层安全 5.1 全双工单中继系统物理层安全的性能研究 5.2 全双工多中继系统物理层安全的性能研究 5.3 多窃听者全双工中继系统物理层安全的性能研究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多用户多跳网络 6.1 多用户多跳无线通信 6.2 单中继多用户干扰传输 6.2.1 多用户中继系统研究 6.2.2 单中继干扰网络的性能研究 6.3 多跳多用户分组传输 6.3.1 系统模型 6.3.2 瞬时安全容量 6.3.3 遍历安全容量 6.3.4 节点位置对系统安全容量的影响 6.3.5 仿真分析 本章参考文献 第7章 非对称信道的安全无线传输 7.1 多用户隐私传播信道 7.1.1 机密消息广播信道 7.1.2 机密消息干扰信道 7.2 非对称安全传输 7.2.1 干扰信道的安全自由度 7.2.2 非对称多用户MIMO干扰信道模型 7.2.3 非对称干扰信道的安全自由度 本章参考文献 第8章 非满秩信道的安全无线传输 8.1 非满秩BCCM安全自由度 8.2 非满秩ICCM安全自由度 8.3 非满秩信道的干扰网络性能 8.3.1 模型 8.3.2 结论 8.3.3 模型上界证明 8.3.4 模型可达证明 8.3.5 实验结果分析 本章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全部

多用户安全无线通信 作者简介

王强,男,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未来移动通信网络”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副主任,麻省理工学院(MIT)访问学者(2017-2018)。2008年获北京邮电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主持或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科技项目等纵向课题以及企业合作横向课题共四十多项。在国际高级别期刊和会议NeurIPS/DRLW、IEEE Trans. on Wireless Comm., IEEE Trans. on Vehicle Tech.等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先后完成5项先进移动网络试验平台和软硬件系统开发,成果入选2010年教育部“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1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先进移动通信网络与信息理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理论及其在机器网络、智慧交通及信息安全领域等应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