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华佛教文学史(精)--孙昌武文集

中华佛教文学史(精)--孙昌武文集

作者:孙昌武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21-08-01
开本: 其他 页数: 592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78.4(8.0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华佛教文学史(精)--孙昌武文集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1150452
  • 条形码:9787101150452 ; 978-7-101-15045-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华佛教文学史(精)--孙昌武文集 本书特色

1.系统、深入研究佛教传入对中国文学产生的影响,填补了中国佛教史、文学史上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2.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几乎涵盖佛教所涉及的所有文学领域。

中华佛教文学史(精)--孙昌武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分十三个章节,自佛教初传中土时的佛典翻译直至近代文人与佛教,基本按照历史顺序,分门别类地对佛教影响于中国文学的现象加以讨论。对佛教信仰、佛教思想如何作用于中国文人的文学创作进行了历史的、概括的描述,堪称作者关于中国佛教文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中华佛教文学史(精)--孙昌武文集 目录

前言

**章 佛典翻译文学

**节 佛典汉译及其文学价值

第二节 佛传

第三节 本生故事

第四节 譬喻故事

第五节 大乘佛典的文学性质

第六节 佛典翻译文学的影响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人与佛教

**节 儒、释交流传统的形成

第二节 东晋时期的名士与佛教

第三节 名僧与名士的交流

第四节 谢灵运和颜延之

第五节 沈约

第六节 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

第七节 梁、陈时期的其他文人

第三章 六朝僧人的文学创作

**节 支遁

第二节 慧远

第三节 僧肇

第四节 惠休、僧祐、慧皎、宝唱等人

第五节 僧人求法旅行记

第四章 释氏辅教传说

**节 “释氏辅教之书”的辑录与流行

第二节 观音信仰传说

第三节 地狱罪罚传说

第四节 经像、塔寺、舍利灵验传说

第五节 轮回报应传说

第五章 隋唐文人与佛教

**节 隋唐文人的信佛习禅之风

第二节 隋及初唐文人

第三节 孟浩然和王维

第四节 李白与杜甫

第五节 韦、刘和“大历十才子”

第六节 白居易

第七节 刘禹锡、元稹等中唐其他诗人

第八节 唐代“古文运动”与佛教

第九节 柳宗元第十节李商隐和杜牧等

第六章 唐、宋的禅文学

**节 禅文学及其特征

第二节 禅宗诗颂

第三节 以诗明禅

第四节 禅偈的衍变——宗纲颂、颂古偈等

第五节 禅史、灯录和语录

第七章 诗僧

**节 诗僧与禅宗

第二节 皎然

第三节 贯休

第四节 齐己

第五节 唐五代其他诗僧

第六节 宋代诗僧

第七节 元代以后诗僧

第八章 唐五代佛教通俗文学

**节 唐五代佛教通俗文学的繁荣

第二节 王梵志诗

第三节 寒山诗

第四节 变文

第五节 敦煌曲辞

第九章 宋代以后的佛教与文人

**节 佛教走向式微与居士佛教的发展

第二节 苏轼和苏辙

第三节 王安石

第四节 “苏门弟子”和“江西诗派”

第五节 辽金元居士文人

第六节 宋濂

第七节 李贽

第八节 “公安三袁”

第九节 清代前期文人与佛教

第十章 佛教对古典小说、戏曲的影响

**节 小说、戏曲发展与佛教的关联

第二节 小说里的佛教观念

第三节 戏曲里的佛教观念

第四节 佛教对小说、戏曲艺术的影响

第十一章 明清佛教民间文学

**节 宝卷

第二节 佛教民间故事

第十二章 佛教与中国文学思想、文学批评

**节 佛典翻译理论及其文体观念

第二节 佛教义学影响下的文学观念

第三节 佛教声明与声韵格律的演进

第四节 佛教“心性”说影响下的文学观念

第五节 诗、禅相通和“以禅喻诗”

第十三章 近代文人与佛教

**节 晚清居士佛教的振兴

第二节 康有为

第三节 谭嗣同

第四节 梁启超

第五节 章炳麟

第六节 杨文会

结语

参考文献

再版后记


展开全部

中华佛教文学史(精)--孙昌武文集 节选

  《中华佛教文学史(孙昌武文集)》:  诗僧在这一时期出现于“江左”,有其社会和教团内部的具体条件。“安史”动乱,中原凋敝,江左基本保持安定,乱后更成为中原财赋仰赖之地。从而那里的经济、文化得以发展,有大批文人聚集。有些人是为了躲避战乱而流寓;另一些人则把那里当作营生或栖身之地;再是由于朝廷倚重江左财赋,多派遣有政能文才的能臣干吏出任地方官,他们之中不少人结纳文士,倡导诗文,等等。仅从代、德、顺、宪、穆、敬、文七朝被称为“中唐”的近八十年(763-840)看,在江左各州任刺史的著名文人即有(按到任时间先后为序)李栖筠、颜真卿、独孤及、韦应物、韦夏卿、孟简、钱徽、李德裕、白居易、元稹、韩泰、刘禹锡、李绅、杨虞卿、姚合、李宗闵等。其中李德裕任浙西观察史,刺史是兼职。至于没有在江左任职而活动在那里的文人则更多。有关上述诸人更有两点值得提出。一是他们中有些人在任职江左时有意识地提倡文艺。如颜真卿在湖州,广聚“三教”能文之士,编辑大型辞书<>  就佛教僧团自身情况而论,当时禅宗正发展到极盛阶段,而江左则是禅宗的重要中心。禅宗把繁难的修持简化为自心体悟功夫,从而破除繁琐戒律的束缚,并进一步打破僧、俗界限。禅师们离开僧院,走向社会,出现了孝僧、艺僧等畸形人物。而更开放的禅门也有可能吸纳更多文人。这都使得禅门内部形成更兴盛的写诗作文的风气。有的文人曾出家为僧,如钱锺书提到的贾岛法名无本,周朴法名清塞;而有文化的僧人则出入官场、文坛,甚至专门以诗文写作为务。特别是宗门大兴创作禅偈之风,更对推动诗歌创作起了巨大作用。  江东禅宗的牛头一系对于发展丛林的诗歌创作传统起了一定作用。当初五祖弘忍弟子江宁法持传禅法于江东,经牛头智威到牛头慧忠、鹤林玄素、径山道钦,臻于极盛。牛头宗宗义的核心是“无心”、“绝观”,显然较多接受了老、庄和玄学的内容,并与江东的文化传统有密切关系。牛头慧忠(638-769)居牛头山,“州牧明贤,频诣山礼谒,再请至郡,施化道俗。天宝(742-756)初年,始出止庄严”①。庄严寺是金陵南朝旧寺。他著有《见性序》和《行路难》,精旨妙密,盛传于世。《见性序》已佚;《行路难》疑即今传署名傅大士的《行路难》。其弟子有继主庄严寺的慧涉,《宋高僧传》称赞说“若考师之艺文,则草堂、庐岳各美于当代矣”②。草堂指宗密,庐岳指慧远,都以文学知名。由此可见慧忠一门的文学气氛。鹤林玄素(668-752)有名于开元(713-741)中,死后,当时的文坛领袖、也是他的俗弟子李华为作《碑铭》,其中记载从其受菩萨戒的有“故吏部侍郎齐瀚、故刑部尚书张均、故江东采访使、润州刺史刘日正、故广州都督梁升卿、故采访使、润州刺史徐峤、故采访使、常州刺史刘同升、故润州刺史韦昭理、故给事中韩延赏、故御史中丞李丹、故泾阳县令万齐融、礼部员外郎崔令钦,道流人望,莫盛于此”③。这些人都是一时名流。玄素弟子径山法钦(714-792),约当天宝末年开法于杭州径山,从学者众;大历三年(768),代宗召请入京,赐号国一大师。晚年回径山,杭州刺史王颜请至龙兴寺供养。《宋高僧传》说他“在京及回浙,令仆公王、节制州邑名贤执弟子礼者,相国崔涣、裴晋公度、第五琦、陈少游等”;死后,“刺史王颜撰碑述德,比部郎中崔元翰、湖州刺史崔玄亮、故相李吉甫、丘丹各有碑碣焉”①。牛头慧忠有弟子佛窟遗则(754-830),南游天台,至佛窟岩而居,影响颇大。他“善属文,始授道于钟山,序集《融祖师文》三卷,为《宝志释题二十四章》、《南游傅大士遗风序》,又《无生》等义,凡所著述,辞理灿然,其他歌诗数十篇,皆行于世”。由此可知,署名牛头法融和宝志、傅大士的作品,都是经他传出的。他隐居天台的时候,“盖薜荔、荐落叶而尸居,饮山流、饭木实而充虚。虎豹以为宾,麇鹿以为徒,兀然如枯”②,加之又兼善诗歌,因此有人以为他就是寒山的原型,甚或是寒山诗的作者之一。上述诸人体现了牛头一派学人的文学气质。他们对推动当时、当地丛林的诗颂创作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唐代诗僧较集中地出现于两个时期:一批在中唐,有前述灵一、清江等人,其中以皎然*为杰出;另一批在晚唐、五代,以贯休、齐己为中心,包括处默、修睦、尚颜、柄一、虚中、自牧、玄泰等人。以下分别加以讨论。  ……

中华佛教文学史(精)--孙昌武文集 作者简介

孙昌武,男,1937年9月2日生。辽宁营口人。196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曾任日本神户大学、韩国岭南大学客座教授,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外国人研究员。主攻隋唐五代文学、佛教文学;著有《柳宗元传论》、《唐代古文运动通论》、《佛教与中国文学》等著作数十种;译作有《中国的神话传说和古小说》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