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城市舆情风险管理

作者:陆文军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197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9.0(7.2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城市舆情风险管理 版权信息

城市舆情风险管理 内容简介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传播产生的能量被前所未有地放大,舆情风险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城市是舆情风险的高发区,风险不确定性强,传播速度快,破坏性大,影响深远。本书将风险管理理论运用于舆情风险管理,分析引发舆情风险的主要议题、传播机理和社会心理基础,为舆情风险管理奠定基础;构建出系统性的舆情风险管理框架,为舆情风险管理提供指引。事实证明,舆情风险的动力来自传播,舆情风险的化解也主要依靠传播的力量,守住底线,对触犯法律的信息要阻断其传播链,而更多的争议则要依靠引导机制解决。本书通过结合现有理论研究和舆情风险管理的实践,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中应对各类舆情风险的实践,提出舆情引导的四个关键——传播、互动、引导、融合,拓展舆情引导理论和方法,阐述舆情引导机制对舆情风险管理的核心作用。 本书是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各类组织管理者及相关从业人员了解、学习、掌握舆情风险管理的有益读物。

城市舆情风险管理 目录

总序 序言 前言 第1篇 城市舆情风险理论 1 舆情的概念和特点 1.1 舆情的概念 1.2 舆情的属性:舆情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存在偏差 1.2.1 舆情的能量 1.2.2 舆情的天平向“弱者”倾斜 参考文献 2 舆情风险的概念和特点 2.1 舆情风险是现代社会重要的风险类型 2.1.1 高度媒介化的风险社会 2.1.2 高度媒介化社会舆情风险频发 2.2 舆情热点和舆情风险 2.2.1 舆情热点 2.2.2 舆情风险 2.3 舆情事件引发的风险 2.3.1 对经济运行秩序产生负面影响 2.3.2 引发公众宣泄负面情绪 2.3.3 引发非理性群体行为 2.3.4 打破原有秩序,阻碍新秩序形成 2.3.5 损害各类组织的公信力,形成刻板印象 2.4 舆情风险的不确定性 2.4.1 爆发的随机性 2.4.2 演化过程的不确定性 参考文献 3 舆情风险产生的原因 3.1 传播手段迅速迭代 3.1.1 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3.1.2 信息形式丰富多样 3.1.3 信息茧房影响受众判断力 3.1.4 传播途径丰富 3.1.5 传播手段演化为一个复杂系统 3.2 人人都是传播者 3.2.1 传播主体数量巨大,产生海量信息 3.2.2 传播主体多样,“把关人”缺失 3.2.3 传播主体匿名,产生极端信息 3.3 舆情内容的复杂性 3.3.1 专业视角和公众视角的碰撞 3.3.2 舆情内容重情感,轻理性 3.3.3 舆情内容重价值,轻事实 3.3.4 舆情内容重受众,轻信源 3.4 城市舆情风险高发的原因 参考文献 第2篇 城市舆情风险管理框架与实践 4 舆情风险管理的框架与流程 4.1 以舆情引导为核心的舆情风险管理框架 4.2 舆情风险管理的准备 4.2.1 舆情风险管理主体的复杂性 4.2.2 舆情监测技术准备 4.3 舆情风险识别 4.3.1 舆情风险管理系统脆弱性识别 4.3.2 舆情风险议题识别 4.3.3 舆情演化阶段识别 4.4 舆情风险评估 4.4.1 网络舆情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 4.4.2 舆情风险评估体系 4.5 舆情风险预警 4.5.1 舆情风险预警的主要方法 4.5.2 预警分级的探索:舆情风险等级与突发事件等级 4.6 舆情风险应对 4.6.1 关口前移,*大限度地避免舆情危机爆发 4.6.2 回应关切,提高信息透明度;化解矛盾,调节公众情绪 4.6.3 维护公信力,回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7 舆情风险的反思与改进 4.7.1 坚持后续影响监测,做好分析与改进 4.7.2 正确认识舆情的积极作用,完善制度和管理 参考文献 5 舆情生命周期的识别与分析 5.1 突发舆情的常见传播轨迹 5.2 萌发期 5.2.1 小众媒介在这一传播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5.2.2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萌发期趋向于无 5.3 爆发期 5.4 高峰期 5.5 反复期 5.6 缓解期 参考文献 6 舆情风险议题的识别与分析 6.1 常见的高风险议题:*低限度的共通性 6.2 高风险议题的情绪色彩 6.2.1 恐惧 6.2.2 愤怒 6.2.3 多种情绪的叠加 6.3 议题风险的其他影响因素 6.3.1 敏感时间 6.3.2 敏感地点 6.3.3 敏感人群 6.4 突发事件舆情风险及特点 6.4.1 自然灾害舆情 6.4.2 事故灾难舆情 6.4.3 公共卫生事件舆情 6.4.4 社会安全事件舆情 6.5 社会发展主要矛盾引发的舆情风险及特点 6.5.1 不平衡现象引发的主要议题 6.5.2 围绕价值观冲突的议题 6.6 涉外舆情风险 参考文献 7 舆情风险管理的核心:舆情引导 7.1 议程设置及其局限性 7.1.1 议程设置的概念 7.1.2 议程设置效果的局限性 7.2 舆论引导的概念及发展 7.2.1 我国舆论引导概况 7.2.2 党和政府进行舆论引导的主要原则 7.2.3 互联网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 7.3 舆情引导:传播、互动、引导、融合 7.3.1 舆情风险中舆论引导的“升级” 7.3.2 传播是舆情引导的基础 7.3.3 互动是疏解情绪的主要手段 7.3.4 引导是主动化解危机的核心方法 7.3.5 融合是汇聚声音的基础 参考文献 8 舆情危机应急处置主要工作 8.1 突发舆情危机引导、应对的主要原则 8.1.1 快速:传播与时间赛跑 8.1.2 准确:用准确信息占领人们的注意力 8.1.3 真诚:以人为本,真诚面对群体情感爆发 8.1.4 客观:聚焦已知事实,慎作主观评价 8.1.5 动态:持续跟踪舆情风险演化,及时回应舆论关切 8.2 舆情危机应急处置预案 8.2.1 舆情危机应急处置预案制订原则 8.2.2 预案关注的主要内容 8.3 舆情危机应急处置中的新闻发布 8.3.1 我国新闻发布机制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功能 8.3.2 提高新闻发布会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9 舆情引导实施主体的作用与融合 9.1 传统媒体的引领 9.1.1 传统媒体的构成 9.1.2 传统媒体的升级 9.1.3 “日常机制”与“突发机制”相结合 9.2 网络媒体和媒介平台的传播、互动与服务 9.2.1 发挥传播能力,放大引导效应 9.2.2 高效互动,增强群体说服作用 9.2.3 发挥服务功能,提升舆情引导效果 9.3 发挥好社会组织的沟通互动作用 9.4 意见领袖的补充作用 9.4.1 互联网时代意见领袖的演化 9.4.2 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0 舆情风险管理实践 10.1 新冠肺炎疫情舆情引导实践 10.1.1 概况:易引发舆情风险的主要议题 10.1.2 全面落实新闻发布制度 10.1.3 舆情引导参与主体多 10.1.4 舆情引导关注公众情绪 10.1.5 信息载体多样,覆盖面广 10.1.6 信息发布与信息服务相结合 10.2 企业舆情风险应对探索与实践 10.2.1 企业的声誉管理 10.2.2 企业舆情监测评估 10.2.3 企业的突发舆情处置 10.3 基础教育网络舆情的特征、问题及管理思路 lO.3.1 基础教育网络舆情的特征 10.3.2 基础教育网络舆情现存问题 10.3.3 基础教育网络舆情管理建议 参考文献 名词索引
展开全部

城市舆情风险管理 作者简介

陆文军 男,主任记者,历任新华社上海分社副总编辑、办公室主任,并担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常委,上海市黄浦区政协常委,上海市黄浦区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在多年新闻工作中,采写了大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闻报道。参考报道多次获得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并获得各级各类新闻奖多次,曾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在长期新闻工作中,经历多次舆情风险事件,主导采写、组织澄清事实、辨明真相的稿件,并通过有效合理的传播方式,丰富多元的传播媒介,及时传递有温度的回应和准确的信息,消弭隔阂,缓和事态,为进一步妥善处置危机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营造了有利的氛围,具有较为丰富的舆情风险处置经验。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