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版)(新编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版)(新编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314
本类榜单:教材销量榜
中 图 价:¥38.3(8.5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版)(新编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版权信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版)(新编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与当代中国经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集中体现,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本书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生产、分配、交换等主要环节以及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国家调控、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主要方面,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本书的目的在于,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把中国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作出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版)(新编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目录


**章 导 论
**节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马克思和恩格斯 001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011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016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025
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 029
第六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则 034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04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047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055
第四节 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061
第五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065
第三章 社会主义所有制制度
**节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所有制制度的内涵 070
第二节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074
第三节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078
第四节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085
第五节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090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节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转变 09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 10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 106
第四节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111
第五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国有企业 115
第六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120
第七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和市场关系 127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节 按劳分配 133
第二节 多种分配方式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138
第三节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141
第四节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144
第五节 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147
第六节 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54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
**节 微观经济运行 162
第二节 市场机制的作用 168
第三节 经济结构的变迁 173
第四节 宏观经济波动 180
第七章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治理
**节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治理的性质 187
第二节 国家经济治理体系 191
第三节 国家规划 197
第四节 宏观调控 204
第五节 结构调整 208
第六节 市场监管 210
第七节 生态保护 214
第八节 民生保障 218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和方向 223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与成就 225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式 230
第四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方法论 235
第五节 加快完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0
第九章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
**节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表现和影响 242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道路 251
第三节 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 256
第四节 正确处理开放和自主的关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268
第十章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节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质 276
第二节 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280
第三节 推进高质量发展 285
第四节 构建新发展格局 293
第五节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299
第六节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301
第七节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03
第八节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307
第九节 中国特色区域发展道路 309
结束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17
后 记 320
展开全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版)(新编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节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版)/新编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一、民生保障的内涵  民生保障是国家经济治理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民生保障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  民生即“人民的生计”,是指与人民群众*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直接相关的问题。民生保障就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社会为保证人民群众能够获得*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而提供的各种条件的总和。民生保障所涵盖的领域包括教育、卫生、就业、医疗、住房、基本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养老等,这些领域关系到人民群众*关心*直接*现实的利益。  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民生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生问题被放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关心*直接*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对民生保障工作作了具体的部署,指出“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人全面小康社会”,纲要对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缩小收入差距、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妇女及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等几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划。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民生领域要实现的目标是: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包括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到2035年,民生领域要实现的目标是: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等。  需要指出的是,民生保障与社会保障既相互联系,又存在明显的区别。社会保障是为了使社会成员在失去劳动能力、遇到困难和意外事故等情况下仍然能够获得必要的生活保障,而民生保障作用的范围和对象则要大很多。具体而言,民生保障具有如下特点:(1)公共性。民生保障提供的是人们生活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国家需要承担保障民生的主要任务,建立相应的民生保障体制。(2)普遍性。民生保障的对象不仅仅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它的覆盖面惠及全体人民群众。国家应把人民群众的普遍性需求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例如教育、医疗、就业等需求。(3)公平性。民生保障的实施在客观上起到了维护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功效,这种公平性主要体现在社会成员享受民生保障的权利和机会是均等的。  二、健全民生保障体制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为了能够实现民生保障而建立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即为民生保障体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民生保障体制将对我国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建立健全民生保障体制是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民生状况持续改善。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层面的民生问题。不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满足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在不断更新。比如,之前我国的民生问题主要在于满足人们的温饱需要,现在教育、医疗等问题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民生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例如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住房问题、环境问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和满足感,亟须通过建立健全民生保障体制来解决。  (2)建立健全民生保障体制是国家应承担的义务。民生就是人在其所生活的社会中应当得到充分保障与实现的各种权益,是必须满足的人民的基本需要,属于基本人权,保障民生是国家的重要职责。民生保障的公共性也决定了民生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健全必须由国家来发挥主导作用。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表明,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特性和缺陷将会使得民生问题越发严重,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民生保障的要求的,需要国家承担起建立健全民生保障体制的责任。  (3)建立健全民生保障体制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社会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的生存问题的解决和生存条件的优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民生保障所涉及的教育、就业、医疗等问题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保证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需求。通过建立健全民生保障体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也是党中央“以民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版)(新编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作者简介

张宇,1964年生,中国人民大学二级岗位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人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政治经济学学科首席专家、咨询委员,《政治经济学评论》主编,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组专家。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当代中国经济的研究。 张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国有企业改革。代表作:《“市场失灵”不是国有企业存在的原因》,张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国有企业绩效提高主要来自垄断吗》,张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第5期;《阴谋论,还是谏言书》,张晨,光明日报(理论版),2009-10-30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