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李鲁平文集(全三册)

李鲁平文集(全三册)

作者:李鲁平 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885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02.1(6.9折) 定价  ¥1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李鲁平文集(全三册)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7221536
  • 条形码:9787307221536 ; 978-7-307-22153-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李鲁平文集(全三册) 本书特色

本书是湖北作家李鲁平的个人文集,也是“芳草文库”系列丛书之一,共分为三卷本,体裁包括访谈录、文学评论及中短篇小说,书中具体收录了《行走于传说、历史与现实之间富有张力的神秘地带——与蒋韵对话》《追寻祖父的踪迹》《荒凉河边的少年》等作品。

李鲁平文集(全三册) 内容简介

本书是湖北作家李鲁平的个人文集,也是“芳草文库”系列丛书之一,共分为三卷本,体裁包括访谈录、文学评论及中短篇小说。其中,文学评论所占篇幅较大,作者以专业评论家的身份对文坛中较有分量、较具影响力的诗歌、散文、小说进行了评论,还特意梳理了湖北及武汉地区某个阶段的文学发展脉络,可为读者了解湖北及武汉作家的作品打开一扇窗户。另外,本书还收录有作者的若干篇小说,内容涉及商业竞争、传奇故事、农村生活等,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作者的文学功底。

李鲁平文集(全三册) 目录

**集
**辑 对话与访谈
行走于传说、历史与现实之间富有张力的神秘地带
——与蒋韵对话
写透中原大地
——与李佩甫对话
一个民族生活的叙事,多民族文学的繁荣
——与叶梅对话
风景与自语
——与许辉对话
从开荒的历史到现代化的历史
——与董立勃对话
在历史和时代中呈现工业的内涵和价值
——与肖克凡对话
“发狠”写出湖南味来
——与姜贻斌对话
从渤海湾到大平原
——与关仁山对话
小说创作和小说精神的对话
——与谈歌对话
冷静面对工业题材创作
——与肖克凡对话
我的叙述越自然,就越逼近真实——关于小说叙述及其他
——与叶广芩对话
消解与建构:先锋派创作的启示和困境
——与储昭华对话,
文化反思与文化忧歌——对“寻根文学”的询问
——与储昭华对话
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多元格局
——访黄曼君教授
关注并忠实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与刘益善对话
第二辑 叙事与伦理
生态在文学中的位置
从身体叙事中能读出什么
不同生态观与生态的多民族书写
在“日常性”和“个人化”中追求超越
现代化背景下的风格塑造
从德里达到哈贝马斯的文艺伦理观
文学道德评价的呼唤与回归
欲望叙事对文学道德理想的消解
培养强大而自觉的文学创作主体
文艺道德建设与和谐文化构建
关于文艺体制变革与文艺道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应该理直气壮地提倡伦理批评
第三辑 经验与陈述
论观察语言
归纳方法在“实证精神”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非经典物理学看认识的主体性和客观性原则
浅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主体生成的论述
简析认识过程的全息统一模式

第二集
**辑 专论与年评
新时代诗歌可以做的,应该做的
弥合都市与诗歌之间的隔膜
地域、文化与气质:兼说荆楚特色和长江元素
精准扶贫背景下的乡村书写
当代的乡土与当代的叙述
城市化进程与打工文学
当代民族文学创作的强化与介入策略
坚守与创新:当前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印象
边界的模糊和生动的城市
——关于城市文学创作的思考
呈现与建构:湖北五年来的长篇小说创作略谈
《湖北网络文学精选(2015年)》“散文卷”综述
《湖北网络文学精选(2015年)》“短篇小说卷”综述
历史的锣鼓与现实的芬芳
——2014年湖北散文创作述评
讲述真切地进入过心灵的人物与生活
——2015年湖北中短篇小说创作述评
以更大的勇气书写更加复杂的生活
——2016年湖北中篇小说印象
情怀、精神与风姿
——2017年湖北诗歌创作综述
2016、2017、2018年的武汉小说现场
如何把握和书写当代农村
——兼谈湖北近年来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
改革开放三十年武汉文学的发展历程
武汉作家群的崛起及其发展
新时期湖北诗歌创作印象
2012年湖北中篇小说创作印象
2012年湖北长篇小说创作印象
第二辑 看小说
作为交往之始的告别
——评铁凝的短篇小说《告别语》
生命的意义源泉及对劳动的审美
——评刘醒龙的长篇小说《生命是劳动与仁慈》
社会历史视野下一种开放的英雄主义
——评邓一光的长篇小说《我是我的神》
“漂泊”情结和“无根”意识
——评陈应松的小说集《大街上的水手》
无法言说的神秘经验
——读赵兰振的长篇小说《夜长梦多》
从自然的资水到文化的资水
——读廖静仁的小说
光芒而清香的历史
——读文曙的长篇小说《宜红》
个体的精神需求的寻求与障碍
——读曹军庆的近作
每一个农民的乡村现代化记忆
——读刘诗伟的《南方的秘密》
情感和家庭在脱贫中的价值
——读韩永明的《酒是个鬼》
封闭世界的生活奥义
——评冉正万的长篇小说《银鱼来》
女性主义创作的可贵尝试
——我看阿满的小说
对现代都市生活有温度的阐释
——以赵燕飞的《春晚》为例
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都市
——评杨帆的长篇小说《锦绣的城》
平凡人物及其人生价值的真诚书写
——评赵剑云的创作
甘南草原诗篇
——读《达珍》《五只羊》《多吉的赛马》
精神的飞天与生命的飞天
——评鲁娃的小说《爱的*后舞蹈》
一个听得见生活心跳的文本
——读熊湘鄂的《蓝色四叶草》
城市化进程中的“乡长”
——读江长深的中篇小说新作《水乡长》
自然、历史、人文在儿童文学创作中的转化
——读彭绪洛的探险冒险系列小说
历史焦虑感与独特的叙述
——读党益民的长篇小说《石羊里的西夏》
传统社会与网络时代之间的过渡性叙事
——陈克海小说创作印象
看小说三十七则
第三辑 读诗文
叶梅对云南民族文化基因的洞察与书写
——读叶梅的散文集《根河之恋》
为每一个人生加持力量
——读李修文的散文集《山河袈裟》
大厂内外的情感世界
——读孟大鸣的散文
对自我的现实世界的非虚构
——
展开全部

李鲁平文集(全三册) 节选

李:您的大多数创作是以北方为背景,如《行走时代》《英雄血》《在传说中》《想象一个歌手》中呈现的背景,但在《心爱的树》和《绿灯笼》中,您都写到了重庆、嘉陵江,在《妹妹上花楼》中甚至写到了湖南、广西交界处的女书诞生地.《红色娘子军》的背景地更远。这一点我很诧异。在您的简历中,似乎没有在南方生活的经历。借此机会,能否介绍一下您的经历、游历与您的创作的关系? 蒋:我的经历很简单,出生在北方,生长在北方,如你所说,从没有在南方生活的经历。我游历的地方也不算很多,至少,我在小说《红色娘子军》中所描写的新加坡,就还没有去过。不过,一个人经历、游历的丰富,不能决定其小说世界的丰富。在想象中到达的地方,有时,比真实的抵达更有魅力。我想,这也是小说这种艺术门类所特有的魅力所在吧! 当然,从前,也有人说过,我的精神气息是南方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客观的评价,但,我觉得这很神秘。 李:《心爱的树》评论界已经说得很多,因此,我首先想说说《英雄血》这部小说。无疑,这部小说很沉重。一个解放军的团长,因为复仇,枪杀了一个国际主义战士、一个日本共产党员,他自己也因此被枪毙。理智地想,一个经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一个从与日军作战已经转向与国民党军队作战的团长,应该明白所肩负的任务已经完全不同,应该明白国际主义战士和日本共产党员的含义。再退一步,即使时间仍然停留在抗日战争时期,即使“吉一刀”是战俘,鲍仇也应明白,他无权枪杀“吉一刀”,更何况,“吉一刀”在军中是著名的外科医生.是曾经挽回过无数人生命的医生。但悲剧依然发生了,这倒使我想到,悲剧是无法用理智来控制和思考的,正因为理智在此刻的无力,才有这一个令历史、令书写历史的人、令阅读历史的人,都深感痛惜的瞬间发生。这部作品让我**次看到如此刻画一个军人、一个有团长身份的军人。英雄也好、军人也好,百姓也好、敌人也好,人的局限性和真实性如此令人信服地一起立在文字之间。 蒋:谢谢您能这样理解《英雄血》,如您所说,我想写的,正是这种人的局限性,这种所谓“理性”的不可信任.以及人性本身的缺憾。“宽恕”是一个何其古老的命题,但,人类历史告诉我,人这种生物,其实,是没有“宽恕”的能力的,所以,他们才创造了神,让神来替我们完成宽恕。同时,我也想表达战争的残酷,以及它对人性*深刻的损害和蹂躏。任何廉价的宽恕,或者貌似公正的指责,对我的主人公是不公平的,也不是我的初衷。我只能说,鲍仇也罢,“吉一刀”也罢,他们都是牺牲品,既是战争的牺牲品,也是古老的人性的牺牲品。 李:《妹妹上花楼》是一篇很独特的短篇小说。这个故事的背景并不是您熟悉的黄河大地,而是湖南、广西交界地——江永的故事。对女书,我略有所知,因为*早发现女书的学者在武汉。较早研究女书以及研究成果丰硕的地方也是武汉。我有一个朋友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写了一部关于女书的电视剧本,当然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拍出来。我很好奇,您怎么想到了写这个故事?这篇小说的名字也被您用来作为小说集的名字,想来您对这篇小说是格外看重的。从作品中我能感受到您对江永这个地方的女性之间特有的情义(“结老同”“结行客”)有一种同情甚至赞美,尽管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凄婉的。当然,仔细想来,这种存在于女性之间的独特情感生活似乎也不完全是现代的同性恋.因为香巧与英秀的情感至少在香巧这方面,过于洁净、清澈,如同潇水。困惑的是香巧的自杀显然也属于殉情。这让这个故事更加朦胧、神秘,更加具有可解读的空间。 蒋:这个话题说起来有点长,我的老师——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如今的太原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潘慎先生,说起来和女书颇有些渊源。20世纪50年代,他在北京的中国语言研究所工作期间,意外地收到了一个来自湖南省博物馆的包裹,里面有三本“天书”——女书*原始的资料。从那时起,他开始了对这种奇妙文字的研究,只不过,没有几年,他就成了“右派”,从此,发配、劳改,一耽搁就是二十几年。等到他能够重新研究女书的时候,已是我们都知道的80年代……尽管如此,他现在仍然被称为研究女书的“**奇人”。我**次看见女书,是在我们另外一个老师的家里,潘先生用女书书写了一副中堂送她补壁。初见那文字,我极好奇,也很感动,并且,有一种无端的亲切,仿佛似曾相识。 其实,*初,这篇小说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迹》,是应法国人文科学研究院之邀所做。这个研究院有一个文学研究项目,叫“两仪文舍”,就是由他们拟定一个题目,比如《幸存》,比如《颜色》,比如《死亡》等,然后,邀请两位作家——一位法国作家,一位中国作家,各自就这个题目写一篇短篇小说,国内有好几位作家参与过“两仪文舍”的写作。2008年,我和另一位法国女作家得到的题目就是《迹》,我几乎是立刻就想到了女书,我想,还有比女书更切题的吗?于是,就有了现在这篇短篇小说。 其实,在江永“

李鲁平文集(全三册) 作者简介

李鲁平,湖北省枝江市人。法学学士、哲学硕士、法学博士,中国作协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北作协散文委员会主任。发表评论文章近百万字。出版有诗集、报告文学集以及评论集多部,如《政治漩流中的作家们》《湖北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学亲历》《文学艺术的伦理视域》《身与心》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