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国家纪念日与抗战时期政治文化研究

国家纪念日与抗战时期政治文化研究

作者:郭辉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3-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86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70.6(7.2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国家纪念日与抗战时期政治文化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67028
  • 条形码:9787520367028 ; 978-7-5203-6702-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国家纪念日与抗战时期政治文化研究 内容简介

抗战时期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国家纪念日制度处处体现出“革命”价值,国家纪念日纪念活动表现出“革命”意象,纪念日话语也记叙着革命,尤其是国家纪念日宣传“抗战革命化”。同时,抗战时期国家纪念日制度、活动、话语皆宣扬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者。国家纪念日宣扬和强化“孙中山崇拜”,并建构蒋介石崇拜。蒋介石在原有国家纪念日中加入其他政治活动,明为宣扬孙中山崇拜,实为自我宣传和包装。国家纪念日话语将蒋介石建构成“”、“很高”、“专享”等,为抗战建国。另外,抗战时期国家纪念日纪念活动中的召开纪念大会,通过空间营造、仪式操演、仪式语言等宣扬民族主义;国家纪念日举行各种社会群众活动,包括捐款献金、素食等表达爱国主义情怀;国家纪念日开展各种文化教育活动,包括电影、演剧、展览会等作抗战宣传和动员。

国家纪念日与抗战时期政治文化研究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缘起与意义
二 学术研究现状
三 理论方法、概念界定与研究内容
(一)理论方法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内容
**章 民国国家纪念日的产生与演变
一 民国国家纪念日产生的背景
(一)中国传统礼仪、节日文化的影响
(二)域外国家纪念日知识的传入
(三)中西交往下产生的清末“纪念日”
二 国家纪念日体系创建与北京政府时期的变化
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纪念日体系
第二章 国家纪念日与抗战时期革命理念
一 国民党的革命政治文化
二 国家纪念日制度与“革命”价值之蕴含
(一)“国定纪念日”的“革命”解析
(二)“国定纪念日”的“革命”史略
(三)革命纪念日的“革命”情结
三 国家纪念日活动与“革命”意象之展现
(一)“革命”活动空间的营造
(二)“革命”纪念仪式的操演
四 国家纪念日文本与“革命”话语之宣传
(一)纪念文本中革命历史的讲述
(二)纪念文本中革命先烈的“创造”
(三)纪念文本中革命精神之表述
五 国家纪念日纪念与抗战“革命化”
(一)抗战是国民革命之延续话语的出现
(二)抗战是“国民革命第二期”的表达
第三章 国家纪念日与抗战时期的领袖崇拜
一 近现代中国的个人崇拜
二 国家纪念日与孙中山崇拜的强化
(一)国家纪念日设置中的“孙中山”
(二)国家纪念日活动中的“孙中山”
(三)纪念宣传塑造的孙中山
(四)纪念话语中的三民主义
三 国家纪念日与蒋介石崇拜的建构
(一)“蒋介石化”:国家纪念日的现实政治诉求
(二)蒋介石参与纪念活动
(三)“抗战建国”话语与蒋介石崇拜
(四)“唯一领袖”:纪念话语的建构
第四章 国家纪念日与抗战时期民族主义
一 近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
二 为抗战而设的纪念日
(一)“九一八”纪念
(二)抗战建国纪念日
(三)孔子诞辰纪念日
(四)民族扫墓节
三 纪念活动与民族主义
(一)召开纪念大会
(二)举行社会群众活动
(三)开展文化教育活动
四 纪念话语与民族主义
(一)纪念日的国难话语
(二)国耻纪念日与民族主义
五 纪念话语与抗战精神
(一)“抗战精神”话语
(二)“九一八”纪念话语与民族精神
(三)民族扫墓节话语与民族精神
第五章 抗战时期国家纪念日的功效
一 抗战时期国家纪念日的功能
(一)传递社会记忆
(二)维护权力秩序
(三)构建文化传统
(四)动员社会民众
二 抗战时期国家纪念日的效果
(一)不同政治势力态度的差异
(二)不同社会群体认知的不同
(三)不同时间空间操演的差别
结语 国家纪念日与战时政权建设
一 国难之下的国家纪念日
二 国家纪念日下的战时政治文化建设
三 经验和教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国家纪念日与抗战时期政治文化研究 作者简介

郭辉,男。1983年生,湖南益阳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系主任。受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资助。入选“湖湘青年英才”(人文社科创新类)支持计划。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湖南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主要研究中国现代社会文化史。主持***、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出版《国家纪念日与现代中国(1912—1949)》等专著两部:在《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史学理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八十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