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火针疗法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52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5.8(7.9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火针疗法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691040
  • 条形码:9787030691040 ; 978-7-03-069104-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火针疗法 内容简介

全书围绕精选临床实用又疗效好的火针、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穴位埋线、刺络放血、灸法、毫针及多种微针疗法。针对每一种刺灸法的治疗病种、疾病科属、、配合疗法等阐述其概况,针对针具选择、取穴等在内的操作方法进行细致描述,并结合每一种刺灸法的优势病种阐述疾病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给出刺灸法的决策及具体操作细节。

火针疗法 目录

目录
前言
上篇 火针疗法的源流与现代研究
**章 火针疗法的历史沿革与现代发展 3
**节 火针疗法的历史沿革 3
第二节 火针疗法的现代发展 8
参考文献 11
第二章 火针疗法的临床作用及现代机制研究 13
**节 火针的中医临床作用 13
第二节 火针疗法的现代机制研究 15
参考文献 17
中篇 火针疗法的针具、操作与注意事项
第三章 火针疗法的针具 21
**节 针具的材质 21
第二节 针具的规格 21
第四章 火针疗法的操作 25
**节 体位与施术部位 25
第二节 施术 27
第五章 火针疗法的禁忌证与意外情况的处理 31
**节 禁忌证 31
第二节 意外情况的处理 32
下篇 火针疗法在适宜病症中的应用
第六章 骨伤科病症 39
**节 颈椎病 39
第二节 肩周炎 41
第三节 肱骨外上髁炎 43
第四节 腱鞘囊肿 45
第五节 膝关节滑膜炎 47
第六节 膝骨性关节炎 48
第七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50
第八节 跟痛症 52
第九节 软组织损伤 54
第七章 皮肤外科病症 57
**节 带状疱疹(蛇串疮) 57
第二节 鸡眼(肉刺) 59
第三节 下肢静脉曲张 62
第四节 银屑病(白疕) 65
第五节 神经性皮炎(牛皮癣) 67
第六节 瘰疬 70
第七节 脂肪瘤 72
第八节 痤疮(粉刺) 74
第九节 扁平疣(扁瘊) 76
第十节 痔疮 79
第十一节 湿疹(湿疮) 81
第十二节 白癜风(白驳风) 83
第八章 内科病症 87
**节 中风后遗症 87
第二节 类风湿关节炎 89
第三节 痛风 91
第四节 强直性脊柱炎 93
第五节 头痛 95
第六节 胃脘痛 97
第七节 泄泻 100
第八节 面瘫 102
第九节 面肌痉挛 105
第十节 面痛 107
第十一节 哮喘 109
第十二节 眩晕 111
第十三节 失眠症 113
第十四节 癃闭 115
第十五节 抑郁症 117
第九章 妇科病症 120
**节 痛经 120
第二节 月经不调 122
第三节 带下病 124
第四节 乳腺增生 126
第五节 急性乳腺炎 128
第六节 盆腔炎 130
第七节 卵巢囊肿 132
第八节 不孕症 134
第九节 子宫肌瘤 136
附录 138
附录一 常用穴位定位表 138
附录二 常用穴位定位图 141
展开全部

火针疗法 节选

**章 火针疗法的历史沿革与现代发展 **节 火针疗法的历史沿革 火针疗法是指将特定的针具的针身用火烧红后,迅速刺入一定部位,给身体局部以灼热性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作为一名针灸医师,在用好毫针的同时,一定要学好火针。孙思邈强调:“所以学者须深解用针,燔针、白针皆须妙解。”火针名称繁多,正如李时珍《本草纲目 火针》所说:“火针者,《素问》所谓燔针、烊针也,张仲景谓之烧针,川蜀人谓之煨针。”其具有扶正助阳、温通经络、祛邪引热等作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火针疗法不断改进与完善,现已成为针灸疗法中的一朵奇葩,也成为针灸医师提高临床疗效,在用毫针治疗效果不佳时的不二之选。 一、火针的材质及形制 《针灸聚英 火针》记载:“本草云:马衔铁无毒。日华子云:古旧铤者好,或作医工针也。武按本草柔铁即熟铁,有毒,故用马衔则无毒。以马属午、属火,火克金,解铁毒,故用以作针。古曰:金针者,贵之也,又金为总名,铜铁金银之属皆是也。”又载:“世之制火针者,皆用马衔铁。”《本草纲目 火针》记载:“其针须用火箸铁造之为佳。”古代尚有用缝衣针(《外科正宗 火针法》)及金钗(《医学纲目 牙齿痛》)者。高武认为制作火针选用“马衔铁”为材质要优于“火箸铁”。现火针材质多用不锈钢、钨锰合金、钥等。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明确记载了火针的针具及其形制,《灵枢 九针十二原》中载:“九针之名,各不同形 九曰大针,长四寸 大针者,尖如梃,其锋微员,以泻机关之水也。”除高武在其《针灸聚英 火针》中记载“川僧多用煨针。其针大于鞋针。火针,以火烧之可用,即九针之中之大针是也”以外,另有现代医学家考证,九针中的大针即为火针。另外,《明史 周汉卿传》云:“义乌陈氏子腹有块,扪之如婴,汉卿曰‘此肠痈也'用大针灼而刺之,入三寸许,脓随针进出有声,愈。”此亦可作为佐证。《灵枢 九针论》曰:“大针,取法于锋针,其锋微员,长四寸。主取大气不出关节者也。”可见,秦汉时期还常将锋针当作火针治疗疾病。正如《备急千金要方 用针略例》所言:“火针亦用锋针,以油火烧之,务在猛热,不热即于人有损也。”《医心方 针例法》曰:“董暹曰:燔大癥积用三隅针;破痈肿皆用铍针,量肿大小之宜也;小积及寒疝诸痹及风,皆用大员利针如筵也,亦量肥痩大小之宜。皆烧针过热紫色为佳,深浅量病大小,至病为度。”于是明代《古今医统大全 九针式》中将九针图中的大针画为锋针。《外科精要 发背治贵在早论》曰:“用银蓖大寸许,长六寸,烧赤频烙患处。”《医方类聚 陈日华点烙痈疖法》曰:“予见人烙疮者甚多,用尖针烙者不得法,用平圆头者为妙,盖要孔穴通透,尖针头细,其口易合,徒耳吓人,针出复合,未必为功,唯用平圆、如锁衡纬铤之类乃妙。” 二、火针的操作方法 查阅古籍,古代火针对操作方法有详细记载,从火针针具、烧针所用的材料、刺法到针后处理均有讲究,但古代火针刺法较为简单,不外两种,即刺法与烙法。 古人对烧针的材料十分讲究,常用麻油、蜡烧或麻油及灯心草、桐油及灯心草联合使用。《刘涓子治痈疽神仙遗论 针烙宜不宜》载:疽初生赤硬 其患处疮头不拘多少,其间须有一个*大者,即是大脓窍,当用熟铁大针头如钗脚者,于麻油灯上烧令热透,插入一寸至二寸。《医心方 针例法》载:德贞常曰 燔针法:董暹曰,凡烧针之法,不可直用炭火烧,针涩伤人也。蜡烧为上,不作黑色瘢也。乌麻、麻子脂为次,蔓青、荏子为下。自外六畜脂并不可用也,皆伤人也。《针灸聚英 火针》载:经曰:烊针者,以麻油满盏,灯萆令多如大指许,丛其灯火烧针,频以麻油蘸其针。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者,反损于人,不能去病。烧时令针头低下,恐油热伤手。先令他人烧针,医者临时用之,以免致手热。才觉针红,医即取针。先以针安穴上,自然干,针之亦佳。凡行针点灸相似,以墨记之,使针时无瘥。《本草纲目 火针》载:其法麻油满盏,以灯萆二七茎点灯,将针频涂麻油,灯上烧令通赤用之。不赤或冷,则反损人,且不能去病也。其针须用火箸铁造之为佳。点穴墨记要明白,差则无功。《外科正宗 火针法》载:火针之法独称雄,破核消痰立大功,灯草桐油相协力,当头一点核无踪 先将桐油一盏,用灯草六七根油内排匀点着,将针烧红,用手指将核捏起,用针当顶刺入四五分,核大者再针数孔亦妙。《外科正宗 火针法》又载:火针之法胜服药,针蘸桐油火上灼,刺入疮根脓血行,肿消痛止成欢乐 用粗线针二条,将竹面一头劈开,将针离分半许,夹在箸头内,以线扎紧,用桐油灯盏内贮之灯草五根,排入油内点着,将针蘸油烧红,向患顶重手刺入五六分,随出或血或脓。 由于《灵枢》强调微针取代上古贬针,特别是毫针广泛应用后,气针法的范围不断扩大,在临床上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原来的主角——血针、火针逐渐边缘化,甚至被排挤到中医外科和兽医临床。所以研究古代火针的针具、适应证、特定穴等,在兽医文献中有更详细的记载,可以借鉴。《养耕针法全集 新立火针法》载:尝观天下治症之法,固非一端,更不外于针、药二者为*捷耳。然药之效缓,不若针之效速也。又有一等更速之症,仅以针施之,犹嫌其不及,必须灼针以奏效者,名曰火针,故其法不可不讲也。先备硫黄一两,油灯一盏,多把灯草,用针几管,灯上烧红,往硫黄内一淬,针必通红,按定穴道,轮流换针刺之,庶几癀可立消,而病亦退矣。 在上述烧针材料中,已经详细记述了部分刺法内容,现做部分补充。针刺方法主要包括刺法及烙法两种。《灵枢 官针》载:九曰烊刺,烊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灵枢 经筋》载: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备急千金要方 用针略例》载:火针亦用锋针,以油火烧之,务在猛热,不热即于人有损也。隔日一报,三报之后,当脓水大出为佳 大癥块当停针转动须臾为佳。《医方类聚 针烙疮肿法》载:夫疮疽之疾,证候不一,针烙之法,实非小端,盖有浅有深,有迟有速,宜与不宜,不可不辨 疖皮薄,惟用针以决其脓血,不可烙也。如其未成脓以前,不可以诸药贴熇溻渍救疗,以待自消。 《刘涓子治痈疽神仙遗论 针烙宜不宜》载:凡人患发背,先审其甚毒 觉自有脓成,便用火熟铁针,当正头烙之。其针烙,并用麻油灯火上烧令通红,平平烙入可二寸。初用烙针,须从横插入,不得正入,恐烙透膜也。《太平圣惠方 辨痈疽宜针烙不宜针烙法》载:痈则皮薄宜针,疽则皮厚宜烙。古法无烙,唯有针刺烙即火也,亦谓之燔。针劫刺以其有劫病之功也,今用烙法多殊稳,妙于铍针法(本用铍针)。烙法当用火针,如似火箸,磨令小大如枣核圆滑,用灯焰烧,须臾火作炬,数提油烧令赤,皆须近下面烙之。一烙不透,即再烙之令透。《医方类聚 针烙疮肿法》载:盖疽肿皮厚口小,肿多脓水出不快者,宜用针烙 久久不消,内渍成脓,即当弃药,从其针烙,当用火针,如似火筋磨令头尖,如枣核样圆滑,用灯焰烧,须臾作炬数掘,油烧令赤,于疮头近下烙之,一烙不透,即须再烙令透,要在脓水易出,不假按抑。近代良医,仓卒之际,但以金银铁铤,其样如针者,可通用之,实在泄其毒也,或只以木炭,熟火猛烧通赤,蘸油烙之,尤妙。烙后实者,捻发为纤,虚者以纸为红,于红上蘸药纤之,上以帛摊温热软粘膏药贴之,常令滋润,勿令燥也。 唐朝时期火针法适应证不断扩大,以至于出现了火针治疗专病的专书或专篇,这突出反映在“黄病”及“癫狂病”的治疗上。《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已载有“针灸黄疸法”专篇,其治疗以火针为主。而《点烙三十六黄经》则专以火针点烙(按:大癥块需火针刺入后转动须臾,《医方类聚 针烙疮肿法》及《太平圣惠方 辨痈疽宜针烙不宜针烙法》中指出了外科痈疽类疾病火针刺法和烙法的界限,临床医师不可不知)。 古人在临床中积累了大量的针后处理经验,现摘录如下。《医心方 针例法》载:针讫以烧钉赤,灸上七过佳也,毋钉灸上七壮而以引之佳也,不则大气伏留以为肉痈也。若肉薄之处不灸,亦得大禁水入也。禁冷饮食。疮不发者,欲不作瘢者,脓时祖去之。乍寒乍热者,疮发也。《外科正宗 火针法》载:核内或痰或血,随即流出。候尽以膏盖之;次日针孔必渐作脓,轻者用黄线插之;核坚硬者,用冰蛳散糊打成条,晒干插之,外以糊纸二重封固。次日,其核发肿作痛不妨,乃药气攻入余于内,又至七日外,自然核外裂开大缝,再至七日,其核自落,葱汤洗净,换用玉红膏搽入,外以膏盖,内服益气养荣或十全大补汤加香附,兼戒劳动、气恼、房事、发物、煎炒、海腥等。《外科正宗 火针法》载:以膏盖贴即得轻便,以后渐愈。虚者,兼泄服十全大补汤。 三、适应证 火针疗法的适应证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包括了内科、外科、五官科等病症。晋代以前火针主治病症以外科疾病为主,尤以痈疽、痹证多见。唐代补充了黄病及神志病,进一步扩大了火针的主治范围,宋代王执中《针灸资生经》将火针疗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内脏疾病中,如心脾痛、喘、腹寒热气等症,是对火针疗法的一大贡献。明代高武的《针灸聚英》系统全面地论述了火针疗法,对火针疗法的操作方法、适应证、禁忌证均有详细说明。清代吴仪洛的《本草从新》详细阐述了火针治疗眼疾的方法,破除了火针疗法被认为危险、有欠安全的偏见。现将部分文献摘录如下。 《唐国史补》卷中载:故老言:五十年前,多患热黄,坊曲必有大署其门,以烙黄为业者,灞、沪水间,常有昼至暮去者,谓之“浸黄”,近代悉无,而患腰脚者众耳,疑其茶为之也。《备急千金要方 风眩》载:夫风眩之病 困急时但度灸穴,便火针针之,无不瘥者。初得,针竟便灸,*良。《针灸资生经 心痛》载:荆妇旧侍亲疾,累日不食,因得心脾疼,发则攻心腹,后心痛亦应之,至不可忍,则与儿女别,以药饮之,疼反甚,若灸则遍身不胜灸矣,不免令儿女各以火针微刺之,不拘心腹,须臾痛定,即欲起矣,神哉。《针灸资生经 喘》载:舍弟登山,为雨所搏,一夕气闷几不救,见昆季必泣,有欲别之意,予疑其心悲,为刺百会不效,按其肺俞,云其疼如锥刺,以火针微刺之即愈。《针灸聚英 火针》载:凡治瘫痪,尤宜火针,易获功效。盖火针大开其孔穴,不塞其门,风邪从而出。若气针微细,一出其针,针孔即闭,风邪不出,故功不及火针。灸者,亦闭门赶贼,其门若闭,邪无出处故也。 《灵枢 官针》载:病水肿不能通关节者,取以大针。《黄帝内经太素 九刺》载:九曰烊刺。烊刺者,燔针即取痹也。《重楼玉钥 针法主治歌》载:火针主刺周身病,淫邪溢于肌体中,为风为水关节痹。关节一利大气通。火针者,即古人之燔针也。凡周身之淫邪,或风或水溢于肌体,留而不能过于关节,壅滞为病者,以此刺之,使关节利大气通,则淫邪壅于经络,风虚肿毒伤于肌体者,皆可去也。《本草纲目 火针》载:主治:风寒筋急挛引痹痛,或瘫缓不仁者,针下疾出,急按孔穴则疼止,不按则疼甚。《备急千金要方 痈疽》载:凡用药贴法,皆当疮头处,其药开孔,令泄热气。亦当头以火针针入四分,即瘥。《外科正宗 火针法》载:治鱼口、便毒、横痃等症,用行药不得内消者。《养耕针法全集 新立火针法》载:但此针之法,只可用于缠颈癀、筲箕癀、鸡心癀,以及托腮癀等症,周围用此火针圈之而可耳。其余别症决不可乱用。学者细心悟之,切不宜因有斯法而一概行之。《本草纲目 火针》载:痈疽发背有脓无头者,针令脓溃,勿按孔穴。《备急千金要方 九漏》载:诸漏结核未破者,火针针使著核结中,无不瘥者。《外科正宗 火针法》载:治瘰疬、痰核生于项间初起坚硬,或如梅李,结聚不散,宜用此法针之,插药易消。《医心方 针例法》载:燔大癥积用三隅针;破痈肿皆用铍针,量肿大小之宜也;小积及寒疝诸痹及风,皆用大圆利针如遵也,亦量肥痩大小之宜。皆烧针过热紫色为佳,深浅量病大小至病为度。《针灸聚英 火针》载:若风湿寒三者,在于经络不出者,宜用火针,以外发其邪,针假火力,故功效胜气针也。破痈坚积结瘤等,皆以火针猛热可用。《本草纲目 火针》载:癥块结积冷病者,针下慢出,仍转动,以发出污浊。《明史 周汉卿传》载:义乌陈氏子腹有块,扪之如婴,汉卿曰“此肠痈也”,用大针灼而刺之,入三寸许,脓随针进出有声,愈。 《本草从新》卷十五火土部载:肝虚目昏多洞,或风赤及生翳膜,头厚生病,后生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