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党的好战士:张富清

党的好战士:张富清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56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40.6(7.0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党的好战士:张富清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0876595
  • 条形码:9787500876595 ; 978-7-5008-7659-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党的好战士:张富清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为张富清老人工作及现居地湖北来凤县公职人员,数十次采访老英雄,获得大量一手资料,其中很多是未经披露的故事,展现了老人不忘初心的党员本色和英雄事迹,是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党的好战士:张富清 内容简介

本书以时间为线,全面翔实讲述了张富清同志从出生到现在的50余个精彩人生故事,其中很多故事都未经披露。全书叙事语言十分朴实,故事情节感人、感情真挚、震撼人心,讲述了张富清同志保家卫国、为民造福的一系列初心故事;反映了张富清同志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英雄本色;展现了张富清同志淡泊名利、勤检朴实的高尚情操。张富清同志用一生的真实行动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本色。 本书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是开展“初心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的教材,献礼“建党100周年”的精品佳作。

党的好战士:张富清 目录

目录:

**章 出身贫寒 历经苦难

童年时期不幸丧父、凄苦无依;少年时期卑微求食、得以生存;青年前期失去自由、饱受欺凌。佃农出身的张富清,无奈身处浊乱世间,历经了种种苦难。他的遭遇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千千万万底层劳苦人民生活的缩影。

佃农出身?? 童年凄苦 001

多年长工?? 以求生存 004

革命春风?? 掠过心田 006

被抓壮丁?? 饱受欺凌 009

第二章 浴血硝烟 九死一生

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党的培养下,在革命环境的铸就中,他迅速成长,信仰和信念得以涅槃,意志和力量得到增强。

瓦子街镇?? 迎来转折 015

三五九旅?? 培育奇兵 018

壶梯山上?? 首次立功 022

全连推荐?? 光荣入党 027

东马村中?? 攻坚拔寨 030

临皋纵深?? 截敌奇袭 033

永丰突击?? 功震全军 035

第三章 辗转南疆 淬火成钢

十万大军出玉门,向天山南北挺进,一边维护边疆安全,一边开展垦荒生产。张富清将个人命运与解放大西北及维护新疆的和平稳定紧密联系在一起,跟随部队一路西征,进入新疆屯垦戍边。1953年,他积极响应抗美援朝号召,一腔热血火速奔赴北京。

随军西征?? 直达喀什 041

铸剑为犁?? 屯垦戍边 048

响应援朝?? “长征”进京 053

速成中学?? 补习文化 057

第四章 响应号召 奉献异乡

响应组织号召,毅然选择到湖北*边远*贫困的来凤县。在这里,虽然工作岗位几经变换,也有一同来的战友申请调走,但是他为贫困地区奉献的赤子之心从未改变。

回家探亲?? 收获爱情 061

面临转业?? 毅然抉择 065

粮店主任?? 不知“变通” 071

选入党校?? 学习两年 078

第五章 一门心思 为民造福

深入基层一线,长年累月驻村扎点,一心一意为百姓造福。相继为老百姓解决吃饭、饮水、用电、生产、农田灌溉等方方面面的难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他对党对组织的绝对忠诚,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初心。

分管财贸?? 扭亏为盈 082

两封电报?? 忠孝难全 086

探洞引水?? 筑坝修渠 090

“三顾茅庐”?? 引进工匠 098

缺吃少穿?? 驻队解决 103

土苗山寨?? 亮起电灯 111

决战大坝?? 提水灌田 117

技术改造?? 一箭三雕 122

第六章 家有贤妻 患难与共

在工作和家庭的天平上,张富清几乎将全部精力倾向于工作。在他身后,是妻子多年来的理解、支持和付出。不管家庭困难有多大,贤妻始终坚忍顽强、无怨无悔地将四个孩子拉扯成人。

动员妻子?? 辞去公职 128

家庭生活?? 陷入困境 133

女儿重病?? 永留遗憾 138

两斤清油?? 情重如山 142

欲将儿子?? 送回老家 146

全家福照?? 独缺父亲 149

儿女“探望”?? 父爱无声 152

新买棉袄?? 送给他人 159

一封家书?? 千里解围 162

第七章 一腔热血 不减当年

虽年过半百,但英雄不减当年勇。每至一个新的工作岗位,甘于奉献,干劲十足,为自己当年的无悔选择交上了圆满的答卷。

一纸建议?? 发展油桐 167

身中漆毒?? 不下火线 173

住洞修通?? “挂壁”公路 179

深更半夜?? 赶路送行 185

四处奔波?? 开辟货源 191

*后一站?? 披荆斩棘 195

第八章 心中无我 至公无私

心中时刻装着老百姓,很少顾及自己和家庭。老百姓的利益受损,他会毫不留情地对人“开刀”。对家庭困难和个人升迁,他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对子女就业及工作分配、调动,他从不向组织和个人打招呼。好不容易得到提档增薪的机会,他却高风亮节,让与他人。

盼被招工?? 求父“碰壁” 199

老师眼中?? “干部家庭” 204

为了百姓?? 两次发怒 208

补丁裤子?? 终于“退役” 212

工作分配?? 再次“碰壁” 217

五喜临门?? 合影聚餐 220

“孔融让梨”?? 成为佳话 223

第九章 桑榆暮景 本色不改

青丝已熬成白发,岁月不再少年。纵使与病魔狭路相逢,他也从未屈服,始终保持突击者的顽强和意志,坚挺站立。

28 年之后?? 回乡祭拜 227

兄妹三人?? 借钱救母 231

高位截肢?? 重新站立 236

每日锁药?? 不嫌麻烦 243

一次特殊?? “主题党日” 246

固执选用?? 便宜晶体 250

第十章 深藏功名?? 润物无声

面对媒体采访,已经 95 岁高龄的他拿出突击的姿态,讲述自己的本色人生;面对各种荣誉,他功成不居,回归平淡。

信息登记?? 意外发现 254

特殊报告?? 书记重视 259

接受采访?? 一波三折 264

老兵军礼?? 一生情怀 271

载誉归来?? 功成不居 277

特别日子?? 迎来曙光 283

附录一 张富清年谱 288

附录二 张富清的生活、家庭逸事 299

后 记

  ——为新时代铸就一座精神丰碑 319

参考书目 342


展开全部

党的好战士:张富清 节选

面临转业?? 毅然抉择 1954 年 12 月,张富清在武昌完成了全部学业,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文化速成中学的毕业证。 这个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已经得到全面恢复并初步发展,社会较为安定,国家全面转入社会主义经济大建设。按照规定,包括张富清在内的这批学员要全部转业,投入国家经济建设。组织上对这批学员做了动员,号召大家去国家*艰苦、*缺干部的地方支援建设。 对张富清而言,转业后面临着几种选择。一是留在大城市,那里海阔天空,发展空间更大。他在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又是中央军委培养的干部,留在大城市工作组织上是会同意的。二是回到陕西老家,毕竟是 30 岁的人了,与未婚妻孙玉兰组成温馨的小家庭,一起赡养对他望眼欲穿的老母亲。三是响应组织的号召,到*艰苦的地方、祖国*需要干部的地方去支援建设。 组织上动员后,张富清打听湖北哪里*艰苦,有人告诉他说恩施地区(恩施,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临渝黔,北靠神农架,面积 2.4 万平方公里,辖 8 个县。)是大山区,在湖北是*贫困、*缺干部,生活、交通条件*差的地方。这是张富清**次听说湖北有恩施这个地方。 在确定转业去向前,张富清一时犹豫不决。对他来说,转业后*想去的地方还是陕西洋县老家,离家那么多年,母亲一直盼望着他能回去。回家成了家,也能为母亲及岳父母颐养天年出一份力。但组织上有明确的号召,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军人,怎能不听党的话,不听组织的号召? “组织上号召去的地方,就是共产党员、革命军人*应该去的地方,个人的需要必须服从组织的需要,不能讲任何条件。”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张富清*终拿定了主意。当学校领导找他谈话,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决定响应组织的号召,到*艰苦的地方去,到*需要他的地方去。他说:“党叫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既然组织号召我们去*艰苦的地方搞建设,那我就去恩施工作!”见张富清选择去恩施,学校领导对他表示赞赏,几个要好的学员也对他表示敬佩。 学校领导对学员们动员时还曾说:“你们转业去哪儿,有家属的可以把家属带去。” 张富清给学校领导报告说:“我老家有未婚妻,我想带她去恩施。”见张富清选择去恩施的态度十分坚决,学校便将他纳入转业去恩施工作的名单,并以组织的名义写了一封信至陕西洋县双庙村,叫孙玉兰赶往武汉。 1954 年底,已是临近阳历新年,在双庙村忙于工作的村妇联副主任孙玉兰收到了一封部队速成中学的来信。信中内容大意是:张富清同志即将从防空部队文化速成中学毕业,马上要转业到地方工作,请她速去武汉。 看完来信后,孙玉兰一时拿不定主意。对于学校来信叫她去武汉,她有两个猜测:一是学校叫她去武汉与张富清结婚安家;二是让她去学校接张富清,随他转业回洋县。 孙玉兰去问管理区的华区长,看组织上批不批准她去。华区长告诉她说应该去。孙玉兰担心自己去的时间长,组织上不同意,她对华区长承诺说只去一个月。但华区长是个明白人,打趣地说道:“你这个傻丫头,你去个把月?两年能回来一次都不错了,你这次去肯定要留在武汉这个大城市了。” “我也不清楚,恐怕回来的可能性要大些。”孙玉兰害羞地说,内心对去武汉充满了憧憬。 华区长为孙玉兰去武汉学校开具了证明,并为她办理了相关手续。 去武汉前,孙玉兰掏出攒了多年的积蓄,给每一位家人都做了一件新衣服,并特意去看望了张富清的母亲,和家人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然后背上几个馍馍就上路了。 陕西洋县到湖北武汉约 1000 公里,路途十分遥远。这是孙玉兰**次出远门,走出洋县。她就近在城固县搭上一辆货车,迎着寒风,翻过秦岭,中途几次换乘车辆,朝着武汉疾驰而去。一路上,本来就晕车厉害的孙玉兰,坐在车上感到天旋地转,极为难受,一直呕吐不止。经过几天的长途颠簸,终于辗转千里来到了武汉。此时,孙玉兰的一双手脚冻肿了,脸也被寒风吹得没有一点血色,犹如生了一场大病。 张富清在武汉汽车站接到了孙玉兰,见到心上人一路受苦挨冻,他心都疼了。他把孙玉兰接到学校,将她的手紧紧地捂在怀里,直至暖热。 同班的一些学员得知孙玉兰的到来,自发地买来小镜子和一些糖果来看望她。在学校休息了两天,张富清带着她在武汉逛了一阵子,虽然天气寒冷,但两人在一起却感到格外温暖。 12 月底的一天,张富清对孙玉兰说:“组织上要求我们结婚,然后转业到地方去。”孙玉兰说:“你是组织上的人,听组织的安排吧。”张富清接着说:“根据组织的号召,转业后我要到恩施那边去工作,那边是山区,十分贫困,条件艰苦,你跟不跟我去?”孙玉兰不假思索地说:“你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孙玉兰的回答让张富清既惊喜又庆幸,惊喜的是玉兰毫不犹豫地答应跟他到恩施去,没有其他的想法,思想觉悟很高;庆幸的是找到了一位通情达理、支持理解自己的好伴侣。 这一天,张富清和孙玉兰在武汉离学校就近的民政部门办理了结婚登记。1955 年元旦,他俩在老师和同窗学员的祝福声中举行了一个十分简单的结婚仪式。结婚的婚房,是部队学校的一间单人宿舍,里面没有任何装饰,仅一口皮箱、一张军用床,还有一床叠得比豆腐块还要整齐的军棉被“见证”了他俩的幸福时光。结婚后,孙玉兰很快发现张富清的右腋窝下部一大片都是黑沉沉的,她便好奇地问:“你右腋窝下是怎么回事?怎么那么黑?” 张富清回答说:“之前在一次战斗中,被敌人的燃烧弹烧伤的,治好后就成了这样。” 孙玉兰心疼地问道:“你以前打过仗?那里现在还疼吗?” 张富清回答说:“1948 年打过仗,现在没有事了,早就不疼了。”“你以前打仗立过功吗?”孙玉兰好奇地问道。 “立过功,都过去了,提起这些事,就会想起牺牲的战友,很难过,我不愿回忆那段岁月。”张富清轻描淡写地回答。 “对不起,富清,我提起你的伤心事了,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以后只要你不愿说的事,我也不会问,都听你的。”孙玉兰对丈夫张富清说。 “谢谢你,玉兰,能娶到你,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张富清看着孙玉兰,心怀感激,深情地将她拥进怀里。 1955 年 1 月 23 日,是农历大年三十,张富清同妻子孙玉兰及学员们在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除夕之夜。2 月初,这批学员即将正式转业奔赴各地,转入地方工作,开启人生道路的新征程。在转业的选择中,大部分学员选择到武汉及周边城市,一部分选择回老家,少部分如张富清等则选择到贫困的山区。离开学校前,学校为学员们举行了一个隆重的欢送仪式,学校领导叮嘱学员们说:“大家到了地方,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工作对象都会有变化,但不管怎样变化,我们作为曾经的军人,革命的理想信念、为民服务的思想、克服困难的意志、吃苦耐劳的本色绝不能变。到了地方,大家要努力工作,期待你们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大显身手,为国家作贡献,为人民立新功。” 在这批学员中,同张富清一样选择到恩施工作的共有 7 人。送行仪式上,学校领导对这 7 个人给予了表扬和鼓励。仪式结束后,学校领导还特意留下他们,嘱咐他们到了恩施,如工作不适应或有特殊困难,可以向组织写申请调走。7 名学员对学校及组织上的关心都表示由衷的感谢。 离校临走前,张富清用一块小红布,包好用生命换来的军功章,放入在江西部队速成中学时买的一口皮箱内,自此封存了自己戎马倥偬的岁月。然后,他带着妻子,背着简易行装,和其他 6 名学员及其家属在战友们的一片依依不舍的祝福声中,坐上汽车,离开学校大院,来到汉口船运码头,登上了汉口开往重庆的轮船。随着“嘟——嘟——”几声长鸣,轮船起航沿着长江溯流而上。张富清和孙玉兰都是**次坐轮船,两人放好行李,来到了甲板上,兴致勃勃地欣赏着长江两岸的美景,早春二月的风,裹挟着股股寒气打在两人的脸上…… 两天后,轮船到达恩施巴东县码头。船刚靠岸,突然,码头边传来一阵阵“嗨嗬,嗨嗬”的声音,孙玉兰听到后吓得直往后退,以为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张富清向船上一工作人员问清缘由后,释然一笑,轻声地给妻子解释道:“这是码头工人搬运重物时喊出的劳动号子,号子一喊,干活有力,劲就往一处使,搬运重物就容易些。”听丈夫这样说,孙玉兰才安下心来下船上岸。 张富清等人爬上长江堤,找人打听后才知道,巴东仍然没有到恩施的汽车。他们问清道路,便徒步向恩施进发。沿途的地貌让一直生活在平坦地方的孙玉兰十分好奇,她**次看到这么多、这么大、这么高的山。“我们那都是平坝坝,这里到处都是山!”一路上,孙玉兰多次对张富清感叹道。 一行人朝着建始方向,翻越崇山峻岭的巫山山脉腹地,沿着崎岖的山路行走了两天,终于到达了恩施城。 到恩施报到后,张富清听说来凤县 (来凤县是恩施所辖的一个县,位于湖北省的*西部,处于湘、鄂、渝三省市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以凤凰降临栖息的美丽传说得名。西南邻重庆(原四川省)酉阳县,东南邻湖南省龙山县。全县面积 1342 平方公里。全县共有 26 个少数民族,其中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 62%。) 是恩施地区*偏远、*困难、*缺干部的地方时,他再次向组织提出:“我去来凤县工作。”在他们 7 人当中还有一个叫王近宝的学员,曾是部队上的一名排长,也选择到来凤县工作。组织上尊重了他俩的选择,给他俩开具了去来凤县工作的介绍信。 张富清和王近宝在恩施没有过多地停留,便继续从恩施向来凤徒步进发。他们沿着恩施到咸丰、再从咸丰到来凤的道路,又经过两天的艰难跋涉,终于来到“一脚踏三省”的来凤县。到达城北的观城坡时,张富清等人俯瞰到整个来凤县城。视野之内,可见县城所处位置地势平坦,四面都被翠绿的群山环抱,一条大河从县城南边流过。进入城内,他们看到的景象却是市井残破,街道狭窄,两旁的房子大多为木瓦房,一栋连着一栋,自然形成了一个商贸集散中心。 张富清带着妻子孙玉兰来到了一个和他老家相隔千里又十分陌生的地方,他不清楚在这里工作将面临什么困难,但他清楚自己的职责与使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既然选择来这里工作,纵有千难万险,他也不想当“逃兵”。自到达来凤的这一天起,张富清就把自己在解放战争中立下的赫赫战功以及受中央军委重点培养教育的这段特殊经历全部封存,压至箱底、心底。然后,他拿着转业证、介绍信,以一个普通军转干部的身份出现在湖北省*西端的来凤县。

党的好战士:张富清 作者简介

邱克权:湖北省来凤县公职人员,毕业于湖北民族学院物理系,先后从事过教学、检察、纪检、巡察等工作。2018年底,在得知张富清深藏功名的信息后,第一时间向来凤县委汇报,并写专题报告建议县委宣传他的事迹。此后,主动承担起对张富清先进事迹的挖掘、搜集、整理和讲解工作,全程参与了国家重点媒体对张富清同志的采访报道。一直致力于张富清精神的挖掘和研究。数十次采访张富清及其家属、子女,多次沿着张富清在来凤县工作过的足迹,实地走访群众及知情人,查阅了大量文史档案资料,将张富清在来凤县工作三十余年为民造福的事迹尽数挖掘出来。利用业余时间,历时两年走访及创作,增删数次,终成此书。 邱 凯:湖北省来凤县公职人员,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先后从事过工程施工管理、教学、重点项目管理等工作。2019年2月,知晓张富清先进事迹后,一直致力于其事迹挖掘、收集、整理、勘误工作,为众多国家重点媒体宣传报道张富清事迹提供过重要素材,同时参与部分国家重点媒体对张富清同志的采访报道,并利用业余时间创作该书。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