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智慧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智慧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6-01
开本: B5 页数: 208
本类榜单:建筑销量榜
¥79.7(6.8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00:00:00
中 图 价:¥88.5(7.5折)定价  ¥11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智慧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版权信息

智慧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响应了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国土空间治理改革、新型城镇化的需求,拟解决我国城市空间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本书基于城乡规划学的综合分析优势,整合了管理学、地理学、信息与通讯技术等学科理论,尝试解决智慧城市发展背景下,我国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两大议题:1.研判我国智慧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的内涵与特征;2.探索我国智慧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的建构模式。

智慧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目录

目录
第1章 智慧城市的空间发展背景 1
1.1 智慧城市内涵与技术的双提升 1
1.2 国土空间治理的生态文明导向 2
1.3 城市空间发展的三大转型 3
1.4 研究问题与目标 4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5
第2章 智慧城市空间发展的相关理论 7
2.1 智慧城市 7
2.2 国土空间治理与规划 13
2.3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17
2.4 智慧城市空间的发展特征 26
2.5 智慧城市空间发展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 31
第3章 国内外智慧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分析 36
3.1 均衡协调:欧洲空间发展战略 36
3.2 国家战略:美国空间发展战略 41
3.3 国家意志:新加坡空间发展战略 43
3.4 极致集约:中国香港空间发展战略 47
3.5 技术指引:中国台湾空间发展战略 51
3.6 国内外智慧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经验与启示 55
第4章 智慧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模式探索 58
4.1 构建智慧城市空间发展的总体战略体系 58
4.2 构建智慧城市的生态空间体系 63
4.3 构建智慧城市的社会空间体系 71
4.4 构建智慧城市的产业空间体系 78
4.5 构建智慧城市的支撑体系 87
第5章 广州智慧城市空间发展的战略探索 97
5.1 广州实证的意义 97
5.2 广州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演进 98
5.3 广州发展智慧城市的空间战略准备 108
5.4 “智慧广州”城市空间发展战略顶层设计前瞻 115
5.5 智慧广州的城市空间建设路径前瞻 119
第6章 广州建设智慧城市的生态空间体系 124
6.1 广州智慧城市生态空间的发展现状 124
6.2 智慧广州的生态空间战略展望 129
第7章 广州建设智慧城市的社会空间体系 134
7.1 广州智慧城市社会空间的发展现状 134
7.2 智慧广州的社会空间战略展望 143
第8章 广州建设智慧城市的产业空间体系 146
8.1 广州智慧城市产业空间的发展现状 146
8.2 智慧广州的产业空间战略展望 169
第9章 广州建设智慧城市的支撑体系 172
9.1 广州智慧城市支撑体系的发展现状 172
9.2 智慧广州的支撑体系战略展望 177
第10章 迈向智慧城市的中国城市空间发展 180
10.1 国内外空间发展战略趋势 180
10.2 中国智慧城市的空间发展前瞻 183
参考文献 188
展开全部

智慧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节选

第1章 智慧城市的空间发展背景 本章对智慧城市的空间发展背景进行解析,包括智慧城市的两个维度影响、国土空间治理的两层次内涵及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三大转型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本书的核心研究问题与目标,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1 智慧城市内涵与技术的双提升 1.1.1 新技术、新经济的内涵提升 全球化、信息化的两股潮流正席卷全球,不仅重塑了世界科技和经济版图,更加速了城市功能、空间结构与生活方式等多个维度的革新。其中,以信息与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共享经济、知识经济等新经济形态不断涌现,数字城市正向智能城市、智慧城市蜕变,也预示着人类正迈向更美好的城市文明。 新技术和新经济丰富了智慧城市的内涵,成为众多国家与地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技术进步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新加坡、英国伦敦、中国香港和上海等陆续提出建设全球或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目标,将技术创新置于城市突出位置并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如英国伦敦在《智慧伦敦规划2020》中提出“利用先进技术的创造力来服务伦敦并提高伦敦市民生活质量”;中国香港在《香港科技创新创业白皮书》中提出将建设智能时代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上升为香港未来发展的整体战略目标。新经济的定义在学术界虽然还未形成共识,但一般认为其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由高新技术产业主导的新经济形态,具有“智力资源”高度密集的特点。“互联网+”等新经济为城市发展动能的转型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被写入国家战略。 1.1.2 新感知手段的技术支撑 新感知手段的应用,是智慧城市的另一个特征。新感知手段起源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人工智能、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技术走向应用阶段的基础。它是一种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效应获取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状态信号,并转化为可利用信息的信息获取技术。目前,新感知手段的发展迅速,具有覆盖面广、准确可靠和实时高效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我们的城市生活、生产制造和城市管理等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传感器、雷达感知技术和多光谱感知技术等。它极大地推动了城市感知方式的创新,通过收集和整合多元复杂的城市数据,搭建起智慧城市的“桥梁”,为实现更全面透彻的感知、更实时智能的控制及更广泛深入的“万物互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智慧城市感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国土空间治理的生态文明导向 1.2.1 资源环境保护价值观的强化 伴随着全球瞩目的经济建设成就,我国与日俱增的资源环境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与深刻反思。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关系着人民生活的基本命脉,过去我国的经济发展长期优先于资源环境保护,使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也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 国家战略层面,资源环境保护的价值观不断得到加强,推动着发展模式的转变。2005年,**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刻地解释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上升到人类文明的高度[1],随后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被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2];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基本方略,并强调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3]。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绿色发展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并积极承担了应对气候变化等国际责任,获得了国际社会,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的广泛认同与高度评价,体现了新时代下的“中国担当”。 国土空间治理正迈入生态文明的新时代。随着国家将空间规划改革方案纳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并建立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治理方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4]。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国家安全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面对空间开发失序、城乡差距扩大、资源环境恶化等现实困境,以生态保护为导向,创新国土空间治理方式是顺应国家战略转变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空间高质量发展和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有效路径。 1.2.2 资源的精准识别、实时监管和智慧决策 信息技术的应用催生了新时代的“生态文明”。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土空间规划意见》),要求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5]。其中,“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与基础。“双评价”体系借助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新感知手段等多种方式,对国土空间资源进行精准识别、实时监管和智慧决策,有利于实现科学化、系统化和精准化的国土空间治理。广州作为全国率先开展“双评价”的试点城市,是探索新技术、大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应用的前沿地带,其实践经验和发展特点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1.3 城市空间发展的三大转型 1.3.1 从增量扩张到存量提升 2011年,我国城市化率首次超过50%,标志着城市化进程进入后半段,也预示着从增量扩张到存量提升的城市发展路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新增建设用地推动城市空间的快速扩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城市建设成就。但面对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部分城市特别是深圳、广州等特大城市的发展受到严重的空间约束,同时,城市建设无序、土地利用粗放及“城市病”等问题逐渐突出,都需要城市发展方式的变革。存量提升的概念在此背景下出现,它倡导通过技术应用、城市更新等多种手段对存量空间资源进行优化调整,从而提高城市空间的发展质量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高速度”到“高质量”,城乡存量空间的提升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包括产权关系复杂、空间使用成本提升及安全风险增加等,需要我们探索“更智慧”的提升路径。 1.3.2 从经济增长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全面治理 空间治理的重心随着城市发展阶段的演变而转移。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发展是**要务,经济增长优先于生态、生活,导致资源环境问题与社会矛盾不断凸显。2010年,我国适时提出新型城市化的发展战略,使“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等价值理念不断得到强化,推动着我国从注重单一经济建设,向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全面治理转变。其中,协调好这三者的关系是推进全面治理的关键,也是城市空间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全面治理亟待“智慧治理”的创新,提供更多元、可靠的解决方案。它强调利用智慧的技术手段与理念,解决各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逐步实现经济的高效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以及资源环境的集约节约利用。 1.3.3 区域协作关系复杂化 新时代的区域一体化程度加深,竞合关系并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国际劳动分工促进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整合。经济区域化一方面有利于消除阻碍地方国际化发展中的市场和制度壁垒,使经济活动更好地跨越行政边界;另一方面,在空间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由于交通可达性较好,且往往在文化和风俗习惯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容易形成紧密、自由的伙伴关系,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可以说,经济区域化具有深刻的现实基础和客观必然性。在此基础上,区域成员还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制度安排等多方面谋求更广泛的协作,使城市空间发展的区域化趋势更为显著。然而,区域内部的竞争关系仍然不可避免,它是市场经济下地区发展差异所形成的要素争夺。未来,应通过构建“智慧”的区域关系,协同区域内部的合作与竞争,促进区域的整体进步。 1.4 研究问题与目标 1.4.1 研究问题 针对上文对智慧城市空间发展新形势的认识,导出本书的两个核心研究问题。研究问题一: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有何内涵和特征?研究问题二:新时代下,我国智慧城市空间发展的战略模式如何建构? 1.4.2 总体目标 在城市空间发展方式与治理模式转型的背景下,研究智慧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构建科学、系统和广泛适应的智慧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模式。四个分项目标如下。 一是通过对我国智慧城市的空间发展趋势的分析,以及智慧城市空间发展的理论研究,提出智慧城市空间发展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以及形成本书研究的方法论。 二是通过对国内外智慧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分析,总结智慧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经验特点,构建理论结合实践的智慧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模式。 三是以广州为例,对智慧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模式进行实证分析,检验战略模式的适应性。 四是对迈向智慧城市的中国城市空间发展进行前瞻与策略建议。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 学科交叉与系统集成 为解决新时代我国城市空间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本书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信息通信学科的相关理论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结合城乡规划学对于城市空间发展的智慧干预经验,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结合,实现跨学科交叉方法的系统集成。 2. 经验比较与理论创新 通过梳理国内外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与空间发展战略的经验和相关理论基础,以“新技术+空间治理”的发展特征和发展趋势分析为基础,探索智慧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模式。 3. 文献查阅与专家访谈 在基础性的文献查阅和资料收集中,持续追踪与智慧城市、城市发展战略、国土空间治理等相关的资料与案例。在此基础上,开展结构性专家访谈,充分发挥专家对实证案例的发展现状把握能力以及对学科前沿问题的发现能力和判断力。 4. 数据采集与空间计量 深度挖掘各类互联网数据,如卫星影像数据、社交网络数据、新型商业服务数据等,借助ArcGIS技术对城市空间属性信息进行处理,识别广州城市空间的发展特征,并辅以传统统计数据分析方法获取一手资料,如统计年鉴、年报、政府工作报告、企业报表等,借助Microsoft Office、SPSS等通用数据处理工具,从生态、社会和产业等多角度研究案例城市。 1.5.2 技术路线 本书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图1-1)。一是理论研究,包括智慧城市的空间发展背景及相关理论研究,由此提出智慧城市空间发展的三大价值观与五种思维方式;二是案例借鉴,通过分析国内外智慧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总结相关经验与启示;三是模式推演,根据上述理论研究与案例借鉴,提出“1战略4维度”的智慧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模式;四是实证研究,以广州市为研究对象,检验战略模式的适用性并进行战略探索;五是发展展望,对迈向智慧城市的中国城市空间发展进行前瞻。 图1-1 本书的技术路线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