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绿色村镇建设

中国绿色村镇建设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6-01
开本: B5 页数: 360
本类榜单:建筑销量榜
中 图 价:¥142.6(7.2折) 定价  ¥1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绿色村镇建设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686107
  • 条形码:9787030686107 ; 978-7-03-068610-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绿色村镇建设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总结作者近20年来对中国绿色村镇建设理论、建造方法、评价技术及示范工程应用的开拓性研究成果,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建设与评价并重的研究方法,图文并茂,案例丰富。全书分为三篇十一章。上篇为绿色村镇建设的理论与发展,包括:绿色村镇建设的理论与创新,绿色村镇建设的演变与发展,绿色村镇建设的模式与机制,绿色村镇建设共同体;中篇为绿色村镇的规划与建设方法,包括:绿色村镇建设规划编制,绿色村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村镇绿色建筑的建设与改造;下篇为绿色村镇的规划与建设评价,包括:绿色村镇规划评价,绿色村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评价,村镇绿色建筑建设评价,绿色村镇规划与建设综合评价。

中国绿色村镇建设 目录

目录
前言
上篇绿色村镇建设的理论与发展
第1章绿色村镇建设的理论与创新3
1.1绿色村镇与绿色村镇建设3
1.1.1村镇与村镇建设基本内容3
1.1.2绿色村镇建设的基本概念5
1.1.3绿色村镇建设的体系构成6
1.1.4绿色村镇建设的法规保障7
1.2绿色村镇建设的研究进展9
1.2.1绿色村镇的发展规划研究9
1.2.2绿色村镇的建设技术研究10
1.2.3绿色村镇的建设评价研究12
1.3绿色村镇建设的创新探索12
1.3.1小城镇建设示范工程创新机制研究13
1.3.2农村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与评价技术15
1.3.3村镇生态建筑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17
1.3.4生态村小康住宅建造技术集成应用18
1.3.5绿色村镇评价监测技术研究与示范20
1.4绿色村镇建设的理论体系23
1.4.1绿色村镇建设的理论研究基础23
1.4.2绿色村镇建设的理论体系构建24
参考文献26
第2章绿色村镇建设的演变与发展28
2.1中国村镇起源与村镇建设演变28
2.1.1古代时期村镇建设的起源28
2.1.2近代时期村镇建设的演变29
2.2村镇建制形成与建设发展阶段32
2.2.1村镇建制的形成演变历程32
2.2.2村镇建设的主要发展阶段33
2.3农村发展变化对绿色村镇建设影响36
2.3.1村镇规模数量变化的影响36
2.3.2农村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39
2.3.3村镇建设用地变化的影响41
2.3.4农房建设方式变化的影响48
2.3.5建设能力意愿变化的影响51
参考文献55
第3章绿色村镇建设的模式与机制57
3.1绿色村镇建设模式的概念特征57
3.1.1绿色村镇建设模式的概念57
3.1.2绿色村镇建设模式的特征58
3.1.3绿色村镇建设模式的构成要素59
3.2绿色村镇建设模式的主要类型61
3.2.1绿色村镇建设主体主导型模式61
3.2.2绿色村镇建设融资带动型模式62
3.2.3绿色村镇发展方式引导型模式64
3.2.4绿色村镇建设模式的应用案例66
3.3绿色村镇建设模式的促进机制69
3.3.1建设用地管理促进机制69
3.3.2建设投资方式促进机制71
3.3.3建设共同体的促进机制71
3.3.4建设项目管理促进机制72
参考文献73
第4章绿色村镇建设共同体74
4.1绿色村镇建设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74
4.1.1建设共同体的形成和特征74
4.1.2绿色村镇建设共同体的发展76
4.2绿色村镇建设共同体的构建与运行77
4.2.1绿色村镇建设共同体的构建方法77
4.2.2绿色村镇建设共同体的运作方式79
4.3绿色村镇建设共同体社会网络分析83
4.3.1绿色村镇建设共同体的社会网络构成方法83
4.3.2绿色村镇建设共同体的社会网络分析模型86
4.3.3绿色村镇建设共同体的社会网络分析案例88
参考文献93
中篇绿色村镇的规划与建设方法
第5章绿色村镇建设规划编制97
5.1绿色村镇建设规划的性质特征97
5.1.1绿色村镇建设规划的性质97
5.1.2绿色村镇建设规划的特征98
5.2绿色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方法100
5.2.1绿色村镇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100
5.2.2绿色村镇建设规划的调研方法103
5.3绿色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案例107
5.3.1堰河村绿色村庄建设发展规划108
5.3.2福山镇绿色镇建设发展规划114
参考文献120
第6章绿色村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121
6.1绿色村镇饮用水水源保护与节水设施建设121
6.1.1村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及设施建设121
6.1.2村镇生活用水节水设施建设124
6.2绿色村镇生活污水处理与设施建设124
6.2.1村镇黑水治理与再利用设施建设124
6.2.2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125
6.2.3村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方案优选126
6.2.4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案例131
6.3绿色村镇生活垃圾处理与设施建设135
6.3.1村镇生活垃圾的处理设施分类135
6.3.2村镇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法136
6.3.3村镇垃圾处理与设施建设案例137
6.4绿色村镇清洁能源利用与设施建设138
6.4.1村镇清洁能源利用的设施类型138
6.4.2村镇沼气利用的创新模式案例139
6.5绿色村镇绿化与景观设施建设141
6.6绿色村镇防灾减灾与预警设施建设142
6.6.1村镇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要求142
6.6.2村镇消防设施建设和预警措施143
6.6.3村镇防洪设施建设和预警措施144
6.6.4村镇抗震防震设施建设和预警措施145
6.6.5村镇防风减灾设施建设和预警措施146
6.6.6村镇防灾减灾及预警设施建设案例146
参考文献148
第7章村镇绿色建筑的建设与改造149
7.1村镇绿色建筑的设计149
7.1.1村镇绿色建筑建设的概念特征149
7.1.2村镇绿色建筑的设计基本要求150
7.1.3村镇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方法151
7.1.4堰河村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案例153
7.2村镇绿色建筑的建造161
7.2.1绿色建筑的建造选择161
7.2.2建筑节能与清洁能源利用162
7.2.3建筑节水与节水设施建设163
7.2.4建筑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63
7.2.5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改善164
7.2.6建筑的绿色施工167
7.2.7建筑的绿色运营管理168
7.3既有农房的绿色改造168
7.3.1既有农房的绿色改造概述168
7.3.2房屋维修改造的属性类型170
7.3.3既有农房的绿色改造方法172
参考文献177
下篇绿色村镇的规划与建设评价
第8章绿色村镇规划评价181
8.1绿色村镇规划评价的基本要求181
8.2绿色村镇用地选址与功能分区优化评价184
8.2.1评价对象与基本方法184
8.2.2绿色村镇用地选址与规划的空间吻合性评价188
8.2.3绿色村镇功能分区优化评价190
8.2.4绿色村镇用地选址与功能分区优化的评价案例193
8.3绿色村镇规划的生态位适宜度评价206
8.3.1评价对象与基本方法206
8.3.2绿色村镇规划的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211
8.3.3绿色村镇规划实施的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案例214
8.4绿色村镇水资源利用与污水处理规划评价221
8.4.1绿色村镇水资源利用规划评价方法221
8.4.2绿色村镇水资源利用规划评价案例224
8.4.3绿色村镇污水处理规划评价方法227
8.4.4绿色村镇污水处理规划评价案例230
8.5绿色村镇垃圾处理规划评价231
8.5.1绿色村镇生活垃圾处理规划评价内容231
8.5.2绿色村镇生活垃圾处理规划评价方法231
8.5.3绿色村镇生活垃圾处理规划评价案例233
8.6绿色村镇清洁能源利用规划评价234
8.6.1绿色村镇清洁能源利用规划评价的核算基础234
8.6.2绿色村镇清洁能源利用规划评价的主要内容238
8.6.3绿色村镇清洁能源利用规划评价方法241
8.6.4绿色村镇清洁能源利用规划评价案例243
8.7绿色村镇规划实施与生态环境修复评价247
8.7.1相关概念和评价内容247
8.7.2村镇景观格局指数选取与计算249
8.7.3村镇景观格局与生态环境修复评价252
8.7.4绿色村镇规划实施与生态环境修复评价案例253
参考文献264
第9章绿色村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评价265
9.1绿色村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节水设施建设评价265
9.1.1绿色村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节水设施建设评价方法265
9.1.2绿色村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节水设施建设评价案例269
9.2绿色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评价272
9.2.1绿色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评价方法272
9.2.2绿色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评价案例272
9.3绿色村镇垃圾分类收集与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评价273
9.3.1绿色村镇垃圾分类收集与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评价方法273
9.3.2绿色村镇垃圾分类收集与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评价案例275
9.4绿色村镇清洁能源设施建设评价276
9.4.1绿色村镇清洁能源设施建设评价方法276
9.4.2绿色村镇清洁能源设施建设评价案例278
9.5村镇绿化与景观设施建设评价280
9.5.1村镇绿化与景观设施建设评价方法280
9.5.2村镇绿化与景观设施建设评价案例283
9.6绿色村镇防灾减灾及预警设施建设评价285
9.6.1绿色村镇防灾减灾及预警设施建设评价方法285
9.6.2绿色村镇防灾减灾及预警设施建设评价案例288
参考文献290
第10章村镇绿色建筑建设评价291
10.1村镇建筑的建造选择评价291
10.1.1村镇建筑的建造选择评价方法291
10.1.2村镇绿色建筑的建造评价案例294
10.2村镇建筑的绿色施工评价296
10.2.1村镇建筑的绿色施工评价方法296
10.2.2村镇建筑的绿色施工评价案例299
10.3村镇建筑的节能效率评价300
10.3.1村镇建筑的节能效率评价方法300
10.3.2村镇建筑的节能效率评价案例306
10.4村镇建筑的节水设施效率评价314
10.4.1村镇建筑的节水设施效率评价方法314
10.4.2村镇建筑的节水设施效率评价案例318
10.5村镇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评价319
10.5.1村镇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评价方法319
10.5.2村镇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评价案例322
10.6村镇建筑的低碳运营管理评价325
10.6.1村镇建筑的低碳运营管理评价方法325
10.6.2村镇建筑的低碳运营管理评价案例328
参考文献329
第11章绿色村镇规划与建设综合评价330
11.1绿色村镇规划与建设的综合评价内容330
11.2绿色村镇规划与建设综合评价方法332
11.3绿色村镇规划与建设综合评价案例336
11.4绿色村镇规划与建设综合评价平台339
彩图与彩表
展开全部

中国绿色村镇建设 节选

中国绿色村镇建设上篇 绿色村镇建设的理论与发展 第1章绿色村镇建设的理论与创新第1章绿色村镇建设的理论与创新 中国的绿色村镇建设是一个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紧密结合的发展过程。绿色村镇建设既是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绿色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提升村镇农民居住质量、保护改善村镇生态环境、促进村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章分析绿色村镇的基本概念和建设内容,提出绿色村镇建设的发展体系和法规保障;讨论绿色村镇建设的研究进展;介绍绿色村镇建设的创新实践;构建绿色村镇建设的理论体系。 中国的村镇建设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1949年以来,我国在村镇建设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21世纪初,我国进入了以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建设目标的发展新时期。开展绿色村镇建设,建立适应农村特色的绿色村镇建设理论体系,是促进“三农”(农村、农业、农民)绿色发展和“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 1.1绿色村镇与绿色村镇建设 1.1.1村镇与村镇建设基本内容 1.村镇的定义 村镇(village and town),是指村庄和乡镇的总称。其中,村庄是乡镇辖区内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聚居点,乡镇是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其辖区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 村庄(village),是指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聚居点。村庄又分为中心村和基层村:中心村是指设有兼为周围村服务的公共设施的村;基层村是指中心村以外的村。 村域(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village),是指村民委员会(简称“村委会”)管理的地域。 镇(town),是指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行政区划单位。镇又分为中心镇和一般镇:中心镇是指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各分区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中发挥中心作用的镇;一般镇是指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中心镇以外的镇。 镇域(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own),是指镇人民政府行政的地域。 2.村镇建设 村镇建设是指以村镇发展规划为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对村镇区域的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对村镇系统内各类物质设施进行建设的活动总称。重点建设任务包括: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村镇农房建造与改造、村镇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等。村镇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对村镇进行规划和建设,为村镇居民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保障村镇居民的正常生活,服务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3.镇的建设内容 镇的建设应按照镇建设规划进行。镇建设规划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规定的建设内容制定,包括:镇村体系和人口预测、镇用地分类和计算、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居住用地规划、公共设施用地规划、生产设施和仓储用地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公用工程设施规划、防灾减灾规划、环境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等。 镇的建设内容主要分为6类。①建设用地,主要包括镇域居住用地、公共管理和公用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共绿地等。②公用工程设施建设,包括镇域给水、排水、供电、通信、燃气、供热、工程管线等。③镇区房屋建筑工程建设,包括居民居住建筑、行政办公建筑、文化教育体育建筑、医疗卫生建筑、商业服务建筑和集贸市场建设等。④防灾减灾,包括镇域消防、防洪、抗震防灾和防风减灾等。⑤环境建设,包括镇域生产污染防治、环境卫生、环境绿化和景观等。⑥历史文化保护,包括镇域历史空间格局和传统建筑风貌,与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的山体、水系、地形、地物、古树名木等要素,反映历史风貌的其他不可移动的历史文物,体现民俗精华、传统庆典活动的场地和固定设施等。 4.村庄的建设内容 村庄建设规划应依据国家颁布的《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和《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 32000—2015)等规定的建设规划内容制定,体现因地制宜、村民参与、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规划内容包括:村庄分级和人口核定、村庄用地分类和计算、村域用地规划、村庄建设用地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公用设施与工程规划、防灾减灾规划、历史文化保护和特色风貌规划等。 村庄建设内容主要分为7类。①建设用地,主要包括村庄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生产设施和仓储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等。②道路交通建设,主要包括村域道路和村庄道路。③公用设施与工程建设,包括给水工程、排水工程、供电与通信、燃气与供热设施、环境保护和环卫设施等。④村庄农房建设,包括农房的新建、改建、扩建与整治,危旧农房改造,绿色农房建造等。⑤防灾减灾,包括消防、防洪排涝、防震减灾、防地质灾害、防气象灾害等。⑥环境建设,包括村域的生态环境维护与修复、景观与环境绿化、生活污水处理等。⑦历史文化保护和特色风貌,包括村庄传统格局保持延续、村庄历史建筑保护和历史文化遗产维护、村庄古树名木保护等。 1.1.2绿色村镇建设的基本概念 1.绿色村镇 绿色村镇(green village and town),是指全面实施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环境保护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村庄和镇的总称。绿色村镇的特点是,以实现村镇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指引,以促进村镇的资源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技术和自然充分融合为目标,以全面实施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环境保护建设为重点,*大限度地发挥村镇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保证村镇居民宜居、宜业、安全生活。 2.绿色村镇建设 绿色村镇建设(green village and town construction),是指以促进村镇绿色发展为目标,以村镇绿色发展规划为指导,系统应用绿色建造工程技术,对村镇区域的人居环境和村镇系统内各类物质设施进行绿色建设和改造的活动总称。 3.绿色村镇相关术语 (1)绿色村镇环境基础设施(environmental infrastructure of green village and town),是指为保障村镇生产和居民生活的绿色发展而提供的环境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的总称。包括水源地保护与节水设施、污水减量化与再利用设施、垃圾分类收集与无害化处理设施、清洁能源利用设施、绿化与景观设施、绿色交通设施、防灾减灾及预警设施等。 (2)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3)绿色农房(green rural house),是指安全实用、节能减废、经济美观、健康舒适的新型农村住宅[1]。 (4)绿色能源(green energy),又称清洁能源,通常指污染物排放少、污染程度低、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其中,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沼气)、地热能(包括地源和水源)、海潮能等。 1.1.3绿色村镇建设的体系构成 1.绿色村镇建设的发展目标 绿色村镇建设的发展目标是,通过因地制宜采取各项绿色建设措施,满足村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要求,促进村镇的生活绿色宜居、经济绿色增长、环境绿色生态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2.绿色村镇建设的主要任务 绿色村镇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合理选择绿色村镇建设发展模式,构建绿色村镇建设共同体,编制绿色村镇建设发展规划,建设绿色村镇环境基础设施,新建村镇绿色建筑和对既有农房进行绿色改造,监测和评价绿色村镇建设效果,推广绿色村镇建设示范项目等。绿色村镇建设的主要任务又可归纳为“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三大类。 3.绿色村镇建设的发展体系 绿色村镇建设是一个涉及范围广、实施周期长、创新要求高的复杂建设体系。与一般村镇建设相比,绿色村镇建设具有建设规划的多目标协调性、建设模式的多样化选择性、建设项目的多主体参与性、建设工程的新技术应用性、建设效果的可监测评价性、建设经验的可复制推广性等特征和要求。绿色村镇建设体系的发展方向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村镇建设可持续发展。 中国绿色村镇建设的发展体系见图1.1。 图1.1中国绿色村镇建设发展体系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