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德国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

德国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

作者:周海霞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3-01
开本: 24cm 页数: 347页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97.3(7.6折) 定价  ¥1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德国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72534
  • 条形码:9787520372534 ; 978-7-5203-7253-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德国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 内容简介

本书以建构主义为认识论基础, 运用传播学理论、国家形象理论和跨文化交流理论, 以批评话语分析方法为研究手段, 对德国主流媒体《明镜》周刊和《时代》周报2000-2010年期间的涉华报道进行分析, 以呈现德国媒体所建构的中国形象, 并揭示该形象的形成过程以及其背后隐藏的德国/西方利益标准。本书主要涉及中国经济形象、科技形象、军事形象、体育形象和国际关系形象。分析显示, 德国媒体始终在优越性话语叙事结构中建构中国形象, 中国形象背后隐藏着德国经济利益与价值观利益的互动关系。德国媒体所建构的中国形象并非对真实中国的镜像再现, 而是处处都显示出与德国媒体作为观察者密不可分的主体依赖性。本书主体部分共包含七个章节, 其中**章为本书的认识论基础和适用理论基础, 以及研究设计。第二至六章为实证分析部分, 该部分按主题划分将语料归入不同的话语束, 并据之分析梳理德国媒体涉华报道所呈现的多个中国形象侧面。第七章对二至六章各领域的涉华报道和中国形象侧面进行总结, 并对各形象侧面之间的关联性加以梳理, 以及对比分析《明镜》周刊和《时代》周报的涉华报道差异。

德国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 目录

绪论
**节 选题依据
第二节 关于德国媒体中的中国形象的研究现状
一 德国学界相关研究综述
二 中国学界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
第四节 本书基本框架
第五节 研究意义
**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节 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视角下的传播学
一 建构主义认识论
二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传播学
第二节 国家形象
一 国家形象的价值与功能
二 国家形象的特点
三 媒体中的国家形象
第三节 刻板印象与偏见、民族中心主义
一 刻板印象与偏见
二 民族中心主义
第四节 语料与研究方法
一 语料选取与代表性
二 研究方法与具体操作设计
第二章 中国经济话语束分析与中国经济形象
**节 2000-2002年:落后的穷国显现经济发展新迹象
第二节 2003-2004年:中国在亚洲崛起和逐渐成为世界工厂
一 议题一:中国的经济成就与西方的中国热
二 议题二:中国经济繁荣的另一面
三 话语内部对峙:中国经济崛起论和中国经济崩溃论并存
四 意识形态观察框架: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框架
五 其他次级主题:人民币汇率问题与“能源饥渴”
六 《明镜》周刊议题:中国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影响
第三节 2005-2007年:中国竞争力提高与国际权力转移
一 中国竞争力提升被视为对西方构成威胁
二 其他次级主题
第四节 2008-2010年:经济危机与中国自信膨胀论调
一 经济危机前夕:中国威胁论被继续言说
二 经济危机过程中——几度变幻的中国经济形象
三 中国经济危机之后:率先走出经济危机的中国经济保持速度增长,中国威胁论再次升级
四 经济危机时期其他子话语束分析
第五节 中国经济话语束的词汇层面分析
一 标签的“去自然化”
二 集体象征分析
三 关键词去自然化分析:“攻击性”
第六节 中国经济话语束小结
一 递进武“中国经济威胁论”
二 两刊涉华经济报道差异梳理
三 中国经济话语束中提炼的相关形象
第三章 中国国际关系话语束分析与中国国际形象
**节 中德关系的报道
一 中德经贸关系的报道
二 中德外交关系的报道
第二节 中美关系的报道
一 2000-2002年阶段:鹰强龙弱
二 2003-2007年阶段: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逐渐对美构成挑战
三 经济危机时期的中美关系
四 与涉华政治报道的交织:中美关系之“台湾问题”
五 与中国经济话语束的交织:人民币汇率问题
六 中美关系主题小结
第三节 综合评述中国国际行为的报道分析
一 中国与亚洲邻国的关系
二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三 小结与选词分析
第四节 中日关系的报道
一 渐获亚洲经济和政治领导权的中国被日本视为威胁
二 与中美关系话语束的交织:日美接近与中国抗衡
三 历史遗留问题引发中日冲突
四 中日关系主题小结
第五节 朝鲜问题与中朝关系的报道
一 朝鲜难民问题
二 动态变化的中朝关系
三 话语事件:朝鲜核试验问题
四 《时代》周报议题:朝韩争端与中朝关系
五 与中美关系主题的交织
六 中朝关系主题小结
第六节 《明镜》周刊议题:中印关系
第七节 中伊关系和伊朗问题的报道
第八节 中俄关系的报道
第九节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的报道
第十节 中国国际关系话语束小结
第四章 中国科技话语束分析与中国科技形象
**节 中国科技威胁论
一 中国科技发展成就与中国科技威胁论
二 中国科技威胁论与中国国家政策
第二节 中国载人航空事业发展与德媒对中国的政治偏见
第三节 对中国生物科学研究与临床应用违背伦理道德的指责
第四节 关于中国具体科研成果的简讯
第五节 中国科技话语束小结
第五章 中国军备话语束分析与中国军事形象
**节 与“台湾问题”的交织
第二节 与中国国际关系话语束的交织
第三节 中国武器进口与武器制造
第四节 中国军备话语束小结
第六章 中国体育话语束分析与中国体育形象
**节 体育政治化和中国运动员形象
第二节 中国体育制度等级森严、运动员训练艰苦
第三节 质疑中国体育事业成就与兴奋剂有关
第四节 中国足球腐败
第五节 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发展
第六节 中国明星运动员与中国体育威胁论
第七节 中国体育话语束小结
第七章 实证分析话语束总结和中国硬实力形象与国际
关系形象
**节 德媒涉华报道总结之各话语束分析
一 关于中国经济话语束与中国经济形象
二 关于中国国际关系话语束与中国国际形象
三 关于中国科技话语束与中国科技形象
四 关于中国军备话语束与中国军事形象
五 关于中国体育话语束与中国体育形象
六 各话语束关联性分析
七 《明镜》周刊和《时代》周报涉华报道差异小结
第二节 德媒涉华报道总结之横向存在的中国形象侧面分析
一 实用主义
二 红色中国与黄色中国
三 刻板印象:13亿中国人的集体行为
四 德媒涉华报道中存在的地域形象
展开全部

德国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 作者简介

周海霞: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德跨文化交流,出版有《德国媒体中的中国社会形象与文化形象建构》(2018)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