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徐志摩传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徐志摩传

作者:姜雯漪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0-01
开本: 32开 页数: 165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7.4(2.1折) 定价  ¥3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徐志摩传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381743
  • 条形码:9787511381743 ; 978-7-5113-8174-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徐志摩传 内容简介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坛极具特色和才华的作家之一,他的新诗优美灵动,颜色浓烈,被后人称为民国新诗的开山之作。他的感情经历丰富,几段婚恋也如他的诗文一样充满浪漫和新意。他们的故事也总是被人提起、叹赏、吟诵。他的结局正如他的诗歌一样,悄悄地,不带走一片云彩。没有他,民国的诗坛少了许多新奇、优美的新诗,《新月》也从此黯淡无光,没有他的民国,再没有那轰轰烈烈的经典爱情。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徐志摩传》用清澈的文字、诗意的笔法、翔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示了徐志摩传奇的一生。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徐志摩传 目录

一·那时花未开
人生若只如初见
充满东方色彩的寻师问道
心魂的所在
婚姻是预设结果的开始
浪漫与自由的对立面

二·爱你是心底开出的花
“同居”在沙世顿的日子
所谓结发,无爱亦无恨
离婚,解散烦恼的绳结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陪泰戈尔游华

三·新月如洗
聚餐会与新月社
“徐志摩朋友的团体”
与胡适的友情岁月

四·翡冷翠的一夜
古城明艳的风景
漫步红尘烟雨中
行走于欧洲
凌乱了谁的心
爱情如花,开到荼蘼

五·徐志摩的《晨报副刊>
事业,与爱同行
文艺圈里的“自己人”

六·爱是无法言说的迷信
尴尬的婚礼
新月书店上市
生活的酸苦,冲淡了情浓
……

七·你若离去,后会无期
展开全部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徐志摩传 节选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徐志摩传》:  在康桥,他进行了一场心灵革命。他先是下定了决心与张幼仪离婚,这决心一下,灵魂便得到了释放。而他生活中的忧郁,似乎也在张幼仪离开沙土顿后被带走。于是,那一年,离了婚的徐志摩开始了真正的康桥生活,他眼中的一切都变得韵致非常。  他每天在清晨富丽的温柔中骑着单车上学,又在黄昏返家;当黄昏的晚钟敲响时,他会放眼一片无遮拦的田野中,或斜倚在软草里,等待天边**颗星的出现;有时,他也会站在王家学院桥边的榆荫下,眺望妩媚的校友居,瞻仰艳丽蔷薇映衬下圣克莱亚学院里玲珑的方庭;而康河两岸协调匀称的学院建筑,是他永远看不厌的风景;他也曾在河边的一处果园里喝茶休憩,等着成熟的果子跳入他的茶中,看着跳跃的小雀落到他的桌上觅食。  也许,他*喜欢的,是单独一人到康河那儿去,在这份“单独”里寻味着康河,就像寻味着一位挚友。河流梦一般淌过翠微的草坪,怀抱住了这里所有的灵性。徐志摩就像当年的拜伦,徘徊于河边,久久不去。这是他向往的自然,是他爱的“美”。当年康河的水抚慰了拜伦的心,而今它激荡了另一个人的性灵,如一帖“灵魂的补剂”注入了徐志摩天性敏感而多情的心里。  但是,徐志摩的心灵革命历程中,不仅仅有柔丽风光与闲适的生活,如果仅是这样,那便称不上“革命”。康桥生活之所以能让他脱胎换骨般重生,与他在那里结识的人有关。  还是先从他刚到伦敦时说起。  徐志摩刚到伦敦时,很快便与一众中国旅英学者、留学生们打得火热。林长民、章士钊、陈西滢等人,都是在他就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期间结识的。后来,借着陈西滢的关系,徐志摩认识了著名作家威尔斯,又通过威尔斯认识了魏雷。威尔斯与魏雷都是英国鼎鼎有名的作家、学者,他们对徐志摩的印象极好,威尔斯甚至认为,和徐志摩的会见是他一生中*激动人心的事件之一。这句话,对一个默默无闻的青年学生而言,已是极高的赞誉。  与倾心仰慕的名士相交,还能得到如此荣耀,羡刹多少旁人,可徐志摩却实觉得“闷”。但如果你能了解,此时的徐志摩已经冲淡了留学之初的野心——做中国的Hamilton(汉弥尔顿)——那就能理解他“闷”的由来。  在美国时,徐志摩也是钟情于政治的人。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念的政治学系,也算是政治学科班出身的人。无怪乎当年的他会自动自发加入中国留美学生的爱国组织“国防会”;也难怪他会写文章,讨论社会主义;当五四爱国运动的热潮从中国越洋袭来时,他热情高涨。多少年后,吴宓还清楚地记得,那时的徐志摩又是打电话到巴黎阻止中国和会代表签字;又是在美国报纸上登文章,还参与中国留美学生会,讨论弹劾某人……忙得十分起劲。就连他自己也说,那时他对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  就是这样一个曾经被称为“中国鲍雪微克”的青年,到了英国,结识了众多英国名士后,对文学的兴趣日长。于是,美国的日子在他眼里变成了一笔糊涂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里那些枯燥的政治学课程与古板的教授,也自然变得烦闷无趣。正当徐志摩开始揣摩,如何换条路走时,他遇到了狄更生。狄更生看出了徐志摩的烦恼,便介绍他进剑桥大学,做了“特别生”。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