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汪德耀传/百年精神文化系列

汪德耀传/百年精神文化系列

作者:吴尔芬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3-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75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41.8(7.2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汪德耀传/百年精神文化系列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1580882
  • 条形码:9787561580882 ; 978-7-5615-8088-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汪德耀传/百年精神文化系列 本书特色

汪德耀教授长期从事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为我国细胞生物学的开拓作出了贡献。  《汪德耀传-百年精神文化系列》以大量翔实的资料,刻画了汪德耀校长的求学经历、学术研究以及科学治校等人生轨迹与事迹。

汪德耀传/百年精神文化系列 内容简介

本书是厦门大学百年校庆系列丛书之一。汪德耀是厦门大学历目前第四任校长,是我国有名的细胞生物学家、教育家。他长期从事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为我国细胞生物学的开拓作出了贡献。他于1931年获法国巴黎大学博士学位;1941年1943年首创福建省研究院,任院长兼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43年至2000年在厦门大学任教授。本书以大量翔实的资料,刻画了汪德耀校长的求学经历、学术研究以及科学治校等人生轨迹与事迹。

汪德耀传/百年精神文化系列 目录

**章 热血五四
一、出生板浦
二、迁居北京
三、参加学运
四、向往法国

第二章 留法岁月
一、万里求学
二、结识罗曼·罗兰
三、拜会甘地
四、割爱归国

第三章 烽火故园
一、喜结连理
二、创办国师
三、执掌闽院

第四章 接掌厦大
一、初访厦大
二、见证发展
三、代理校长
四、筹备复员
五、重返鹭岛

第五章 狠抓质量
一、首要任务
一 二、机会平等
三、民主办校

第六章 大厦砥柱
一、雪上加霜
二、助学运动
三、救人要紧
四、三罢斗争

第七章 守望春天
一、积极应变
二、卸任校长
三、红土书声
四、成果辉煌

第八章 重焕青春
一、硕果累累
二、为国分忧
三、古道热肠

第九章 知交如云
一、精神楷模
二、异曲同工
三、妇女部长
四、久别重逢
五、寂寞懒猫
六、长眠异国

第十章 人生佳话
一、视如己出
二、跨国情缘
写在后面

汪德耀年表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汪德耀传/百年精神文化系列 节选

  《汪德耀传-百年精神文化系列》:一、出生板浦公元1903年,清朝光绪二十九年。这年的农历二月初八,正是惊蛰前夕。在这大地即将回暖,三麦行将拔节,杂草就要返青的日子里,汪德耀诞生于江苏省灌云县板浦镇的一个普通家庭里。板浦镇今属江苏省连云港市,西汉初名“北浦”,三国时名为“朐蒲”,隋末唐初建镇时定名“板浦”。史载,隋末唐初这块新淤的滩地中间有一条南北向流淌的小河,煎盐的灶户为了便利东西交通,在河上架桥,于低洼之处用“苍梧板”铺垫以利通行,因而把这个地方称为“板铺”。日久天长,由于濒临河流入海口,人们又把它叫作“板浦”。民国元年,板浦成为灌云县县治所在地。自古以来,板浦“得山海之势,具渔盐之利”,是两淮盐商聚集之地,形成了悠久的淮盐文化、汪恕有滴醋文化;人杰地灵,涌现出经学大师凌廷堪,文坛巨匠李汝珍,学术界才子许乔林、许桂林,才女剧作家刘清韵,武状元卞赓等诸多名流。李汝珍在此写出了《镜花缘》,更是让这里闻名遐迩。汪德耀的祖籍是安徽安庆,祖父汪心培是个收入微薄、地位低微的小职员。他相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希望后代能读书入仕,以求出人头地。心动不如行动,汪心培不惜节衣缩食,把微薄俸禄用来培养儿子。为了省钱,汪心培用小石子泡盐水配饭,扒一口饭,夹粒小石子放嘴里抿一下,再搁回盐碗。汪德耀的伯父汪寿康,后来成功地考取了清末举人。但他不想远赴他乡去做官,*终没有步入仕途,而是在本地当了一名乡绅。汪德耀的父亲汪寿序,也考取了秀才,成为清末廪生。随着戊戌变法的到来,科举废除,他的举人之路也中断了。随后,孙中山、梁启超等革命党人创办的报刊席卷全国。在新思维的影响下,汪寿序转而追求新学,于光绪年间来到南京,投考了当时国内**次创办的两江师范学院农博科,正式接受近代科学教育。所学的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均由日本的教师任教,他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也掌握了日语。学满三年后,汪寿序到淮阳中学担任博物学教师。受专业的影响,他在业余时间特别喜欢养些花草虫鱼,亲近自然、体昧自然,这成为他终身受益的习惯。聆听祖父的教诲,汪德耀幼年接受旧式私塾教育。他聪敏善思,勤学好问,每天背四书五经、古文诗词,接受古典文学的熏陶。1948年汪氏四兄弟与父母合影。前排为汪寿序,李静秋;后排右起为汪德耀、汪德昭、汪德宣、汪德熙父亲的影响也使汪德耀的三个弟弟创造出卓著的事业,其中:二弟汪德昭后来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是声学界的权威。三弟汪德熙历任中国科学院原子核研究所副所长、核工业部研究生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成为享誉业界的原子化学专家。四弟汪德宣则成为著名的对外贸易企业家。一门三个科学家,汪氏三兄弟后来成为板浦镇的骄傲。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华清、温家宝、宋健、方毅等都给予汪氏三兄弟高度评价。1999年,中国《经济日报》以两大版的篇幅,向全国人民隆重介绍了“汪氏兄弟”科学报国的非凡成就。二、迁居北京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南京临时革命政府成立了实业部,对外公开招募生物科学人才。汪寿序闻讯立即赶去应聘,顺利进入实业部工作。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将中华民国政府搬迁北京,实业部也跟着一起入京。汪寿序因为工作出色,被聘为农林部主事,相当于现在的主任科员。于是,时年九岁的汪德耀,跟着父母一起迁居北京。汪德耀进入北京蒙养院学习,随着三弟汪德熙的出生,母亲更忙更累了,汪德耀便学会了照顾二弟汪德昭。对汪德耀一生影响*大的,莫过于父亲的业余爱好。从小,汪德耀就跟着父亲接触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动植物的各种特性,耳濡目染,他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夏天,汪德耀为弟弟捉知了,他就想:为什么知了可以飞上树,而家里的蟑螂飞不高,只能爬?一天夜里,汪德耀去厨房取水喝,一只蟑螂猛然飞到他脸上。汪德耀吓了一跳,点亮油灯,继续观察那些惊慌的蟑螂,明白一个道理:蟑螂并不会飞,只会从高处往低处滑翔。还有,蟑螂如果受到惊吓,可以跳到小板凳那么高。那么,为什么胖乎乎的知了能飞?蟑螂的翅膀更长,反而不能飞呢?汪德耀端着喝水的碗,怔怔地想了一会儿,还是不理解。上学路上,汪德耀很喜欢观察蜻蜓和蝴蝶。他学大孩子的样子,伸出食指朝蜻蜓旋转,据说可以把蜻蜓转晕,捉起来就容易了。捉蜻蜒很干净,提蝴蝶就比较脏了,蝴蝶翅膀上的粉会沾到手指上。汪德耀仔细端详蜻蜓的飞行模式,发现蜻蜓前翅和后翅的摆动是不一样的,蜻蜓可以在空中画出一个“8”字,也可以停在空中,或者在空中旋转、前进、后退。再比较蝴蝶的飞行,它的前翅和后翅是同时摆动的,所以蝴蝶的飞行模式很简单,永远只能波浪形飞来飞去。在百花盛开的春天,汪德耀弄清楚了蜻蜓和蝴蝶不一样的飞行模式,高兴得在花丛中转圈。天哪,快迟到了!汪德耀一路狂奔,背带过长的书包拍打着他的屁股,在上课钟声的*后一响中冲进了教室。这一天,汪德耀带领弟弟汪德昭放风筝。他们踏着绿色的草地,来到一片芳草萋萋的山坡上。汪德耀准备好风筝,顺着风势,将拉绳子的手放开,风筝高高地飞起,他边跑边放线,可是风筝断了线。哥俩儿七手八脚接好线,汪德耀按同样的方法,风筝再次起飞,突然,风筝的翅膀又断了。刚好他们带了一把纸折扇,汪德耀就把风筝线系在纸扇的握手处,按放飞风筝的方法试了一次又一次,纸扇却怎么也飞不起来。汪德耀就想:同样是纸做的,风筝为什么能上天,而扇子不能?是不是扇子太重了?汪德耀抽掉几根扇骨,纸扇仍然飞不起来。回家后,汪德耀把放风筝的事跟父亲说了,父亲帮他找到了问题的症结:风筝的翅膀像鸟儿,而扇子,并没有翅膀的形状。潜移默化的力量是巨大的,童年埋下的热爱琢磨动物的种子,发芽生根后,结出的果实使汪德耀后来走上生物学研究之路。初小毕业后,汪德耀又随着父母迁居到北京南城,转入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附小念高小。毕业后,考入北京高师的附中,开始系统接受现代教育。进入附中后,汪德耀更加勤奋好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而到了中学时期,随着知识面的扩展,他对生物学所蕴含的奥秘,越发感兴趣了。……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