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量子化学及其拓展

量子化学及其拓展

作者:肖鹤鸣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3-01
开本: B5 页数: 736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69.0(8.2折) 定价  ¥3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量子化学及其拓展 版权信息

量子化学及其拓展 内容简介

用量子化学和分子动力学等理论方法,阐明高能化合物分子、晶体和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开创高能量密度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和高能量密度材料的配方设计,在国防航天和相关民用均具广泛重要应用价值。以微观基础科学和宏观应用科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了含(高)能材料学科、国防科技和生产的跨越式发展。

量子化学及其拓展 目录

目录

代序一 唐敖庆为《硝基化合物的分子轨道理论》专著作序

代序二 陈凯先推荐“高能量密度材料设计方法与应用”成果申报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

代序三 肖鹤鸣应邀为《含能材料》期刊“观点”栏目撰稿

前言

**篇 高能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能

1 硝胺和硝基炸药的合成 3

1.1 Mannich反应机理 3

1.1.1 Ge和Ae值静态判据 3

1.1.2 亚胺盐与呋喃的动态反应机理 16

1.2 硝化反应机理 22

1.2.1 甲苯三段硝化前线轨道理论 22

1.2.2 芳烃亲电取代气相和液相动态研究 28

2 水解反应机理 44

2.1 硝酸酯水解反应机理 44

2.1.1 硝酸酯MM力场参数的确定和应用 44

2.1.2 硝酸甲酯水解和溶剂效应的QM+MM研究 52

2.1.3 硝酸甲酯与不同亲核试剂的SN2反应 59

2.2 硝胺水解反应机理 64

2.2.1 环脲硝胺HEDC的水解安定性 64

2.2.2 伯硝胺酸催化分解动力学 70

3 热解机理和撞击感度 77

3.1 热解反应机理 77

3.1.1 苯酚硝基衍生物 77

3.1.2 四唑衍生物及其金属盐 87

3.2 撞击感度理论判据 94

3.2.1 *小键级原理和*易跃迁原理 94

3.2.2 热解引发反应活化能判据 110

3.2.3 **性原理带隙判据 125

3.2.4 撞击感度QC判据综述 134

3.2.5 从爆轰性能求静电感度 144

4 热力学性质和光谱波谱解析 153

4.1 生成热理论计算 153

4.1.1 四唑衍生物的生成热 153

4.1.2 多硝基立方烷的生成热 160

4.2 振动光谱解析:甲硝胺的谐振光谱 167

5 含能金属配合物/炸药的实验-理论 177

5.1 NTO镉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QC 177

5.2 TNPDU的非等温热解动力学和QC 188

6力学性能MD模拟 198

6.1 TATB/氟聚物PBX 198

6.2 HMX及其为基PBX 206

7 发射药的结构和性能 214

7.1 纤维素和硝化纤维素的QC计算 214

7.2 单基药和双基药的MD模拟 221

8 高能体系中的分子间作用 229

8.1 气相和晶体中分子间作用 229

8.1.1 含—CNO2和—NH2体系 229

8.1.2 TATB及其吸附水体系 235

8.1.3 FOX-7和NTO 249

8.1.41 H-ANTA 269

8.2 复合体中分子间作用:PBX的QC研究 277

8.3 分子间作用精确分割 284

8.3.1 渐近修正SAPT(DFT)新方法 284

8.3.2 环丙氮烷多聚体的分子间作用和氢键研究 299

第二篇 高能量密度材料设计方法与应用

9 HEDC能量和稳定性结合的QC标准 313

9.1 晶体密度的QC预测方法 313

9.1.1 八硝基立方烷的结构与性能 313

9.1.2 硝胺类化合物晶体密度的QC预测 325

9.2 爆速、爆压和比冲的QC计算方法 335

9.2.1 多硝基金刚烷的结构-性能关系 335

9.2.2 从DPO衍生物中寻求固体推进剂用HEDC 343

10 有机笼状类HEDC分子设计晶体结构-性能关系 354

10.1 多硝基六氮杂金刚烷的分子设计 354

10.2 CL-20四种晶体和静压力对ε-CL-20晶体的影响 360

10.3 双高五棱柱烷多取代衍生物 369

10.3.1 PNBPPs的分子设计 369

10.3.2 多取代基BPPs的分子设计 378

11 氮杂环类HEDC分子设计晶体结构-性能关系 387

11.1 螺环硝胺类的结构-性能研究 387

11.2 双环-HMX晶体结构和性能 399

12 高氮类HEDC分子设计 412

12.11,2,4,5-四嗪类HEDC的分子设计 412

12.2 钝感高能炸药设计的新理念 422

13 芳香族等类HEDC分子设计 433

13.1 甲苯类硝基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能 433

13.2 HNS多取代基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能 442

13.3 HNAB多取代基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能 452

14 高能复合体系四大性能理论研究 463

14.1 物理相容性理论判据 463

14.2 安全性理论判据 471

14.2.1 不同配比和温度的AP/HMX混合物 471

14.2.2 以改进新力场模拟AP/HMX混合物 477

14.2.3 RDX基PBX模型、结构、性能与感度的关系 485

14.3 力学性能MD预测 494

14.3.1 PBX初始模型力学性能与温度和浓度的关系 494

14.3.2ε-CL-20晶体及以其为基的PBX的力学性能 500

14.3.3 TNAD基PBX的力学性能 506

14.4 爆燃性理论计算 515

14.4.1 HMX基四组分体系的结构与性能 515

14.4.2 双环-HMX基PBX的爆炸性 524

14.4.3 脂肪族硝酸酯爆燃性预测 533

15 HEDM配方设计:ε-CL-20基PBX 544

16 高能固体推进剂和推进剂/衬层的配方设计 553

16.1 高能固体推进剂性能和配方设计专家系统 553

16.2 高能固体推进剂/衬层的配方设计 554

17 高能安全共晶炸药的实验和理论:ε-CL-20/HMX共晶 562

18 极端条件下炸药分解机理AIMD模拟 571

18.1 冲击加载下三类炸药的引发分解机理 571

18.2 高温下 3,6-二叠氮基-1,2,4,5-四嗪晶体的分解机理 578

18.3 高温耦合高压下HMX晶体的分解机理 588

19 国际领先水平成果报奖和思考 598

19.1 项目和原创点简介 598

19.2 鉴定、推荐和提名 599

19.3 评奖和思考存疑 603

第三篇 量子炸药化学拓展补遗

20 小分子激发态高精度计算 607

21 黏土和有机共轭体系的MM研究 620

22 乙烯分子在沸石中传输行为的MD模拟 629

23 系列功能染料结构-性能QC研究 641

24 卤素与卤素、卤素与卤化氢反应机理及应用 648

24.1 F2+Cl2→2ClF反应机理 648

24.2 Cl2+2HBr=2HCl+Br2反应机理及其应用 649

24.3 其他卤素与卤素、卤素与卤化氢的反应机理 649

25 叠氮类分子簇化合物结构-性能关系 666

26 硝基芳烃结构-毒性关系和致毒机理 675

26.1 硝基芳烃对圆腹雅罗鱼毒性的DFT研究 675

26.2 硝基芳烃对斜生栅藻毒性的QSAR研究 675

结语 690

附录 肖鹤鸣主要业绩

附录1 教学和科研任务 693

附录2 期刊学术论文目录 695

附录3 教材和专著目录 716

附录4 教研成果奖 717

附录5 荣誉称号和社会兼职 718


展开全部

量子化学及其拓展 作者简介

肖鹤鸣,1940年7月出生,江苏泰兴人。南京理工大学化学教授、材料学博士生导师。应用量子化学家、材料物理化学家。196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78~1980年吉林大学量子化学进修班结业。自1990年以来,先后出访苏联、荷兰、法国、美国、新加坡和捷克等国,在国内外作特邀报告数十次。曾任南京理工大学教材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物理化学学科负责人、材料学学术带头人。任我校分子与材料计算研究所所长;西北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兼职教授;《化学物理学报》、《含能材料》等期刊编委。 系统地从事物理化学和含能材料的交叉研究,是我国量子炸药化学[含(高)能材料计算学]创始人和主要开拓者。主讲过物理化学、量子化学等大学生和研究生课程10门以上,指导硕士、博士、博士后和国内外访问学者百余人。获全国教学成果奖1项,获省部级成果奖9项。主持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国防973)项目子专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3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9部。论著被广泛引用和应用,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被评为首批“江苏省优秀研究生教师”(1989年)、“江苏省优秀博士生导师”(200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及其提名奖(2009年、2010年)指导教师,先后四次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1993年起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4年1月至2018年底,作为基础和预先研究项目总负责人和第一完成人,独树一帜,开创并引领了“高能量密度材料设计方法与应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把微观基础研究与宏观应用研究深度融合,构成完备科学体系;有力推进了含(高)能材料学科和国防科技“重大跨越式发展”;成为常规兵器、核武器、航天和火箭军等重要研究项目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产生了重大军事、社会和经济效益。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