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时栅传感技术与超精密蜗轮副

时栅传感技术与超精密蜗轮副

作者:彭东林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80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93.2(7.9折) 定价  ¥11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时栅传感技术与超精密蜗轮副 版权信息

时栅传感技术与超精密蜗轮副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为时栅传感器技术、超精密蜗轮副成套技术,介绍了相关的研究思路、原理方法、技术路线、实用产品等研究成果。全书共6章:章介绍时栅传感器原理;第2~5章分别介绍磁场式时栅、电场式时栅、光场式时栅和寄生式时栅;第6章则介绍了与超精密蜗轮副相关的仪器检测技术、嵌入仪器单元的新型装备、加工测量一体化的新工艺,以及蜗轮母机新标准等。

时栅传感技术与超精密蜗轮副 目录

目录
第1章 时栅位移传感器原理与位移传感器分类 1
1.1 位移测量基准的时空转换与时栅位移传感器 1
1.2 基于运动的位移传感理论分析 5
1.2.1 运动的时空特性 5
1.2.2 基于自然行波与构造行波运动的位移传感理论分析 6
1.3 位移传感器分类与时栅位移传感器特点分析 12
1.3.1 位移传感器分类 12
1.3.2 时栅位移传感器特点分析 14
第2章 磁场式时栅位移传感器 17
2.1 磁场式时栅理论模型 17
2.1.1 双激励磁场式时栅数学模型 17
2.1.2 三激励磁场式时栅数学模型 18
2.2 磁场式时栅工作原理 18
2.2.1 角位移传感器Ⅰ 19
2.2.2 角位移传感器Ⅱ 22
2.2.3 角位移传感器Ⅲ 25
2.2.4 角位移传感器Ⅳ 28
2.2.5 直线位移传感器Ⅰ 29
2.2.6 直线位移传感器Ⅱ 31
2.2.7 直线位移传感器Ⅲ 33
2.2.8 直线位移传感器Ⅳ 36
2.3 磁场式时栅的多普勒效应 37
2.4 磁场式时栅的自标定方法 41
2.4.1 差极式双时栅的极距差分自标定 41
2.4.2 单时栅的采样差分自标定 44
2.4.3 误差频率扫描自标定 47
2.5 磁场式时栅应用实例 49
第3章 电场式时栅位移传感器 51
3.1 电场式时栅理论模型 51
3.1.1 测量理论思想 51
3.1.2 测量数学模型 53
3.2 电场式时栅工作原理 57
3.2.1 在RC电路中的传感器工作原理 58
3.2.2 在电场作用下的传感器工作原理 59
3.3 电场式时栅传感特性和误差机理 67
3.3.1 误差产生机理和变化规律 67
3.3.2 正弦路和余弦路之间的差异性 71
3.3.3 电场的远场匀化效应 73
3.3.4 多感应电极的平均效应 74
3.3.5 孤立导体的电场特性 78
3.4 电场式时栅优化设计与应用实例 80
3.4.1 单列差动结构电场式时栅 80
3.4.2 空间谐波的抑制方法 83
3.4.3 基于离散栅面结构的绝对式测量方法 85
3.4.4 电场式时栅应用实例 87
第4章 光场式时栅位移传感器 90
4.1 运动光场匀速扫描的测量原理 90
4.2 运动光场产生机理研究 91
4.2.1 机械式运动光场产生机理 91
4.2.2 构造运动光场产生机理 94
4.2.3 自然行波运动光场产生机理 96
4.3 构造运动光场式时栅误差分析 98
4.3.1 数学模型 98
4.3.2 光源散射与折射的误差分析 99
4.3.3 传感器安装结构的误差分析 104
4.4 高精度运动光场构造方法研究 110
4.4.1 点光源的光场分布特征分析 111
4.4.2 单光场微控移相方法 113
4.4.3 面型结构的优化 116
4.5 构造运动光场式时栅实验研究 121
4.5.1 实验装置与对比性实验 121
4.5.2 单光场面型结构优化设计 122
第5章 寄生式时栅技术与新概念机电功能部件 125
5.1 寄生式时栅的演变 125
5.2 复杂机电系统中的嵌入式位置检测新技术体系 130
5.3 寄生式时栅位移测量理论与方法 135
5.3.1 运动坐标系的主动构建与被动形成 136
5.3.2 寄生式时栅位移测量方法 141
5.4 寄生式时栅位移传感器结构 144
5.4.1 寄生式时栅位移传感单元 144
5.4.2 寄生式时栅位移传感器结构 146
5.5 寄生式时栅位移传感器试验研究 152
5.5.1 传感器结构 152
5.5.2 硬件电路系统 153
5.5.3 软件系统 154
5.5.4 实验平台 156
5.5.5 实验数据采集 157
5.6 寄生式时栅应用——新概念机电功能部件 159
5.6.1 机械传动——带检测功能的齿轮、蜗轮和齿条 160
5.6.2 机械运动——带检测功能的轴承、导轨 176
5.6.3 机械驱动——带检测功能的伺服电机 181
5.7 寄生式时栅不确定度分析 189
5.7.1 误差和不确定度来源理论分析 189
5.7.2 行波信号主次影响因素的分析与仿真 190
5.7.3 测量不确定度实际评定模型 195
5.7.4 不确定度评定的实验验证 197
第6章 基于iFMT仪器的超精密蜗轮副成套技术 202
6.1 由我国蜗轮母机发展历程引起的思考 202
6.1.1 研究背景 202
6.1.2 存在的问题 205
6.1.3 问题的原因 207
6.1.4 科学问题 209
6.1.5 如何解决问题 213
6.1.6 谁来解决问题——为什么由我们提出 216
6.2 前期工作基础与技术储备 218
6.2.1 FMT仪器原理及应用实例 218
6.2.2 普通滚齿机床精化实例 224
6.2.3 普通插齿机床精化实例 230
6.2.4 普通蜗杆磨床精化实例 234
6.3 超精密蜗轮副成套新技术(工艺、仪器、装备、刀具和标准) 239
6.3.1 研究工作思路 239
6.3.2 加工测量一体化新工艺 240
6.3.3 智能化在系统检测仪器iFMT 245
6.3.4 嵌入仪器单元的新型蜗轮母机与特种刀具专机 252
6.3.5 《YGK37125型高精度数控蜗轮滚齿机标准》(部分) 255
参考文献 258
参数表 263
展开全部

时栅传感技术与超精密蜗轮副 作者简介

彭东林,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52年生,198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留校后到机械工程学院和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其问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2000年底到重庆理工大学工作,曾任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院长和机械检测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重庆市“两江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 长期从事机电一体化、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和智能传感器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研制的“机械传动误差检测系统FMT”于1995年获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被列为原国家科委“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发明的“时栅位移传感器”获得2005年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07年第10届中国专利金奖,201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以上均排名第一)。2013年出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五)》,将时栅技术列为工程材料部27项成果之一。2006年被信息产业部评为“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个人”,2012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承担了大型权威工具书《齿轮手册》相关章节的撰写。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并完成国家“863”项目2项、科技部“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项、国防科工委“军品配套”“民技军用”项目3项,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包括科学仪器专款、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