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当代随笔作品集:旧学新知

中国当代随笔作品集:旧学新知

作者:王守国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2-01
开本: 32开 页数: 326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35.9(7.2折) 定价  ¥4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当代随笔作品集:旧学新知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4895647
  • 条形码:9787534895647 ; 978-7-5348-9564-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当代随笔作品集:旧学新知 本书特色

作者即将从河南省文联转岗至省政府参事之际,静心梳理一下过去零零碎碎发表的一些文章,归纳分类,结集出版,旨在为了对职业生涯*后几年的阅读思考、心路历程进行回顾总结。全书分为“诗论篇”“序跋篇”“评论篇”“随笔篇”四部分,通过数十篇随笔文字勾勒出作者治学、交游、阅读及思考的人生历程。

中国当代随笔作品集:旧学新知 内容简介

书名《旧学新知》,寓意有二:一是所写文章有古(旧)有今(新);二是“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一直是我念念在兹、心慕手追的治学态度和境界。本书以之命名,表达作者对此境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理想追求。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年写作发表的文化随笔,分为诗论篇、序跋篇、评论篇、随笔篇四部分,其中对古典诗词的研究性文章编入“诗论篇”,对中原传统文化的随感性文字编入“随笔篇”,为师友作品所作的一些书评或序跋编入“评论篇”和“序跋篇”。

中国当代随笔作品集:旧学新知 目录

诗论篇
千载此情同皎洁——论中国古代咏月诗的基本主题兼及诚斋的咏月诗
田园守拙自养真——陶渊明与田园诗派
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唐代宫怨诗论析
万里写入胸怀间——唐代黄河诗探骊
自铸雄奇瑰丽词——论毛泽东诗词的崇高美
行吟诗千首,晚来唱大风——论刘长庚诗词的基本主题与艺术风格
序跋篇
乡土情结与史家情怀
闲庭信步“喷空儿”
记忆中原文化,守望精神家园
文献千古事,溯源六百年
精神到处词章老
记住乡愁
《龙文鞭影》复又生
百品识千唐绳鉴知经典
敬畏历史,烛照现实
咫尺千里,以少总多
评论篇
于平淡处见精神
魏晋风韵的饮食趣史
理想主义者朱丹和他心中的“冈仁波齐”
老树著花无丑枝
化沉重为轻盈
且行且知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翰墨故园情
精诚儒医温润如玉——读《走近国医大师张磊》
自将磨洗认前朝——黄河故事与邵丽的写作
随笔篇
青梅煮酒话唐诗
东篱把酒品宋词
淘井
说个一二三
自然一点
水润的老子
老子的老师
老子的三宝
庄稼地里的人生哲学
拉风箱的学问
简是一种境界
有与无的和谐
关于国学热的思考
我的**本书
灵魂之水
激情彦英
岁月不居(代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当代随笔作品集:旧学新知 节选

千载此情同皎洁——论中国古代咏月诗的基本主题兼及诚斋的咏月诗 在千姿百态、争奇斗妍的中国古代诗歌长廊里,蔚为大观、源远流长的咏月诗是令人炫目的一大族群。高悬于太空的明媚的月亮,发出神奇而温柔的光辉,为它所吸引,自古至今的骚人墨客、隐人雅士不知发出了多少感慨、吟哦了多少诗草。中国古代咏月诗灿烂如夏夜的群星、绚丽如三春的百花、丰富如浩瀚的江海、多姿如秋日的白云,通观来看,大体可以概括为四大基本主题。 一 表现思乡怀人、叹离伤别的情怀是**主题。从《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何皎皎”,到曹植《七哀诗》的“明月照高楼”;从《子夜四时歌》的“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到张九龄《望月怀远》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从李白《静夜思》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杜甫《月夜忆合弟》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从白居易《望月有感》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到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从晏殊《蝶恋花》的“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到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从王禹傅《中秋月》的“不禁鸡唱晓,轻别下天涯”,到辛弃疾《西江月》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从朱希晦《客邸中秋对月》的“今年客里中秋月,静挹金波更清绝。可怜有月客无酒,不照欢娱照离别”,到皇甫汸《舟中对月书情》的“不识别家久,但看明月辉。关山一以鉴,驿路远相违”;从李攀龙《塞上曲送元美》的“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到欧大任《九月十五夜月》的“书缘多难绝,月在异乡看。凄断晾霜角,迟回望露盘”;从叶燮《客发苕溪》的“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到丘逢甲《元夕无月》的“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等等。思乡怀人的具体内涵各不相同,叹离伤别的浓淡程度各不相同,但把明月当作传递感伤之情的媒介这一点上却是衣钵承袭、形异神合的,难怪克兰默·宾在《大宴·序言》中说:“月亮悬挂在中国旧诗坛的上空……他把远隔千山的情侣的思念联结起来。” *著名也*让人销魂的是苏轼的著名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开篇两句以问月提起,问得突兀奇崛。三句以下承上问直入想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由问月而想到天上宫阙,越想越奇。接着由问到想,以“我欲乘风归去”写其欲游月宫的遐想,却又因惧寒而回到现实中来。结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眷恋尘世的感情。下片直写人间,前三句写月光的移动,时间的推移,由月而及人。接下来“不应”二句出以设问口吻,这是人生不幸之问、心情郁结之问,也是对胞弟苏辙深切思念的曲折表达。“人有”三句宕开一笔,转入对宇宙人生的探索,沉郁之情因自然现象的启示而得到些许安慰。结以良好的祝愿,是对弟弟的劝慰,也是对自己的企望,作者热爱生活的态度,怀念亲人的深情,至此得到了完整深邃的表现。全词由中秋赏月而展开奇想,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现实迫害的愤慨与藐视,对人生的执着与热爱,对胞弟的思念与关怀,豪放而不失空灵,抑郁而不失旷达。 P3-5

中国当代随笔作品集:旧学新知 作者简介

王守国,文学硕士,传媒经济博士,高级编辑,省管专家。现任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文艺评论和大众传播。著有《诚斋诗研究》《文化视野中的陶渊明》《道家双峰》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获奖二十余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