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梦醒大杂院

梦醒大杂院

作者:老鹰著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9-01
开本: 24cm 页数: 156页
本类榜单:小说销量榜
中 图 价:¥25.9(7.2折) 定价  ¥3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梦醒大杂院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6879705
  • 条形码:9787506879705 ; 978-7-5068-7970-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梦醒大杂院 本书特色

《梦醒大杂院》是一本有温度、有质感、有弹性、有巨大想象空间的书,作者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斑驳多彩的画面,展现了一幕幕人生悲喜剧。来自五湖四海的36户人家,每个家庭各不相同,加之北方人性格直爽,处事为人直来直去,人际关系处理起来比上海石库门复杂得多。所以大杂院的管理就带有鲜明的小区自治的雏型。这样的管理是比较考验市民智慧的,也需要引入契约精神,从而在无意中建立起居民之间的互信关系以及抱团取暖的友好精神。

梦醒大杂院 内容简介

《梦醒大杂院》是一本有温度、有质感、有弹性、有巨大想象空间的书,作者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斑驳多彩的画面,展现了一幕幕人生悲喜剧。本书向读者展现了作者对于过去生活的回忆。计划经济时代,工农业生产屡受干扰,物资供应紧张,稻粮布帛、柴草煤炭,甚至自制家具所需的废旧木料,都是凭票或者凭户口簿供应的,有时候还需要托托关系,走走后门。书中描绘的场景,带大家回到了北方大杂院的生活现场,36户人家共用一个水龙头,共用一个电表,共用一个公共厕所,尴尬地穿行在点点鸟粪和散落着白菜帮子的大杂院里,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不自觉地保持一种鲜活的姿态,保持做人的体面或者尊严。

梦醒大杂院 目录

大杂院的故事1——共用水龙头1

大杂院的故事2——共用的电度表11

大杂院的故事3——买粮19

大杂院的故事4——买煤29

大杂院的故事5——买菜40

大杂院的故事6——养鸡48

大杂院的故事7——做饭55

大杂院的故事8——絮棉62

大杂院的故事9——阁楼69

大杂院的故事10——共用厕所77

大杂院的故事11——乘凉83

大杂院的故事12——洗澡92

大杂院的故事13——加工活101

大杂院的故事14——书信110

大杂院的故事15——儿时游戏120

大杂院的故事16——结婚的事儿129

大杂院的故事17——看电影137

大杂院的故事18——周末的欢乐生活144

后记155


展开全部

梦醒大杂院 节选

大杂院的故事 1 ——共用水龙头 一处大杂院,承载着几代人满满的回忆。 北方人称呼的“大杂院”,指的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城市里的居民楼,大杂院或多或少地带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痕迹,又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一些外来建筑的影响。它*能代表近代北方城市文化的特征,也是近代北方历史的特有遗产。现在的北方城市里,有些还未来得及拆迁进行旧城改造的地方仍然存在着“大杂院”,其院子氛围依然如故,但已为数不多,这类区域,在上海大多叫做“弄堂”,在北京一般称之为“四合院”。现在新的居民楼群一律都叫成了“小区”,但“小区”这个称呼好像缺失了很多过去的有趣故事和邻里间相处的温暖味道。 回忆起“大杂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难以抹掉的记忆,那是一个时代的烙印,记录着城市里百姓曾经的日常生活,住过北方“大杂院”的人们,想必一定对此有着无穷的回味,毕竟那是留下了各种故事和记忆的一个特殊年代。 都说岁月如流水,那么,大杂院的故事,就从这平白无奇的“水”开始讲起吧。 居家过日子就离不开用水,人们在对日常生活内容的各种语言表达里,南方人,多将家庭里使用水的事称作“用水”;而北方人,在语言习惯上往往将家庭里的用水称作“吃水”,不知其由来,大概是我国的北方地区水资源特别短缺,人们用起水来都会比较节约,以喝水和煮饭为主,所以才被叫做“吃水”的吧,我始终没找到这种说法的出处。随着近年来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推进,北方人也开始将家庭用水称为“用水”了,看来,环境改变着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 过去在“大杂院”里,一般只有一个全大院居民共用的水龙头,虽然也有几个水龙头的院落,但是极少。我家过去住的“大杂院”里,居住着三十多户人家,也是只有一个水龙头,在一进大院的门口处。从地下伸出来一根较粗的自来水管,接了个水龙头,地上放了一块大石板,接水时就把水桶放在这块大石板上。共用水龙头的开关*早是一个铁铸的老式螺旋阀门。大院里的住户每天使用这个水龙头接水的频率非常高,水龙阀门里的密封橡皮垫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损坏,一旦橡皮垫坏掉,水龙头就关不住,水哗哗地流淌着被浪费,大家只好钻到地下井里把总水闸关掉,水龙头卸下来去更换里面的密封橡皮垫,实在换不到或修不好也只能再换一只新的水龙头了。这时要停一段时间水,住户们只能暂时克服困难,用自家水缸里储存的水来暂渡难关,如果恰巧遇到家里水缸里的水也见了底,只好去邻居家借水,邻居家的水缸里也不见得有那么多的储存水,所以借水这事儿挺难为情的,是给邻居添麻烦的事。 院子里的居民们每天都会拎着马口铁做的水桶到大门口的共用水龙头那里去接水,大家拎桶放桶的声音会在大院里响起,这是那个年代每到傍晚就准时回响在大院里的一种特有的交响乐。满满的一桶水挺重,拎回家,倒入自家大水缸里储备。那年代,大院里的住户们家家**一个陶制的水缸,小的一般能容下两三桶水,约60升左右;人口多的家庭水缸就比较大,需要时刻满足家庭里有水喝、有水用。记得当时邻居有一个大户人家,人口多,家里有一口特大的半人高水缸,外观看上去大得像个很粗的炮楼,能装进十三桶水都溢不出来,那水缸的容量接近400多升,可见他家那水缸有多大,如果水见了底,这又大又深的水缸很难用普通水勺把水从里面舀出来。和现在城市里的年轻人说起过去家里的大水缸,多数人没见过,也没什么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状态也在不断改变,过去北方地区居家过日子**的大水缸已经不见了踪影,已经不能用现在的社会环境、居住条件去衡量和想象过去那个年代的事情。 记得我们大院里那个仅有的共用水龙头,*初的时候是不加锁的,自来水敞开供应,住户们无论什么时间都可以随时去接水,每到月底,自来水公司会把一张大院的水费单送来,三十六户人家无论每家人口多少,都以户为单位平均分摊水费,按户收缴后交到自来水公司就完事了。但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住户们除了喝水煮饭之外,洗衣服之类的用水频率开始增加,用水量就逐渐增多,加上物价的上涨,自来水的单价略有提升,而且政府也开始号召起了节约用水,我们大院里的水龙头就开始加了锁,定点定时开放用水了。锁住水龙头的方法是用一个空的罐头盒上面钻两个孔,用一根比较粗的铁条串进去,然后加一把带锁鼻的那种锁来锁住,由每天来大院里打扫卫生的大爷来管理,定时开锁让居民们可以接水,但那时还没有用水量的限制。水龙头开放的时间定为了早上7点至8点,傍晚开放时间夏季和冬季有所不同,夏季是傍晚6点至8点,冬季日落得早,是5点至7点,反正就是早上一小时,傍晚俩小时。如果家里是双职工,两人都下班晚,那就只好早晨早早起来去接水,如果早上7点以前就要出门上班的话,那就比较麻烦,这接水的活儿可能就要交给家里不太大的孩子来做。自从共用水龙头规定了开放时间,家里水缸蓄水不够就会影响正常生活,所以水缸是一个家庭生活中的**品之一。 我父母亲白天都工作,总是早出晚归,所以在我很小的时候,这接水的活儿就基本是我要干的家务活之一。记得我那时刚十岁出头,大铁皮水桶是拎不动的。父亲就去买了一个铝制的上大下小的锥形水桶(在北方也叫“米达罗”),一桶水大概也就十二三升,这桶虽然小点,但对我来说拎起一桶水来还是比较吃力的,勉强能拎到位于二楼的我家。往水缸里倒水是*吃力的活儿,常常因为一桶水太重而将水洒了一地,发了“水灾”,只能去擦地,就这样,我每天有了必做的家务事。大杂院里的接水不像农村里的挑水,我们是要么拎,要么家里兄弟多的会用一根粗竹杆两人前后抬,这水拎得多了、抬得多了,我的身高就比那些不拎水的同龄孩子矮了许多。不知跟这拎水有没有关系,爹妈说没有,我始终认为有,也跟他们快乐地争执了一辈子。 北方城市的居民家庭,在生活习惯上,没什么大量用水的内容,那时人们的家里没有淋浴洗澡条件,*多用个大木盆放点水匆匆洗个澡,也消耗不了太多的水。那时也没有洗衣机这东西(在中国城市里,洗衣机的普及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洗衣服都是用手搓,家家有洗衣搓板,用肥皂来洗,洗衣粉都不多见,所以用水很少。懒惰是人性的特点之一,既然取水不容易,日常换洗的衣服和其他日用纺织品的洗涤频率自然没有现在那么高。 后来,随着用水量的逐渐增多,大院里家庭成员少的住户们对每月的平摊水费开始有了不满,每户人家人口数不一,人口少、“吃”水少的居民就觉得水费按户平摊不合理,吃了大亏。在当时人的消费观念里,往往并不只看东西的价格是否便宜,而是更注重自己是否占了便宜,若是觉得自己吃亏了可不行。某某家,那么多口人,吃水量是我们的好几倍,为什么平摊的水费也跟我们一样?人口多的那些家庭,他们“吃水”多的那部分由人口少、“吃水”少的家庭埋单,这凭什么呀,绝对不公平!这些不满反映到大杂院的组长那里(是大杂院里居民自己选出来的“业余领导”,叫组长,不叫院长,可能是怕跟医院的院长、大学的院长混淆吧),组长就召集每户人家派代表,晚上在院子里召开大会讨论“吃水费用问题”。*终,多数住户不同意眼下“大锅饭”式的水费平摊方式,建议用“吃水牌”的方法来解决眼下分摊方式的不公平,把原来的按户平均分摊改成根据每户的具体用水量来分摊费用的方式,也就是每次接水要给一个写有自家姓名的小牌牌,月底根据收到的全部水牌计算出每张水牌的单价,再乘以各家分别交了的水牌数,接了多少桶水就分摊多少费用,这方法倒是比较合理。用水牌“吃水”来计算水费,彻底改变了原来的“大锅饭”。 那时,水牌是要各家自己制作的,不像现在可以随时、统一印制名片之类那么方便,没有印刷便利条件,经济上也不太允许。组长规定了水牌大小的基本尺寸,大致在2厘米见方,由各家各户自己制作,这就带来了水牌的大小不一,各式各样,五花八门。各家首先要找那种能写上自家户主名字,又能循环使用多次也不致于很快揉烂的纸壳,有的人家是用纸质的火柴盒剪小做的,有的人家是用装鞋的盒子剪成一块儿一块儿做的,我家是用牙膏的外包装纸壳剪出来的,我至今没搞懂父亲怎么会存了那么多牙膏盒可以用来剪水牌。我家的水牌上写了我父亲的名字,这写姓名也有学问,不能只写一个姓,万一另有一家邻居同姓,人家也只写个姓,那在清点的时候就分不清究竟是谁家的,很容易混淆,所以各家各户也都写全了姓名,多数是户主的名字。那年代,户主的地位可高了,就像一家企业的法人代表,平时看似没用,一到有事需要以户为单位出头露面的时候,那就是一个十足的“法人代表”,代表一户人家的家长,很管用。也有住户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透露户主全名,使用户主太太或孩子的姓名,这就带来清点水牌时的一些麻烦,写了那个姓名的水牌究竟是哪一家的,经常需要去邻居家打听,因为从没听说过他家太太和孩子的名字,这很正常。现在的人们可能会想到户主的姓名一旦透露后,定有房地产中介、银行打来骚扰电话,甚至被“人肉搜索”,但那时是没有网络的,百姓家里也没有电话,更谈不上手机这一说,不愿意写户主姓名的理由也只能往其他原因上去猜。不过人们也没那闲工夫去研究别人家的事,不用户主就不用户主吧,搞明白是哪一家、哪一户、哪个门也就足够了。 话说这吃水牌制度开始实施,去大院共用水龙头接水时,每接一桶水一定要往负责看管水龙头的大爷端着的盒子里扔一个水牌,有人不知是故意还是真的健忘,经常不往那盒子里扔水牌,大爷一定会提醒你:“还没给水牌呢。”大爷姓韩,工作特认真,收水牌基本一个不漏,韩大爷一只眼看不见,另一只眼也近视,常把水牌放到离这只近视的眼很近的地方来辨真伪,再看接水的人是不是这户的家里人。遇到他不认识的,或他看到水牌上的这户人家跟来接水的人对不上号时,一定会问:“你是给哪家接的水?”以防造假水牌浑水摸鱼。在我的记忆中,那些接水人和水牌对不上号的人,多数是那些刚上门的“准女婿”,他们为了取得“准丈母娘”的认可,拼命地给家里接水,表现得特别出色。 韩大爷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使人敬佩,现在要找具备这种对工作极度负责的退休大爷不太容易。那年代传统的中国人没有特殊原因不会想到要换另一份工作,眼下手中的工作一定要做好,否则会被周围的人瞧不起,自尊心可能比现在的人强了许多。那个年代,人们做事都讲一个敬业,敬业就是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是人们做事的一个底线。 每月初,韩大爷会把上月收到的所有水牌连同水费单一齐交给本月负责收水费的人家。为了公平,每月负责计算、收取水费的人家在大院里是轮流坐庄的,我们大院里共有三十六户人家,如果无特殊原因,每户都轮流收一个月水费的话,每户人家三年才能轮到一次,对每户人家来说,也不是什么太大的负担,只是有些住户家里只有老人家,又不识字,也不会计算,那就要跳过,大家也都能理解,不勉为其难,跳到的下一家也没什么怨言,邻里之间都明白事理。我总是盼着什么时候能轮到我家收水费,我觉得这活儿新鲜,总想能快一点轮到我家,孩子们对此充满好奇心,大概都有想干点大人事的心理吧。 终于轮到我们家收水费了。 韩大爷把上个月收到的所有水牌用一个塑料袋装着,连同自来水公司送来的水费单一起交给了我父亲,我就开始帮父亲做收水费的活儿了。首先要把全大院三十六户人家的水牌按姓名不同分出来,每户一堆,有点像玩拼图。大院里三十六户人家,一个月的水牌,就算每户每天只接了三桶水,3个水牌×30天×36户=3240个,更何况有些人家不止这三桶的吃水量,要把三千多个水牌分成三十六份,这活儿挺累,不过也挺热闹的,我和父亲一起分。一开始,是看着水牌上的姓名一个一个地分,很吃力,效率很低,慢慢熟练了,就按照水牌的大小或厚度的不同,找到大小相近的那一堆,直接扔过去,*后再确认那一堆里的姓名是否有不同的,因为各家的水牌大小也有些雷同,所以常常会一堆里出现了两三家不同的姓名,再仔细按姓名区分开。比较麻烦的是偶尔遇到假牌,所谓“假牌”,就是水牌上没有名字,只是一张空白的牌牌。不是说韩大爷看得很仔细吗,怎么会有假牌?要知道,有时天一黑,正常视力的人看那小水牌的字都很吃力,更何况韩大爷仅有一只视力不好的眼,哪能看得一个不漏?这不能怪他,是投假牌的人缺德,这小便宜也要占,是一种他家用水,别人家付费的不道德行为。一般情况下,出现没姓名的“白牌”,虽然很生气,但也只能扔掉,将这几张或者十几张扔掉的水牌费用分摊给大家。分好了各家水牌,我就帮父亲把各家姓名和水牌的张数写到本子上登记,父亲把总水费除以水牌总数,得出每张水牌的单价,再乘以每户的水牌数,得出每户的水费分别是多少,写到本子上,接下来是去挨家挨户收钱,同时把这些水牌退还给人家。 去收钱是我的活儿,手里拿着两个塑料袋,一个袋子里是用纸分别包好了的各家水牌,另一个袋子是用来装收到的钱。去收水费一般是等到邻居都在家的傍晚时分,挨家挨户去敲门收钱。那时,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都不设防,去敲每家的门,只要这家人没睡觉,不问事由都会热情地给我开门,我就喊着人家大妈、大叔、大婶、大伯、大姐、大哥什么的,说轮到我家来收水费了。一般都比较顺利,但也有个别人家会要我拿记账本给他看,核对金额对不对,也有人用怀疑的眼神问我,这个月水费怎么这么贵啊,我家上月没“吃”那么多水啊。扔掉的那几张水牌都分摊了的事绝对不能说,我父亲告诉我,扔掉的水牌,原本各家分摊了没多少钱,说了反而会惹出不必要的麻烦。有时碰到给了我大钱的(那时人民币面值*大的是10元),零钱不够找,我就赶紧跑回家向父亲要零钱,再跑回去找给人家,不过多数是不见我找回的零钱,大钱也不给我,这叫“不见兔子不撒鹰”嘛。收钱有趣,去每家每户收钱,多数人家都会让我进到他们家里,过去的大杂院,住房基本是每家都挤在仅有的一间房里,你一进门就能看到他家房间的全部。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人们都有想窥探他人秘密的心理,我也不例外,去收钱时能看到这家、那家的家具和摆设,那年代贫富差别不大,孩子多的人家生活艰苦些,或者说是穷,孩子少的家庭富裕些。进门看到的每家风景都有所不同,坦白讲,这是我去收钱时的“坏心思”,也算是一种好奇心理。 说到当年大杂院的“吃水”故事,还有很多不得不提的有趣之事。 北方的冬天,气温经常降到零下,会结冰,早晨起来,地面上的水管和水龙头常常会被冻住,放不出水,这时就需要用热水浇到水管和水龙头上,让里面的冰融化才能出水。院子里有很多热心的人,一旦看到水龙头被冻住,会拿来热水壶,浇在水管和水龙头上,将冻住的水龙头解冻,但也不乏有一些小气人家,出门看到水龙头冻住,马上装做没事似的缩回了家,专等别人把水龙头解冻后,再出来接水。 因为开始实行了水牌的政策,为了每张水牌的接水量能够公平,韩大爷事先用一个标准的水桶接满水,这桶水的水量标准就是一张水牌,然后让每家把接水用的水桶拿来,将标准水桶的水倒进他家水桶里去测量,在水平线位置用红油漆画一道红色标准线,每户每次接水时不得超出这条红线,这就是标准,体现了一种公平。我见过把标准水桶里的水倒进他家的水桶后,红线只能画到水桶一半地方的那种特大桶,那水桶大小是标准桶的两倍。如果不画线,每次又接满水的话,岂不是每张水牌能接到的水要比别人家多了一倍,都跟现在商场里的“买一送一”差不多了。 有时遭遇水龙头坏掉,实在要接水的人们(家里的水缸完全没水了),就只能让韩大爷在水龙处看着桶,自己钻到离水龙头两三米远的地下井里去开关总闸来控制接水。韩大爷也很聪明,他知道地下井水闸即使关掉,因为有时间差,上面的水龙头还会继续出一定量的水,韩大爷会在水接近红线时就喊:“好了!关闸。”但总有比韩大爷还要精明的人,会在韩大爷喊出“好了,关闸”之后,反问一句:“什么?”韩大爷再喊:“好了!关闸。”他才开始关闸,这关闸断水的时间差一定会让他的水桶能接近水溢出来,便宜也就赚了。不论在哪个年代和环境下,都会有处处想占便宜的人,看到这种现象也是有趣,也会从这接水的举动去推想他们的日常行为,不必惊讶,不必见怪,不必指责他,一切做好自己才是王道。 现在的城市里,绝大多数的住宅已经有自家独用的水龙头,水表也是一户一表,不存在计算分摊水费问题,多户人家共用水龙头的现象已基本不存在。只要你付得起水费,用多少是自家的事,也就没了过去共用水龙头的故事,这是因为城市设施建设的完备,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希望社会不断进步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对于公共设施落后年代的情景,人们并不愿意去怀念,但落后年代的有趣故事,在一段时间里会留存于人们的记忆里,它是一个时代的标记,不必刻意忘却,记录下来,以便后代能了解前辈们当时的生活内容和生存状态。 这正是:一个水龙头,连着千万家;哗哗流水声,情润你我他。 ……

梦醒大杂院 作者简介

老鹰(本名:应里风),上海出生,自幼长期生活于青岛,成了大半个北方人。1976年初中毕业后参加工作,从此再未有机会踏入正规学府大门,历时15年自学了高中、大学、外语课程。自诩小时候不好好读书,长大了玩命恶补文化课,是那种把正常人生轨迹倒过来活的人。改革开放初,进入世界500强的日资企业,至今35年有余。1992年获青岛市第一届日语演讲大赛第一名。曾受聘青岛大学日语专业兼职讲师。现为香港日清食品集团高级执行官、日清食品(中国)投资公司董事、日清食品集团东峰贸易董事长。业余爱好:看书码字。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