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最后的渔猎部落

最后的渔猎部落

作者:曹保明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8.6(5.5折) 定价  ¥5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最后的渔猎部落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523196
  • 条形码:9787520523196 ; 978-7-5205-2319-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最后的渔猎部落 本书特色

★二十余年来,在投入民间文化抢救的仁人志士中,有一位与我的关系特殊,他便是曹保明先生。这里所谓的特殊,源自他身上具有我们共同的文学写作的气质。 每逢年节,合家团聚,我知道有一个人却在路上,他就是曹保明,东北的许多文化是被他抢救保护下来的。如果中国多几个曹保明,我们的文化将会保护得多好啊。 ——冯骥才

最后的渔猎部落 内容简介

  中国东北有着久远的渔猎历史,捕鱼,这是一种古老的行当。正因为这个行当古老,所以其中的习俗和规矩十分特殊。它和采摘瓜果、猎获动物一样,都是原始先民谋生的一种手段。地处长白山地区的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及流经东北平原的黑龙江、嫩江、乌苏里江因水利资源和地理位置的优越,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古代这里就有人用原始渔具从事捕捞活动。  《*后的渔猎部落》以作者的亲身经历描写了北方渔猎部落的生存历程及生存形态。

最后的渔猎部落 目录

**章 穿过柳条边
第二章 东北渔猎史话
第三章 查干湖冬捕
第四章 走进渔猎部落
第五章 捕鱼的故事
第六章 神奇的渔猎工具
第七章 梁子捕鱼
第八章 冰槽子捕鱼
第九章 渔民的住宅
第十章 渔民的穿戴
第十一章 渔猎习俗和禁忌
第十二章 查干淖尔冬捕传奇
第十三章 查干淖尔娘
第十四章 千年的走向
第十五章 探访冬捕人家
展开全部

最后的渔猎部落 节选

  《*后的渔猎部落》:  好多年来,我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用我的双脚走遍东北。走,其实是在寻找,寻找北方民族在久远的生存历程中真正的生存形态。因为我觉得,人类的诸多文化其实只有很少一部分被文字记载下来,更多的、更重要的部分是传承在人自身的生存形态上。我走啊,寻找啊,终于有一天我来到了一个叫查干淖尔的地方。  放眼望去,白碱土干涸在茫茫的原野上,裸露的土层被风雕刻成一道道的沟岔,冬季枯黄的草在冷风中抖动着,透过苍凉的土地远方竟是一个巨大的湖泊。那是一片望不到边际的水域,结着白茫茫的冰。大雪厚厚地覆盖在冰原上。风把雪刮起来如烟一般地弥漫在远方。可是在风雪弥漫的村落、土道、草垛间,却奔走着一个个屯人,他们在冰雪上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跳起古老的舞蹈,然后背起渔具,牵着马匹,赶着爬犁朝着茫茫的冰湖上走去……他们去干什么?  当地人说,是去打鱼,又叫冬捕。  冬捕就是冬季捕鱼,是生存在这里的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脚踏冰雪走动时的姿势,他们说话时的方言土语,他们劳作时的手势和行为,我突然觉得这里正是我多年来在寻找的地方。于是,我走上茫茫的查干淖尔,我坐上冬捕人的爬犁和他们一块去看卧子。我躺在网房子的土炕上听着户外的风雪入睡,我跟着老渔把头的大车一块去拉鱼、收鱼,我在冰上一件件询问那些捕鱼工具的名称,我听许多老掉牙的渔把头讲述以前的事。当岁月的时光一点点消逝,我心中突然生出一种渴望,那就是我再也忍不住想把这里发生的一切告诉人们,在大东北吉林,在黑土地的北方,有一块全世界都在寻找的大自然的净土——查干淖尔。那是大自然保存下来的一块原色,是和青藏高原一样珍贵的地方——人类渔猎文化的活态遗存。  从省会长春一直向西,有个叫松原的地方,是吉林省的九大地区之一,通往那儿有非常便捷的铁路和公路。当旅行者经过两三个小时到达那里的时候,其实你已经穿越了有300多年历史的柳条边。  东北的柳条边俗称边墙,始建于皇太极时,分东西段。东段自凤凰城以南的海起,至开原东北的威远堡;西段自威远堡至山海关,被称为“盛京边墙”,又叫“老边”。而南起开原老城附近,北至船厂(今吉林市)北亮甲山的“柳条边”,俗称“新边”。老边和新边是清王朝为了保护祖宗发祥地和为了感谢蒙古贵族协助清王朝推翻明朝有功而划给他们的游牧地的界线,今天长春一带还有许多地名仍叫“靠边吴”“靠边王”。松原由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和老扶余县(原伯都讷)组成,前郭尔罗斯是从前蒙古王公的游牧地,就是被称作“蒙地”或“蒙荒”的地方。清王朝几百年的封禁政策使这一带奇迹般地被保护下来,于是这片土地便成了一块天然的净土。  顺治朝100多年之后,乾隆盛世使中原人口骤增,而土地却无以可增,加之连年的自然灾害,数以万计的农人背井离乡。他们的用双脚走出山海关,到北方寻找土地,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人口迁移阶段闯关东。蒙古王爷和朝廷再也无法控制百姓谋生的脚步,只好开始“丈荒”“放荒”,称之为“借地养民”。接着朝廷不得不颁发了《辽东招民开垦例》。经过反复周折,诸多汉民来到前郭尔罗斯和伯都讷开荒谋生。  在用锹镐和犁杖翻开黑油油的土地的同时,江河湖泊的水资源也得到了开发,而“水”恰恰是这块土地上*重要的内涵。  提到水,我们不能不想到吉林省省名。吉林,满语“乌拉”,沿江靠川之意,是指江边上的一个地方。而这江就是松花江。松花江满语为“松阿里乌拉”。  松花江是世界上*奇特的江,它有两个源头。南源是东北亚地区的*高峰长白山;北源是发源于大、小兴安岭之间的伊呼里山的嫩江(许多资料也称嫩江为松花江的*大支流)。嫩江蒙语意为“碧绿色的水”,清代称诺尼水。松花江和嫩江在松原境内总流程近200公里(其中松花江120公里,嫩江61.7公里),这就使松原这块土地可以名副其实地称为“水文化”之地,其自然构造也使这儿成为水文化领地。  如果在中国地图上寻找松原,哪怕你不识字,你只要在那只昂首的雄鸡首处观看,你就会发现有一个两条江汇成“人”字流过的地方,那就是松原的前郭尔罗斯。  ……

最后的渔猎部落 作者简介

  曹保明,汉族,1949年9月11日生,文化学者、民俗学家。中国文联全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六、第七、第八届副主席,中国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十大杰出人物,中国民间文艺奖“山花奖”成就奖获得者,2000年中国民协德艺双馨会员。已出版《松花江河灯》《最后的渔猎部落》《最后一个猎鹰人》《东北亚丝绸之路》等专著140多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