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幻想的秩序(批评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学文化)(精)

幻想的秩序(批评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学文化)(精)

作者:张旭东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0-01
开本: 32开 页数: 446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31.3(4.5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00:00:00
中 图 价:¥50.4(7.3折)定价  ¥6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幻想的秩序(批评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学文化)(精)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8165304
  • 条形码:9787208165304 ; 978-7-208-16530-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幻想的秩序(批评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学文化)(精)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张旭东30年学术生涯成果精选。 ★8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界的共同经历和具体经验;30年里知识分子对文化自觉、政治自觉的追求。 ★解读卢卡奇、本雅明、拉康、萨义德、布迪厄、杰姆逊等名家理论;重新阐释鲁迅、王安忆、格非等中国现当代文学传统。

幻想的秩序(批评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学文化)(精) 内容简介

本集汇聚张旭东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有关文化理论和批评实践的系列成果,解读卢卡奇、本雅明、拉康、萨义德、布迪厄、杰姆逊等理论家的文学研究、美学探索和文化分析,阐释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界的各种“新潮”与“实验”。通过细读文本个案或思想论争,在持续变动的文化语境中对西学问题与中国文化进行总体性把握与批判性思考。

幻想的秩序(批评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学文化)(精) 目录

自序

**辑 寓言批评

文化的诗学与诗的文化学

——转变与模式

历史与叙事

——卢卡奇的现代性

幻想的秩序

——作为批评理论的拉康主义

本雅明的意义

寓言批评

——本雅明 《论波德莱尔》中的主题与形式

现代“文人”

——本雅明和他笔下的波德莱尔

书房与革命

——作为 “收藏家”的本雅明

性格与命运

——本雅明与他的卡夫卡

拯救是我个人的展现

——普鲁斯特与历史哲学

第二辑 理论的历史性

重返80年代

辩证法的诗学

——解读杰姆逊

东方主义和表征的政治

——在他者的时代书写自我

符号空间与历史

——从第三世界文化实践角度看布迪厄的社会哲学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

理论与历史性

——与杰姆逊的一次访谈

从“资产阶级世纪”中苏醒

——本雅明文集 《启迪》中文版导言

附录:二十年的忧郁和理想:《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再版感言

第三辑 文学经验

据为己有:解释学的文本—读者理论

从“朦胧诗”到“新小说”

——新时期文学的阶段论与意识形态

遗忘的谱系

——鲁迅再解读

自我意识的童话

——格非与实验小说的几个母题

上海怀旧

——王安忆与现代性的寓言

代后记:“重返80年代”的限度及其可能


展开全部

幻想的秩序(批评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学文化)(精) 节选

80年代在今天想来是好的现象,从社会学意义上无非是这几点。**,国家的体制为全民共识提供了制度性空间。我们所有的人都在国家的荫庇下,大学生是国家的干部,所有人都在国家的框架内想问题,社会的事是国家的事,国家的事也是社会的事,自己的事,家庭的事,都是国家的事;相反,国家的事也是个人的事。呼吸与共,命运和共同体都是同一的东西,所有欲望的指向和想象,都被国家涵盖在内,国家的任何一种新的方向,都给全民带给一种激动,带来一种想象、幻想或者满足,或者一种兴奋。第二,当时的社会分化还相对较小。城市和农村的分化,这是毛泽东时代就没有解决的问题。但是在城镇,在受过教育的国家职工,在国家体制内,差距相对还比较小。而现在的分化,即使在一个单位里,具体到每一个小单位,社会分化都以经济的逻辑把人分成不同的等级;那时没有,那时大家都是穷光蛋,所有的资本都是在国家的空间内,通过国家提供的渠道,就业机会、教育机会和工作机会来获得。并且,在这个渠道内,所有人的贡献,同时都是给国家作贡献,哪怕是在明确的自由化的方向上,也是如此。比如说电影界,第五代要改革中国电影,要探索现代派的世界电影语言,但是他们拍的电影还是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广西电影制片厂的、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的,还是中国电影,是用国家的资源拍出来的。一旦拍出来,就要通过国家的制度,通过国家的电影院发行,国家的刊物来评论。所以,今天的怀旧,哪怕把80年代想象成一个理想的时代,实际上却可能包含某种矛盾心理或政治无意识。即,随着社会越来越发展,当个人从国家框内摆脱出来,这个时候实际上这个社会又带有一种紧张的焦虑,担心这样一种分化、分裂、冲突和矛盾,会不会带来价值上的、文化上的、观念上的四分五裂,因此对60—80年代的国家的那种整体性有一种怀旧。那时的国家,是整个社会进步、发展和改革的引领者。国家同时担负着市场,不要忘了那时的市场世界、商品世界,是国家创造出来的,是国家提供条件的商品的世界;说得好听点,今天中国人有钱,其实是国家允许你有钱。所以我想,80年代的复杂性,跟国家经历的阶段性的变化有关。另一个层面是80年代和自由解放的联系。80年代的自由解放,在当时是顺着毛泽东时代的中国脉络下来的,代表新的阶段。在今天看来,如果把80年代和今天之间画一条线,把这两点连起来,其指向与1949年的指向是不协调的。1949年代表的解放,和1979年代表的解放,到底是同一个解放,还是两个不同的解放?这个问题是要问一问的,知识界要问一问,学术界要想一想。80年代所代表的解放,个人的解放、个人的财富、法制意义的权利、公民社会意义上的权力、自由财产权、言论自由权、人权等,和中国革命代表的独立、自由、平等、公正等社会主义价值观之间是什么关系?在今天,这些问题已变得很明显。但它们在80年代这个奇怪的历史阶段里面,好像被调和了。80年代,总的来说,一方面是一切都还不明确,在体制上模糊的暧昧的,包含多种可能性的时代;但另一方面在整体指向上又是明确的:改革,中国人不能再穷了。这个现代化的共识,是全民都认同的。我想,这么一个复杂性和复杂态度,并不是个人意义的对80年代的态度有多么复杂,而是80年代本身的暧昧性、含混性、歧义性,这多重意义在今天被人们看得越来越清楚了。

幻想的秩序(批评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学文化)(精) 作者简介

张旭东,纽约大学(NYU)比较文学系、东亚研究系教授,国际批评理论中心主任。曾兼任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访问教授;北京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人文讲席教授(访问)、国际批评理论中心主任。中文著作包括《改革时代的中国现代主义——作为精神史的80年代》《全球化与文化政治——90年代的中国与20世纪的终结》《我们时代的写作》《对话启蒙时代》《纽约书简》等。译有《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启迪》。编有《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传统与形式创意》。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