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萨缪尔森传:现代经济学奠基者的一生. 第一卷

萨缪尔森传:现代经济学奠基者的一生. 第一卷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7-01
开本: 32开 页数: 880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106.3(7.7折) 定价  ¥1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萨缪尔森传:现代经济学奠基者的一生. 第一卷 版权信息

萨缪尔森传:现代经济学奠基者的一生. 第一卷 本书特色

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 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当代凯恩斯主义的集大成者,创立了新古典综合学派。 现代经济学奠基人萨缪尔森传记,对很多人而言,阅读一本关于保罗·萨缪尔森的传记,不需要任何理由。 萨缪尔森影响巨大,我们如何赞誉他似乎都不为过。可以说,他代表了经济学的一个时代。然而,除了他出版的著作和他的声望外,人们对他所知甚少,也缺少相关的权~威传记作品。 本书作者穷尽各种资料、档案、记录、报道,鸿篇巨制,记录了萨缪尔森这位经济学大师成长、其经典著作诞生的过程;更记录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经济学发生剧烈转变的历史,是经济学专业学生或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了解萨缪尔森和经济学发展一个很不错的参考。

萨缪尔森传:现代经济学奠基者的一生. 第一卷 内容简介

对很多经济学家而言,一本关于保罗·萨缪尔森的传记似乎不需要理由。他是美国历目前首 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当代凯恩斯主义的集大成者,创立了新古典综合学派,抢先发售将数学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他的诸多理论,从靠前贸易到金融领域、从增长理论到投机活动,为几代学者提供了理论依据。他的著作《经济学》,至今仍是经济学专业学生的教科书,教会学生如何思考经济学。他的《经济分析的基础》,则教会专业的经济学家们如何去研究贸易。可以说,他代表了经济学的一个时代。他的学生,不管是也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乔治·阿克罗夫,还是后来担任美联储主席的本·伯南克,也都影响力巨大。但是,除了他出版的著作和他的声望外,人们对他所知甚少。在这本书中,作者按时间顺序,讲述了萨缪尔森的早年时期(1915—1935)、哈佛时期(1935—1940)、麻省理工学院和战后初期(1940—1948)三十余年的人生故事,以及他的两部重要作品《经济学》和《经济分析基础》的诞生过程。作者结合大档案、书信、作品和相关人物回忆,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等多所大学的档案室,美国国家档案馆、哈佛大学出版社档案室等存档的文件,以及他的朋友、家人提供的其他材料,不仅呈现了萨缪尔森丰富多彩的人生、职业生涯和思想发展,也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经济学家群像和经济学的演变;不仅是个人的传记,更是一个经济学发展的断代史。

萨缪尔森传:现代经济学奠基者的一生. 第一卷 目录

前言和致谢 / V

导言 保罗·萨缪尔森和现代经济学 / XV


**部分 早年时期 1915—1935年

第1章 童年 / 003

第2章 芝加哥大学:1932年 / 027

第3章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1932—1933年 / 045

第4章 从社会科学家到数理经济学家:1933—1934年 / 075

第5章 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1932—1935年 / 099


第二部分 哈佛岁月1935—1940年


第6章 在哈佛的**学期:1935年秋 / 129

第7章 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 / 165

第8章 埃德温·比德韦尔·威尔逊 / 185

第9章 建立联系 / 203

第10章 简化经济学理论 / 237

第11章 合作研究 / 267

第12章 阿尔文·哈维·汉森 / 287

第13章 汉森的得意门生 / 311

第14章 经济理论可观察的意义 / 331

第15章 离开哈佛 / 355


第三部分 麻省理工学院、二战、《经济分析基础》与教科书,1940—1948年


第16章 麻省理工学院 / 381

第17章 统计学 / 409

第18章 创立新经济学(Ⅰ)—理论:1940—1943年 / 427

第19章 汉森和国家资源规划委员会:1941—1943年 / 459

第20章 创立新经济学(Ⅱ)—政策:1942—1943年 / 497

第21章 科学家和科学政策:1944—1945年 / 517

第22章 《经济分析基础》:1944—1947年 / 541

第23章 战后经济政策:1944—1947年 / 573

第24章 凯恩斯和凯恩斯经济学 / 615

第25章 撰写教科书:1945年 / 635

第26章 围绕教科书的争议:1947—1948年 / 663

第27章 《经济学》**版:1948年 / 687

第28章 在麻省理工学院埋首耕耘 / 711

第29章 萨缪尔森:风华正茂 / 733


参考缩略语及来源 / 755

注释 / 757

参考文献 / 833


展开全部

萨缪尔森传:现代经济学奠基者的一生. 第一卷 节选

萨缪尔森是经济学天才,他教导人们基本经济学原理,同时让人感觉成为了这一复杂领域的内行人。我深爱这些基本原理。每当我不知该如何阐述一些经济问题,或者不知道我正在做什么的时候,我都可以从他的理论中找到答案。他的分析理论不是具备这种力量的众多理论之一,而是唯一的理论。 ——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教授 保罗·萨缪尔森是一位学者。他曾很骄傲地评论说,他甚至没有在华盛顿待过一个完整的星期。通过他的研究、教学和著作,他对美国甚至全世界的经济命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们再也看不到这样杰出的学者了。 ——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前财政部长 保罗·萨缪尔森是兼具开创性与多产性的经济理论学家,是经济学领域*伟大的老师之一。 ——本·伯南克(Ben Bernanke) 美联储前主席 保罗·萨缪尔森创造了现代经济学,他将严谨的经济学观点引入到这一领域,开启了主要依赖语言和图示分析的萨缪尔森经济时代。他的《经济分析基础》,是我们这一代经济学家公认的权威著作。 ——罗伯特·霍尔(Robert Hall) 美国联邦经济研究局经济周期测定委员会主席、斯坦福大学教授 前言和致谢 对特定年龄段的经济学家而言,看一本关于保罗·萨缪尔森的传记不需要任何理由。萨缪尔森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位杰出人物,但是,除了他的经济学著作和他在麻省理工学院(MIT)经济学系的声望外,人们对他知之甚少。像大多数经济学家一样,他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平淡无奇,几乎没有充满戏剧性的事件,也没有足以吸引非专业读者的八卦丑闻。例如,不同于科学家约翰·德斯蒙德·贝尔纳(J. D. Bernal)或尤利乌斯·罗伯特·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萨缪尔森的生活里没有激进行动、阴谋、共产主义或性剥削等可供读者消遣的经历。他很早就结了婚,夫妻二人比翼齐飞一直到他的妻子离世。除了参与政府咨询工作和二战时期有一段时间加入了一个科学实验室外,萨缪尔森不是在他的办公室里研究经济学,就是出席各种研讨会和学术会议讨论经济学,或者给政治家提供经济学专业咨询,为新闻媒体撰写经济学评论文章,甚至待在家里一边跷着腿逗孩子们玩耍,一边思考经济学问题。虽然他可以在经济学之外获得乐趣(本书提到了他的许多朋友记得的一些场景),而且是一名狂热的网球爱好者,但是经济学从未远离他的脑海。他的生活只有和他的经济学相互关联时,才有意义。因此,有足够的理由认为,本书是一本萨缪尔森的思想传记—关于他思想演变的故事—而非他的个人生活史。 而且,即使我们想要详细地描述萨缪尔森的一生,也是不可能的。任何传记都会受到原始资料的限制。很少有研究对象留下足够的资料来回答传记作家想问的每一个问题,萨缪尔森也不例外。他的文件装满了155个箱子,仅信函就有70多箱;它们内容广泛,却不够全面,例如他在学生时代的活动就未得到详细记录。他的信函表明,他学生时代的笔记至少保存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但*终似乎没能留存下来。装满未发表论文的箱子里有一些他在学生时期的论文,但这些肯定只是他所写论文的一小部分。他的成绩单只能显示他为了拿学分而去修的那些课程,这使我们对他旁听的其他许多课程所知寥寥。关于他如何以及在哪里遇到了许多他自称熟识的老师,没有留下任何记录。他所教授课程的信息也不完整。现存的他的一些学生的笔记表明,他早年曾给学生布置过一些阅读资料,而书面的推荐阅读清单却可能从未存在过。他在**个外部资助的研究项目结束时所写的报告已经佚失,因此我们不得不猜测该研究取得了什么成果(或者更有可能是未取得任何成果)。由于他和期刊编辑部都没有留下相关记录,他投给期刊的论文资料和审稿人对论文的反馈情况都不甚完整。虽然《经济分析基础》(Foun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s)的出版史在哈佛大学出版社的档案中有详细记载,但他的教科书的早期历史就不太清楚了:麦格劳—希尔(McGraw-Hill)出版公司中的相关档案即使还存在,也还没有找到。还有一个问题是,他与朋友、老师和同事的大部分交流互动都缺乏书面记载。他也未留下任何类似于订婚日记的东西。 萨缪尔森一直在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并且常常把这些故事与他所认识的其他人联系起来,但这些故事并不系统。人们关注的是那些佐证了他作为一个自学成才的神童,对经济学一见钟情这个自我形象的事件。他喜欢追忆过往,特别是哈佛经济学的黄金年代,并对他的老师和朋友们所取得的成就赞誉有加,他们经常被他当作希腊或罗马神话中的诸神那般崇拜。晚年,萨缪尔森开始撰写自传,但只写了他早年生活的一些经历后便放弃了。他写道,当成功到来时(他把这个时间追溯到1940年,那时他年仅25岁),写自传也变得兴味索然。就连对自己哈佛岁月的描述,他也只是从之前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摘录了一些素材。他的这些回忆在我们搜集整理传记资料时非常珍贵,但是它们需要被谨慎对待。除非对支持他想要提出的主张必不可少,否则,他通常并不愿意提供更多细节。例如,当被问及他的数学教育时,他列出了他曾上过的数学领域的课,但刻意模糊了是谁在什么时候教过他。在他看来,提问者似乎对他所称的他的数学基本上是自学成才的颇有怀疑。为了写作本书,我们必须从各种来源中梳理出细节,即便如此,它们也不够完整。 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萨缪尔森在一些地方所说的话,显然是为了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而由于缺乏其他资料来源,我们不可能把事实和他想要表达的观点区分开来。例如,他对自己和哈罗德·赫钦斯·伯班克(Harold Hitchings Burbank)初次见面的描述,意在表明他既大胆又自信,敢于对抗这个他所蔑视的反犹太主义系主任。一些读者会怀疑他关于这次见面的描述是否可信。如果萨缪尔森像他说的那样行事,他肯定会给反犹分子一个拒绝其进入哈佛大学的充足理由。在许多情况下,我只是摘录萨缪尔森的相关叙述,其他的就留给读者自行判断它们是否应该被解读为事实报道,抑或只是揭示了萨缪尔森个性和态度的自传式描述,因而他没有必要告诉我们公正的旁观者将会如何看待它们。这么做确实意味着我们这本传记在一些地方接近于自传,但这些自传性的例子只是匆匆带过,而且在整本书中,它们所处的语境亦非由主人公提供。 虽然故事围绕一位经济学家的生平展开,但本书提供了萨缪尔森所属的一个相互重叠的经济学家群体的肖像,他们来自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战时的华盛顿。因此,作者有意识地使本书的部分内容,既成为萨缪尔森本人的写照,又成为与之交往的人们及他所接触的思想的写照。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为了解释萨缪尔森思想发展的背景,揭示它们和过去之间的关联;否则,当读到萨缪尔森的著作时,人们将不会把它们明确地代入后来所发生的事情的背景中。艾伦·迪雷克托(Aaron Director)、弗兰克·奈特(Frank Knight)、雅各布·瓦伊纳(Jacob Viner)、保罗·道格拉斯(Paul Douglas)、莱纳德·克拉姆(Leonard Crum)、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埃德温·比德韦尔·威尔逊(Edwin Bidwell Wilson)、戈特弗里德·哈伯勒(Gottfried Haberler)、瓦西里·里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阿尔文·汉森(Alvin Hansen)和劳伦斯·克莱因(Lawrence Klein)等经济学家的著作,对理解萨缪尔森以及他参与其中的经济学的转变过程至关重要。他们中的一些人相对鲜为人知,或者他们因后来的著作才被人熟悉,因此他们的思想必须得到详细的描述。 强调上述内容颇为重要,因为我把萨缪尔森解读为一个连接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多元化的经济学与二战后出现的更狭隘的、更加理论化和数学化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过渡性人物。对比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方法及其老师们的经济学方法后可见,描绘出这种转变的图景也是很重要的。虽然他并非单枪匹马地促成了这一转变(那样说无疑荒谬之极),但是他和他的朋友及同事所组成的不断壮大的群体对经济学的研究,确实体现了这种新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我在本书中讲述的萨缪尔森一个人的故事,同时也是一系列互有交集的经济学家群体的故事,他们共同见证了经济学发生剧烈变化的一个时期。 如何组织一本萨缪尔森的传记也是个问题,因为贯穿他智识发展的主线不止一条,它们之间交错重叠,但又存在一些明显的时间间隔,尤其是他1935年从芝加哥大学搬到哈佛大学,1940年又从哈佛搬到麻省理工学院(后面这个时间节点不是很明显,因为从芝加哥到哈佛大学所在地剑桥市有将近1000英里,而从哈佛到麻省理工学院大约只有两英里,因而他继续住在离哈佛很近的地方)。对于他的

萨缪尔森传:现代经济学奠基者的一生. 第一卷 作者简介

罗杰·巴克豪斯(Roger E. Backhouse),英国伯明翰大学经济史和经济学教授,2014年当选英国科学院院士。他也是《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的副主编、《经济思想史》杂志和《经济学方法论》杂志的资深编辑。 作为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方面的知名学者,巴克豪斯出版过《西方经济学史》《经济学的历史》等著作。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