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坐上树梢听风吹

坐上树梢听风吹

作者:吴华英子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0-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72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7.0(6.0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坐上树梢听风吹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5519678
  • 条形码:9787515519678 ; 978-7-5155-1967-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坐上树梢听风吹 本书特色

★《坐上树梢听风吹》是青年作家吴华英子的全新散文精选集。 ★书中文字优美,温婉细腻,清新感人,贴近生活,沁人心扉,非常适合校园中的青少年读者和成人读者阅读。 ★生活的美好,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书中记录了生活里的小欢小喜、小情小爱、小怒小悲以及小日子的琐琐碎碎,温暖温馨,轻简美好。

坐上树梢听风吹 内容简介

《坐上树梢听风吹》是青年作家吴华英子的全新散文精选集,文风朴实灵动,文字清新感人,贴近生活,沁人心扉,于细腻之处见真情为创作基调,充分展示了生活里的小欢小喜、小情小爱、小怒小悲以及小日子的琐琐碎碎,并在看似平淡寻常的小场景小事件中触摸着爱与感动,让读者对生活充满温情的期待,燃起对世界的热爱,激起对生活的感恩之情。

坐上树梢听风吹 目录

**辑 彼时光景


  四季轮转,春不常在。可是,只要我们心存美好,对未来有所期待,晴好时 听风,微雨时漫步,未尝不算是好时光。


无 言/002

故乡的原野/006

老家院落/010

栀子花开/014

金桂飘香/017

一亩良田/019

人间好滋味/022

回家那些事/025

今朝如旧/029

微 暖/032

理想的圆满/035

欢 喜/038

*好的关系/041

心之所向/043

樱花季/046

微 光/049


第二辑 日常小喜


  当生活日渐琐碎,身心为尘事侵蚀得不堪之时,还能够沉静下来,感受繁琐 之外的醇厚,并深深热爱,这是多么值得欣慰的事。


花开粲然/054

旧时花朵/057

风 雅/060

素 心/063

手写的温度/066

帆布包/069

你的背包/072

器皿情结/074

茶/077

七壶香/080

砂锅米线/083

一边烟火,一边文艺/086

小春日和/089

书 写/091

墨写四季年华/094

花开四月/098


第三辑 清流自渡


  其实,做不了像人的人,能做个像花儿一样的人,也是极好的吧,以安然的 姿态只争朝夕,就算清绝过后,默然成泥。


做像花儿一样的人/102

归 顺/104

夜已央/107

我的景/110

有 闲/113

不甚大景的日常/116

红是红的花/119

雨/122

小时光/125

寻常日子寻常事/128

风 里/131

简 记/134

迹/138

一朵花,叫自己/141

以欢喜,以平常/144

春光不可辜负/147

一岁一荣/150

红尘缱绻/153

岁月如故心如初/156


第四辑 相遇是缘


  生活里,有很多转瞬即逝,像在车站的告别,刚刚还相互拥抱,转眼就各自天涯。很多时候,你不懂,我也不懂。就这样,走着走着就散了,想着想着就算了。


琴人赵琳/162

吾友剑锋/166

设计师罗町子/169

剧作家万川/172

歌手秋雨/175

有女如斯/178

本家学长/181

彭 云/184

篆刻徐/187

花老师/190

教头洪伟/193

曾经的曾经/196

春归故人来/199

暖 暖/203

张同学/206

遇 见/210

嘉/213


第五辑 沿途有风


  外面有风声、人声、车水马龙声,感觉世事安定。你看,只有沉陷,才算归 途,而故乡,总是在自己的脚底下才*为踏实。看似孤独的老人,谁又能说他不 正享有这种尘埃落定的幸福,寂静,如意。


江南深处是姑苏/218

横 街/222

古镇新场/225

扬州小记/229

小确幸/232

一座城一些人/235

双桥曲径/238

东洲公园/241

小城有馆/244

中国红/247

雪一片一片/250


后记

花开寂寂,温暖继续/253


展开全部

坐上树梢听风吹 节选

故乡的原野 有时真是羡慕那些远离故土的人,他们通常会理直气壮地说起故乡的林林总总,像真正的旅人,一行千里,从此他乡即日常。我自小出生在这片土地,即便后来结婚、生子,也仅是十来公里的距离,没有跋涉而去的未知,亦无时光碾压之后的思乡愁,静静守着这片土地,安分得几乎心无杂念。远方有些什么,偶尔启程,看过就好。 我出生的小村庄有个好记的名字——南庄村,它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村落,鲜为外人所熟知。我后来一直好奇它名字的由来,且知晓周围并没有什么北庄、东庄与西庄,倒是有个周姓较多的村庄,唤作周庄。老吴猜测,说元末明初的陶宗仪写过一本《南村辍耕录》,怕是与之相关,由此引申过来的吧。我自然知道这不过是种文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当真不得。但仔细回味,感觉有点意思,仿佛这里是个特别有底蕴特别了不起的地方,无论曾经多么贫瘠多么静默,都自始至终拥有外界无与伦比的安宁与美好。真庆幸它是我的,可亲近,可融合。 而它是我的,就什么都对了。 村庄没有复杂的地形,无曲折无蜿蜒,好多年来,一条笔直的泥路贯通南北,直到前些年修成了水泥路,依然是村里人来车往的主干道。村里的房屋整齐有序,因前后间距受限,鲜有小楼坐落,偶尔有,也是根基错致,建在别处。可我依然觉得这里铿锵美好,感觉理应如此。你看,田野、河流、古树、矮房,以及墙角伫立的各种高高低低不知名的花花草草,真是美呀。 风在这里吹得辽阔而缠绵,自由又奔放,一切,自有它的风情,动荡着,起伏着。在零碎的时光里,隐隐传递着一种雨后甘露般的诱惑。 年少在外求学的日子里,我通常不会告诉别人我住南庄。 它实在不为人知,一旦离开故土,更像一粒微小得不能再微小的尘埃,轻易被人拂了去。我重复得再多,别人也是听过即忘,索性就不说了,别人再问,只说曲塘。到底算是小有名气的古镇,大多人恍然,说知道啊,知道。彼时,我仿佛决定要过另外一种生活,生生将所有村庄里的记忆吞咽下。我开始学着简单的化妆,尽管始终粗糙,我尝试穿上黑白灰,假装成熟优雅。虚空之于虚空,是背离故土时的寂寂然。灵魂在他乡一度失却了灵性,世俗,庸常。 好在又回来了,像是得到了某种召唤。屋旁的河流永远潺缓平静,环绕着村庄经年不休,突然就心动了,一如阔别重逢的旧情人。河畔的芭蕉又高出几分,它是记忆里的抽离,是所有离 开时的影影绰绰,若有若无。还有满墙爬满的枸杞藤蔓,从来就没有因为谁的离去而颓败得不知所措。故乡的所有,轻易坠入我 一个人的情意,微凉,又温润。 我开始理解那些一直坚守故土的乡亲们,包括父母,老吴与老华。他们至今仍旧住在带着小院儿的老屋里,不怨不艾,与土地四季深情相拥。他们收获着左一筐右一篮的小欢小喜,又时常提着送来与我分享,简直不亦乐乎。老华栽的蜜桃鲜甜多汁,玉米软糯可口,各式时蔬更是源源不断。我自然坐享其成,却又在心里掀起风暴,暖的,热切的,潮湿的,又酸又甜的,实在难以言尽。 后来,老屋还在,却彻底换了门牌,蓝底白字,印着“曲塘镇”的三个大字正式向世人宣布,从此再无南庄村,我也不再是南庄人。随之换来的是诸多便利,马路变宽,公交站设点,岔路口也有了红绿灯。可老南庄人的生活依然,春分农耕夏至农忙,仿佛只有永不停歇,倾其所有地日日劳作,才能写尽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老华也说,不能歇,歇多了,会无端生出好多病来。前些天一边说腿痛,一边又在帮邻居铲草,种植。干脆不阻拦,由着她了。她有南庄人的勤劳与淳朴,与人为善,乐于好施,她完完全全属于那片黑土地。 有一阵,老屋说要拆迁,村里挨家挨户丈量了平方。像是炸开了锅,有人开始憧憬未来的小区生活,说终于可以过上去镇里住楼房的好日子,但更多人是不舍与留恋。老吴老华则开始担心他们的物件到时该存寄何处,花草又该赠予何人。尽管那些旧物大多已然不用,但他们觉得那是这辈子跟随他们一路走过来的,且印证着大半辈子的悲欢与离合,哪里舍得丢弃。后来听说又不拆迁了,镇上想在村里搞个乡村旅游项目,家家户户可参与,这才让一直处于忐忑的老吴老华松了口气,家还在,小院儿还在,一切都还是理想中的模样。 关于村里的故事远不止这些,它们在笔头之外渐次升腾与坠落,而我无比释然的是,如今的村庄,以及村庄里的人们渐渐与外界和解,这里早不再贫瘠与闭塞。喧嚣繁华的世俗之外,它是走出去的游子心中永远的伊甸园,也是我心中永远的南庄村。村头的白杨知道,水边的芦苇知道,圈里的牛羊知道,路过的大黄知道,赶集的老伯知道,拉着我手笑成花儿的阿婆知道,我从未曾远离啊,从未远离。无论它是南庄村,还是曲塘镇,都是我这一生必须眷念到底的土地。 老家院落 周末回老家,一来是想看看父母,二来也想看看老家的小院儿。 我习惯称老家小院为“父亲的小院落”,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在漫长的年月演变里,它早已渐渐成为父亲的阵营,除却种花,便是养草。 夏末秋初,仍是个万物繁盛的季节。我回去时,院落里各色花儿竞相开放,有些是我熟悉的,有些我不识。父亲耐心教我一一辨认,鸢尾、虎耳、凌霄、吉祥草……我和父亲平日沟通甚少,唯有在绿植方面总有聊不完的话题,我问,他答。正午的阳光,耀眼,寂静。 小院落从前也是晒着稻谷、麦子、花生、蚕豆这些作物的,那时,小院落归属母亲。有时,她会从地里拔几根萝卜,有时也会摘几根玉米,每每回来,总是往院子里一倒,不管我在不在家,总会冲屋里喊几声:英子,快出来,今天又有好吃的了,喏,快出来呀,再慢就没了。于是,萝卜洗了剥皮直接往嘴里塞,玉米须子不撕直接放灶膛里烤。那些贫瘠的年月,因为母亲,小院儿从来不缺我们的小零嘴。 小院里长过一棵桃树、一棵梨树以及一棵杏树,我记得春天它们会开花,夏天它们会结果。桃是毛桃,梨是木梨,都是不受欢迎的品种,唯有那杏儿熟了味甜多汁,色泽晶莹,咬一口,满口生津。母亲和天下的母亲一样,但凡有一点好吃的,必定留给我。但却在怀弟弟的那一年,没等杏儿熟,就和我争一树又青又酸又涩的杏儿,边吃边说过瘾。 后来有了弟弟,小院儿自然承载了我们的另一种欢乐。母 亲有什么再喊时,也是连着弟弟一起喊:英子、二小……这一喊,又是很多年。再后来的很多小细节,我不知我弟——二小是否记得,但我会时常在时好时坏的日子里念念不忘。世事浩荡,又一再匍匐,我能够回想起来的,应该都是些珍重的往事。我弟那时年幼,常被我搂在怀里追着蝴蝶玩。夏天的夜,我们在小院儿纳凉,数着天上的星星,数着数着便一同坠入梦乡。大雪纷飞时,我们会在院落的雪地里埋一串鞭红,炸得鸡也飞狗也跳,自己却藏在某个暗处偷笑着不肯露面。 随着老屋的翻建,小院落也几经变换,那几棵果树*终被砍伐,院落整体显得不再零碎。父亲先是置了张老藤椅,我奶奶喜欢日日坐在上面,听风赏月,她穿着自己缝制的盘扣长衫,清清瘦瘦的,像一幅古画。旁边卧着我们家的小花狗,不吵不闹。我时常看着看着就看呆了。母亲说,奶奶年轻时是远近出了名的美人儿,所以从那时起,我*爱说我像隔代的奶奶。 就这样,日常的欢好在小院儿一览无余,虽也一日繁华一日霜,但人心始终落定。 日复一日,小院不断记录着一些老去的光阴,以及一些远去的爱。爷爷奶奶相继去了,小花狗也离开了。而我,出嫁了。再后来,弟弟毕业分配工作了。我猜想,小院儿一定记得这一切微妙的变化,以及所有微妙的小光景、小哀愁。

坐上树梢听风吹 作者简介

吴华英子 笔名雨帘,江苏海安人。 烹雪煎茶,煮字疗饥,发表文字百余篇,著有散文集《半棵树》。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