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债券违约处置中的政府定位

债券违约处置中的政府定位

作者:段丙华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7-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59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84.2(7.8折) 定价  ¥10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债券违约处置中的政府定位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61194
  • 条形码:9787520361194 ; 978-7-5203-6119-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债券违约处置中的政府定位 本书特色

受“重股轻债”的惯性思维影响,债券市场法制在我国是一个相对孤寂的学术领域,有价值的学术论著较为稀缺。  《债券违约处置中的政府定位》应该是**部全景式展示债券违约处置中政府定位法律问题的学术著作,且该书立足于实践前沿,直面社会重大现实关切,问题意识强烈,创新性突出,既具有理论意义,亦不乏实用价值。

债券违约处置中的政府定位 内容简介

纵览我国债券市场不同时期的涉众性违约事件,理论界与实务界对化解债券违约纠纷和打破市场刚性兑付还存在争议甚至误解。随着新《证券法》时代的到来,作为金融稳定工作的重要一环,债券市场违约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书立足于我国债券市场的违约处置实践,基于新时代背景下金融风险防控的要求,深入探寻政府在债券违约处置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并构建一套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

债券违约处置中的政府定位 目录

绪论

**章 债券违约处置中政府地位的转变与争议厘清
**节 两个时期的债券违约处置中的政府地位
第二节 债券违约处置中政府地位的转变
第三节 对债券市场“刚性兑付”与“政府兜底”关系的辨正:警惕“去政府”论

第二章 政府参与债券违约处置的法理逻辑
**节 证券法中的“政府定位”命题
第二节 债券违约处置的法律逻辑
第三节 政府的固有职能及违约处置中的现实依赖

第三章 债券违约处置中政府定位的问题与经验
**节 债券违约处置的制度困境
第二节 债券违约处置中的政府错位
第三节 债券违约处置的现实需求
第四节 债券违约处置中政府定位的比较借鉴

第四章 债券违约处置中政府角色的理论界定
**节 政府角色界定的路径及其价值
第二节 债券违约处置中政府角色的“央地配置”
第三节 债券违约处置中政府的基本角色
第四节 债券违约处置中政府的或有角色

第五章 债券违约处置中政府角色的制度实现
**节 债券违约处置中的政府服务
第二节 债券违约处置中的政府协调
第三节 债券违约处置中的政府监管
第四节 债券违约处置中的政府责任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债券违约处置中的政府定位 节选

  《债券违约处置中的政府定位》:  (一)政府态度从“理所当然”到“小心谨慎”  在“单一信用发展时期”,债券这一形式的融资工具基本为政府解决财政资金和国有企业运行而服务,债券的发行与管理受政府的严格管制。国库券、金融债券也好,企业债券也罢,一旦发生违约事件,政府基于发行审批的严格管制和建立债券市场的目的,抱有“监管父爱”和包办心态,理所当然地主导债券违约处置。从债券违约事件发生的社会后果来看,投资者以及担保银行或代理券商(有时银行作为代理机构)存在奇怪的纠纷逻辑。发生债券违约后,投资者只认定其直接购买债券的对象——债券销售机构,在长期违约的情形下,发生的重大打砸、围堵事件不在少数。而债券销售机构基于销售获利、自身信誉和社会压力等因素考虑,自觉地垫付资金履行兑付,或者不自觉地在政府压力下履行兑付。在资金确实存在困难时,银行和券商不得不与政府斡旋。而此时,债券发行人毫无用处。这种奇怪逻辑的基础在于,当时的债券和债券市场是为国企融资提供便利,而政府又主导着国有企业的计划式发展,国有企业仅仅是政府“延伸的手臂”,政府承担着债券运行的信用责任。计划思维下的“全能政府”,承担着社会稳定、市场建设等各方面的职责,政府在短期维稳的社会压力下,往往利用社会职能管理着市场的经济事务。只要发生违约事件,就会有群体事件,政府保证违约债券的*终兑付,导致只解纠纷近渴,却未防市场远忧。“单一信用发展时期”的债券违约处置,甚至法院都“无能为力”,①政府“理所当然”主导债券违约处置进程的心态可见一斑。  “多样化信用发展时期”,在发生的地方国企债券和央企债券违约事件中,至少涉及6家主体。从其处置后果来看,仅在东北特钢债券违约处置中政府明确表态不进行实质干预而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其他事件的违约处置中,基本以政府出面解决而化险为夷,②如在华昱债券和川煤债券中就实现过全额兑付。从违约规模和数量上来看,相比于“单一信用时期”对债券违约讳莫如深,能出现大量国有企业违约事件已经体现出政府态度的转变,因为部分国企公募债券违约,往往已经是政府和股东权衡之后主动放弃挽救的结果。其他非国有企业的债券违约处置中,从前述多次多形式的规范发布可以看出,政府基本上不再抱有包办心态,市场化引导成为基本方向。比如,中城建作为国有控股企业,甚至连续三年发生违约。整体上看,政府在债券违约处置中决定是否要保证兑付时,开始考虑发行主体的重要性、类型、违约影响以及支持成本等因素。易言之,政府在债券违约处置中发挥作用开始变得具有选择性,债券违约处置中的政府态度相比前一时期开始变得“小心谨慎”。  ……

债券违约处置中的政府定位 作者简介

  段丙华,男,1990年6月生,湖北江陵人,法学博士。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法系商法教研室副主任。兼任湖北省法学会商法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商法、金融法。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律适用》《证券市场导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参与合著《债券市场风险防范的法治逻辑》等。主持中国法学会、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等项目,参与教育部、湖北省社科基金等多项课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