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产权纠纷视角下的资源型农村政治生态研究

产权纠纷视角下的资源型农村政治生态研究

作者:刘铁军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20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61.6(7.8折) 定价  ¥7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产权纠纷视角下的资源型农村政治生态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53298
  • 条形码:9787520353298 ; 978-7-5203-5329-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产权纠纷视角下的资源型农村政治生态研究 内容简介

产权是政治的基础,从产权视角研究资源型农村政治生态很好重要。本书从煤矿产权及其变迁视角,以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农村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产权形态下资源型乡村政治生态的变化及特征,探寻不同产权结构对资源型农村政治生态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农村政治生态的内在机制,说明产权与政治生态的内在关联。

产权纠纷视角下的资源型农村政治生态研究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与研究述评
(一)产权与政治相关研究
(二)产权与乡村治理相关研究
(三)政治生态研究
三 主要概念界定
(一)产权与煤矿产权
(二)资源型村庄
(三)政治生态
四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五 研究方法与个案概况
(一)研究方法
(二)个案概况

**章 产权创设中的治权演进与分利秩序
一 合伙办矿与个体权威式治理
(一)有水快流与集资办矿
(二)作为权宜之计的“股权激励”
(三)高度统一的股权结构与家族结构
二 集体建矿与分利型村庄秩序
(一)从合伙到集体:无奈的转型重组
(二)双重代表权威与煤矿控制
(三)联营公司对村庄治权结构的冲击
(四)乡镇的介入与治理复杂化
三 利益均沾与村企联营失败
(一)“以煤补村”与“利益均沾”
(二)封闭与差异化的福利分配
(三)经营权争夺与联营失败
四 小结

第二章 产权变更中的利益失衡与治理失序
一 两委分歧与村书记之争
(一)国家的煤矿改制政策
(二)乡镇委派村书记的困境
(三)扑朔迷离的村书记之争
二 妥协与平衡下的煤矿外包与产权变更
(一)煤矿外包合同的草草签订
(二)产权变更后的主体结构及关系变化
三 产权变更后的利益失衡与自治异化
(一)煤矿承包下的权力变化与利益失衡
(二)利益分化下的村干部选举
(三)以股权为依据的利益争夺
四 产权矛盾激化下的混乱与对抗
(一)软硬兼施的煤矿策略选择
(二)维稳压力下的乡、矿、村博弈
(三)村庄治理失能与整体混乱
五 小结

第三章 资源整合下的利益共享与秩序重建
一 资源整合与产权明晰
(一)资源整合与煤矿国有化
(二)国有产权下的利益共享
(三)工具性的利益分配与村民约束
二 利益共享中的村庄经济转型与关系调整
(一)利益共享中的村庄经济转型
(二)乡镇与煤矿的“互嵌式”合作
(三)村矿建立多元参与的协调机制
(四)整村搬迁中乡、矿、村的相互支持
三 资源整合下的秩序重建
(一)均衡分配与利益共享
(二)多元协商与矛盾化解
(三)惩恶扬善与乡风改善
四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一 结论
(一)产权与治理的关系形塑资源型农村的政治生态
(二)利益失衡、权钱交易是资源产权改革中政治生态的突出表现
(三)国家政策是资源型农村产权与治理变动的外部诱因
(四)产权与治权的良性互动是资源型农村有效治理的关键
二 讨论
(一)产权视角下资源型农村村民自治机制有效运转的问题
(二)资源型农村农民集体产权权益与民主权利的保障问题

附录
附件一 SD村与大兴实业公司联营煤矿合同
附件二 承包附坡合同
附件三 承包修筑涵洞合同
附件四 《SD村煤矿承包协议书》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产权纠纷视角下的资源型农村政治生态研究 节选

  《产权纠纷视角下的资源型农村政治生态研究:一个典型村庄的调查与思考》:  劳动力资源多。SD村位于贫困闭塞的吕梁山区,与外界的信息物质交流较为有限,他们一直固守传统多子多福多寿的文化传统,具有强烈的生育男孩偏好,在村里的白姓、孙姓、康姓等大家族为壮大本族的力量,族中年龄大、辈分高的“长老”积极鼓励晚辈早生多生。在人民公社时期,为保持村民劳动权利而导致农业“过密化”现象,“不容忍部分人失业,哪怕这意味着对其他劳动力更有效的使用①,大量劳动力”窝工“在较为有限的土地上,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从土地上”解放“了这些劳动力,但是信息的闭塞和眼界的狭窄使SD村的年轻人既缺乏到外面闯天下的勇气和决心,也缺少外出打工经商的渠道和门路。由于家长目光的短浅以及家庭本身的贫困,村民们并不真正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也缺乏足够的经济实力送孩子读高中、考大学从而彻底脱离村庄。长期形成的人口压力只能依靠干旱贫瘠的土地,村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差,村庄也越来越贫穷落后。  村庄的红色传统。SD村位于黄河东岸X县,这里是当年八路军东征的重要战场之一,也是阎锡山发动”晋西事变“的主战场之一。一些老人认为:“X县是新中国解放的**县,早在1938年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人民政府。”②当地人民在长期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积极拥军拥前,贺龙领导的一二零师总部就位于该县。因此,省市新任的主要党政领导一般都要到当地的蔡家崖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长期的革命传统使当地群众对党和政府认同度高,SD村的BYC从人民公社时期长期担任村支书,早年当过兵,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在本家族中也是能人,辈分高,在村里和家族中都有很高威望。  村庄办矿的物质基础。由于SD村在人民公社时期干部有权威,大队对上级的要求严格执行,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建设了集体食堂和养猪场,农业学大寨时期开山填沟建集体粮食打场、晒场,虽然这些公共实施并未产生预期的效果,并且很快就因为国家经济形势的恶化和政策调整而废置,成为被村民遗忘和遗弃的角落。集体废弃的窑洞、养猪场和晒场等在分田到户后进一步破败,在村庄的生产生活中实际作用微乎其微,“*多也就是一些村民堆放杂物和孩子们在那里躲猫猫”。但是,在国家鼓励乡村开办煤矿后,废弃窑洞、食堂和养猪场的砖石就成为修建煤矿井筒壁的上好材料,而集体晒场就成了储煤运煤的枢纽。  村民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后,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农民,在“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分配政策的激励下,开始重新考虑和规划自己家庭的生产生活。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SD村,随着收音机、电视机等电器进入个别较为富裕的村民家庭,村民们对外部世界的新变化,沿海城市的新发展和新生活逐渐有所了解,开始认识到当地与外界的巨大差距,自身只能勉强解决温饱的现状与外面“楼上楼下,电视电话”的生活水平相比也感到了困惑与压力。此外,SD村作为革命老区,有两位在解放战争期间进入部队的“老革命”,他们在解放后留在了大城市工作,老革命的子孙偶尔在春节期间回村看望亲戚,祭扫祖先的墓地,他们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以及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现代性”,特别是随身携带的新型电子产品,在村庄和村民中形成了直接而强烈的冲击。作为土地产出极为有限的偏远山区、既不具备便利的交通,更不具备发展商业的区位优势,对SD村而言,似乎村庄下面的优质煤就是改变他们生活现状的唯一希望。  ……

产权纠纷视角下的资源型农村政治生态研究 作者简介

  刘铁军,1978年生,男,博士,湖南安乡人,太原师范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资源政治与乡村治理研究,致力于求解资源型农村因资源产权而引发的乡村治理难题。主持山西省教育厅项目1项,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向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交多篇研究报告及咨询报告。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