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施今墨医学全集

施今墨医学全集

作者:王道瑞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632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08.6(7.0折) 定价  ¥2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施今墨医学全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3248921
  • 条形码:9787513248921 ; 978-7-5132-4892-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施今墨医学全集 本书特色

为了继承和弘扬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和临床经验,发挥中医药在防治疾病、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方面的优势,在“施今墨名家研究室”精心组织领导下,得以编纂《施今墨医学全集》,施今墨先生医学经验首次结集出版,内容囊括施今墨医案、对药与验方,为学习和研究中医药人员以及中医临床工作者**的参考书。 随书赠送精美书签,扫书签上的二维码,可共亨施门对药用药经验讲解。

施今墨医学全集 内容简介

为了继承和弘扬名老中医学术成就和临床经验,发扬中医学在防治疾病和提高人体健康素质的良好作用,“施今墨名家研究室”决心将施先生学术成就和临床经验进行研究整理,以供学习中医者、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以及热爱中医药事业者学习和参考。本书主要内容:一、施今墨先生生平传略;二、施今墨医案集锦;三、施今墨对药与验方;四、施今墨文稿与墨迹。全书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及临床经验。

施今墨医学全集 目录

**部分

施今墨先生生平传略

第二部分

施今墨医案集锦

内科医案

一、外感病(包括传染病)

(一)感冒

(二)流行性感冒

(三)流行性腮腺炎

(四)猩红热

(五)伤寒

(六)副伤寒

(七)霍乱

(八)天花

(九)细菌性痢疾

(十)阿米巴痢疾

二、呼吸系统疾病

(一)鼻窦炎

(二)过敏性鼻炎

(三)鼻衄

(四)咽炎

(五)气管炎

(六)肺炎

(七)肺脓疡

(八)支气管扩张

(九)支气管哮喘

(十)肺结核

(十一)胸膜炎

三、心脑血管疾病

(一)心脏病

(二)高血压

(三)中风

四、消化系统疾病

(一)口腔溃疡

(二)食道炎

(三)食道狭窄

(四)食道癌

(五)胃炎

(六)消化性胃溃疡

(七)胃下垂

(八)泄泻

(九)肠结核

(十)便血

(十一)便秘

(十二)脱肛

(十三)黄疸

(十四)肝硬化

五、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一)急性肾炎

(二)慢性肾炎

(三)肾盂肾炎

(四)膀胱炎

(五)肾与膀胱结核

(六)泌尿系统结石症

(七)副睾丸炎

(八)前列腺肥大

(九)遗尿

(十)遗精

(十一)阳痿早泄

(十二)强中

(十三)外肾发育不良

六、糖尿病

七、风湿病与痛风

(一)风湿性关节炎

(二)风湿性肌炎

(三)痛风

八、精神、神经病症

(一)神经官能症

(二)失眠(神经衰弱)

(三)头痛

(四)眩晕

(五)癫痫

(六)面神经麻痹

(七)三叉神经痛

(八)坐骨神经痛

(九)急性炎症性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

九、其他疾病

(一)耳痛

(二)牙龈脓肿

(三)结核性脑膜炎

(四)腹膜炎

(五)腹胀

(六)一氧化碳中毒

(七)阿狄森氏病

(八)疟疾

(九)痿证

(十)绦虫病

(十一)出血急救

(十二)强心急救

妇科医案

一、月经病

(一)痛经

(二)月经过多、崩漏

(三)闭经

(四)更年期综合征

二、带下病

三、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

(二)子淋

(三)子晕

(四)胎动不安

(五)滑胎

(六)难产

四、产后病

(一)乳少

(二)产褥热

(三)乳痈

五、杂病

(一)不孕症

(二)癥瘕

儿科医案

一、发热

二、风疹

三、麻疹

四、流行性腮腺炎

五、百日咳

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炎

七、结核性脑膜炎

八、水痘

九、白喉

十、肠伤寒

十一、黑热病

十二、小儿麻痹症

十三、支气管炎

十四、类风湿性关节炎

十五、肠痉挛(幼儿腹痛)

十六、寄生虫病

十七、早老症

外科医案

一、颈淋巴结核

二、颈淋巴腺瘤

三、腰椎结核

四、疝气

五、丹毒

六、维生素B2缺乏症

七、脚气

八、荨麻疹

九、瘿瘤

十、阑尾炎

十一、痔疮

十二、多汗症

十三、脱发症

十四、紫癜

十五、牙疳(下颌骨髓癌)

第三部分

施今墨对药与验方

一、对药

(一)祛风解表清热透疹类

(二)止咳化痰下气平喘类

(三)芳香化浊醒脾开胃类

(四)益气健脾和胃止呕止泻类

(五)清热解毒滋阴泻火类

(六)利湿行水消肿类

(七)泻下通便类

(八)祛风通络疗痹类

(九)理气解郁行气消胀类

(十)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类

(十一)养心安神与重镇安神类

(十二)平肝潜阳熄风定惊止痉类

(十三)益气温阳强心通脉类

(十四)补肝肾强筋骨填精明目类

(十五)和解表里平调寒热类

(十六)软坚散结消肿瘤类

(十七)收敛固脱止汗止泻涩精类

二、验方

第四部分

施今墨文稿与墨迹

一、文稿

二、墨迹


展开全部

施今墨医学全集 节选

病案(慢性气管炎) 杨某,男,年六旬余。 咳嗽已二十余年,痰黏而少,食睡如常,化验痰液并无结核杆菌。 辨证:肺虚气弱,痰浊内阻,宣肃失权。 治法;清化痰浊,宣肺止咳,补肺扶正。 处方:炙紫菀5g,炙百部5g,炙白前5g,化橘红5g,白杏仁6g,苦桔梗5g,炙麻黄1g,桑白皮5g(炙),桑叶5g,海浮石10g(黛蛤散10g同布包),旋覆花6g(半夏曲6g同布包),西洋参5g,焦远志6g,冬瓜子12g,瓜蒌子6g,瓜蒌皮6g,淡黄芩6g,炙甘草2g。3剂。 二诊:药后咳嗽减,痰易吐,自谓胸膈通畅,再进清肺止咳,兼助肺气法。 处方:炙百部5g,炙紫菀5g,炙白前5g,炙百合10g,炙款冬花5g,化橘红5g(盐炒),苦桔梗5g,白杏仁6g,半夏曲6g(枇杷叶6g同布包),黛蛤散10g(海浮石10g同布包),西洋参10g,焦远志6g,空沙参10g,冬瓜子12g,川贝母10g,天花粉10g。5剂。 三诊:微咳有痰,改拟梨膏方以收全功。 处方:仙人头(即打过子之萝卜)2枚,白茅根250g,胡桃肉120g,川贝母60g,小红枣7枚,陈细茶30g,杏仁30g,真香油炸之油条一枚(约重60g),大水梨3500g(去核切片)。 共入大铜锅内,加水过药2~3寸,文武火煮之,由朝至暮,水少时则加热水,煮极透烂,布拧取汁去渣,加入红白糖各60g,白蜜120g,再熬,俟起鱼眼大泡时收为膏,贮瓷罐内。每日早晚各服一匙,白开水冲服。 〔施陆按〕膏方系施师之舅父李可亭先生所传,方中用仙人头通气化痰,祛痰降逆;陈细茶下气化痰,清火益神;大水梨润肺止咳,清热生津;胡桃肉补肾纳气;杏仁宣肺止咳;川贝母润肺止咳。用香油炸之油条,其理未明,用之则效显,不用则效减,有待探讨其作用原理。该验方主要治疗各种慢性咳嗽,喘息而肺气已虚而生热者。若治肺组织损坏,咯血不止,痰血相混,可加入阿胶、龟板胶。 〔今按〕本案慢性气管炎者,属于未急性发作期,以久咳有痰为主,其痰或多或少,或黄或白。先哲尝云:“久病多虚”,即正气不足。是案即沈氏《杂病源流犀烛》中言:“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为肺之气阴两伤,脾虚痰生,痰蕴化热之候。故而施师先以华盖散、止嗽散、二陈汤等化裁主之,即用麻黄、桑叶、杏仁、紫菀、白前、百部、桔梗宣肺止咳,用橘红、半夏曲、瓜蒌、浮石、黛蛤散、桑皮、黄芩等清化痰热,洋参、远志、炙草益气生津。继之则去宣肺之麻黄、桑叶等,而増润肺养阴之品,若百合、沙参、花粉、款冬、贝母等,俾肺之气阴两补,并继取白前、百部、紫菀、橘红、半夏曲、桔梗、杏仁、枇杷叶、冬瓜子等祛痰止咳。终以验方梨膏方收功。不难看出,此案虚主在肺之气阴,补脾次之;宣肺在先,使邪有出路,重在清肃肺金,调达升降气机,气顺痰消,痰退而咳止矣。 病案(糖尿病) 毕某,男,26岁,病历号1953.3.671。 患糖尿病二年,形体渐瘦,小便频多,口渴思饮,消谷善饥,牙龈时肿出血,甚至化脓,自觉手足心及周身烦热不适。舌瘦无苔舌质暗红,脉象沉微。 辨证:上消则口渴恣饮,中消则消谷善饥,下消则小便频多,三消俱现,消耗过多,遂致形体渐瘦。阴虚血热,牙龈时肿出血。热甚渴亦甚,手足心及周身均感烦热,是为阴血虚之征象。热郁于内,不能发泄于外,故症状虽现阴虚而脉无阳亢之象。热郁则沉,血虚则微,未可以脉象沉微遂认为寒证也。 治法:清热滋阴,活血化瘀法,舍脉从症治之。 处方:粉丹皮10g,生地12g,熟地12g(酒炒),金石斛10g,紫丹参10g,生石膏18g(打,先煎),鲜石斛10g,瓜蒌根12g,白蒺藜10g,生黄芪30g,瓜蒌子12g,沙蒺藜10g,怀山药60g,五味子10g,绿豆衣12g。4剂。 二诊:服药后诸证均有所减,但不能劳累。齿龈未再出血,烦热亦未现,惟大便稍燥,拟用前法,略改药味常服。 处方:金石斛6g,白蒺藜6g,瓜蒌根10g,鲜石斛6g,沙蒺藜6g,瓜蒌子10g,生黄芪30g,生地10g,熟地10g,怀山药30g,晚蚕砂10g(炒皂角子10g同布包),五味子5g,野党参12g,生石膏18g(打,先煎)。 〔祝按〕本案为阴虚血热瘀阻证之糖尿病。以丹参、丹皮、生地为主力,辅以滋阴清热之品,用生石膏者,既折其妄炎之势,又能保阴止渴。血热既除,当补中气,常服方中加参、芪,使其气血调和,疗效便可巩固。 〔今按〕本案糖尿病患者,虽三消之症悉具,但中消阳明燥热较甚,且热沿经络上扰,则龈肿血溢为病。故施师仿东垣清胃散之意,取生地、丹皮、石膏之用以清热生津,凉血消肿,并以瓜蒌子、蚕砂与皂角子相配清润通便,令阳明燥热上下分消之,不取硝黄攻泻伤阴也。 病案(失眠) 白某,女,50岁。 平素思虑过度,失眠,心跳,头晕而痛,饮食无味,善惊,喜怒,均为神经衰弱之现象也。 辨证:年及半百,思虑太过,劳伤心脾。心之阴血被耗,则神不安藏,故失眠,心跳;脾不健运,化源不充,则饮食无味,头晕而痛;肝木失养,魂不安藏,则善惊,喜怒也。 治法:安脑神,强心脏,调胃肠,养血液。 处方:磁朱丸10g(紫石英15g同包),北秫米10g(布包),清半夏10g,朱茯神10g,焦远志10g,花旗参5g,广皮炭10g,枳实炭5g,首乌藤15g,白蒺藜15g,姜竹茹6g,酒川芎5g,明天麻5g,生地10g,熟地10g(砂仁1.5g同捣),当归身6g,奎白芍10g,炙甘草1.5g。2剂。 二诊:药后稍能入睡,惊悸又醒,饮食略佳,头脑较前感觉清快,拟再进前法。 处方:磁朱丸12g(秫米10g同包),首乌藤15g,大熟地10g,大生地10g,白蒺藜15g,清半夏10g,花旗参5g,当归身6g,真川连3g,陈阿胶10g,奎白芍10g,明天麻5g,酒川芎5g,明玳瑁10g,焦远志10g,朱茯神10g,鸡子黄二枚(分二次兑服)。4剂。 三诊:药后已能安眠五六小时,且亦无乱梦之扰,头部痛晕大减。仍拟前法,促其速效。 处方:磁朱丸12g(秫米10g同包),酸枣仁12g(生炒各半),野百合12g,明玳瑁12g,夜合花10g,白蒺藜12g,清半夏10g,真川连5g,东白薇5g,阿胶珠10g,朱茯神10g,焦远志10g,花旗参5g,代代花5g,厚朴花5g,香稻芽15g,生鸡子黄二枚(分二次兑服)。4剂。 四诊:药后睡眠甚佳,头部已不疼痛,心跳气促之症亦减,饮食有味但不敢多食,恐消化力尚不足也,拟用丸剂常服除根。 处方:每日早服天麻丸3g,下午服加味保和丸6g,夜临卧服天王补心丹1丸。均用白开水送,共服1个月。 〔祝按〕本案失眠之治,半夏秫米汤加温胆汤均可安眠,磁朱丸普通皆用为治眼疾之药,其实可安脑神,又加紫石英、首乌藤、白蒺藜、明天麻,治头部晕痛,四物汤能养血;茯神、远志、洋参既能强心又可安眠。二诊后,仍以四物汤、半夏秫米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合用,均为养血安神法。首乌藤、蒺藜、玳瑁、天麻治头晕痛,茯神、远志、洋参、强心安眠。三诊后又增入百合、夜合花之安神,厚朴花、代代花、香稻芽之开胃。四诊以丸剂巩固疗效,用天麻丸治头脑,保和丸助消化,补心丹安眠强心脏。 〔今按〕本案失眠,因患者(女性)年过七七,下源肝肾精血已虚,故思虑过度,更劳伤阴血,而且伤脾,乃呈现阴血不足为主,兼有脾虚之证,阴血不足则心火偏亢,而又伴心肾不交之证。是以施师以四物汤为主方治阴血不足之本,配黄连阿胶汤以媾通心肾,合半夏秫米汤、温胆汤等令脾胃和则神安也。 治失眠验方 〔组成〕当归6g,川芎4.5g,合欢花6g,枣仁6g,郁金6g,远志6g,柴胡5g,白芍6g, 生地6g,西红花3g,丹参10g,炙甘草3g,夜交藤18g,琥珀粉3g(分两次送服)。 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 〔功用〕活血理气,养心安神。主治血瘀气滞者,胸闷不舒,心悸失眠,月经愆期,胸背时痛,舌质偏紫暗或有瘀斑等。 〔方义〕若凡血脉涩滞瘀阻不畅者,往往导致心悸不寐,胸闷身痛不爽,妇人可伴月经愆期或经来腹痛。《内经》云:“肝藏血,血舍魂,”血瘀不畅,必致肝郁气滞,而病失眠多梦也。故施师拟桃仁四物汤(以丹参易桃仁)行血养血而为主,柴胡、郁金、合欢疏肝理气而为辅,佐以枣仁、远志、夜交藤、琥珀养心安神而定惊,使以炙草甘温和中,调和诸药。如是相配成方则血脉得通畅,气机得调达,神魂得养而入睡乡矣。

施今墨医学全集 作者简介

王道瑞,男,主任医师、教授,1984年至今担任《中国中医药年鉴》编委。撰有《中国医籍提要》(上下册)、《中医学》、《简明实用中医学》、《中医临证组方指南》、《打开之门—阐释》、《中医学用心得集—伤寒温病讲稿》、《严用和医学全书》、《祝谌予临证用方选粹》、《中医临床家祝谌予》、《施今墨医学全集》、《中医临证对药大全》等著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