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作者:李心机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608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92.2(7.2折) 定价  ¥1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版权信息

  • ISBN:9787117298650
  • 条形码:9787117298650 ; 978-7-117-29865-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对自己55年来学习、研究《伤寒论》的思考与体会所做出的系统总结,具有原创性、系统性与完整性的特点,为认识《伤寒论》文本的原典本旨,回归、传承《伤寒论》文本精神,提供了富有卓见的启示。 本书考辨探微,钩沉索隐,不落窠臼,论述独到,以点面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深入地挖掘阐释《伤寒论》中的难点、疑点、重点,同时对《伤寒论》展开铺叙,突出其历史性、传承性与学术性,其主旨是回归原典。 本书具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观点新颖、独到,具有版本价值、收藏价值、传世价值、理论与临床应用价值,在《伤寒论》研究史上乃至中医学术史上必将占有一定地位。适用于中医教学、临床、科研人员与在读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中医爱好者。 本书具有五个方面的原创性特色。 一、版本特色。本书以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出版,刘渡舟主编《伤寒论校注》重刊本为底本,与日本东洋医学会伤寒金匮编刊小委员会2009年5月据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赵开美辑印《仲景全书》中翻刻宋版《伤寒论》之影印本、中国中医科学院藏赵刻宋本影印本对校,对《伤寒论校注》重刊本进行重校、优化。 二、多书校读。本书六病诸篇逐条附列《脉经》《金匮玉函经》《千金翼方》《太平圣惠方》相对应的条文,以便进行校读。这些“相对应的条文”在不同传本中或为一条,或为数条。通过不同传本的校读,可以开阔视野和研究思路,从一个侧面了解林亿等宋臣校勘前的版本概况。 三、完整疏证。本书一改明代以来对《伤寒论》斩头去尾,只解析三阳三阴六病与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诸篇的状况,首次对赵刻宋本拓展至包括卷前各篇序文,卷后跋文以及国子监牒文,全书十卷二十二篇的全部卷篇章节文字,依原顺序对《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辨痓湿暍脉证》以及“诸可”与“诸不可”各篇,逐篇、逐条释论。本书是自赵开美翻刻400年来,乃至林亿校定950年来,首次对赵开美翻刻宋本乃至林亿等校定本的全部文字做出完整、全面、系统的阐释。 四、主张鲜明。本书坚持作者率先倡导的,“让《伤寒论》自己诠解自己,让张仲景自己为自己作注释”的学术主张,寻绎仲景思路,对“误读传统”进行疏理、考辨与阐释,对《伤寒论》的理、法、方、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辨疑解惑释义,提出全新的论述与见解。 五、信息量大。本书与《金匮玉函经》《金匮要略方论》《脉经》等有关仲景遗论,前后纵横印证、贯通、融会,力求在比较中鉴别,在求证中探索文本还原,追寻、发现、阐释《伤寒论》原典本意。

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对自己55年来学习、研究《伤寒论》的思考与体会所做出的系统总结,具有原创性、系统性与完整性的特点,为认识《伤寒论》文本的原典本旨,回归、传承《伤寒论》文本精神,提供了富有卓见的启示。 本书考辨探微,钩沉索隐,不落窠臼,论述独到,以点面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深入地挖掘阐释《伤寒论》中的难点、疑点、重点,同时对《伤寒论》展开靠前的铺叙,突出其历史性、传承性与学术性,其主旨是回归原典。 本书具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观点新颖、独到,具有版本价值、收藏价值、传世价值、理论与临床应用价值,在《伤寒论》研究目前乃至中医学术目前必将占有一定地位。适用于中医教学、临床、科研人员与在读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中医爱好者。

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目录

上篇 导论

一、《伤寒论》的成书过程及其分合流传

(一)作者张仲景事略

(二)成书背景

(三)《伤寒杂病论》的流传与分合隐显叙略

二、现今所见赵刻宋本《伤寒论》之概貌

三、近60年来《伤寒论》版本述要及赵刻宋本与成注本差异的影响

四、《伤寒论》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一)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

(二)应用和发展了《黄帝内经》中的诊病、辨证方法,构建了中医学诊病、辨证规范

(三)全面、系统地发展和丰富了中医学的治疗方法

五、《伤寒论》对伤寒的基本认识及认识方法

(一)张仲景对伤寒的基本认识

(二)三阳病与三阴病以及合病

(三)伤寒的发病与传化

(四)《伤寒论》对温病的认识及与后世温病学说的异同

六、关于学习《伤寒论》方法的建议

(一)遵照《伤寒论》的原文,不能以己意篡改原文

(二)学习前人的注释,但不能囿于或盲从前人的注释

(三)让《伤寒论》自己诠解自己

(四)以《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为依据,从仲景书中求索用药思路

(五)不要把后世人的诠解混同为《伤寒论》的内容

下篇 赵开美翻刻宋本《伤寒论》

藏书家徐坊题记

赵开美撰《刻仲景全书》序

医林列传

宋臣林亿等撰《伤寒论》序

国子监为雕印《伤寒论》等医书事上呈朝廷的奏章

张仲景撰《伤寒卒病论集》

卷**

辨脉法**

平脉法第二

卷第二

伤寒例第三

辨痓湿暍脉证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

卷第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卷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卷第五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

卷第六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厥利呕哕附

卷第七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卷第八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辨不可吐第十八

辨可吐第十九

卷第九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卷第十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伤寒论后序

附篇

一、词语索引

二、药物索引

三、方剂索引

四、《伤寒类方歌纂》

后记

展开全部

赵刻宋本伤寒论疏证 作者简介

李心机,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1942年生于山东省蓬莱市,1962年考入山东中医学院(现为山东中医药大学)六年制本科,1968年毕业,从事医疗工作10年后,于1978年考入国内著名中医学家李克绍先生门下,攻读伤寒论专业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留校从事教学、研究与临床工作。曾担任《伤寒论》《中医学导论》《系统中医学导论》等课程的教学。致力于《伤寒论》理论与临床思路研究,1988年首次提出把《伤寒论》置于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和医学文献背景中研究的新思路;率先倡导“让《伤寒论》自己诠解自己,让张仲景自己为自己作注释”的学术主张,引入人类文化学方法对《伤寒论》进行深入地考辨与阐释,运用人类文化学考察资料,在比较与文化、学术背景的还原分析中寻求《伤寒论》的本义。曾任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所长,独立或合作承担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个人学术研究专著《伤寒论疑难解读》《伤寒论通释》《伤寒论图表解》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