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医经典文库伤寒来苏集

中医经典文库伤寒来苏集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9-01
开本: 32开 页数: 296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8.0(6.2折) 定价  ¥2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医经典文库伤寒来苏集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0896781
  • 条形码:9787800896781 ; 978-7-80089-678-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医经典文库伤寒来苏集 内容简介

本书为清代医家柯琴撰著,包括《伤寒论注》四卷、《伤寒论翼》二卷、《伤寒附翼》二卷。柯氏抢先发售以证名篇,重新编次,纲举目张,条理井然,使仲景之作,从此一新,也为后人进一步研究《伤寒论》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可谓贡献很好。本书批诸注家之谬,悟仲景之旨,堪称历代注疏《伤寒论》的上乘之作。 本书适合中医各科临床医师参阅,尤其是研究《伤寒论》的推荐参考书。

中医经典文库伤寒来苏集 目录

伤寒论注
卷一
伤寒总论
太阳脉证
桂枝汤证上
桂枝汤
桂枝汤证下
桂枝证附方
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药生姜新加
人参汤
芍药甘草附子汤
桂枝甘草汤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

桂枝人参汤
葛根黄连黄芩汤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大黄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桂枝加桂汤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
骨牡蛎救逆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甘草干姜汤
芍药甘草汤
卷二
麻黄汤证上
麻黄汤
麻黄汤证下
麻黄桂枝合半汤
麻黄汤变证汗后虚证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葛根汤证
葛根汤
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加半夏汤
大青龙汤证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五苓散证
五苓散
茯苓甘草汤
十枣汤证
十枣汤
陷胸汤证
大陷胸汤
大陷胸丸
小陷胸汤
泻心汤证
生姜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
赤石脂禹余粮汤
旋覆代赭石汤
抵当汤证
抵当汤
抵当丸
桃仁承气汤
火逆诸证
痉湿暑证
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

甘草附子汤
卷三
阳明脉证上
蜜煎方
猪胆汁方
阳明脉证下
栀子豉汤证
栀子豉汤
栀子甘草豉汤
栀子生姜豉汤
栀子干姜汤
栀子厚朴汤
栀子柏皮汤
瓜蒂散证
瓜蒂散
白虎汤证
白虎汤
白虎加人参汤
茵陈汤证
茵陈蒿汤
承气汤证
调胃承气汤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少阳脉证
柴胡汤证
小柴胡汤
柴胡桂枝汤
……

伤寒论翼
伤寒附翼
展开全部

中医经典文库伤寒来苏集 节选

  《中医经典文库:伤寒来苏集》: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本条无目疼鼻干之经病,又无尺寸俱长之表脉。微喘恶寒,脉浮而紧,与太阳麻黄证同。口苦咽干,又似太阳少阳合病。更兼腹满,又似太阳太阴两感。他经形证互呈,本经形证未显,何以名为阳明中风耶?以无头项强痛,则不属太阳;不耳聋目赤,则不属少阳;不腹痛自利,则不关太阴。是知口为胃窍,咽为胃门,腹为胃室,喘为胃病矣。今虽恶寒,二日必止,脉之浮紧,亦潮热有时之候也。此为阳明初病在里之表,津液素亏,故有是症。若以腹满为胃实而下之,津液既竭,腹更满而小便难,必大便反易矣。此中风转中寒,胃实转胃虚,初能食而致反不能食之机也。伤寒中风,但见有柴胡一症便是。则口苦咽干,当从少阳证治。脉浮而紧者,当曰弦矣。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部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瘥,外不解。病过十日,脉弦浮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症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本条不言发热。看“中风”二字,便藏表热在内。外不解,即指表热而言,即暗伏内已解句。病过十日,是内已解之互文也,当在外不解句上。无余证句,接外不解句来。刺之,是刺足阳明,随其实而泻之。少瘥句,言内证俱减,但外证未解耳,非刺耳前后,其肿少瘥之谓也。脉弦浮者,向之浮大减小而弦尚存。是阳明之脉证已罢,惟少阳之表邪尚存,故可用小柴胡以解外。若脉但浮而不弦大,则非阳明少阳脉。无余症,则上文诸症悉罢,是无阳明少阳证。惟太阳之表邪未散,故可与麻黄汤以解外。所以然者,以阳明居中,其风非是太阳转属,即是少阳转属,两阳相熏灼,故病过十日而表热不退也。无余症可凭,只表热不解,法当凭脉。故弦浮者,可知少阳转属之遗风;但浮者,是太阳转属之余风也。若不尿,腹满加哕,是接耳前后肿来。r此是内不解,故小便难者竟至不尿,腹部满者竟不减,时时哕者更加哕矣。非刺后所致,亦非用柴胡、麻黄后变证也。太阳主表,故中风多表证;阳明主里,故中风多里证。弦为少阳脉,耳前后、胁下为少阳部。阳明中风,而脉证兼少阳者,以胆为风腑故也。若不兼太阳少阳脉证,只是阳明病,而不名中风矣。参看口苦咽干,知阳明中风从少阳转属者居多。  本条多中风而不言恶风,亦不言恶热。要知始虽恶寒,二日自止,风邪未解,故不恶热。是阳明中风与太、少不同,而阳明过经留连不解之风,亦与本经初中迥别也。  ……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